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_第1页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_第2页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_第3页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_第4页
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疗器械产品无菌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2 适用范围适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列举的无菌检验。3 检验依据本厂产品注册标准(编号EN1174-1996 医疗器械灭菌产品中微生物数量的评估中国药典(2005年版GB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15980-1995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4 仪器、设备百级层流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恒温水浴锅、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5 无菌检

2、验室的环境要求5.1 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5.2 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照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10Pa。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1826,相对湿度:4565%。5.3 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每年至少检测一次。5.4 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每次操作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30m

3、in,于3035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平板。6 无菌检验前的准备6.1 器具灭菌、消毒6.2 人员、物料进入无菌检验室行消毒处理,以避免将外包装污染的微生物带入无菌检验室。7 无菌检验操作要求7.1 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7.2 使用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避免破损,以防培养物扩散。7.3 所有操作均应在近火焰区进行,且不得有大幅度或快速动作,以免搅动空气中的尘埃微粒。7.4 使用金属接种器具时,用前、用后均需灼烧灭菌。7.5 在接种培养物时,动作应轻、准,防止培养物溅出,产生汽溶胶,造成污染。7.6 操作过程中所有的带菌物品,用后均应作消毒、灭菌处理。可

4、在检验过程中随用随时放入消毒液缸内浸泡或消毒桶内,或在检验完成后经传递窗传至一般区,立即用压力蒸汽灭菌锅121灭菌30分钟。8 培养基制备8.1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制备酪胨(胰酶水解15.0g 葡萄糖5.0gL-胱氨酸0.5g硫乙醇酸钠0.5g氯化钠2.5g新配制的0.1%刃天青溶液1.0ml 琼脂0.75g水1000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为7.10.2。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刚需经100水浴加热到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

5、却,只限加热一次,并应防止被污染。8.2 霉菌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制备胨5.0g酵母浸出粉2.0g 葡萄糖20.0g 磷酸二氢钾1.0g 硫酸镁0.5g水1000 ml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和,微温溶解,调节pH值约为6.8,煮沸,加葡萄糖溶解后,摇匀,滤清,调节pH为6.40.2。8.3 还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按照使用说明书配制。8.4 培养基配制后应尽快灭菌,避免微生物繁殖。一般采用高压蒸汽121灭菌30分钟。8.5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在225保存,在3周内使用。8.6 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每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进行无菌性检查(可与产品无菌检验同步进行。检查时,每批培养

6、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9 稀释液、冲洗液的制备9.1 0.1%蛋白胨水溶液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后置入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分钟后,于4保存备用。, 分装后置入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分钟后,于4保存备用9.2 pH7.0 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磷酸氢二钾7.23g、氯化钠4.30g、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后置入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30分钟后,于4保存备用。9.3 浸提介质:9g/L无菌氯化钠溶液,可直接从有证单位采购大输液。10 对照菌液制备10.1 无菌

7、检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10.3 采用平皿计数法测定活菌数。11 无菌检验培养温度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改良马丁培养基,置2328培养。12 无菌检验12.1 如产品注册标准中明确“产品应经过一个确认过的灭菌过程”,则执行12.1项下各项。每个灭菌批次按已验证的灭菌工艺,在灭菌柜内相应的位置放置适量菌片,灭菌后对菌片进行无菌检验。开启超净工作台单向层流,在此环境下,分别将灭菌后的菌片成对放入已灭菌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阳性对照,以未接种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未接种的改良马丁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管于3035细菌培养箱培养4872小时

8、。其余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于3035培养7天。改良马丁培养基于2328培养7天。培养后,阳性对照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照和被检样品未见需气菌、厌气菌和霉菌生长的为合格。根据各自的产品注册标准和相应产品出厂检验规程的规定,对成品库内的产品进行抽样。一般同一个灭菌批产品检验311个单位供试品。优先采用将供试品或其有代表性的各部分直接投放入培养基内培养的方法,如供试品不适宜直接投放,可按下列方法制备供试液,应使浸提介质充分洗提供试品的浸提表面,供试液制备应按无菌操作法进行,在制备后2小时内使用。根据供试品具体特性选择下列方法:a 管类器具:按管内表面积每10cm2流过管内腔1ml浸提介质,流量约为10m

9、l/min,收集到无菌的容器内。b 容器类器具:按容器内表面积每10cm2加入浸提介质1ml的比例,振摇数次。c 实体类器具:实体类器具按表面及每10cm2加入浸提介质1ml,振摇数次。收集上述冲洗液或浸提介质于无菌容器中。a、如采用封闭式薄膜过滤器,取一副三联式集菌器,将供试液通过集菌仪过滤,使通过每只培养管的量基本均匀。然后通过集菌仪一只加120ml改良马丁培养基,另两只分别加入120ml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其中一只做阳性对照,内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液1ml。另取一副二联集菌器,用同批的冲洗液或浸提介质120ml通过集菌仪过滤(每只约50ml,同法一只加硫乙醇酸盐培养基120ml,另一只加改良马

10、丁培养基120ml分别作阴性对照。b、如用一般薄膜过滤器,将供试液过滤后取出滤膜,将其剪成3等份,分别置于含50ml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容器中,其中两份作检验,一份作阳性对照。a、敷料供试品:取规定数量,每个包装以无菌操作拆开,于不同部位剪取约120mg或1cm3cm的供试品,接种于各管足以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养基中。b、无菌针头:直接投入含15ml以上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容器中。c、一次性使用的材料:拆散或切成小碎断,接种于各管足以浸没供试品的适量培养基中。供试品按规定量分别接种至各含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的容器中,其中一份作阳性对照。每个容

11、器中培养基的用量应符合:接种的供试品体积不得大于培养基体积的10%,或培养基的装量足以浸没供试品。每管培养基的最低用量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5ml,改良马丁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少于10 ml.上述含培养基的容器分别置规定温度的恒温培养箱中,除阳性对照管培养4872小时外,其余管培养14天。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如在加入供试品后、或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产,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划线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细菌培养2天,真菌培养3天,观察是否再出现浑浊或斜面有无菌生长;或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菌。培养结束后,阳性对照管应有菌生长,阴性对管应澄清。否则,就判结果无效。所有供试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供试品管中任何1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以一次检出为准,不得复试。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可判试验结果无效;1无菌检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