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读书分享_第1页
《深度工作》读书分享_第2页
《深度工作》读书分享_第3页
《深度工作》读书分享_第4页
《深度工作》读书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深度工作值得一读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读书兴趣小组,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我最近在读的一本书深度工作。一、荐语微信、微博、网游、直播、淘宝等等,在这个网络社交、娱乐、购物当道的时代,互联网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高效、便利、智能化,同时呢,也控制和瓜分我们的精力、时间,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无论是上班工作、外出旅游,以及日常的衣、食、住、行,手机都与我们形影不离,我们已经变得貌似完全离不开手机了。跟大家提两个问题:1.手机,你每天使用多长时间?晚上几点放下手机?2.你每天解锁屏幕多少次?2016年,360收集用户调研中心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高达12.4%的人

2、士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6小时,属于重度依赖手机人士。而降低标准的中度使用者(每天使用2-5小时),占比达到57.1%,同时有近一半的人过了半夜12点还放不下手机。不包含只是点亮屏幕看时间,数据显示,解锁屏幕这个动作平均每天就要做122次。而根据调查,有重度用户每天解锁屏幕高达850次,平均每小时35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你想要上网查一个问题(电脑或者手机),于是你打开了某搜索网站,或者浏览器,首页加载后,推送信息流内容,几幅漂亮的图片或者标题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于是你点击进去了,看完了,结果在文章底部,又推荐了另外几篇相关的内容,于是你又打开,继续浏览,不知不觉,半小时过去了,突

3、然你想起,我刚刚是要查个什么问题的,这时,你才重新搜索,5分钟解决的事,你一共花了三四十分钟。现今社会,时间已然是我们每个人最稀缺的资源了,一个人的非睡觉时间的1/3甚至一半时间,都在随时使用手机。我们的时间,已经彻底被手机绑定了,从而变得异常碎片化。如果你想要改变,成就更好的自己,那么推荐这本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2017年)。按照我的理解,深度工作其实就是咱们中国在倡导的匠人精神。而这本书的好在于作者用大量的案例告诉大家深度工作的重要意义,还给出了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方法,助我们有效提升专注力,继而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说到作者,下面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卡尔·

4、纽波特,2004年以优等生荣誉学会会员(美国大学全国性荣誉组织)身份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世界著名学院之一),后取得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受聘于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作家,他出版了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2006年)、如何成为尖子生(2007年)、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2013年)、优秀到不能被忽视(2016年)等畅销书,非常优秀,他自己就是深度工作的受益者。二、内容:(一)概况简介从目录看,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深度工作,在介绍相关概念后,以新经济形势下取得成功的3类人的真实案例,引出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客观的告诉大家,深度工作并非经济生活中唯一有价值

5、的技能,但是不需要这项技能的职业会越来越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名词生产力规律,它的公式是(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我们的工作也好,学习也好,如果能够提高注意力强度,就可以事半功倍。第二部分就深入介绍了培育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1.工作要深入2.拥抱无聊3.远离社交媒体4.摒弃浮浅。(二)细节分享我从以下几个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一是深度工作并不是独自工作。这本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真人案例,且都是成功人士及名人的真实经历。从序言开始,大部分的案例讲的深度工作较多是一个人不受外界干扰的进行,会让人误以为深度工作必须是独自去完成,往往形成偏见,其实不然。准则1中就提出“不要独自工作”这个策略,即“

6、协作深度工作”,指在适当的时机,采用协作方式。这一篇完整地诠释了深度工作与协作之间的微妙关系,其中有一句话“抑制避免深度工作的天然本性”,引起了我的共鸣。其实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当中都会出现深度工作的片段,但往往都被打断,与其说是被外界的纷扰打断,不如说是被自己的“天然本性”打断。这个时候,如果利用协作关系,有一个彼方在等待你的下一步思考洞见,就可以有效抑制“天然本性”这家伙来影响你的工作进度。这种深度工作模式,更适合引入到我们的职业生活中来。二是选定自己的深度哲学。书中提供了四种深度哲学:禁欲主义哲学、双峰主义哲学、节奏哲学、新闻记者哲学。我个人选定了新闻记者哲学,指可以随时插入深度工作。与其

7、说是喜欢,不如说是向往。碰巧作者本人也偏爱这种模式,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作者对案例中沃尔特艾萨克森一类记者的认可。艾萨克森能够利用空闲时间,迅速转入深度工作模式。因此他在短时间内达到职业巅峰,受聘为时代周刊编辑,一家智囊团机构的首席CEO,成为全美最优秀的杂志记者之一,为富兰克林、爱因斯坦、乔布斯等人物写传记),更是成功创作了近900页的史诗巨著聪敏人。他的这种深度哲学与开篇讲到的“时间被碎片化”正好相反,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深度工作,达到高产,有点像升级版的“钉子精神”。跟另外几种深度哲学相比,这种哲学更符合生活实际,但对自律性的要求也更高,实现难度更大些。可以学习作者的做法,变通采纳。每周开

8、始的时候制定计划,每天再根据需要调整。当然,一切都要从练习开始,使头脑迅速从浮浅转入深度模式的能力并非自然得来,不训练,通过强制转换只会严重削弱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储备。三是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那么如何训练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通过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结合平时的工作生活类型、场所、轨迹、规律,为自己量身打造工作规则和程序,确保付出的努力具有结构性,同时,在其间安排一些能够确保大脑保持高深度水平的事,比如说通过散步等方式帮助大脑保持清醒。四是定期放松大脑有助于深度工作。书中把这件事用“安逸”这个词来形容,定期放松大脑的三个原因: 第一,安逸时光利于提升洞察力。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

9、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复杂的工作挑战。拿我自己来说,饭后洗锅的时间,没人打扰,我在机械完成刷碗动作的同时,大脑异常清晰,回忆一天的工作、或者厘清近期困扰自己的问题,往往会从乱麻中立出头绪。第二,安逸时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能量。保持专注需要自主性注意力,但它是有限的,而无干扰的休息可让自主性注意力复原。第三,晚间安逸时光中放下的工作一般没那么重要。如果日程安排合理,白天的工作时间就已经达到每日深度工作的极限了,那么在夜里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到深度工作。最后,给大家一个彩蛋训练自己记忆力的小窍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的记忆力衰退的厉害,其实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人的大脑不适合记忆抽象信息,而擅长记住场景。美国记忆力冠军罗恩·怀特的大脑锻炼操,就是基于这一见解而获得。这一窍门包括三个步骤:步骤一:穿行家里的5个房间,熟记每个房间看到的图像,再记住图像里每个房间里的10件物品,再加上院子里的2件,凑齐52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