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_第1页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_第2页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_第3页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课题中期报告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我校是一所省内知名的学校,是广东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示范性学校,是积极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学校。2002年1月,我校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被列为东莞市 “十五”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

2、综合国力的高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革可以视为举措之一。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对社会成员提出了终身学习、协作学习、创新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要求,而信息素养是任何学习的基础,这对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学习环境、任何阶段的学习都是如此,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就更加容易获得学习的内容,对所作的研究进行扩展,进而创新信息。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学会了

3、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知道如何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知道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使别人从中受益”, 他们是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的人,因为他们总是能够为所要完成的任务或所要做出的决定寻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是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它与读、写、算一样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支柱和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

4、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二、课题总体设计(一)课题研究理论理论依据1、认知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人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思维过程,基于这种假设,他们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可观察的,同时通过行为的变化也可以推断出学习者内心的活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有三个重要的观念,第一,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前奏。学生在发现答案之前,依据自己的知觉和经验,对问题情境先作一番知觉思维。第二,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发现学习只有在具有结构性的学习情境下才会发生,因为只有具有结构

5、性的教材,才会使学生理解,才会学后长期保持,不易遗忘。第三,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反馈价值。学生一旦发现错误而自行改正之后,其所产生的反馈作用,远比外在奖励更有价值。因此,”发现自己的错误“与”发现正确答案“,对有效学习是同等重要的。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理论假设基于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依据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性领域目标和知识性领域目标),充分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信息环境和发展平台,变封闭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开放的、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

6、、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题研究目标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络公德,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依托网络资源,在充

7、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让学生在小组协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极大地拓展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协作学习学习的需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应用网络工具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能力。4、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适应于新课改的教研水平。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让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5、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8、学科整合是新课改中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我们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为推进学科教学全面整合、促使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6、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通过课题研究,试图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学科整合研究的有力推动者,让新课改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标向,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三)课题研究内容 利用学校先进的校园网络环境和我市教育信息中心以及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并建立以研究性学习为特色的“信息技术教与学”教学网站进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实验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建立“信息

9、技术教与学”网站;2、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4、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5、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6、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评价系统;7、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四)课题研究方法1、行为研究法。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2、比较法。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3、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4、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

10、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5、调查法。形式有问卷式、访谈式、采集数据式。(五)课题研究条件1、学校领导支持。我校领导对老师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大力提倡老师要多参与一些课题的研究,鼓励老师成长为研究型的老师和专家型的老师。同时,我校领导也都亲自参与了许多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为老师们做出了表率和起到了学习榜样的作用。2、学校校园网及硬件设备的支持。我校于2001年建立了当时在省内较先进的三网合一的校园网(数字网、闭路监控网、广播网),其中数字网部分采用主干千兆以太网,有六台大型服务器(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光盘服务器、信息技术科组服务器),并且用

11、DDN专线、ADSL专线以及教育网专线与国际互联网和教育网连接。学校有五个电脑室和一个电子阅览室,每个电脑室都有专用服务器。另外,我校收集和购买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在资料和硬件方面都给予了足够的保证。3、开设高中信息技术实验班。我校于2001年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了更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中去,我校在2001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的中开设了一个信息技术实验班,该班的每位学生都配备了一台电脑,老师和学生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学习。信息技术实验班的开设,为我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及我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

12、我们的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科组有独立的服务器。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创建信息技术特色学校,我校领导对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非常重视,为我们科组配置了专用服务器,这给我们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以及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网络空间和网络平台。5、学校电脑室对学生免费开放。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电脑设备的效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校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免费开放电脑室,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电脑作品创作提供了工具和场所,也为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技术学习和练习的机会和场所。同时,我校还安排了信息技术老师进行值班

13、辅导。(六)课题实施步骤准备阶段(2001年9月2002年2月)1、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学习,并请专家进行指导。2、规划、研究并建设“东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网站”实施阶段(2002年3月2005年7月)实施阶段一(2002年3月2002年7月):利用2001级高一(1)班即信息技术教学实验班进行研究性学习实验,并与2001级高一年级非实验班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进行研究和总结。实施阶段二(2002年9月2003年7月):在总结前期在信息技术实验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在2001级高二年级全年级推广并实施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从中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和实施经

14、验。实施阶段三(2003年9月2004年7月):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尝试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也整合一些其他课程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使用信息技术。实施阶段四(2004年9月2005年7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教学中积极尝试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为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探索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新方法、新途径。(七)课题实施策略1、理论学习。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科学研究”及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信息素养在人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增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专家指导。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学校多次聘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课题研究现场分析。三年来,学校先后聘请何克抗、李克东、桑新民、邬家伟等专家教授来校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