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导学案教师版分享_第1页
陋室铭》导学案教师版分享_第2页
陋室铭》导学案教师版分享_第3页
陋室铭》导学案教师版分享_第4页
陋室铭》导学案教师版分享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陋室铭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理解“铭”的主要特征。学习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学习难点了理解整理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1朗读教学法。两篇文章手法独特,表意含蓄蕴藉,含而不露,不读难以领悟,教学时宜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创设学习氛围。陋室铭为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好材料;爱莲说也讲究骈句、散句交错运用,读来顿挫有致,铿锵悦耳。教师应指导学生读骈句:注意骈

2、句的节奏特点,四字句一般为二二节拍,五字句多为二一二节拍,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较长停顿;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努力以声表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与“乐”,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知识链接1. 作家作品简介整理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

3、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2. 写作背景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

4、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疾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3. 关于“铭”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自己。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

5、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基础过关一、给下列字注音   铭      斯      馨      苔     鸿      儒      调      牍     庐  

6、60;  蜀         二、掌握重点词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著名、出名。在:在于。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就。  灵:灵异,神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这。  是:判断动词。 惟:只,只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  入:映入。谈笑有鸿儒。 &#

7、160;            鸿:大。 鸿儒:博学的人。无丝竹之乱耳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乱:扰乱。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劳累。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云:说。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三、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

8、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本

9、整体把握1. 陋室铭的整理是        ,字       ,是       朝人。2.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记述实事、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自己,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3. 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

10、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4、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文本局部探究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

11、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用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与陋室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2、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明确:“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明确: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明确: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

12、样的高雅。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明确: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了什么?它们与陋室有什么关系?整理这么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7、“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明确: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整理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8、 整理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整理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高洁傲岸、安贫

13、乐道之人。 深化提升1、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整理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拓展延伸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

14、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当          )解狐非子之仇邪(仇:仇人         

15、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善:好           )外举不避仇(举:推荐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B)A、其谁可而为之B、非问臣之仇也C、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D、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取后一“之”)3、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