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的抗组胺药品知识_第1页
最详细的抗组胺药品知识_第2页
最详细的抗组胺药品知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详细的抗组胺药品知识掌握抗组胺药组胺的来源前体:组氨酸(鱼虾海鲜中组氨酸含量丰富)以颗粒形式储存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胃壁细胞、神经末梢也可合成组胺;组胺的代谢最主要的代谢场所是皮肤,主要途径:组胺(组胺甲基转移酶)甲基组胺(单胺氧化酶)甲基咪唑已酸;第二条途径:组胺二氨基氧化酶)咪唑丙酸核氧咪唑已酸(排出体外)组胺受体的分类和功能1. H1 受体(1)(支气管、胃肠、子宫等)平滑肌收缩:支哮,腹痛;(2)皮肤血管扩张:红斑、风团、水肿;( 3)致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一种游离的神经末梢) :瘙;(4)心房、房室节:收缩增强,传导减慢;2. H2 受体( 1)血管扩张:血压下

2、降、休克(组胺大量入血) ;(2)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3)心室、窦房结: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3. H3 受体(1)负反馈性调节中枢与外周神经元细胞组胺合成及释放;(2)减少肥大细胞组胺释放;(3)减少气道无髓C神经纤维速激肽的释放;( 4)抑制气道胆碱能和非胆碱能神经纤维兴奋;4. H4 受体不同于 HI1、H2、H3 受体,存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 HL-60 细胞 系,功能不明。5. 未分类的组胺受体( H5)存在于细胞内,未定类关于组胺的中枢作用 脑内组胺受体主要包括 H1、H2 及反馈性抑制组胺合成和释放的自身受体H3。脑内组胺在许多中枢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 神经内分

3、泌调节、 饮水摄食调节、 体温调节、学习记忆、觉醒睡眠、 运动及攻击行为等。1. 组胺可以改善认知能力:H-R阻滞剂的中枢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组胺增强了海马 (与记忆有关)的兴奋性突触传递, 从而改善了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认知功能的下降。 我们的实验还发现, 组胺、组氨酸及胆碱酯酶抑制剂 tacrine 可以改善基底核毁损引起的 大鼠记忆障碍,所以组胺也可能通过增强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的活性, 使海马内胆碱含量增加而改善认知能力。2. 脑内组胺具有抗癫痫作用:长期服用组胺 H1 受体拮抗剂吡拉明和酮替芬易引起儿童热惊厥和癫痫病人癫痫发作频率增加; 扑尔敏 (氯苯那敏)的中枢兴奋倾向。脑内组胺的抗癫

4、痫作用主要与组胺H1受体和组胺H3受体有关,而与组胺H2受体关系不大。3. 组胺可以延缓晚期神经元的死亡,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 H1,H2受体介导的,其内在机制仍然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药理作用1. 竞争性抑制H1-R拮抗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通透性上升,减轻皮肤的红斑水肿: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2抗5-HT五羟色胺),慢反应物质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抗炎、止痒止痛;3. 协同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平喘;4. 脂溶性强者会导致中枢抑制作用:嗜睡、镇静止痒;5. 抗胆碱作用(受体选择性差的 H1-R拮抗剂)(1)上升眼内压,松弛平滑肌: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者慎用;( 2)阿托品样反应(头痛、口干

5、、 便秘、粘膜干燥、视力模糊、心悸);( 3)抑制前庭反应:抗晕动,镇吐(苯海拉明) ;适应证:1. 变态反应性疾病(H1-R阻滞剂拮抗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通透性上升,减轻皮肤的红斑水肿及其抗炎作用( 1 ) I、II、III 型变态反应相关性疾病: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湿疹、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药疹;(2)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疗效好,对于支气管哮喘疗 效差(辅助作用);2. 瘙痒性疾病(镇静止痒)(1)神经性皮炎, 痒疹,皮肤瘙痒症, 虫咬皮炎, 多形性红斑, 扁平苔藓,脂溢性皮炎,牛皮癣;(2)对肥大细胞增生和肝病皮肤瘙痒亦有一定疗效;3. 抗晕动:苯海拉明,茶苯海明;不良反应

6、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几乎所有的第一代抗组胺药都有)1. 以吩噻嗪类(异丙嗪) ,哌嗪类,哌啶类(赛庚啶) ,乙醇胺类(本海拉明)为显著表现:嗜睡、疲倦、乏力、注意力、认知力下降 此种反应可随用药时间的增加而耐受, 但药效亦随之下降。 个体的差 异较大。2. 中枢兴奋作用(羟胺类:羟嗪、扑而敏为报告药物)儿童及少数成年人可有,过量 / 正常剂量下发生。表现:精神兴奋、易激动、 失眠、甚至导致抽搐、癫痫;3. 胃肠反应(轻度,常见):表现:较轻度的口苦、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便秘,一般可以耐受;4. 抗 5-羟色胺作用:刺激食欲:体重上升(长期服用赛庚啶) ;5. 抗胆碱作用(异丙嗪、赛庚啶、

7、苯海拉明作用显著) 阿托品样反应:口干、心悸、视力模糊、排尿困难: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慎用;6. 致敏作用:局部外用易发生;可导致固定型红斑、荨麻疹、麻 疹/猩红热样药疹;7. 心脏毒性(敏迪、息斯敏、特非那定) : (1)可导致奎尼丁样作用(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 ,与 M2-R 阻 滞有关( Ach 可使心律下降),使用小量阿托品,异丙肾解救;(2)阻滞K+通道: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低钾血症,LongQ-T 心律失常患者禁止使用8. 血液系统:长期使用苯海拉明可导致粒细胞减少;赛庚啶可导 致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性溶贫。9. 致畸作用:哌嗪类(西替利嗪)可导致动物畸胎,禁用于早孕

8、妇女。注意事项1. 禁用:昏迷,已服下大量中枢神经系抑制剂者,癫痫或肝功能 不全患者慎用或禁用;2. 注意职业禁忌。驾驶,高空作业或其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 工作人员慎用;3. 勿与酒精或者其他镇静药同用;通过肝药酶代谢的勿与咪唑类 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西咪替丁同用;4. 异丙嗪、赛庚啶、苯海拉明具有抗胆碱作用,避免与多虑平同 用;慎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患者;5. 可产生耐药,长期使用最好将不同种抗组胺药加以配伍;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组胺药可增强治疗效果 ,所选的几种药物应属于不 同类别: 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 晚饭后或睡觉前应用具有镇 静安眠作用的药物。需要长时间用药者,

9、应在见效后逐渐减量维持, 或症状完全控制后再服一段时间,可减少疾病复发。6. 如常规用量无效或效果不明显时,只要无严重不良反应,也可 用较大剂量(阿司咪唑、特非那丁不应超量使用) 。但小儿和老人应 注意用量。 亦可选用其它类抗组胺药中的某个药物, 而不应选用同一 类中的药物。7. 哌嗪类可致畸;8. 在皮肤过敏试验前12天内避免使用,否则影响结果;9. 一般不外用(外用易致敏) 。对某种抗组胺药过敏者,很可能 也对该类中的他种药物发生过敏。10. 抗组胺药与皮质类固醇同时使用时 ,可减低后者的治疗效果。11. 用抗组胺药时,勿同时应用可引起组胺非免疫性释放的药物, 如奎宁、维生素 B1 等。同

10、时,勿食用可引起组胺释放的饮料及食物, 如乙醇、水生贝壳类动物及含蛋白水解酶的食物。合理用药(一)用药要根据病情变态反应紧急阶段有生命威胁时, 此时组织胺已大量释放, 应首 先用生理性拮抗剂,如肾上腺素。2. 变态反应即将发生时,即在组胺释放之前给予拮抗药较组胺释放中或释放后给予更有效3. 一般变态反应:可选用第 1 代传统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赛庚 啶、异丙嗪等。重度变态反应:可选用高效、速效的第 2 代抗组胺药 ,如息斯敏、 特非那丁(敏迪)、西替利嗪、开瑞坦、阿伐斯丁(新敏乐)等。慢性变态反应:可选用高效、长效的抗组胺药,如阿司咪唑(息 斯敏)、曲尼司特、酮替芬、多虑平等。(二)单独使用 / 联合用药1.单独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荨麻疹,特别是急性荨麻疹,往往一 种抗组胺药即可有效控制病情。 原则是用最简单的药物控制疾病, 能 单用就单用。人工荨麻疹多用酮替芬,寒冷性荨麻疹多用赛庚啶,压 力性荨麻疹多选择羟嗪,但应注意个体差异。2.联合应用 ::有几种联合形式(1)2 种以上抗组胺药的联合 ,最常用的是第 1代抗组胺药与第 2代抗组胺药联合,如扑尔敏与氯雷他定的联合,一般为早晨服用第 2代抗组胺药,患者在白天可继续工作和学习,晚上服用第1 代抗组胺药,使患者在夜间能有比较良好的睡眠;(2)抗H1受体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