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破陋习说课稿_第1页
孙中山破陋习说课稿_第2页
孙中山破陋习说课稿_第3页
孙中山破陋习说课稿_第4页
孙中山破陋习说课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孙中山破陋习说课稿 和顺县东关示范小学 温丽萍一、说教材 孙中山破陋习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小时候目睹姐姐被缠足所遭受的痛苦,因而辛亥革命后,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字里行间讴歌了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是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二、设计理念: 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文本中人物的心情,感受姐姐缠足前和缠足后的巨大变化。在课外资料的链接中激发学生对缠足的痛恨之情,对姐姐的同情

2、之情,对孙中山的敬佩之情。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的要求,能“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我确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文本的阅读,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教学重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教学难点: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伤害。四、说教学程序(1):复习导入题为文之眼。复

3、习导入,深入理解题意,针对课题质疑:孙中山破的是什么陋习?孙中山为什么破陋习?把文路、学路、教路有机统一起来。(2):前后对比,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了解缠足陋习。 孙中山为什么破陋习?1默读课文,用“-_”画出写缠足前姐姐的句子;用“_ ”画出写缠足时姐姐的句子;用“ ”画出写缠足后姐姐的句子。边读边体会缠足给姐姐带来的变化。要求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划出相关的句子;然后交流,出示相关重点句。A 出示:孙中山小时侯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

4、通过交流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勤劳能干、活泼快乐。B出示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此环节,我主要抓住姐姐“缠足前”和“缠足时”的重点句,层层深入地读,感受缠足的痛苦之极,从对比中体悟人物内心,内化语言,在练读中表达情感体验。(3):引用资料,进一步感受缠足之残害。 引导质疑: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了什么疑问?(缠足到底是怎么回事?)给学生质疑是教学生成的需要。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进一步了解“缠足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感的发展有助于认知的深化。 缠足到底是怎么回事?找出文中相关的语

5、句读一读。 由于缠足陋习已远离现代生活,因此要想学生仅凭课文了解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伤害是严重的,对孙中山首先破除缠足陋习的意义,是很难引发发自内心的认同的,所以我接下来补充了两段资料:缠足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时间最长、迫害人最多的“刑罚”。女子缠足从小时候开始。缠足时,先用白矾洒在脚缝,五个脚指紧靠一起,脚面用力弯成弓状,然后用白绫缠裹。缠上两层,用针线密缝,一面狠缠,一面密缝。缠完后,脚如炭火炙烧,疼痛难挨。随后日子还要他人搀扶走动,以活络筋骨。如此日复一日紧紧纠缠,并用药水薰洗,不到半月,脚面弯曲,折作四段,十指腐烂,鲜血淋漓。久而久之,腐烂的血肉变成脓水,流尽后只剩

6、几根枯骨“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真切地反映了女子缠足被摧残的痛苦。学生自由阅读,老师配乐范读。讨论交流:读了这样一段文字,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这里补充阅读资料,顺应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是对教材空间的创造性运用,既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又扩大阅读量。资料2:小脚图片通过图片直观再现,再读描写姐姐缠足前以及被缠足时的语句,再次体会姐姐心灵和肉体所遭受的巨大伤害。板书: 孙中山破陋习 缠足 缠足前 活泼能干 缠足时 眼泪直往下流 缠足后 再也再也 反思: 这节阅读课的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次对话活动。我从整体精心构思,引导得法。引不离学情,导不离文本;学生积极主动,读中生疑,读中求解;我做到了胸中有文,目中有人,捕捉“三问”,展开对话过程;学生自主合作,在互动中走进文本,读中悟情,读中悟道,读中获取知识,读中提高读的能力。 “读书内化”应该说是这节课的亮点。我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