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视像的世界语》为视觉文化研究另辟蹊径_第1页
《关键视像的世界语》为视觉文化研究另辟蹊径_第2页
《关键视像的世界语》为视觉文化研究另辟蹊径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键视像的世界语:为视觉文化研究另辟蹊径一 引言由技术和消费推动起来的视觉文化市场早于视觉文化研究率先繁荣起来,并且成为后者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原因之一。跨学科性和批判性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主要研究范式和策略1。整体而言,视觉文化研究被认为隶属于文化研究,主要研究视觉技术&哲学,视觉文艺&审美,视觉政治&经济等领域。但表面丰富的跨学科研究掩盖不住研究方法上的单一。比如国内的很多视觉文化研究只对视觉媒体作出诠释性的话语分析。2但实际上,研究方法的单一是不应该的。德国雅各布大学教授PeterLudes 的关键视像的世界语之视像的霸权The World Language

2、 of Key VisualsVisual Hegemonies一书,在理论建构上的别具匠心和研究方法上的独树一帜,为我们实践出了视觉文化研究的另一种策略。二 关键视像在国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的视觉文化研究总论影响比较大,该作者为未来视觉文化研究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视觉影像是如何组织结构起来以影响社会的?PeterLudes 的关键视像的世界语之视像的霸权一书正是围绕这个问题延伸出去的。米尔佐夫把视觉文化看做是网络社会的结点,他说“碎片状的网络具有许多关键的连接点和互动点,其复杂程度和重要性非同寻常”。3这让我们多少想起了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即认为“网络社会是一套各个节点互相链接的装

3、置,它的结构具有开放性,而节点之间必须享有共同的交流代码/规则(code)”4。米尔佐夫书中没有提起卡斯特,但卡斯特却是PeterLudes的重要启发人物。“关键视像”同样致力于探究网络社会各个节点之间的交流代码和规则。根据书中介绍,“关键视像”可以比拟为“关键词”,它是指视觉媒介(电视、网络)用很短的影像(6秒到14秒)传达出事件的要旨,比如美国总统竞选的预告片、广告、图片引用(visual quotes)等。这些“关键视像”的意义,在大多数人中已经达成共识,它们对于接收者来说,含义是显而易见的、明确的。由此,共享了一套视觉符码的节点把网络社会链接起来。这就是PeterLudes称“关键视像

4、”为“世界语”的原因。书中侧重于研究“关键视像”的生产、传播以及使用。通常,“关键视像”的产生来自不同媒体,不同节目,不同文化国度。这些“关键视像”暗示了人们第一眼媒介经验与其媒体化经验之间某种基本联系。之后,它们作为交流代码在媒介间传播,其含义成为社会共识。当那些接收者将这些“关键视像”作为他们“相对的自然世界观”(Max Scheler)或者“思考模式”(Karl Mannheim)的一部分时,关键视像信息被激活,并进而成为集体视觉记忆的一部分。举例来说,在一项细化的研究中,PeterLudes选取中国的CCTV1,巴西的ATV,美国的CBS和德国的ARD四个电视台作为代表,以它们在200

5、32005年三年来播放的年度新闻综述节目为研究对象,获取了四个“关键视像”:有四个新闻内容以高度相似的叙事方式在这四家电视台的年度总结节目中播出。当这些关键视像以标准化的叙事范式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时,必然会引起普遍的注意,而且具有历时性,在几代人之间形成集体的视觉此外,该项目研究还发现了一些长期的跨文化视觉再现范式。在这些范式里,媒体和特定的文化传统塑造出各家报道类型的视觉化特征。凭借这些视像特征,受众可以不再凭借报道内容而能一眼识别出这个电视新闻节目是否来自自己国家,并回答关键视像网络如何链接、如何定位那些全球共享的观点、喜好以及行动偏向这些问题。也是在这些点上,PeterLudes用“关键视

6、像”回答了卡斯特和米尔佐夫的问题如何在网络社会里让各个信息节点能顺利交流的代号共享。“关键视像”持续不断的播出,不可避免地成为意义的提供者,使人们对它们的意义习以为然的。它们在几秒钟之内就能被大众理解,并且成为集体视觉记忆的一部分,建构起人们共同的价值和期望的眼界。三 研究方法该项目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大量的计算机科学被采纳进入研究方法,比如图片自动搜索、自动分析等。他们还开发出多媒体管理和分析系统,可以自动探测删节,对视听媒体对象进行基本的结构分析。我认为这是国内研究相对薄弱和缺乏创造性的地方:因缺少实际作为而只能让所谓的“跨学科”停留在话语符号上。“关键视像”结构分析的第一步是提取图片

7、中诸如颜色和结构的句法特征。目前已经可以自动提取的基本句法有:视频的关键结构、简单图片与视频中的颜色与内容信息、视频中的删节、图片和视频文本、物体与摄像机的基本移动。第二步是对图像内容的诠释。辨明图像内容只靠自动提取的句法特征是无法获得的。目前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在限定领域对简单图像与视频进行内容诠释的方法。“关键视像”研究项目的焦点之一在于发展一种基于MPEG-7标准的用于描述多媒体内容数据的一般性模拟语言,从而可以清楚区分可提取的特征与有待辨别的概念模拟。到目前为止,他们的侧重点在于如何由句法属性得出具体图片或视频的语义属性。正如书中所说的,该研究小组的跨学科和学科间合作的目的在于开发以内容为

8、基础的图像搜索功能,从而修改完善分类系统,并验证其在图片分析、图片描述上的适用性。通过这种合作,最终可以以“关键视像”为基础在句法和语义上定义简单图片与图片序列的相似性,从而使得现行的图片处理程序就得以延伸与验证。四 小结深读PeterLudes教授的关键视像的世界语之视像的霸权,可以看到欧洲理论传统的延续和革新,从曼海姆、伊里亚斯,到哈贝马斯,质化分析的传统逐渐加入计算机科学等实证主义思想。随着多学科的融合和交织,视觉文化研究正走向一条越加开阔的研究之路。在国内,视觉文化研究也正在逐渐兴起,从2004年复旦大学举办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开始,到现在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在国内高校的纷纷成立

9、,可以看出视觉文化研究应该是我们值得待耕耘的田地。值此,PeterLudes和他主持项目研究不应该被我们忽略。注:关键视像的世界语第一卷视像的霸权总纲的英文版本已经于2005年由Lit 出版社出版,中译版本将于今年(2008)六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译者刘志民。该书的作者PeterLudes 是德国雅各布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的教授,详见:http:/www.jacobs-university.de/directory/02762/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06级理论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注释1:周宪,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研究2000 载于天津社会科学2000 第四期,2:孟建,Stefan Friderich(德)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一书所收入的文章可以判断出这一点 )。3:<美> 尼古拉斯 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 P31 江苏人民出版社)4: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1996)5:hierarchies of r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