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点差法_第1页
双曲线点差法_第2页
双曲线点差法_第3页
双曲线点差法_第4页
双曲线点差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点差法公式在双曲线中点弦问题中的妙用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是高考常见的题型,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中都是命题的热点。它 的一般方法是:联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方程,借助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中点坐标公式及参数法求解。若已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的端点)坐标,将这两点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并对所得两式 作差,得到一个与弦 的中点和斜率有关的式子,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我们称这种代点作差的方法 为“点差法”,它的一般结论叫做点差法公式。本文就双曲线的点差法公式在高考中的妙用做一些粗 浅的探讨,以飨读者。22定理 在双曲线x- y 1 (a>0, b>0)中,若直线l与双

2、曲线相交于 M、N两点,点a2 b2P(xo, yo)是弦MN的中点,弦MN所在的直线l的斜率为kMN ,则kMNyXob22,a证明:设M、N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 y2),则有2 Xi -2" a2 X2 -2 a2 yi1,1.(1)(2)2222,口 X1X2 y1y2-(1) (2),得 12 2120.ab2V2y V2y1b2.x2x1 x2x1ayy1 yy,X2X1 X1X22y。2XoyoXoyoXob22 . a22同理可证,在双曲线 yY 2 a b1(a>o, b >o)中,若直线l与双曲线相交于 M、N两点,点P(xo, yo)

3、是弦MN的中点,弦 MN所在的直线l的斜率为kMN,则kMy。NXo典题妙解2例1已知双曲线C:y2 1,过点P(2,1)作直线l交双曲线C于A、B两点. 3(1)求弦AB的中点M的轨迹;(2)若P恰为弦AB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解:(1) a21,b23,焦点在y轴上.设点M的坐标为(x,y),由kAB 整理得:x2 3 y2 2x 3y 0. .2_2_所求的轨迹方程为 x2 3y2 2x 3y 0.(2)P恰为弦AB的中点, V。 由kABb2得:kAB1二,即 kAB 30.直线l的方程为y 1 2(x 2),即2x 3y 1 3例2已知双曲线C:2x2 y22与点P(1,2).(1

4、)斜率为k且过点P的直线l与C有两个公共点,求 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过点 P的弦AB ,使得AB的中点为P?(3)试判断以Q(1,1)为中点的弦是否存在.解:(1)直线l的方程为y 2 k(x 1),即y kx 2 k.y kx 2 k, 2222由 y。9'得(k2 2)x2 2(k2 2k)x k2 4k 6 0.2x2 y2 2.直线l与C有两个公共点,/日 k2 2 0,22224(k2k)4(k2)(k 4k 6) 0.解之得:卜3且卜 &.2k 的取值范围是(,Y2) ( 42,42) (42,9).22(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x21, a2 1,b22.

5、22, k 1.设存在过点P的弦AB,使得AB的中点为巳则由kAB 以 by得:k 2 x a由(1)可知,k 1时,直线l与C有两个公共点,存在这1¥的弦.这时直线l的方程为y x 1.(3)设以Q(1,1)为中点的弦存在,则由 kAB 20 b2得:k 1 2, k 2.X0a由(1)可知,k 2时,直线l与C没有两个公共点,设以Q(1,1)为中点的弦不存在.22.例3过点M( 2,0)作直线l父双曲线C : x y 1于A、B两点,已知OP OA OB (O 为坐标原点),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解:在双曲线C:x2 y2 1中,a2 b2 1,焦点在x轴上.设

6、弦AB的中点为Q.OP OA OB,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知:OP 2OQ ,即Q是线段OP的中点.设点P的坐标为(x, y),则点Q的坐标为 人。2 2yy2由kAB 2 b2得:H工上xa2xx x 4 x222整理得:x2 y24x0.22配方得:(x 2)y 1.44(x 2)2y21 ,它是中心为 (2,0),对称轴分别为x轴和直线y22v13x 4的顶点为双曲线的右焦点,抛物线的准点p的轨迹方程是 L44x 2 0的双曲线.例4.设双曲线C的中心在原点,以抛物线线为双曲线的右准线.(I )试求双曲线 C的方程;(n)设直线l:y 2x 1与双曲线C交于A, B两点,求 AB ;(出)对于

7、直线l : y kx 1 ,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 k ,使直线l与双曲线C的交点A,B关于直'线l : y ax 4 (a为常数)对称,若存在,求出 k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I)由 y2 2& 4得 y2 2<3(x 专),2321p J3,抛物线的顶点是(一尸,。),准线是x .323 2、32在双曲线C3,b21.,3 ,12.3 .双曲线2C的方程为3x2y(n)由 23x22x 1,2_ 得:x 4x 2 y2 1.0.设 A(x1,必),B(x2, y2),则 xx24, x2.2 _| AB | , (1 k )( xi、2x2)4x1x2 .(1 2

8、2)( 4)2 4 22. 10.(出)假设存在这样的实数 k ,使直线l与双曲线C的交点A, B关于直线一'l对称,则,.l是线段AB1,一 x 4.设线段AB的中点为 kP(X0,y0)由kAByx。b2a得:ky。X03,ky。 3x。.由y。x。4得:ky。Xo4k.由、得:x。k, y。由y。kx。1 得:3 k2又由3x2y kx 1.y212y', 得:(k23)x22kx2 0.1的垂直平分线.因而a 从而k直线l与双曲线C相交于A、B两点,3.4k2 8(k2 3) >。,即 k2 <6,且 k2符合题意的k的值存在,kJ2.金指点睛1. (03全

9、国)已知双曲线中心在原点且一个焦点为F(J7,。),直线y x 1与其相交于M、N两点,MN的中点的横坐标为2 ,则此双曲线的方程为(32 x A.32 x B.4C.2 x D.22. (02江苏)设A、B是双曲线2y21上两点,点N(1,2)是线段AB的中点.(1)求直线AB的方程;(2)如果线段 为什么?AB的垂直平分线与双曲线相交于C、D两点,那么A、B、C、D四点是否共圆,3.已知双曲线,11 ,过点P(-,23)作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 2(1)求弦AB的中点M的轨迹;(2)若点P恰好是弦AB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和弦AB的长.4、双曲线C的中心在原点,2x并以椭圆252y

10、1的焦点为焦点,以抛物线y22,3x的准线为13右准线.(1)求双曲线C的方程;(2)设直线l :y kx 3(k 0)与双曲线C相交于A、B两点,使A、B两点关于直线mx6( m 0)对称,求k的值.参考答案1.解:在直线由kMNy。Xo5323b22 .ab2 又由蔡2a52 b2故答案选D.22.解:(1) a所求的直线得a22,b25.1,b22,焦点在X上.由kABV。xq得:kAB 22,kAB 1 .AB方程为1 (x 1),即 x y1 0.(2)设直线CD的方程为m 0,点N(1,2)在直线CD上,3.直线CD的方程为x0.I N又设弦CD的中点为M (x, y),由kCD

11、Y 4 得:1 _y 2 ,即y 2x. x ax上 x y 3 0, /口由信x 3, y 6.y2x.点M的坐标为(3,6).x y 1 0,又由 2 v2 得 A( 1,0),B(3,4).x 工1.2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 MA | | MB | | MC | | MD | 2, 10 .故A、B、C、D四点到点M的距离相等,即 A、B、C、D四点共圆.2 一 一 23.解:(1) a 1,b3,焦点在x上.设点M的坐标为(x,y).x轴,这时直线l与双曲线没有公共点,不合题意,故直线l的的斜若直线l的的斜率不存在,则l 率存在.32 y由kAB y与得:T1x a1 xx2整理,

12、得:6x2 2y2 3x 3y 0.2 一 2 一 一点M的轨迹万程为6x 2y 3x 3y3, y b2okAB1.由kAB 下得:kAB 23,Xoa12 3所求的直线l方程为y - 21rr,1 (x ),即 y x 1.222 y_ 1由 x W" 1, 得 x2 x 2 0, y x 1.解之得:x12,x2 1.| AB| .1 k2 |x2 x1 | .2 3 3 2.273,24.解:(1)在椭圆1 中,a 5,b J13,c Va2 b2焦点为 Fi( 2、,3,0), F2(2、,3,0).2在抛物线y273x 中,p准线为x 22在双曲线中, c3.31.从而a22V9所求双曲线Cx2的方程为一3(2)直线l是弦AB的垂直平分线,1、,一-x 6.设弦AB的中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