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解剖部位皮肤斑贴试验结果比较和分析_第1页
不同解剖部位皮肤斑贴试验结果比较和分析_第2页
不同解剖部位皮肤斑贴试验结果比较和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同解剖部位皮肤斑贴试验结果比较和分析         09-08-29 11:07:00     编辑:studa090420                     作者:陈晶晶范立英信许亚田燕刘玮摘要目的:比较面部、前臂和背部三个部位同一产品局部封闭式斑贴试验结果

2、的差异。方法:以2006年8月2006年12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化妆品皮肤病专科门诊投诉化妆品过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判断标准采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中的7项化妆品皮肤病诊断国家标准(GB 17149.17-1997),统一登记表格记录化妆品皮肤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相关化妆品信息,分别在面部、前臂和背部进行同一产品的斑贴试验,对斑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12例患者完成了318个产品的斑贴试验,面部阳性反应例数最多,62例(占总患者的55.36%),84个产品(占总产品数的26.42%);其次为前臂,39例(34.82%),59个产品(18.55%);背部38例(33.93%),

3、52个产品(16.35%)。面部和背部、面部和前臂斑试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背部和前臂斑试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化妆品的斑贴试验中,面部皮肤较前臂和背部敏感。      09-08-29 11:07:00     编辑:studa090420斑贴试验呈阳性反应有两种可能:刺激性反应或过敏性反应。化妆品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典型的型迟发性变态反应,作为过敏原的外界物质在接触皮肤后可造成局部致敏。过敏原属半抗原,必需与载体蛋白结合成完全抗原后才能被朗格汉斯细胞(LCs)所捕获,LCs将半抗原-载体蛋

4、白结合物质消化为肽片,与其表面的MHC类抗原分子结合,携带抗原的LCs离开表皮,1248h后通过淋巴回流至局部淋巴结,将抗原呈递给CD4+T细胞,随后CD4+T细胞被活化。CD4+T细胞的激活需要双信号,当LCs表面的多肽-MHC复合物与CD4+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结合时,释放第一信号。LCs还同时表达ICAM-1、LFA-3、B7等粘附分子,分别与淋巴细胞膜上的配体LFA-1、CD2、CD28结合,成为第二信号完成致敏反应。致敏后,如果皮肤再次暴露于相同的过敏原,可导致特异性致敏CD4+T细胞(主要是Th1)从局部淋巴结转移到全身血液循环中,再到达受侵袭的皮肤。1236h内,Th1细胞合成

5、释放IL-2、IL-4及-干扰素等细胞因子,促使T细胞增生,扩大免疫反应,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巨噬细胞,引起表皮海绵形成及真皮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表皮细胞受到破坏,而产生丘疹、水疱甚至大疱等表现,导致迟发性皮肤炎症反应的发生8-9。对于化妆品过敏的患者来说,面部是致敏原初次刺激部位,初期的局部T细胞致敏可能限于面部及其邻近区域,再次进行斑贴试验相当于再次受到抗原的攻击,面部及其邻近区域可能容易迅速发生反应。而前臂及后背皮肤远离抗原的初次攻击点,在局部的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一定致敏,或虽能致敏但在反应出现时间和强度上与原发部位有明显差别,所以斑贴试验结果也有所不同。

6、评价化妆品过敏反应时,面部阳性率理论上应高于前臂或背部,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就化妆品产品斑贴试验结果而言,大部分可能属于刺激反应,造成面部与前臂或后背皮肤刺激反应的不同斑试结果原因可能与这些部位的解剖及生理特点有关。如以下几点:不同部位角质层厚度不同,导致外来物质的经皮吸收量不同,厚度越大,物质经皮吸收量越小。对于变应原或刺激物来说,其经皮吸收量是否达到阈值直接影响斑试结果;不同部位皮脂膜的质与量间存在差异,脂膜是覆盖于皮肤表面,由皮脂、汗液和表皮细胞产生的脂类和其他物质形成的一种半透明的薄膜,脂膜的成分决定皮肤表面的pH值,皮脂分泌多时pH值降低,反之则升高。健康皮肤偏酸性(p

7、H4.56.5),这种弱酸性环境对生物性损伤、化学性损伤都具有防御作用。患者通常在清洗皮肤后使用护肤品,清洗可能导致面部皮脂及pH值发生改变,对刺激物的敏感性增高;不同部位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loss,TWEL)不同,TEWL值越低,皮肤含水量越高,其保护作用越好。面部皮肤与前臂、背部皮肤相比,暴露程度较高,容易受日晒、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其经表皮失水率的变化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低,对不同变应原、刺激物的防御能力相对于前臂和背部皮肤较差。总之,上述角质层厚度、皮肤表面脂膜、pH值、经表皮失水率与皮肤含水量因素都可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状态,不同部位皮肤在这些

8、因素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有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对变应原或刺激物的反应性不同,敏感性不同,从而影响斑试结果。此外,尚有部分产品的斑试结果在面部呈阴性而前臂呈阳性,或在面部呈阴性而背部呈阳性,可能是由于试验期间面部斑试器封闭不严,对此我们尚不能给予确切的解释,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日常工作中,运用斑贴试验来辅助化妆品皮肤病的诊断时,通常在背部进行斑贴试验,而我们认为面部敏感性更高,所以对于那些病史和临床表现典型,而背部斑贴试验结果却呈阴性的患者,可以考虑在面部进行斑贴试验来提高阳性检出率。 参考文献 1Guin JD.Use of consumer product ingredients for pa

9、tch testingJ.Dermatitis,2005,16(2):71-77. 2蔡瑞康,刘 玮,陈 锐,等.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实施指南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73-74. 3Jaimes JP,Liu A,Bhardwaj SS,et al.Optimizing reproducibility for clinical studies involving patch testing and application of topical preparationsJ.Dermatitis,2006,17(3):133-136. 4刘 娜,王学民,袁肖海,等.体积和剂量

10、对斑试皮肤反应结果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3):344-346. 5Wahlberg JE.Patch testingM. 4th ed.PJ. Frosch,Contact Dermatitis.Springer,2007:366-386. 6Aramaki J,Loffler C,Kawana S,et al.Irritant patch testing with sodium lauryl sulfate:interrelation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exposure timeJ.Br J Dermatol,2001,145(5):704-708. 7陈曹君,刘 玮,孙 才.不同斑试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