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球虫病流行病学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猪球虫病流行病学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猪球虫病流行病学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猪球虫病流行病学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猪球虫病流行病学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杨丽梅摘要: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和某些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刚断奶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原虫病。随着养猪集约化生产的发展,该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从流行病学及其危害性、实验室诊断和治疗与预防等方面进行如下概述。关键词:猪;球虫;流行病学;防治猪球虫病是由猪等孢球虫(Isospara suis)和某些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刚断奶的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病,在成年猪群,虽有球虫寄生,但一般不引起临床表现,多呈带虫现象,而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尤其是母猪带虫,常引起一窝仔猪同时或

2、先后发病,或引起死亡,常常还会伴发一些继发性疾病(比如一些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1。据资料报道2,对德国发病率的调查表明,猪场感染率可能高达100;各猪场中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窝表现阳性结果。其它一些国家的猪场感染也与此接近:如比利时(80,Leten等,2002),荷兰(72,Hollanders等,1993),西班牙(85,Enric,2000),意大利(68,Vezzoli等,2002),墨西哥(70,Iglesias,2000)以及巴西(45,Ristow等,2002)。球虫病在澳大利亚、亚洲实行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国家、斯堪的那维亚、北美和东欧等地,都造成了很大问题。现今

3、,临床球虫病的发生越来越常见,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必需给予足够的重视。1、 流行病学及其危害性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只有猪等孢球虫的致病力较强,常可引起哺乳仔猪的严重腹泻,而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较弱3。但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研究都表明,猪的艾美耳球虫病实际上普遍存在,即使是在亚临床状态,其损失也不可低估。猪的数种艾美耳球虫,如光滑艾美球虫、粗糙艾美球虫、蒂氏艾美球虫、猪艾美球虫、有刺艾美球虫和新蒂氏艾美球虫,都可在哺乳猪和断奶后仔猪引起发热、腹泻、体重降低、食欲下降等症状4。有资料报道1,以25×104新蒂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接种18只30日龄仔猪,结果在感染后811天间出现严重腹泻,

4、粪便呈粘液状带泡沫,褐色或绿色,常粘附于会阴部,12天时粪便呈糊状,并在1314天时逐渐恢复至正常。在811天时剖检实验猪有明显的肉眼病变,表现为在中后段空肠有卡它性或局灶伪膜性炎症,粘膜表面有斑点状出血和纤维素性坏死斑块,肠系膜淋巴结水肿性增大;显微镜下可见肠绒毛萎缩,肠上皮细胞灶性坏死,在绒毛顶端有纤维素性坏死物,并可在上皮细胞内见到大量成熟的裂殖体、裂殖子等内生性阶段虫体。猪的艾美耳球虫病一般发生断奶前后的仔猪。但对其流行病学的研究仍很少。当然,猪等孢球虫仍然是引起猪球虫病的最主要病原,且常为原发性,引起哺乳期仔猪或刚断奶仔猪的球虫病。在世界各国,其发生率约占仔猪腹泻性疾病中的15%20

5、%5。有报道说6猪等孢球虫常在种猪场的仔猪群种引起疾病流行。据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有83%100%的猪场有猪等孢球虫感染7,在美国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亿美元以上。猪等孢球虫主要寄生于空肠或回肠,导致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粘膜上常有异物覆盖,在组织切片上可见肠绒毛萎缩和脱落,还可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如裂殖体、配子体等,病猪排出黄色或灰色粪便,恶臭,初为粘性,12天后排水样粪便,腹泻可持续48天,导致仔猪脱水、失重,在伴有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感染情况下往往造成仔猪死亡。即使存活,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有资料报道1,以5×104卵囊试验接种13日龄仔猪可引起严重腹泻,接

6、种7×1043×105卵囊则引起仔猪死亡。腹泻以糊状粪便开始,23天后转为水样,常呈黄色或灰白色,但无血便,有强烈的酸奶味。以2×105感染3日龄仔猪后24天开始发生腹泻,并一直持续至感染后10或11天;4.5天时即在粪便中出现卵囊,第7天时为排卵囊高峰;在整个病程中分别于57天和12天时出现两次排卵囊高峰,说明有一次循环感染出现。显微镜下可见肠绒毛萎缩、融合、肠隐窝增生,并有坏死性肠炎的病理表现,在肠上皮细胞内可见到双核形并以内出芽生殖分裂的型裂殖体和多核的型裂殖体。仔猪生下后即可感染,以815日龄仔猪最易感,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但最近的调查表明更大日龄的仔猪也

7、可发生,有资料报道4,在20002002年对广东省集约化猪场所做的调查中发现38个猪场中有36个场被证明有猪球虫感染,场阳性率高达94.7,而且所有年龄阶段的猪只均有感染,且在所检的样品中,发现种母猪的感染率为41.7;种公猪的感染率为41.9;肉猪的育肥阶段的感染率为17.0,生长猪阶段的感染率17.6;保育猪阶段的感染率为8.6。猪球虫的感染有年龄越大,感染率约高的趋势。在一次大范围的调查中8,Meyer发现在大型机械化养猪场,34周龄的仔猪感染最高。产房污染是仔猪感染的主要来源,并可造成在同一产房内的一窝窝仔猪的连续感染9。孢子化的感染性卵囊,在仔猪直接接触的环境中无处不在。比如圈养的地

8、板上或母猪的乳头上。卵囊被猪吃下后移向小肠,并且就在小肠中侵入肠壁。这些球虫在其复杂的发育史中于感染后59d成熟而从肠壁释出,此时即可导致下痢。只要比较少的卵囊就可引起临床发病。在一个人工感染模型中,猪饲养在最佳的管理条件(从微气候、卫生、日粮等方面看)下,仅1万个卵囊就可很容易地使一头猪受到感染10。考虑到一头感染猪排出的1g粪便中就含有10万个以上的卵囊,所以这一感染剂量是很低的。成年猪多为带虫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猪等孢球虫感染并且康复的猪对再次感染有抵抗力。初乳中的抗体不能阻止仔猪出现临床型球虫病11。2、 实验室诊断2.1.直接镜检:这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但由于球虫的卵囊大

9、小为2023×1719(平均21.2×17.9)微米,不具有珠孔。因而用粪便涂片直接镜检的价值很有限,检出率不高,很难识别卵囊。2.2.盐-糖溶液漂浮法(100毫升饱和盐水溶液+50克糖,密度为1.226):这种方法检出率高,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是由于存在脂肪颗粒,所以很难发现卵囊,这种方法需要有较丰富的经验才能有较准确的检出率。2.3.Teleman法12:该方法也称为离心法,是最有效的卵囊检出法,因为乙醚能去除粪中的脂肪物质。具体做法是:将1克粪置于5毫升5的醋酸溶液中,摇动制成悬液,让悬液沉淀1分钟,用筛过滤于一离心管中,加入等量的乙醚。将混合液强烈摇动后,以每分钟

10、1500转的转速离心1分钟,将管内由污物形成的环分隔开的上清液(由乙醚和一层酸形成)抛弃,沉淀物中即含卵囊。将沉淀物用少量水稀释并混合均匀,取数滴如此形成的悬液置于载波片上,然后对其进行镜检(100或400×)。自体荧光显微技术可使检出率大大高于标准的样本漂浮亮视野镜检技术。3、 治疗与预防3.1.预防控制从理论上说,有许多种方法可用以防制猪球虫病,在养鸡业中已有大量球虫防制经验。然而,不同于养鸡业的是,在仔猪饲养管理中这方面的经验及其有限,仔猪的养育条件和管理模式都是固定不变的2。要想彻底消除球虫感染在目前来说还是不可能的,我们还必须与之做长期的斗争。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有可能将猪

11、场球虫感染控制住。这也强调了一个事实,即任何短期措施或单一治疗方案不可能达到长期控制本病的目的。这也是从养禽界学到的知识,他们的饲养规模更大,在对付球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3控制仔猪球虫感染减少发病采取的策略:清刷、消毒;全进全出、饲养密度、通风;采用抗球虫药物;定期更换药物,轮回或穿梭用药方案;天然免疫及人工免疫。除了在肥育期及下一个饲养周期开始之前,对圈舍及用具进行清刷、消毒以减少感染机会外,管理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而且,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化学防治药物并定期更换(轮回穿梭用药)以延长其作用时间。当然,天然及人工免疫的作用也很重要。3.2.管理及卫生要想建立一个良好的卫生制

12、度,就必须重视猪球虫与仔猪之前的相互关系。如果猪体健康、免疫状况良好,在受到少量的球虫卵囊攻击时,即使能够感染也不会表现临床症状。同时,仔猪感染时的日龄越大,球虫病的症状就越轻微。仔猪球虫病的感染来源于产房中未被清除的卵囊,卵囊在地面及墙壁死角、缝隙中存活。故要减少猪球虫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产房的清刷及消毒。由于球虫卵囊对大多数常用的消毒剂不敏感,清洗、加热(>70)、干燥及应用化学药物才有可能降低环境中的卵囊数量。13在产房中减少感染的措施包括:结合“全进全出”制度,同用高压、热水冲洗产房地面及用具;采用喷灯等器械灼烧、消毒;地面撒石灰粉;采用酚类等有效消毒剂;在转进母猪前,确保产房彻

13、底干燥。产后第1周,维持产房干燥、清洁。并防止管理人员的鞋靴等工具带卵囊入产房,同时防止污道中粪污的传播。一个良好的卫生制度,在各种饲养条件下均能使用,而母猪更应强制执行。这样,可减少发病的机会。3.3.治疗措施猪球虫病的治疗较为困难,鸡用的大多数抗球虫药无明显效果7。氨丙啉、莫能霉素、呋喃唑酮等经试验证明无预防和治疗作用。虽然猪的饲料中常添加盐霉素,但其对猪球虫可能无明显效果5。磺胺类药物可用于治疗或预防球虫病,它主要作用于寄生虫的无性繁殖阶段,必须连续用药57d才有效,可是该类药物喂服困难,患病仔猪常不愿采食或饮用含治疗药物的饲料、饮水,以高浓度磺胺类药物配成糊状物涂于母猪乳头,可能导致仔

14、猪因异味而不愿吮乳,效果并不理想。据报道5%的三嗪酮悬液(商品名为百球清)对仔猪球虫病有极好的治疗预防效果。百球清可阻断球虫的整个生活周期,破坏球虫细胞内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阶段。按20mg/kg体重(相当于0.4ml/kg)或1ml/头仔猪剂量于35日龄一次口服可完全预防球虫病的发生,且增重明显;由于该药对猪球虫内生性发育各阶段虫体均有效,以此剂量进行治疗也同样有效。该药安全性好,5倍剂量仔猪也能完全耐受,且与补铁剂(口服或非肠道给药)、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硫酸抗敌素、增效磺胺等无任何相互干扰,也不影响仔猪免疫力的产生,在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1。此外,须强调的是,在已经采取球虫病防制措施时很少

15、有必要进行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方面,不只是为了降低成本-效益比,还在于可保护动物、消费者和环境。无论管理设施及条件的优劣,球虫病在养猪场广泛存在,应当将猪球虫病的防治提到猪场管理的议事日程中。球虫病很难根治,而用于防治的药物并不多,只有在管理措施和药物防治相结合,才能控制该病,减少生产损失。本病如何在一个猪场里建立起来至今仍不清楚,有资料称母猪是感染源,但有研究表明,母猪不是猪球虫的最终感染源11。向母猪饲粮中添加抗球虫药意义不大,对仔猪进行抗球虫预防试验也未取得结果,鉴于此,目前对本病预防的最有效办法仍然是搞好环境卫生,彻底清洁栏舍,认真消毒,防止人为携带卵囊入内14。

16、参考文献:1 蔡建平等 猪球虫与球虫病研究进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1.12.2 钟伟 仔猪球虫病的最新资料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03.11.3 Pellerdy,LP. Coccodia and CoccidiosisM 2nd ed Verlag Peal Parey,Berlin,19744 翁亚彪 集约化猪场实用驱虫技术手册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3.4.5 Lindsay DS & Blagblurn BL Biology of mammalian IsosparaJ. Parasitol. Today,1994,10:214-219.6 Daugschies,A; I

17、maron, S and Bollwahn, W differentiation of porcine Eimeria spp by morphologic algorithmaJ. Vet Parasitol.1999,81:201-210.7 Mundt HC, Dauschies A Incidence,Diagnosic and significance of I.suis coccidiasis on pig rearing farmsZ.16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pig veterinary society, Melboume, Aust

18、ralia,2000.17-21. 8 Meyer, C Joachim, A & Daugschies, A Occurrence of Isospora suis in large piglet production units and on specialized piglet rearing farmJ. Vet. Parasitol. 1999,82:277-284.9 Eysker, M; Boedam, GA; Hollalnders, W; et.al. The prevalence of Isospora suis and Strongyloides ransom in nursing piglets in the NetherlandsJ. Vet. Quarter.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