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驱动桥第一节主减速器_第1页
第五章驱动桥第一节主减速器_第2页
第五章驱动桥第一节主减速器_第3页
第五章驱动桥第一节主减速器_第4页
第五章驱动桥第一节主减速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章 驱动桥组成: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轮毂及桥壳。功用:降速增矩;改变转矩传递方向;差速作用。类型:非断开式驱动桥;断开式驱动桥。1. 非断开式驱动桥 如CA1091,EQ1090E,CA1040等车的后桥。参见图5-1a。特点:整体式桥壳; 两侧半轴、驱动轮在横向平面内无相对运动; 非独立悬架(整个车桥通过弹性元件与车架相联)。2. 断开式驱动桥如CA7220、Audi100等轿车常用的转向驱动桥。参见图5-1b。特点:断开式桥壳(主减速器固装于车架上,半轴为万向传动轴); 两驱动轮相对车架彼此独立上、下跳动。 独立悬架(两侧车轮各自单独与车架由弹簧相联)。 §5.1 主减

2、速器分类:按齿轮副个数分: 单级:如EQ1090E,CA1040,CA7220,Audi100等。 双级:一、二级齿轮均于主减速器壳体内,如CA1091; 一级齿轮于主减速器壳体内,二级为轮边减速。多用于矿用车 如SH380A,Terex33-07、33-11E,BJZ3530等。 按传动比档数分: 单速:io为单一定值,目前常见车大都是此类; io为2个值(即主减速器有2个档)。 按齿轮结构型式分: 圆柱齿轮,螺旋(曲线)锥齿轮,准双曲面齿轮。 常用的齿轮型式:1)斜齿圆柱齿轮 特点是主从动齿轮轴线平行。 2)曲线齿锥齿轮 特点是主从动锥齿轮轴线垂直且相交。 3)准双曲面锥齿轮 特点是主从动

3、锥齿轮轴线垂直但不相交,有轴线偏移。 圆锥齿轮齿轮旋向:常用主动小齿轮左旋:从小端向大端看齿向线向左偏斜; 从动大齿轮右旋:从小端向大端看齿向线向右偏斜。1. 单级主减速器 轿车,轻、中型货车用之。一般io7。下面以EQ1090E车为例,其io=Z2/Z1=38/6=6.33 。动力传递过程:见图5-2,动力从万向传动装置连接的叉形凸缘11主动锥齿轮18从动锥齿轮差速器壳5行星齿轮十字轴24行星齿轮21两半轴齿轮23两半轴。无差速、有差速齿轮与差速器的运动状态(据图说明)为了保证主动和从动齿轮之间正确的相对位置:1.保证有足够的支承刚度(见图5-3)使主、从动齿轮在运动过程中不至于发生较大的变

4、形影响正常啮合。(1) 主动齿轮:跨置式支承(图5-3b),且齿轮与轴制成一体。两圆锥滚子轴承布置:小端相对,大端向外,使临近齿轮的轴承的实际支承点靠近齿轮,增大刚度。(2) 从动齿轮:跨置式支承(图5-3c)两圆锥滚子轴承布置:大端向内。减小了支承跨度,刚度增大。从动齿轮背面限位螺栓:限制齿轮变形,螺栓与齿轮背面间隙=0.30.5mm.这样布置圆锥滚子轴承,主要考虑主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的轴向移动。(3) 轴承预紧度 目的减小啮合轴向力引起的轴向位移。轴承13、17垫片调整:(在拆掉上端螺母等件后进行) 加垫片14预紧度放松(使轴承13内圈向上,17内圈与轴向下) 减垫片14预紧度压紧(轴承内

5、圈移动与加垫片相反)转动预紧力矩:1.01.5 Nm 。轴承3(差速器壳体上)调整:用调整螺母2. 预紧力矩:T=1.52.5 Nm 。2. 齿轮啮合调整:在轴承预紧度调整后进行。包括:啮合印记调整保证齿轮承载能力; 啮合间隙调整保证齿轮润滑性,减小振动。(1)啮合印记调整:印色法主动小齿轮图一红色染料(红丹粉、机油的混合物),与从动齿轮啮合转动,在从动齿轮上留下啮合印记。以从动齿轮印记为测量对象。从动齿轮正转啮合齿面是凸面(可见主动齿面为凹面)。标准:齿轮轮齿的两个工作面出现红色印迹,印迹均位于齿高的中间偏小端,并占齿面宽度的60%以上,啮合正确。 用垫片9调整:增加垫片主动轴 上移;减垫片

6、主动轴下移。(2)啮合间隙调整:拧动调整螺母2以改变从动锥齿轮的位置。 间隙一般为0.150.40mm。 从动齿轮左移间隙增大; 从动齿轮右移间隙减小。注意:一侧调整螺母拧入多少量,另一侧便拧出多少量,以保证事先调好的轴承预紧度不变。当齿侧间隙过大时,就要成对更换主从动锥齿轮。3.准双曲面齿轮主减速器的优缺点 直齿圆锥齿轮螺旋锥齿轮准双曲面齿轮。 螺旋锥齿轮最小根切齿数比直齿圆锥齿轮的小,结构紧凑、运转平稳噪声较小。 准双曲面齿轮比螺旋锥齿轮工作平稳性更好,轮齿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更高,主动锥齿轮的轴线还可相对从动齿轮的轴线向下偏移,使车身和重心降低,有利于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东风EQ10

7、90E偏距38mm)缺点:齿面间有较大的相对滑动,且齿面间压力很大,齿面油膜易被破坏,须用含防刮伤添加剂的双曲面齿轮油。4. 润滑飞溅润滑 靠从动锥齿轮运转对各齿轮、轴和轴承飞溅润滑。为保证主动锥齿轮轴后端的圆锥轴承的可靠润滑,在主减速器壳体铸出了进油道8和回油道16。飞溅的润滑油经进油道8通过轴承座的孔进入两圆锥轴承的小端之间,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从小端流向大端。5. 几种螺塞 加油塞、放油塞、放气塞、观测塞。二.双级主减速器主传动比io较大时,由一对锥齿轮传动将会导致尺寸过大,不能保证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这时多采用两对齿轮传动,即双级主减速器。io=712 。CA1091三种选型:io=

8、5.77;io=6.25;io=7.63。适用不同道路条件。结构特点:(1)一般第一级传动比由螺旋锥齿轮副,第二级传动比采用斜齿圆柱齿轮副。(2)主动齿轮轴多采用悬臂式支承。原因有二。其一是第一级传动比较小,相应从动锥齿轮直径较小,主动锥齿轮外端再加一个轴承布置困难;另外主动锥齿轮及轴颈尺寸可做得大,同时尽可能将两轴承距离加大可得到足够的支承刚度。(3)调整:.主动锥齿轮轴承的预紧度,增减调整垫片8;.中间轴圆锥滚子轴承,预紧度改变两边的调整垫片6和13;.主动锥齿轮轴向位移,调整垫片7;.中间轴锥齿轮轴向位移,调整垫片6和13。注:两组垫片的减量和增量不相等时,会破坏已调整好的预紧度。三.贯

9、通式主减速器定义:前面(或后面)的两驱动桥的传动轴是串联的,传动轴从离合器较近的驱动桥穿过,通往另一驱动桥,这种驱动桥称为贯通式驱动桥,所用主减速器称为贯通式主减速器。特点:减少分动器的输出轴数量,结构简化,部件通用性好,便于形成系列产品。适用于多轴驱动车,越野车。 SX2150型6×6越野车为贯通式双级主减速器。第一级圆柱斜齿轮io1=1.19;第二级准双曲面齿轮io2=5.429.总的io=6.46.4. 双速主减速器某些车主减速器设高、低两个档。目的:充分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此时,主减速器还兼起了副变速器的作用。 动力路线: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7齿圈8行星架9差速器6半轴.

10、动力路线: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7齿圈8行星架9差速器6半轴.a. 高档 传动比:第一级io1=Z7/Z5; 第二级io2=1(因为太阳轮D与行星架9联成一体,整体刚性传动) 总 io=io1×io2=Z7/Z5。b.低档 传动比:第一级io1=Z7/Z5; 第二级 行星机构太阳轮与壳体固定,齿圈输入,行星架输出,由行星机构运动特性方程: n1+n2-(+1)n3=0且 n1=0则 io2=n2/n3=(+1)/而 =Z8/ZD(行星机构几何特性参数:齿圈齿数与太阳轮齿数之比)那么 io2=(Z8+ZD)/ZD 故 io=io1×io2=Z7(Z8+ZD)/(ZD Z5)5.

11、轮边减速器 在重型载货车、越野汽车或大型客车上,当要求传动系的传动比值较大,离地间隙较大时,往往在两侧驱动轮附近再增加一级减速传动,称为轮边减速器,轮边减速也可以看作是主减速器的第二级传动。1. 行星齿轮式轮边减速器结构型式:(1) 半轴-太阳轮输入,齿圈-桥壳固定,行星架-轮毂输出。此常用,(见a图)。传动比:io=n1/n3=(+1)(2) 半轴-太阳轮输入,行星架-桥壳固定,齿圈-轮毂输出。(见b图)传动比:io=n1/n2=。可见:a型式布置具有较大传动比。例:斯太尔后桥轮边减速器太阳轮与半轴联接;齿圈与桥壳联接;行星架与轮毂联接;太阳轮输入齿圈输出。2. 圆柱齿轮式轮边减速器例:HAULPAK(豪拜)75B矿用车,主、从动齿轮2、3为圆柱直齿轮,差速器半轴1联接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通过花键套与轮毂联接;半轴布置在从动齿轮轴线上方,增加桥壳离地间隙。思考题1. 以EQ1090车主减速器和CA1091车为例,(1)动力传递过程;(2)采用齿轮形式和布置特点;(3)维修时需要进行哪些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