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1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2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3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4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一、 创新教育的本质属性1、理论上:所谓创新教育,即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其中,“创新”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创新”指创造性:新意。创新,顾明思义:“抛开旧的,创造新的”。2、

2、实践上: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者的创造性工作,促使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得以萌生、创新欲望得以激发、创新思维得以启迪进而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二、 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1、传统的教育思想对学科教学的要求是,教学中应教给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学科能力,相应的课堂教学也是以完成学科知识目标和学科能力目标而进行设计的,这就极大地忽视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迎来了崭新的世纪,我们正处在一个以高科技为先导,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活、生产和工作方式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革。与此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在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进行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素质

3、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化学教学中进行的创新教育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宗旨和目标。2、 化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的一部发现、发明和创造史。从铜、铁等金属及合金的冶炼,酒的酿造,煤、石油、天燃气的开发和利用,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药物化学的兴起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原子的核模建立,高度准确的光谱实验数据的获得,辐射实验现象以及充电效应的发现建立起来的物质结构理论,使对物质的研究深入到了原子、分子水平的微观领域。上述关于人类科学观念上的进步与发展的种种事实,无一例外地证明了

4、创新是科学进步的巨大推动力,而创新教育就是科学进步的原动力。3、 科技进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从远古时代人类对火的使用、新石器的制造,到中国古代人类的“四大发明”;从蒸气机的发明所引发的西方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近代的工业经济社会,到因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而使人类跨入当今信息时代的知识经济社会。由此可见,创新所带来的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此,创新教育也就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动力之源。4、 在应试教育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方式、传递数量和“解题”方法的灌输,忽视了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发现、发展和应用过程等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学生的大脑成为储存、积累信息的“

5、知识容器”。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人,然而,却失去了主观愿望和能动性,导致其创新意识的泯灭、创新欲望的搁浅、创新思维的冻结,最终,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胎死腹中,高分低能的畸形儿却应运而生。这种情况反映在我们的国家问题上,就是人才匮乏、设备老化、产品落后,导致综合国力不强。“落后就要挨打”以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科教兴国”以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应试教育必须向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轨。国富民强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靠的是创新教育。三、 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案创新教育应是师生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以具体的学生可接受的创造型素材和可操作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及时启发、引导和点拨学生,使之在生动、活泼、

6、主动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带有创新性的良好素养。1、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造性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中进行的,物质环境对教与学有着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和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个体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主。因此营造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改革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家长式”作风,营造创造思维培养的良好环境。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

7、励、呼唤、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技巧。”因此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如在进行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节内容的教学时由学生亲自动手制取Fe(OH)3、Fe(OH)2,在制取Fe(OH)2操作时,学生受到制取红褐色Fe(OH)3沉淀操作的思维定势影响,用常规操作滴加NaOH溶液,实验以失败告终,此时教师并不急于去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进行启发诱导:根据Fe2+的性质,在保存Fe

8、2+时应注意什么?在实验时应如何去做?学生联想到Fe2+易被氧化的性质,重新操作,但生成的白色沉淀很快就变色,教师继续引导;想一想,采用什么方法才能避免Fe(OH)2被氧化?经过讨论,一些学生想到用经过煮沸的蒸馏水配制溶液,用苯隔绝空气,再将滴管深入到液面以下操作,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实验效果。2、 精心设疑,以疑促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前精心设计提问,课上巧妙提问,由学生得出结论,此时学生得到的不仅是成功,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去激发学生。例如,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

9、生展示美丽的音乐贺卡,然后,把贺卡中的纽扣电池去掉,与铜锌原电池相连,当优美的旋律再一次响起时,学生会发现铜锌原电池与纽扣电池的作用相同,从而向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什么是原电池?它是怎样构成的?它为什么能提供电能?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活动中。教学中恰当的设疑不仅起到因材施教、优化课堂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3、 改革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

10、要手段,长期以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做实验往往是照方抓药,即按照教材规定的仪器药品和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前人的重复劳动,很少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更不怀疑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有何不妥,久而久之,使思维出现惰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以探究为主采取多种形式改革实验教学: 下面将在教学过程中同学无论从查阅资料还是自己动脑设计的部分实验举例如下:1、加NH4Cl能使不溶性碱溶解有两种不同看法。(1)是NH4+消耗OH-利于沉淀溶解。(2)是认为NH4+水解显酸性能消耗促进OH-溶解。就这两

11、种设想设计探究实验,改用CH3COONH4因为它显中性通过实验沉淀也能溶解,说明(1)看法正确。2、乙酸乙酯的实验改进 在浓硫酸、氢氧化钠、水的试管中都加入了红墨水,这样增强了可视性。该实验是自己动脑设计课本没有的实验,增强学习的兴趣。3、焰色反应改用摩丝瓶(可喷雾)代替铂丝,可免去杂质离子的干扰既节约时间又增强了可见度,达到废物利用的目的。4、CO2与铝反应不易成功,学生分析是由于某种原因Al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致,所以学生建议将Al浸入盐酸35秒,除去氧化物薄膜后,再用清水清洗再做实验效果明显增强。、四、 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不能只

12、把解答题目作为目的,应把习题教学作为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而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习题教学中渗透“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行之有效的方法。“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寻求不同解法,虽属殊途同归,但有繁简之别,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在习题教学中同时也要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变”强调在习题教学中特别要注意挖掘题目的可变因素,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批评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在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内容时,有这样的习题:向40mlAlCl3溶液中加入30mlNaOH溶液,至Al3+恰好完全沉淀,所得

13、沉淀质量为3.9g,求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教师要求同学在该题的基础上把题目改为答案不唯一,同学把题目变为向40ml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为3.9g,若求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缺少的数据是什么?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数字字母化,放宽条件,使结果更有一般性,题目变成:向nml bmol/LAlCl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amol/L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是多少?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寻求变异,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养成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多角度突破常规解题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性。五、结束语新世纪的人才取向,将是从“知识型”过渡到“能力型”再转化到“素质型”。社会期待着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创新教育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第221222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第251期内容摘要: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型人才,因此现代的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通过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