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精简版_第1页
环境质量评价精简版_第2页
环境质量评价精简版_第3页
环境质量评价精简版_第4页
环境质量评价精简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通常是指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环境评价: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评估环境质量的优劣,预测其发展趋势以及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对环境系统状况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环境系统: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环境质量变异:环境系统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环境质量作为环境系统所处状态或变化趋势的表征,也始终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环境质量变异的特点(1) 环境质量变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即使没有人类活动的扰

2、动,在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也会出现环境质量变异,过程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是灾变性的。(2)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环境要素之间物质和能量传输十分密切,因此,人类活动的作用可能只针对某一要素,但环境变异可能会通过要素间联系而反映到整个系统。(3)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异有时滞效应和正负反馈效应。(4) 环境质量变异是各种彼此相关的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类活动总体上加剧了环境质量的变化。环境质量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环境质量变化的机理和主要因子(2)环境参数及其标准(3)评价和认识环境质量的方法(4)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环境质量评价EQA是对环境质量的优劣

3、进行定量的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的环境质量进行判定与预测。EQA主要阐明:某区域是否受到污染和破坏?程度如何?主要污染要素是什么?污染源何在?污染原因?同时还要预测和阐释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是人类活动最终更具环境相容性。EIA制度:指把EIA工作以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EIA是技术,EIA制度是进行评价的法律依据。最早美国1970国家环境政策法;中国03年9月

4、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目标:环境质量目标的简称,指基本满足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健康要求的环境目标,也是各级政府为改善辖区(或流域)内环境质量而规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必须达到的各种环境质量指标值的总称。环境规划所确定的目标通常包括:环境质量目标、污染物控制总量目标。环境目标值:指政府或环保部门为使环境质量逐步达到环境质量标准,临时制定的,限期达到的环境污染物浓度的限值;或为拟定环境长远规划而提出来的未来环境污染物浓度的限值。分为现行环境目标值和未来环境目标值。环境质量目标值间的关系:现行环境质量目标值>环境质量标准值>未来环境目标值。环境背景值:指在目前的环境条件下,研究区域内人类活动影

5、响相对较小的地区化学元素的含量及能量值。该值含一定程度的认为影响,是环境本底值向环境现状值过度的一个数值。环境本底值:是指环境要素在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其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自然值。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时空)范围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环境标准作用:是制定环境规划的主要依据;是环境评价的准绳;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具有投资导向的作用。环境标准体系分类:发布权限:国家标准、地方、行业环保目标:一级、二级、三级类型: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

6、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仪器设备标准等;执性质:强制性、推荐性标准。环境标准的特征:环境标准不同于产品标准,环境标准具有其独特的法律属性,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在标准体系中,产品标准有国家、地方、企业的在各级标准和优先执行关系上:a.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级为主,地方级补充,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 两级标准同时执行。b.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级补充国家级,若与国家级项目相同的要严于国家级,执行时优先。c.产品质量标准:国家的效力最高,有国家级的就不能再制定地方的和行业的。在内涵上: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对象是产品的规格和尺寸等,以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从而降低成本,方便消费者,其

7、技术指标可人为控制和改变。主要标准概述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1)保证人群健康和维护生态系统不被破坏;(2)要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并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依据:(1)以环境质量基准为科学依据;(2)以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3)以国家环境保护法为依据。污染源:指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要素(大气水体土壤噪声生物)污染源分布(局部区域全球)污染物状态(高架点线面)污染物: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任何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而并对环境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

8、或能量,统称环境污染物,简称污染物。按污染机理分类: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释放的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二次污染物(排放物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污染源控制与管理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政策和法规: “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一控”指的是污染物总量控制。“双达标”指的是工业污染源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空气和地面水按功能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

9、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中国特点:以建设项目的EIA为主;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分类管理;实行评价资格审查认定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是由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确定的。全球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异化现象是自然的,但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其程序可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管理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与资源的使用量和类型、源项等);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

10、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源:按排放方式:点源、面源;按污染性质:持久性污染物(无机盐、重金属、POPs)、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度、热效应水体的自净特征1)物理自净作用:指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自然沉降和混合稀释的过程。沉淀作用:指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中含有的微小的悬浮颗粒,由于流速较小逐渐沉降,对底泥有影响,从而达到水质净化。混合稀释只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其主要由三部分组作用所致:紊流扩散作用:由水流的紊动特征引起水中污染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的紊动扩散。平流作用: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

11、迁移的随流输移。弥散作用:由于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由河岸及河底阻力所致)而引起附加的污染物分散。2)化学自净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水体化学自净的重要作用。3)生物自净作用:水体中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当作食饵消耗掉,将另外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影响因素: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2.预测方法(1)数学模式法 数学方程预测 比较简单,应首先考虑 常用来预测某方案如何影响地表水质 但该方法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且污染物在水中的净化机制,很多方面尚难用数学模式表达。(2)物理模型法 依据相似理论,

12、在一定比例缩小的环境模型上进行水质模拟实验。 能反映较复杂的水环境特点,定量化程度高,再现性好。 要有试验条件,要做模型,费用较高,适于地质条件复杂 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评价级别较高,要求较严格的时候用物理模型法。(3)类比调查法:定性或半定量性质Fick分子扩散定律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稀释分散主要体现在污染物的传输过程,即:平流传输:过程中,河流横断面上各点流速处处相等;扩散传输:流体中分子或质点随机运动产生的分量传输。扩散分为分为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分子扩散: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分散现象;湍流扩散:湍流流场中个变量的瞬时值与平均值之间的随机脉动而产生的分散现象。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对项目的大气

13、环境质量现状、人为污染的影响及其后果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环境管理、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描述大气的物理量:气温、气压、湿度、云:由漂浮在空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小冰晶或两者的混合物构成的。在污染预测中需用云高、云量等确定大气稳定度。云高:云底距地面的高度。根据云高,可将云分为高云(5000m以上)、中云(25005000m)和低云(2500m以下)三类。云量:云的多少。我国将视野能见的天空分为10等分,其中云遮蔽了几分,云量就是几。风:气象上把空气质点的水平运动成为风,空气质点的垂直方向的运动成为上升/下降气流或对流。风是一个矢量,包括风向和风速。气象台所测的风向和风速均指10

14、m高处的风向和风速。 风级和风速的关系:=3.02×F3/2(:风速,;:风级)全球关注的气体排放问题1)酸雨: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 2)平流层臭氧耗竭:卤代化合物3)全球气温变化:含碳化合物 4)核泄漏:放射性物质等大气层的垂直分布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由地表向外,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暖层以上的散逸层。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层结大气边界层:受下垫面影响的低层大气(12Km)。近地层(摩擦边界层):下垫面以上100m左右的一层大气。过渡区:近地层到大气边界层顶的一层。温度层结:大气在竖直方向的温度分布。 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升高主要依靠大气中H2O和CO2吸

15、收外界的辐射能。 在外来的能源中,太阳几乎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一切能量的唯一来源。 水蒸气和CO2主要吸收长波辐射,而太阳辐射以短波为主(从太阳辐射直接获得能量甚微)。 低层大气的受热实际上是来自受太阳照射的地面,当地面受太阳照射后吸收太阳能,地表温度在200300K。 低层大气温度:当地面升温是自下而上的受热升温;当地面降温时也自下而上的降温。气温递减率:大气环境中,气温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以表示:=-dT/dZ。值随不同的时间及大气情况而有所不同。干绝热递减率:对于一个干空气团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团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时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值。以d表示:d=-(dTi/dZ)(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1

16、度)。d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d:空气团在机械的作用下每升降100m,自身温度降升约1K;,在实际大气中因受热而传递的不同高度。 大气中的温度层结有四类情况:(1)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但降低较快,每升高100m,下降温度大于1K,即>d,称为温度递减或超绝热降温;(2)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降低温度在每100m下降1K左右,即=d,称为中性;(3)温度不随高度变化,称为等温;(4)气温随着高度而增加,称为气温逆转(逆温)。7.逆温 一般地面(下垫面)的温度较高,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温度下降。(1)辐射逆温:常发生在无云的夜晚,当风速小于3m/s,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近地气温下降较快,远地气

17、温下降较慢,出现自地面出现开始的逆温层。在大陆常年可见,以冬季为最强。有时白天当太阳照射不抵地面能量辐射时也会出现。(2)下沉逆温:在高空大气中当气流下沉(如哈德里环流),因压力增大而外力转为内能(绝热压缩)温度会上升。当气块顶部上升的气温大于气块下部上升的气温时出现。(3)海岸逆温:在海岸白天陆地被太阳晒热,暖空气上升,同时将海面上的冷空气吸入形成海陆风,冷空气吹向陆地,暖空气吹向海洋,结果上暖下凉形成逆温。到夜间相反。(4)地形逆温:在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如山谷、夜间形成的冷气团沉在山谷谷底,系统中的暖气流只能在山头流过,形成山谷逆温,只有太阳直射谷底和强风吹动才能消失。(5)锋面逆温8.大

18、气稳定度:指“整层空气的稳定程度”,可用大气的气温垂直分布是否有利于空气团作垂直加速度运动来判断大气是否稳定。 大气稳定度的确定方法的工作程序:记录云量(总云量/低云量,10分制)(低云量是指云的高度小于2500m的云,由积云、积雨云、层云、层积云、雨积云等构成。);计算太阳高度角;由太阳高度角和云量求出太阳辐射等级;由风速和太阳辐射等级查表确定稳定度。声功率(W)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源所发出的总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 声强(I)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W/m2。声强与声功率之间的关系:I=W/S。声功率是描述声源所发出的噪声能量大

19、小,与接收噪声的地点无关。而声强则是描述空间各处噪声的强弱,与所研究地点的位置有关。声压(P)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空气压力的增值。声波是空气分子的有指向、有节律的运动,声压的单位为Pa(1Pa=1N/m2,1atm=105Pa)。通常取其均方根值,叫做有效声压,对于球面波和平面波,声压与声强的关系为:,空气密度。3.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1)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即:,分贝符号为“dB”,无量纲。(2) 声功率级:声功率级,dB;W声功率,W;W0基准声功率,为10-12W。(3) 声强级:声强级,dB;I声强,W/m2;I0基准声

20、强,为10-12W/m2。(4)声压级:声压级,dB;P声压,Pa;P0基准声压,为2×10-5Pa,该值是对1000Hz声音人耳刚能听到的最低声压。(5)噪声的叠加 如果,即两个声源的声压级相等,则:(dB)A声级 为了能用仪器直接反映人的主观响度感觉的评价量,再声级计中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滤波器,叫做计权网络。 通过计权网络所测得的声压级已经不再是客观物理量的声压级,而是叫计权声压级或计权声级,简称声级。通常有A、B、C和D计权声级。A:模拟人耳对55dB 以下的低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B:模拟人耳对55-85dB的中等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C:模拟人耳对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D:对噪声参量的模拟,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 当声波通过计权网络的时候,不同频率成分有不同的衰减程度、A、B、C计权声级的主要差别:对低频率成分的衰减程度,A衰减的最多,其次是B、C。(2)等效连续A声级 A声级能够较好地反映人耳对噪声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觉,队连续稳态的噪声是较好的评价方法,但不适合起伏的或不连续的噪声。 等效连续声级是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T的单位是时间,S。它反映在声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