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_第1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_第2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_第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_第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基本信息1、教材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教学对象:高一(8)班全体学生3、计划时数:1个课时。二、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认为知识必须由主体自我建构,所以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为指导思想,本课重点部分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增强课堂的历史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主体地位还体现在对知识的整合运用方面,以课本、学案作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课本,提取有效信息,构建知识体系,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历史学科具有严谨性,历史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而本课内容跨度大

2、、时代久远,因此本课的重点内容,如分析井田制的性质、特点,了解土地兼并的原因、影响等,依托丰富生动的图片、文字史料,使学生深入历史情境,以材料为依托进行讲解,培养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本课理论性较强,贯穿本课的基本理论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领域内土地制度变革的决定作用,而土地制度的变革又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整节课力图通过分析、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这一基本理论。 三、教材分析岳麓版必修 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共有六课,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单元主题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涉及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模式、土地制度、区域经

3、济、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等内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是这一单元的第2课,通过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经营方式的阐述,反映土地制度发展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和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从课与课的联系以及从不同方面反映单元主题内容来看,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和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是古代农耕经济的主体,又是导致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的深层原因,并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调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从三个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看,“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阐述的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生活的一个方面古代中国地经营方式与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变迁的重

4、要前提,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四、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三政治文明历程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与理性思维;“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的一些基本历史知识,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所涉及,但其认知还停留在感性层面。基于这样的情况,我认为,要使学生从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与土地的关系,了解生产者和土地相结合的方式及由此所决定的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进而从土地制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五、教学三维目标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课的要求是: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岳麓版教科书

5、的内容组织与表述,基于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课堂时间有限,本课主要探讨课本第一二子目,由此确定了这样的教学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 识记井田制的特点及其崩溃,理解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过程;识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表现,理解土地兼并的趋势及危害;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用材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井田制瓦解的深刻背景。让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在讨论中深入历史情境,发挥主体地位,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讲述中注意联系实际、语文知识,开阔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

6、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了解古代人们生活的基本状况,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培养关心民生的人文精神。6、 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演变的主要原因借助文字史料、图片资料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整节课不断验证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这一理论,水到渠成使学生明白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源教学难点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和土地兼并利用图示的方式展示井田制瓦解过程的一些连锁反应和因果关系,便于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回答土地兼并的影响七、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由于本课理论性太强,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一知半解,所以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充足的丰富的图片、文字史

7、料以及图示,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讲解抽象的理论问题,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较深刻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克服对理论化知识的畏惧心理。同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回答;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运用,以课本、学案作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完成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梳理,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八、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PPT图片“田”字的甲骨文写法、井田制下私田公田的分布图A、B、EE、GPPT文字史料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土地兼并的原因、影响等的文字史料A、B、EE、G图

8、示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崩溃的图示FC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分发学生自学学案学生自主预习,查找填写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法,提问“古代劳动人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展示图片“农之根本在于土地”,引入本课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浏览课本,理清子目间知识的关系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梳理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较清晰的思路。讲授新课的学习,解读标题和梳理课本知识结构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一二目,找出中国古代实行过哪些土地制度,分别出现于什么时候?正式开始本课主要内容的学习:1、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演变(1) 原始社会:

9、土地公有制简单介绍原始氏族社会土地公有制的表现,分析出现此种制度的原因。学生浏览课本,找出关键信息,提问学生回答答案。听讲、思考土地公有制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宏观把握本节课内容的整体框架,锻炼学生从课本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土地公有制不是本课重点,但历史具有连续性,所以向学生简单介绍。(2) 商周时期:井田制展示图片形象解释何为“井田”?与汉语“背井离乡”、“乡井”建立联系。 展示文字史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田里不鬻(卖)。礼记·王制 ”分析井田制的实质以及与分封制的联系。展示图片和文字史料“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10、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引导学生理解井田制的特点。思考回答与井田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利用图片创设情景,加深学生对井田的形象认识,与汉语词语相联系,丰富学生汉语文化知识。 通过文字史料引导学生认识井田制的性质,灌输“论从史出”的历史分析方法。通过分封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分析,让学生体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理论。通过图片资料、文字史料,加深学生对井田制特点的理解 语言讲述和图示展示相结合,深入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突破难点。教师总结: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推广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土地制度发生了相应

11、的变化,管仲与商鞅改革能顺应这一变化,达到称霸和兼并的目的。(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让学生找出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君主、地主、自耕农私有土地。设问,哪种土地的数量最多?由此分析地主通过赏赐、听讲、思考回答: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土地制度的三种形式。思考哪种土地的数量最多。用图示来整理思路,从根源上探究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根源,水到渠成得出生产力发展是根本原因的理论观点。设问的目的之一在于自然地引出土地兼并现象。买卖、抵押、抢占等方式使获得最多的土地,农民越来越失去土地甚至无地,带来土地兼并现象。学生合作探究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土地兼并会涉及三

12、个方面的利益,提示学生从农民、地主、政府三个角度分析。出示参考史料:“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根据材料分析土地兼并的原因和影响。 三个小组的学生合作讨论,派代表回答土地兼并给自己带来的利害得失。土地兼并为本课重点内容之一,故让学生结合史料进行合作探究,这样做有利于增强课堂的历史感、发散思维以及处理史料的能力。 教师总结:土地兼并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激化阶级矛盾。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引起社会动荡。设问 土地兼并的根源是什么?设问 如果你是统治者,会

13、采取什么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引导学生分析根源,介绍均田制,指出为土地国有制。进一步设问:均田制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吗?为什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土地兼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学生回答: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学生思考回答。三层设问,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白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无法抑制的原因,也是推动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原因之一。深化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政治)的决定作用的认识。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拓展延伸古今贯通 让学生简单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土地政策学生结合ppt和黑板板书回顾。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识。深化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古

14、今联系,让学生对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有走总体的了解,拓宽历史视野。十、板书设计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兼并导致2、商周时期:井田制(主导形态)(主体地位)解决措施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十一、形成性练习知识点学习目标练习题目内容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通过对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区分,深化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认识1、 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重要经济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两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巩固井田制B、分封制是井田制前提,井田制为分封制的实行服务C、大国争霸瓦解了分封制,分封制的瓦解是井田制破坏的根本原因D、分封制与井田制互相依存,互为因果,无所谓谁是基础土地制度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深化对土地制度变化的认识2、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兼并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深化对不能抑制土地兼并的根源的认识3、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