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地球的相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14-16页。详细教学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同时包含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 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2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可以指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3 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外表任意一点的位置。4.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地球形状进展更进一步的认识。采取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
2、学习形式开展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同时注意强调科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才能。教学重难点及打破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的使用、地球的运动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使用、地球的运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打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建议通过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所理解的信息,最终汇总出教学结论。设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考虑。如:假设你是一个2019年前的古代学者,你会如何去猜测和验证地球的形状?通过什么方法来测量“
3、天有多大?地有多厚?让学生在考虑过程中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和经纬网,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因为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还未深化接触,空间想象和思维才能尚有缺乏,所以需要利用实物地球仪进展难点打破,最终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包含主要要素的地球仪模型。教学准备老师准备1 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堂组织讨论。2 学生每人发放一个小地球仪,老师准备大地球仪,并在赤道处利用透明胶固定红色线绳,在南北极点间连接两条黑色线绳,并使之可以根据需要转动位置。学生准备1 每人准备三根40厘米左右,颜色各异的醒目线绳,一个乒乓球、色笔。2 查找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方面的资料。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
4、计老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1考虑地球形状方面自己所知所疑。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考虑地球形状及认识过程和方法。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3 环球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3学生放飞思维,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4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根底知识。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4学生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一、地球的形状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 小幽默导入新课。两支军队正在激战,一名士兵突然转头就跑,长官大声质问:为什么撤退?士兵答复:报告长官,地球是球形的,我从地球的另外一面绕到敌人后面去偷袭!“问:地球真的是球形吗?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1首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宣读自己的资料。2老师对学生
5、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进展必要的正面评价,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展必要的“追问,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考虑。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 认识地球1 学生在领会这一幽默后,讨论答复老师提问。1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宣读资料。2小组讨论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并绘制草图加以说明问题。2时空隧道。提出设想:假设你是2019多年前的一位学者,面对大地和天空,对其形状会做哪些考虑或猜测?哪些自然现象会促使我们去考虑大地的形状?2.学生积极考虑答复,并绘制草图来说明自己的看法。3中国古代有哪些传说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关?讨论后板书: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4问: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老师引导学生破除迷信思
6、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5讲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漫长的历史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的认识程度的历史局限性。3学生讨论后发言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等。4 学生可能的答复:如望远镜、交通工具、自然条件、宗教迷信等。5听老师讲述。6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真正认识到了地球是个球体?老师重点介绍航行的艰辛,对学生进展科学的探险精神教育。讨论后板书: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9月-1522年9月7问:麦哲伦这一次环球航行就一定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6.学生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可以阅读书本,也可以说出自己所知。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
7、极讨论,发言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利用简图说明自己的观点。8讨论:假如环球航行还不能使你相信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的科技程度条件下,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讨论总结后板书:宇宙观测: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9.展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强调:虽然不规那么,但这种差异相对于地球庞大的体积显得微缺乏道,所以看上去像个正圆球。8.学生提出在如今科技程度下各种可能的方法。并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使讨论更深化。9.观察照片.并在练习本上比较夸大的画出地球的真实形状。老师加以点评,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地球形状这一重点。二、地球有多大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 问: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通过问题导入地球大小的
8、教学。板书:二、地球的大小2.老师在黑板上画一课本16页2-5示意图,组织学生讨论,关于地球的大小,你想知道哪些信息?3.老师简单介绍南北极、极半径、赤道、赤道半径,指导学生读课本2-5示意图。板书: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4.问:你能解释一下“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寓意吗?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如此吗?1 考虑问题。学生发言说明自己所知。2 学生发言,说出关于地球的大小方面想知道的信息。3 学生发言后,看课本插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的图中填写地球的根本数据。4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积极发言。本课总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
9、有科学与迷信的比赛,也有方法与技术的进步,更有人类对真理不畏艰辛的追求。从“盖天说到“浑天说,再到麦哲伦环球航行,最终到人类太空遨游,才真正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并准确的制作出地球的模型,这是人类进取精神的充分表达。板书设计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一、 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 6357千米二、地球的大小1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2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3 外表积:5.1亿平方千米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 地轴和南北两极2 赤道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仔细观察以下图片,动脑想想,说说它们能证明什么问题吗
10、?图一 月食 图二 登高而望图三 麦哲伦环球航行 图四 航船与视线【知识链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1图一:图中阴影部分是地球的影子,它映在月亮的晨昏线是一条弧线,弧是圆的一部分,这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2图二:假如地球面是平面,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在视力允许情况下,站得高和站得矮,看到的间隔 一样远近。站的高看得远,说明地球是个球体。3图三: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理论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不管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都可环绕地球一周回到原地。4图四:站在海边,遥望从远处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船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向远方驶去的帆船时,从视野中先消失的总是船身,而后才是船桅杆。据此我们
11、推断,地球可能是球形的。教学步骤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老师指导学生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学生提出与地球仪有关的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2学生对照地球仪,总结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及表示方法。3重要经线、纬线的地理意义。3在老师指导下制作完成地球仪模型。4创设情境,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4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互测掌握情况。一、纬线和纬度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 创设疑问,导入新课:谁能告诉老师,足球的气门芯位于足球外表的什么位置?2 以教室中座位的横排和竖列为例,说明参照坐标建立的重要性,承转到经纬网的教学。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制作地球仪答复以下
12、问题,老师那么随着学生的答复,完成一幅包含主要纬线的示意图。纬线圈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线圈是哪一条纬线?一样度数的两条纬线是如何区分的?高中低纬度是如何划分的?哪一条纬线可以将地球分为南北相等的两个半球?板书: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南北半球分界限1 学生会有五花八门的答复,但因为足球外表没有相应的参照,无法恰当的描绘气门芯的位置。老师可以由此导入经纬网的教学。2 引导学生查看地球仪上纬线的特点及纬度的变化规律。3 通过读地球仪,在自己的乒乓球上描绘出赤道、300N、300S、600N、600S、900N、900S纬线。学生答复老师提问,并总结出纬线和纬度的根本特点。 最大
13、的纬线圈是赤道越向南北两极纬度数越大,纬线圈越小到南北极点缩小成点二、经线和经度老师指导学生活动1 展示大地球仪中老师用醒目线绳标示的经线,由学生说出经线的根本特点板书:经线和经度2 老师引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00经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板书:本初子午线00经线3 引导学生将其中的两根线绳挪动到00经线两侧200经线上,问:这两条一样度数的经线是如何区别的?4 引导学生将两根线绳分别挪动到西经1800和东经1800。5 问:西经1800和东经1800在地球仪上是怎样的?与00经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相对的两条经线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14、?6 引导座位右侧的同学,将两条线绳挪动到200W和1600E经线处,然后跟座位左侧的同学比较地球仪上00经线和1800经线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海陆差异。板书:200W和1600E,东西半球分界限1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讨论总结出经线的根本特点。并用自己的三根线绳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2将三根线绳都挪动到00经线位置后,互相查看。3学生根据观察和阅读课本18页答复:东经和西经的区别方法。4根据老师要求挪动线绳到准确位置并互相验证。5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答复:是同一条经线。并且与00经线是相对的。相对的两条经线经度之和为180度。6观察讨论后答复: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根本上是从海洋上
15、通过。可以防止将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三、经纬网1老师在自己的地球仪上粘贴一个“气门芯标记,问:如今要确定一个气门芯的位置还困难吗?请说一说经纬网的重要作用。板书:经纬网2老师说出几个地点的经纬度坐标值,学生答复该地名称。并鼓励学生看能否找出一个无法用经纬度表示的点。承转到地球仪模型的制作,稳固所学内容。3指导学生完成乒乓球上的经纬网绘制。4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模型制作。5完成课本19页第3题。作为本课时所学内容的总结。1学生讨论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上确定“气门芯的详细方法。 可以很方便确实定地球外表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2根据经纬度确定位置后答复。自己对同学找出的点进展经纬度定位。3按照课本19
16、页活动要求,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4 互相评价模型。5讨论完成课本19页第3题四、地球的运动老师活动学生活动1设问:早晚冷,中午热,大家都知道是太阳高度角的不同造成的,那么,你知道在同一地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呢?地球的自转2投影p68图4-18,用手电筒照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边演示,便让学生注意观察:a.地球自转的方向b.自转造成的现象3设问:假如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昼夜现象?在这里是想强调,自转产生的是昼夜交替,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4提问:请你小结地球自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提示:从早到晚你的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板书:2.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a.自西向东b.产生昼夜交替1
17、 考虑 ,多数同学可以想到是太阳的东升西落造成的高度角变化。2 观察并答复:a地球自西向东转b产生昼夜交替现象3考虑,答复: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但是没有变化。进而加深昼夜交替现象才是自转的结果。4得出结论,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的交替,使得太阳高度角一天中不断的变化,使得气温有了早晚低,中午高的现象。5.演示地球自转,提问导入新课:6提出问题: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进展公转,请你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给出投影:p69图4-19地球公转示意图或播放地球公转演示动画7投影给出比照表格5 学生观察答复,自转的方向与产生现象6 学生看地球公转示意图或动画演示,答复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
18、期约365天、产生现象是四季更替3填表练习附表:自转公转概念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本课总结地球仪和经纬网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重要工具。赤道是纬度的起点,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经线是地球仪外表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长度相等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越往南北两极越小,最终缩小成点,指示东西方向。经纬网确实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点的位置。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3 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赤道低、中、高纬度的划分4 经线和经度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1600E四、经纬网1 经纬网的用处2 经纬网的使用五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
19、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 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示意图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假如国际社会没有统一制定一条00经线作为全球使用的本初子午线,想象一下这样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考虑课本20页图2-13中格陵兰岛看上去比却比澳大利亚大的原因是什么?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 环球航行,证实了“大地球形说;地球是一个 稍扁, 略鼓的球体。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赤道周长大约 千米,外表积为 平方千米。3纬度的最大值是 度,经度的最大值是 度,0度纬线称为 ,0度经线称为 。4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和 ,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 。5填写下表,比照经线和纬线
20、:经 纬 线特 点纬 线经 线形 状长度特征指示方向6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那么该点的是:A 经度00,纬度00B 经度1800,纬度00C 东经1600,纬度00D 西经200,纬度007.2019·黑龙江农垦牡丹江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证实 A地球自西向东转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8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经线、纬线长度都相等B 每条纬线都是半圆、经线是圆圈C 纬线有180条,经线360条D 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经线那么相交于两极9 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昼夜交替 四季
21、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A B. C. D 个性练习设计1 读以下图,填空: 1A点位于 半球东或西;B点位于南或北 半球。 2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3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纬度 、经度 。 4假设甲乙两人分别从B、C两地出发,匀速向南运动,那么两人在 附近间隔 最远,在 相会。2 与1300E相对的经线是A 500E B 1300W C 2300E D 500W3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特点的地点是A 200W、250NB 250E、250SC 1450W、450SD 1450E、450N4 南北半球的分界限是 A本初子午线 B北回归线 C赤道 D
22、南极5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太阳的东升西落D全球变暖教学讨论与反思“地球形状这部分内容,空间概念很强,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模型。学习参与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大小,所以老师应多创设一些利于学生参与的情境,多提一些利于学生积极考虑讨论、可以诱导学生充分展现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在讨论中展示才能,享受思维的快乐。补充资料“地球真相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古代,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由于受到山岳、海洋的阻隔,只能生活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凭着他们的直觉,一般把地球误认为是一个根本平坦的大地。人们都把大地设想为一个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
23、陆地。 在与我国古代浑天说的开展同时,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也开场认识到大地并不像前人所说的那样,是一块盾状的平地。 最初是毕达哥拉斯,一个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主张用数学来解释宇宙。他认为在所有的立体图形中,最美妙的是球形;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完美的,因此断言,宇宙的外形也应该是球形的真正第一个对地是球形的进展论证的,是比他晚一代的亚里士多德。他在所著的?天论?中指出:大地实际上是一个球体,一部分是陆地,一部分为海洋,外面那么包围着空气。他除了引用人们很熟悉的现象:一只船在离岸后,总是船身先看不见,而桅杆还露在水面上,此后桅杆也逐渐消失,说明洋面不是平的,而是弯曲的。接着又进一步指出,月食是
24、地球的黑影造成的。既然这个黑影是圆的,那末当然可以肯定,大地也应该是圆球形的。另外,他也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那么围绕着地球作均匀圆周运动。 但限于当时人们的认识,人们还根本不懂得有地心引力,所以相信的人并不多。反对者不禁要问:假如地球是圆球状的,那么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为什么不掉向下面的空中呢? 真理是嘲笑不倒的。随着消费的开展,人类的远航,以及天文观察的进展,人们终于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大地是球状的说法了。可以说,到了公元前世纪,球形大地的观念就已经产生。但这毕竟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人们对此并没形成共识。直到年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环球
25、航行,进一步证实地球确实是个球体。从此,人们才一致把我们居住的“大地称为“地球。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实现,是人类最终证实地球是个大圆球的里程碑。当时西班牙国王送给航海家们一个最好的礼物,就是一个人类共同拥有,然而又不被人们真正认识的彩色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面刻着一行寓意深化的题字“你首先拥抱了我。桔子和西瓜之争大地是圆球形状,到了世纪,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争论的了。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并没有终止。地球是个浑圆体,还是椭圆体?是扁球体还是长球体?是规那么的,还是不规那么的呢?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于世纪年代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他从这个理论出发,提出地球由于绕轴自转,因此就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只能是一个两
26、极压缩,赤道隆起,像桔子一样的扁球体。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随纬度的增加而变短,赤道的半径最长,极半径最短。法国天文学家里希尔在南美洲进展天文观测时发现,摆钟是受地面重力作用才摆动的,在法国巴黎和在南美洲摆动的周期不同。他认为这是因地面上重力不同引起的,并进而说明地面重力变化的情况。他的推测与牛顿的理论完全吻合,里希尔便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结论。可是当时的巴黎科学院的权威承受不了地面重力会有变化的客观事实。在地球形状上,反对牛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当时巴黎科学院所属的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长卡西尼父子。他们曾对从巴黎到其以北的城市敦刻尔刻之间的子午线进展过很不准确的弧度测量。他们的测量结果与里希尔的结论完全相反。因此伏尔泰在文章里说:“关于地球的形状,在伦敦认为是个桔子,而在巴黎却把它想象成一个西瓜。到了世纪年代,关于地扁和地长的争论更加激化。法国巴黎科学院分为两派,拥护牛顿在理论上确定的扁球学说的人,在科学院内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为理解决这个争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出两个远征队,再一次去实测子午线的弧度。一个队到北纬度的拉普兰地区,另一队远涉重洋到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JT45T 054-2023 装配式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指南
-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 智能台灯课程设计图
- 幼儿小肌肉训练课程设计
- 手机支架创意课程设计
- 电视大学2024春复习题软件工程 选择题
- 无人机概论课程设计
- 机床课程设计12级
- 天津xx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幼儿园饮食营养课程设计
- 2023年格力电器偿债能力分析
- 静疗规范课件
- 比亚迪试驾协议书模板
- 医学影像诊断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北科技学院
- 《周长》单元备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4短剧出海白皮书
- 2024青海海东市水务集团限责任公司招聘27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案例分析
- 2024年印尼叔丁醇钾市场竞争态势与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 旅游公司联营协议
-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