学而思奥数模块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_第1页
学而思奥数模块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_第2页
学而思奥数模块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_第3页
学而思奥数模块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_第4页
学而思奥数模块三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而思奥数模块之行程问题模块三 解多次相遇问题的工具柳卡柳卡图,不用基本公式解决,快速的解法是直接画时间-距离图,再画上密密麻麻的交叉线,按要求数交点个数即可完成。折线示意图往往能够清晰的体现运动过程中“相遇的次数”,“相遇的地点”,以及“由相遇的地点求出全程”,使用折线示意图法一般需要我们知道每个物体走完一个全程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如果不画图,单凭想象似乎对于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儿来说不容易。【例 1】 每天中午有一条轮船从哈佛开往纽约,且每天同一时刻也有一艘轮船从纽约开往哈佛轮船在途中均要航行七天七夜试问:某条从哈佛开出的轮船在到达纽约前(途中)能遇上几艘从纽约开来的轮船?【解析】 这就是著名

2、的柳卡问题下面介绍的法国数学家柳卡·斯图姆给出的一个非常直观巧妙的解法他先画了如下一幅图: 这是一张运行图在平面上画两条平行线,以一条直线表示哈佛,另一条直线表示纽约那么,从哈佛或纽约开出的轮船,就可用图中的两组平行线簇来表示图中的每条线段分别表示每条船的运行情况粗线表示从哈佛驶出的轮船在海上的航行,它与其他线段的交点即为与对方开来轮船相遇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某天中午从哈佛开出的一条轮船(图中用实线表示)会与从纽约开出的15艘轮船相遇(图中用虚线表示)而且在这相遇的15艘船中,有1艘是在出发时遇到(从纽约刚到达哈佛),1艘是到达纽约时遇到(刚好从纽约开出),剩下13艘则在海上相遇;

3、另外,还可从图中看到,轮船相遇的时间是每天中午和子夜如果不仔细思考,可能认为仅遇到7艘轮船这个错误,主要是只考虑以后开出的轮船而忽略了已在海上的轮船【例 2】 甲、乙两人在一条长为3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几次?【解析】 采用运行图来解决本题相当精彩!首先,甲跑一个全程需(秒),乙跑一个全程需(秒)与上题类似,画运行图如下(实线表甲,虚线表示乙,那么实虚两线交点就是甲乙相遇的地点):一个周期内共有5次相遇,其中第1,2,4,5次是迎面相遇,而第3次是追及相遇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甲跑5个全程时,乙刚好跑

4、3个全程,各自到了不同两端又重新开始,这正好是一周期150秒在这一周期内两人相遇了5次,所以两人跑10分钟,正好是四个周期,也就相遇了(次)【例 3】 (2009年迎春杯复赛高年级组)A、B两地位于同一条河上,B地在A地下游100千米处甲船从A地、乙船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到达B地、乙船到达A地后,都立即按原来路线返航水速为2米/秒,且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同如果两船两次相遇的地点相距20千米,那么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米/秒【解析】 本题采用折线图来分析较为简便如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表示甲船的路线,表示乙船的路线,两个交点、就是两次相遇的地点由于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同,所以两船的顺水

5、速度和逆水速度都分别相同,那么两船顺水行船和逆水行船所用的时间都分别相同,表现在图中,就是和的长度相同,和的长度相同那么根据对称性可以知道,点距的距离与点距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两次相遇地点与、两地的距离是相等的而这两次相遇的地点相距20千米,所以第一次相遇时,两船分别走了千米和千米,可得两船的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之比为而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的差为水速的2倍,即为4米/秒,可得顺水速度为米/秒,那么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米/秒【例1】    甲、乙两人在一条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3米/秒,乙的速度2米/秒。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A、B两点出发,当他们跑12分钟,共相

6、遇了多少次?(从出发后两人同时到达某一点算作一次相遇)。                                                              

7、   2011-12-6 16:48 上传下载附件 (6.39 KB) 【分析】 多次相遇,如图所示,甲用实线表示,乙用虚线表示                                                    

8、;                 在180秒内,甲、乙共相遇5次,最后又回到出发的状态。                                       2011-12-6 16:49 上传下载附件 (16.32 K

9、B) 所以甲、乙共相遇了12÷(180÷60)×5=20(次)【例2】甲、乙两人在一条长为3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0.6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几次?首先,甲跑一个全程需要30÷1=30(秒),乙跑一个全程需要30÷0.6=50(秒)与上题类似,画运行图如下(实线表甲,虚线表示乙,那么实虚两线交点就是甲乙相遇的地点):                  

10、                                                                     &

11、#160;                2011-12-6 16:49 上传下载附件 (14.08 KB)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甲跑5个全程时,乙刚好跑3个全程,各自到了不同两端又重新开始,这正好是一周期150秒在这一周期内两人相遇了5次,所以两人跑10分钟,正好是四个周期,也就相遇5×4=20(次)备注:一个周期内共有5次相遇,其中第1,2,4,5次是迎面相遇,而第3次是追及相遇柳卡图解决多次相遇与追及问题【例 1】   每天中午有一条轮船从哈佛开往纽约

12、,且每天同一时刻也有一艘轮船从纽约开往哈佛轮船在途中均要航行七天七夜试问:某条从哈佛开出的轮船在到达纽约前(途中)能遇上几艘从纽约开来的轮船?          解答:(这题不是我解答的)    这就是著名的柳卡问题下面介绍的法国数学家柳卡·斯图姆给出的一个非常直观巧妙的解法   他先画了如下一幅图:    这是一张运行图在平面上画两条平行线,以一条直线表示哈佛,另一条直线表示纽约那么,从哈佛或纽

13、约开出的轮船,就可用图中的两组平行线簇来表示图中的每条线段分别表示每条船的运行情况粗线表示从哈佛驶出的轮船在海上的航行,它与其他线段的交点即为与对方开来轮船相遇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某天中午从哈佛开出的一条轮船(图中用实线表示)会与从纽约开出的15艘轮船相遇(图中用虚线表示)而且在这相遇的15艘船中,有1艘是在出发时遇到(从纽约刚到达哈佛),1艘是到达纽约时遇到(刚好从纽约开出),剩下13艘则在海上相遇;另外,还可从图中看到,轮船相遇的时间是每天中午和子夜如果不仔细思考,可能认为仅遇到7艘轮船这个错误,主要是只考虑以后开出的轮船而忽略了已在海上的轮船

14、60;【例 2】  甲、乙两人在一条长3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乙的速度是每秒0.6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几次?解答:甲行一个全程用30÷1=30秒,乙行一个全程用30÷0.6=50秒,然后画出下面柳卡图:   从图上看出,甲乙分别从两端出发,150秒后又回到来位置,所以可以看成150秒一个周期,甲乙在1个周期里共相遇了5次,10×60÷150=4个周期,共相遇了4×5=20次。 【例 3】  A、 B 两地相距,甲从

15、A地、乙从 B 地同时出发,在 A、 B 两地间往返锻炼乙跑步每分钟行,甲步行每分钟行 在 30分钟内,甲、乙两人第几次相遇时距 B 地最近(从后面追上也算作相遇)?最近距离是多少? 解答:知道了两地的距离,需要求出每个人走一个全程所用的时间,方便画出柳卡图。乙行一个全程用1000÷150=6又2/3分,甲行一个全程用1000÷60=16又2/3分。 30分钟内,两人一共合行(150+60)×30÷1000=6.3个全程。画出图后,可以很清楚的可以看到第3次相遇离B地最近。下面只要求的第三次相遇点距离B地多少千米即可。第三次相遇两人共行了3个全程,1000×3÷(150+60)=14又2/7分钟,这时甲行了60×14又2/7=6000/7米,距离乙地还有1000-6000/7=142又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