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jd_第1页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jd_第2页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jd_第3页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jd_第4页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j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2章章 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方法 2.1支路: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 一条支路流过一个电流,称为支路电流。一条支路流过一个电流,称为支路电流。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由支路组成的闭合回路。由支路组成的闭合回路。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I1I2I3ba+ +- -E2R2+ + - -R3R1E11 12 23 3 4. 例子例子 在任一瞬间,流向任一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结在任一瞬间,流向任一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点的电流。 实质:实质:或或: = 0I1I2I3ba+ +- -E2R2+ + - -R3R1E

2、1对结点对结点 a:I1+I2 = I3或:或:I1+I2I3= 0由于电流连续性,由于电流连续性,在任一瞬时,流入任一节点的在任一瞬时,流入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必定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电流之和必定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出入II在任一瞬时,通过任一节点电流的代数和恒等在任一瞬时,通过任一节点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于零。0I可假定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出节点可假定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出节点的电流为负;也可以作相反的假定。的电流为负;也可以作相反的假定。所有电流均为正。所有电流均为正。I =?例例:广义结点广义结点I = 0IA + IB + IC = 02 +_+_I5 1 1 5

3、 6V12V例例2-2: 图中,图中,I1=2A,I2=-3A,I3=-2A,试求试求I4.解:取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解:取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 应用应用KCL定理:定理: I前的正负号是由电流定律根据电流的参考前的正负号是由电流定律根据电流的参考方向确定的,括号内的数值前的则是电流本身方向确定的,括号内的数值前的则是电流本身数值的正负数值的正负。04321-+-IIII0)2() 3(24-+-IAI34应用应用KCL讨论某一节点时,首先要标出每一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讨论某一节点时,首先要标出每一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4.例子:例子:列写列写KCL方程的步骤:方程的步骤: 1.支路电流的参

4、考方向:标定或题中已给出;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标定或题中已给出; 2. 确定节点电流的符号:流入取确定节点电流的符号:流入取+,或取,或取-; 3. 列列KCL方程:建议采用方程:建议采用0 I 4. 例子例子 在任一瞬间,从回路中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在任一瞬间,从回路中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则在这个方向上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周,则在这个方向上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 实质:实质:沿逆时针循行一周,标出参考方向:沿逆时针循行一周,标出参考方向:3241UUUU+04321+-UUUU0U221121RIRIUU+-+-在任一瞬时,在任一回路上的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在任一

5、瞬时,在任一回路上的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降升UU所有电压均为正。所有电压均为正。在任一瞬时,沿任一回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在任一瞬时,沿任一回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电压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取正号,电压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时取正号,相反时取负号。相反时取负号。0 U降升UU4132UUUU+0U04321+-UUUUI1I2I3ba+ +- -E2R2+ + - -R3R1E1对回路对回路1:对回路对回路2: E1 = I1 R1 +I3 R3 I2 R2+I3 R3=E2 I1 R1 +I3 R3 E1 = 0 -I2 R2-I3 R3 +E2 = 0 1 12 2降升

6、UU0 U列写列写KVL方程的步骤:方程的步骤: 1.回路电压的参考方向:标定或题中已给出;回路电压的参考方向:标定或题中已给出; 2.设定回路绕行的方向;设定回路绕行的方向; 3.列列KVL方程:元件的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一方程:元件的电压方向与绕行方向一致,取致,取+;否则,取;否则,取-。建议采用:。建议采用:0UKVL通常用于通常用于闭合闭合回路,但回路,但也可推广应用到任一也可推广应用到任一不闭合的电路上不闭合的电路上。0111222333-+sssabURIURIRIUU例:列出下图的例:列出下图的KVL方程方程 + I5+Uab + I3I1I2R3R1R2 US1US3+ US2

7、I4ba对网孔对网孔abda:对网孔对网孔acba:对网孔对网孔bcdb:R6I6 R6 I3 R3 +I1 R1 = 0I2 R2 I4 R4 I6 R6 = 0I4 R4 + I3 R3 E = 0对回路对回路 adbca,沿逆时针方向循行,沿逆时针方向循行: I1 R1 + I3 R3 + I4 R4 I2 R2 = 0应用应用 U = 0列方程列方程对回路对回路 cadc,沿逆时针方向循行,沿逆时针方向循行: I2 R2 I1 R1 + E = 0adbcE+R3R4R1R2I2I4I6I1I3I4.例子:例子:+U3 +US I3I12R1R2I2+ U +U1+U2例例2-4:图示

8、电路,已知图示电路,已知U1=5V, U3=3V,I=2A ,求,求U2、I2、R1、R2和和US。I2=U32=32=1.5AKVL:U2 U1 U3=0 U2 5 3=0 U2 =2VR2=U2I2 =21.5=1.33KCL: I1 I2 I=0 I1=II2 =21.5 =0.5AR1=U1I1 =50.5=10KVL: UU1 US =0 US = UU1 = 235=11V解:解:例例2-5:图示电路,已知图示电路,已知US1=12V,US2=3V,R1=3,R2=9,R3=10,求,求Uab。解:由解:由KCL I3= 0,I1=I2US2+ +US1 I1I2R1R2I3+Ua

9、babR3cI回路:由回路:由KVL I1 R1 I2 R2 US1 = 0 由由KVL0S23322ab-+-URIRIUA1931221S112+RRUII解得:解得:解得:解得:V12310091S23322ab+-+-URIRIUII回路:回路:第第2章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 一个具有一个具有b条支路、条支路、n个节点的电路,个节点的电路,根据根据KCL可列出(可列出(n1)个独立的节点电)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式,根据流方程式,根据KVL可列出可列出b(n1)个独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式。立的回路电压方程式。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直接支路电流法是以

10、支路电流为未知量,直接应用应用KCL和和KVL,分别对节点和回路列出所,分别对节点和回路列出所需的方程式,然后联立求解出各未知电流。需的方程式,然后联立求解出各未知电流。US2图示电路图示电路(2)节点数)节点数n=2,可列出可列出21=1个独个独立的立的KCL方程。方程。(1)电路的支路)电路的支路数数b=3,支路电流,支路电流有有I1 、I2、I3三个。三个。(3)独立的)独立的KVL方程数为方程数为b-(n-1)=3(21)=2个个13311sURIRI+回路回路I23322sURIRI+回路回路0321-+III节点节点a +US1 I1R1I2I3R2R3+ US2ab 当不需求当不

11、需求a、c和和b、d间的电流时,间的电流时,(a、c)( b、d)可分别看成一个结点。可分别看成一个结点。解解2:支路数支路数b =4,且恒,且恒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I1= 2A, I2= 3A, I3=6A 对结点对结点 a: I1 + I2 I3 = 7对回路对回路1:12I1 6I2 = 42对回路对回路2:6I2 + UX = 0baI2I342V+I112 6 7A3 cd123+UX对回路对回路3:UX + 3I3 = 0解得:解得:I1=1A I2=1AI10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对节点对节点a列列KCL方程:方程:I2=2

12、+I1例例2-10:如图所示电路,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如图所示电路,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及各元件功率。路电流及各元件功率。2AI1I2+ 5Vab105解:解:2个电流变量个电流变量I1和和I2,只需列只需列2个方程。个方程。对图示回路列对图示回路列KVL方程:方程:5I1+10I2=5各元件的功率:各元件的功率: 5电阻的功率:电阻的功率:P1=5I12=5(1)2=5W 10电阻的功率:电阻的功率:P2=10I22=512=10W 5V电压源的功率:电压源的功率:P3=5I1=5(1)=5W 因为因为2A电流源与电流源与10电阻并联,故其两端的电阻并联,故其两端的电压为:电压为:U=10

13、I2=101=10V,功率为:,功率为:P4=2U=210=20W 由以上的计算可知,由以上的计算可知,2A电流源发出电流源发出20W功率功率,其余,其余3个元件总共吸收的功率也是个元件总共吸收的功率也是20W,可见,可见电路功率平衡。电路功率平衡。第第2章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结点电压方程的推导:结点电压方程的推导:设:设:Vb = 0 V 结点电压为结点电压为 U,参,参考方向从考方向从 a 指向指向 b。0111+-RIUUs因为111RUUIs-所以2.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支路电流应用欧姆定律求各支路电流 :111RUUIs-222RUUIs+-33RUI

14、1. 用用KCL对结点对结点 a 列方程:列方程: I1 I2 + IS I3 = 0Us1+I1R1U+baUs2+I2ISI3Us1+I1R1R2R3+U3211RUIRUURUUs+-Ss23212211111RRRIRURUUSss+RIRUUSs1+注意:注意:RIRUUSs1+baUs2+I2ISI3Us1+I1R1R2R3+U例例2-11:RIRUUs1Sab+?A7 A642 6 ab2-UI4A1 3423ab3UI212S1S2211ab11RRIIRURUUss+-+-V24V312127330250 + +- -+ +- - 1ab11RUUIs- A13A22450

15、- - A 18A324302ab22+RUUIs1A11RVUIS-2A2RVI 3AB3RVVI-4B4RVI 5B25RVUIS-若两节点间有一条支路为理想电压源,则节点电压等于理想电压源的值,无须计算。若两节点间有一条支路为理想电压源,则节点电压等于理想电压源的值,无须计算。 第第2章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在任何由线性电阻、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在任何由线性电阻、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等于每组成的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等于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所产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16、。这就是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这就是。:当某一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当某一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源置零源置零。开路短路0 0SSIU2121RRUsII+SIRRRI2121+ +- - S21221111IRRRRRUsIII+-+SIRRRI2112+ + S21121IRRRRRUs+22112S1RIRIUsIII+S212211 IRRRRRUsI+-+S211212 IRRRRRUsI+若若 E1 增加增加 n 倍,各电流也会增加倍,各电流也会增加 n 倍。倍。 可见:可见:R2+- -E1R3I2I3R1I112112112111211 ) (RIRIRIIRIP +

17、+A1A5510322+RRUIV5V5122S RIUA5 . 0A5 . 0A1 222 - - - - III所所以以A5 . 01555S3232+ IRRRIV5 . 2V55 . 022S RIUV5 . 72.5V5VSSS + + + + UUU在图所示电路中,已知US1=30V,US2=10V,IS=3A,R1=4,R2=2,R3=3,RL=1。求出电流IL。第第2章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等效变换前后的电路均具有相同的伏安特性,也等效变换前后的电路均具有相同的伏安特性,也就是说变换后的电路不会改变原有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就是说变换后的电路不会改变原有

18、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和电流。URRRU2111+ + URRRU2122+ + IRRRI2121+ + IRRRI2112+ + 21111 RRR+ + 实际工程实际工程 负载并联负载并联 联接联接 基本上不受其他负载影响基本上不受其他负载影响该负载也不影响其他负载工作。该负载也不影响其他负载工作。家用电器、照明系统和工业设备均以并联方式联接到电网上,家用电器、照明系统和工业设备均以并联方式联接到电网上,使负载均具有相同的额定电压。使负载均具有相同的额定电压。R1=R2=R3=100,R4=40,R5=80,R6=140。试求两端的等效电阻。试求两端的等效电阻Rab。ROROCBADC

19、ADBbcRaRcRbaY- )/()/()/(bcabcacabaabbccbbacaabbaRRRRRRRRRRRRRRR+ + + + + + + + + +bCRaRcRbabaccbbacaaaccbbabccccbbaabRRRRRRRRRRRRRRRRRRRRRRRRa+cabcabbccaccabcababbcbcabcabcaabaRRRRRRRRRRRRRRRRRR+Y Y 284484 + + + + + + cabcabcaabaRRRRRR 184444 + + + bR 284448 + + + bR 52) 1(5)24() 1(5)24( + + + + + +

20、 + + R例例2-17:12由图:由图:R12=2.68 12CD12第第2章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对电压源电路,有:对电压源电路,有:0IRUUs-000RURURUUIss-或或对电流源电路而言,则有:对电流源电路而言,则有:-0RUIIS或或-00IRRIUS-000IRRIIRUSs-000RUIRURUSs根据等效定义,故有:根据等效定义,故有:或或 +Us IRo+U+UIIsRo电压源与电流源对电压源与电流源对等效的条件为:等效的条件为:oRUIssoRIUss或或且两种电源模型的内阻相等且两种电源模型的内阻相等00RR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3)理

21、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相连时,源和负载。)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相连时,源和负载。例例2-18:试求以下电压源模型的等效电流源模型及电流源试求以下电压源模型的等效电流源模型及电流源模型的等效电压源模型。模型的等效电压源模型。与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对电压源的电压没有影响,与电压源并联的元件对电压源的电压没有影响,而与电流源串联的元件不会影响电流源的电流。而与电流源串联的元件不会影响电流源的电流。* 含源支路的串联、并联和混联含源支路的串联、并联和混联 当含有电压源或电流源的支路串联、并联和混联时,当含有电压源或电流源的支路串联、并联和混联时, 等效电路的计算原则:等效电路的计算原则: 含有电压源支路串

22、联时,可以合并;含有电压源支路串联时,可以合并; 含有电流源支路并联时,可以合并。含有电流源支路并联时,可以合并。1)串联niSiSUU1niiRR102)并联)并联niSiSII1nnRRRRR/121- 结论:若干含源支路作串联、并联和混联时,就其两端来说结论:若干含源支路作串联、并联和混联时,就其两端来说总可以化简为一个恒压源、电阻串联(电压源模型)或一个总可以化简为一个恒压源、电阻串联(电压源模型)或一个恒流源、电阻并联(电路源模型)。恒流源、电阻并联(电路源模型)。3)混联:既有含源支路的串联,也有含源支路的并联电路。)混联:既有含源支路的串联,也有含源支路的并联电路。例2-19:化

23、简电路为一个电流源模型的等效电路。化简电路为一个电流源模型的等效电路。123这种等效电路可以在进行分析和计算时使电路简化。这种等效电路可以在进行分析和计算时使电路简化。即在求复杂含源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流时,可以将该支路从电路即在求复杂含源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流时,可以将该支路从电路中移出,而将其余电路视为二端口含源网络。中移出,而将其余电路视为二端口含源网络。此时应用电源模型等效法,将二端口含源网络中含源支路的串、此时应用电源模型等效法,将二端口含源网络中含源支路的串、并联进行化简,使之等效为电压源模型或电流源模型。并联进行化简,使之等效为电压源模型或电流源模型。然后,将移出的待求支路还原,电路

24、成为最简单的直流电路,然后,将移出的待求支路还原,电路成为最简单的直流电路,应用欧姆定律可求出待求支路的电流。应用欧姆定律可求出待求支路的电流。解解:+abU2 5V(a)+- -+abU5V(c)+- -a5AbU3 (b)+- -a+-2V5VU+-b2 (c)+- -(b)aU 5A2 3 b+- -(a)a+5V3 2 U+- -A122228 + + +- - I例例2-22: 解:解:I4 2 1 1A2 4A2 +-+-6V4VI2A 3 4 6 1 2A3 6 2AI4 2 1 1AI4 2 1 1A2 4A1 I4 2 1A2 8V+-I2 1 3AA23122 + + II

25、4 1 1A4 2A【练习与思考练习与思考】2.6.1 把如图所示的电压源变换成电流源,电流源变把如图所示的电压源变换成电流源,电流源变换成电压源换成电压源+_6V2ab(a)_+9V3ab(b)3A1ab(c)2A5ab(d)+_12V6+_(a)+_UR1I2IU24R22A6+_(b)+_UR1I2U24R22.6.2 在如图所示的两个电路中在如图所示的两个电路中,(1) R1是不是电源的是不是电源的内阻?内阻?(2) R2中的电流中的电流I2及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两端的电压U2各等于多各等于多少少? (3)改变改变R1的阻值,对的阻值,对I2和和U2有无影响?有无影响?(4)理想理想电压源

26、中的电流电压源中的电流I和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和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各等于各等于多少?多少?(5) 改变改变R1的阻值,对的阻值,对(4)中的中的I和和U有无影响?有无影响?第第2章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压源电压源(戴维宁定理)(戴维宁定理)电流源电流源(诺顿定理)(诺顿定理)无源二端网络可无源二端网络可化简为一个电阻化简为一个电阻有源二端网络可有源二端网络可化简为一个电源化简为一个电源对外电路来说,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对外电路来说,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即恒压源和电阻串联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即恒压源和电阻串联的支路来代替,其恒压源电

27、压等于线性有源二的支路来代替,其恒压源电压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电阻等于线性有源二,电阻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两端间的等效电阻端网络除源后两端间的等效电阻Ro。这就是。这就是。 +U0C RLab有源二端网络IRLabIR0+U+U有源二端网络的等值电压源参数:求开路电有源二端网络的等值电压源参数:求开路电 压和等效内阻压和等效内阻2. 取出所要求电流电压的支路,将剩余部分电路视作取出所要求电流电压的支路,将剩余部分电路视作 一个有源二端网络。一个有源二端网络。A5 . 2A4420402121+-+-RRUUIss + + 221210RRRRR,所所以以

28、A2A13230303 + + + + RREIA2 . 1A5512211+RRUsIA8 . 0A51012432+RRUsIR0abR3R4R1R2 + + + + + 8 . 5434321210RRRRRRRRR,所以所以A126. 0A108 . 52G0G+RREI应用 对于一个具有多条支路和结点的复杂电对于一个具有多条支路和结点的复杂电路,当路,当只需要求其中一条支路的电流只需要求其中一条支路的电流时,可时,可将该支路取出,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电流。将该支路取出,应用戴维宁定理求解电流。注意注意 对外电路来说,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对外电路来说,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

29、一个电流源即恒流源和电阻并联络,都可以用一个电流源即恒流源和电阻并联的电路来代替,其恒流源电流等于线性有源二的电路来代替,其恒流源电流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S,电阻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电阻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后两端间的等效电阻网络除源后两端间的等效电阻Ro。这就是。这就是。ISCRLab有源二端网络IRLabIR0+U+U有源二端网络的等值电流源参数:求短路电有源二端网络的等值电流源参数:求短路电 压和等效内阻压和等效内阻2. 取出所要求电流电压的支路,将剩余部分电路视作取出所要求电流电压的支路,将剩余部分电路视作 一个有源二端网络。一个有源二端网络。A07 . 2

30、A8 . 512RUsI A38 . 1A07 . 2510103131 + + + + IRRRI A035 . 12142 IIIA126 . 0 A345 . 0108 . 58 . 5 SG00G + + + + IRRRI应用 对于一个具有多条支路和结点的复杂电路,对于一个具有多条支路和结点的复杂电路,当当只需要求其中一条支路的电流电压只需要求其中一条支路的电流电压时,可将时,可将该支路短接,应用诺顿定理求解电流。该支路短接,应用诺顿定理求解电流。注意注意 (a) 电路(b) 求开路电压的电路3+ 24V663 I3+ 24V662A+UOC2A例例2-26: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的

31、电流:用戴维宁定理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解:解:(1)断开待求支路,得有源二端网络如断开待求支路,得有源二端网络如图图(b)所示。由图可求得开路电压所示。由图可求得开路电压UOC为:为:V181262466632OC+U636Ro(c) 求串联电阻的电路(2)将图将图(b)中的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得中的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得除源后的无源二端网络如图除源后的无源二端网络如图(c)所示,由图可所示,由图可求得等效电阻求得等效电阻Ro为:为:63366663o+R I 18V63(d) 图(a)的等效电路 +UOC Ro(3)根据根据UOC和和Ro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并接画出戴维南等效电路并接上

32、待求支路,得图上待求支路,得图(a)的等效电路,如图的等效电路,如图(d)所示,由图可求得所示,由图可求得I为:为:A23618+I例例2-27:用诺顿定理求图示电路的电流:用诺顿定理求图示电路的电流I。解:解:(1) 将待求支路短路,如图将待求支路短路,如图(b)所示。所示。由图可求得短路电流由图可求得短路电流ISC为:为: +US1 ISCR1R2+ US2(b) +US1 IR1R2+ US2(a)140V140V90V90V2052056R3A255902014022S11SSC+RURUI(2)将图将图(b)中的恒压源短路,得无源二端网络中的恒压源短路,得无源二端网络如图如图(c)所

33、示,由图可求得等效电阻所示,由图可求得等效电阻Ro为:为:(c)R1R2R0205+452052021210RRRRR(3)根据根据ISC和和Ro画出诺顿画出诺顿等效电路并接上待求支路,等效电路并接上待求支路,得图得图(a)的等效电路,如图的等效电路,如图(d)所示,由图可求得所示,由图可求得I为:为:ISCR3IR0(d)4625AA1025644S300+IRRRIA25A66A2V62.7.2 分别应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计算如图所示分别应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计算如图所示电路中流过电路中流过8k电阻的电流。电阻的电流。+36Vk12k6k82.7.3 在例在例2.7.1和例和例2.7.

34、2中中, 将将ab支路短路求其短路支路短路求其短路电流电流IS。在两例中。在两例中,该支路的开路电压该支路的开路电压UO已求出。已求出。再用下式再用下式S00IUR 求等效电源的内阻求等效电源的内阻, 其结果是否与上述两例题中一致?其结果是否与上述两例题中一致?(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的开路电压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的开路电压UOC, 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测其短路电流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测其短路电流ISC,且内阻为:,且内阻为:(若有源二端网络 的内阻值很低时,则不宜测其短路电流。)(2)伏安法伏安法 一

35、种方法是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一种方法是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如图所示。测量开路电压如图所示。测量开路电压UOC,测量额定电流,测量额定电流I时的输出端电压时的输出端电压UN。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g,则内阻为:则内阻为: SCOCSIUR NNIUUocIUR- tgS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OCUSCIUUIONINU(3)半电压法半电压法 如图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如图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路电压络开路电压UOC一半时,负载电阻一半时,负载电阻RL的大小的大小,即为被测有源

36、二端网络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的等效内阻RS数值。数值。(4)零示法零示法 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进行直接测量会造路电压时,用电压表进行直接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往往采用零示测量法。成较大的误差,往往采用零示测量法。将电路断开,测量此时恒压源的输出电将电路断开,测量此时恒压源的输出电压压U,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第第2章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受控源的电压或电流受电路中另一部分受控源的电压或电流受电路中另一部分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压或电流控制。VCVS

37、电压控制电压源VCCS 电压控制电流源CCVS 电流控制电压源CCCS 电流控制电流源 +U1+U2I1=0 I2gU1 +U1+U2I1=0 I2+U1VCVSI1=0U2= U1CCVSU1=0U2=rI1VCCSI1=0I2=gU1CCCSU1=0I2=I1I1 I2+U2+U1=0+ rI1I1 I2+U2 +U1=0 I1如采用关联方向:如采用关联方向:P =U1I1 +U2I2=U2I2 对含有受控电源的线性电路对含有受控电源的线性电路,可以采用前可以采用前几节所讲的电路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几节所讲的电路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但考虑但考虑受控电源的特性受控电源的特性,分析时要注意几点。分析

38、时要注意几点。 用支路电流法写方程时,应先把受控源暂时作为独立源去列用支路电流法写方程时,应先把受控源暂时作为独立源去列写支路电流方程。但因受控源输出的电压或电流是电路中某一写支路电流方程。但因受控源输出的电压或电流是电路中某一支路电压或电流(即控制量)的函数,所以,一般情况下还要支路电压或电流(即控制量)的函数,所以,一般情况下还要用用支路电流来表示受控源的控制量支路电流来表示受控源的控制量,使未知量的数目与独立方,使未知量的数目与独立方程式数目相等,这样才能将所需求解的未知量解出来。程式数目相等,这样才能将所需求解的未知量解出来。 U2 + +4V 231I2I12U2 +I322321321234320UIIIIIII+-+支路电流方程:支路电流方程:辅助方程:辅助方程:223IUA12A,4A,8321III解之得:解之得: 应用叠加定理时,独立源的作用可分别单独考虑,但受控应用叠加定理时,独立源的作用可分别单独考虑,但受控源不能单独作用,且独立源作用时源不能单独作用,且独立源作用时受控源必须保留受控源必须保留。5AI1I2+ 10V15+ 4I1+ UI1I2+ 10V15+ 4I15AI1I215+ 4I1+ U+U121214105IIIII-+5A电流源单独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A12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