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轨迹比较_第1页
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轨迹比较_第2页
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轨迹比较_第3页
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轨迹比较_第4页
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轨迹比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轨迹比较摘 要:管理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其形成与发展要受到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形态三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三大因素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导致中外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存在着明显的逆向性特征,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未来发展道路选择应当是管理的工程化。关键词:管理理论与实践;工程化;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人类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由来已久,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的文明史,就有了管理。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项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综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孤立

2、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但一直到19世纪末,管理也并没有以学科的形式存在,也没有构成一个研究领域。知道如何管理与对这一领域可供学习和实践知识的发展做出贡献是有区别的。只是当人们开始去探讨他们在干些什么的时候,管理思想的种子才播进了人类历史的土壤。人类在将自己的管理活动纳入系统化、条理化轨道,并且为了管理得更好而制定法规的时候,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便宣告诞生了。从总体上看,与其他科学学科一样,管理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要受到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形态三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由上述三大因素所导致的社会生产单位组织形式的变迁对管理学科的产生和繁荣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由于中国与西方

3、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导致中外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存在着明显的逆向特征。一、管理的属性美国管理学家W.J.邓肯在伟大的管理思想一书中指出,“管理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其最大的优点是它乐意接受无论来自何方的知识。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提出了资本主义管理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其艺术层面上,是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由管理意识、理念及技巧所构成。管理意识与理念即人们对物质管理、社会政治管理和精神文化管理的现实、本质、作用、方法、手段、效果和科学程度的认识、反映和评价,是管理观点、管理态度、管理心理、管理

4、理论和管理哲学的总和。而管理的自然属性则体现在其科学层面上,是运用自然科学领域的工程技术方法来解决和实现管理意识及理念。管理的科学与艺术属性是不可分离的。管理艺术受文化的影响,反映了管理的理念和模式等,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而管理的科学属性则是指规律性、带有工程和技术类型的特征,是人们从事管理实践活动都应遵循的共同准则,没有国家、民族的差别。管理的工程技术实践是形成管理意识与理念的基础,而管理意识与理念对管理工程技术实践起着不可缺少的影响和指导作用。管理意识与理念是一种基本社会意识,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但管理意识是第二性的东西,是对客观存在的管理现实的认识与反映。邓肯指出,“工程学

5、是管理学的母亲学科。虽然人们公认工程学有时并不愿意充当母亲的角色,但我们绝不该忽视或忘记工程学予以管理学的馈赠。只有工程学会提供讨论管理思想的论坛;是工程师们率先将他们的艺术和科学应用于工商企业。”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管理科学都应该包括工程学的成分,具有工程技术的属性。二、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及科学技术整体发展的基础上,18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西方发生了以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三次技术革命,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了必然。由于近代产业革命发起于西方,因此,现代管理科学也产生在西方发达国家工

6、业化的过程中。西方管理学起源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其背景是第一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工厂化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引起管理实践活动的活跃。管理实践活动是以微观的制造工厂(场为空间范围,以降低成本、提供劳动生产率为核心,以工程技术方法为手段,工程师们着重研究人们在工厂里如何做工作、以及工人与机器设备的关系,重点放在工人身上,研究如何使他们的工作更为有效,使经验管理发展到科学管理。虽然科学管理在制造工厂管理上成绩卓著,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被反对者视为把人与机器等同看待,忽视了人的信念与尊严,以致推广屡受挫折。约在1915年左右,企业管理界和工程师们提出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7、, IE这一崭新的名词,虽然其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在当时与科学管理并无不同,但却为社会所接受而得到逐渐推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过不断研究与实践,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渐趋完善,推广应用也日益普遍,对于西方近代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工业工程研究的着重点主要放在提高工人的生产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时间研究、工作研究、工场布置、质量管理及奖励、计件工资等;它的应用主要在制造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方面。那时它还是一门缺少运筹学、系统科学、数理统计等现代定量分析方法的学科。这种情况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转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运筹学、系统

8、科学、数理统计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工业工程学科有了比以前远为准确的定量分析方法,也为这门科学提供了更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系统观点的应用以及有了数学与计算机技术作为分析问题的有力工具,工业工程研究对象逐渐从局限于车间生产和工人的劳动扩大为对一个企业、一个复杂的组织、一项工作的整体(系统进行分析、评估、改进,以求得整体的最佳效益;人的因素愈来愈受到重视,“关心人与他的社会地位”成为管理的主要原则之一,围绕着协调人际关系、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与才能这个中心。除了企业经理和管理工程师的实践外,许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也展开了大量研究,丰富了这门科学的内容,扩大了它的作用。以上变化导致工业工程服务对象

9、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包括制造工业,而且推广到商业、建筑业、服务性行业以及政府机构等。商业、建筑业、服务性行业及政府机构的职工和他们工作所在的系统,同制造工业一样,都需要工业工程技术的帮助,以提高其生产和工作效率。当前应用范围还在扩大之中,几乎可以说凡是有人群工作的地方都可以应用。这一阶段的发展使管理学科从微观的制造工厂管理质变为宏观的社会系统管理,科学管理进而形成现代管理。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正式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仅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近百年来,管理学科可以说是诸学科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学科之一,目前已形成一个包罗许多学派、涉及各个领域的庞大学科体系。 从总体上来说,西方管理

10、理论与实践是以工程化管理为起点,其发展遵循的是一条从微观到宏观、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的轨迹。在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中,尽管不能忽视管理意识与理念的成就,但运用自然科学领域的工程技术方法来解决和实现管理意识与理念一直是其理论发展的核心和导向,而且西方管理的工程化趋势在近些年越来越强化。 三、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轨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达到世界的高峰,管理思想也独具特色。明代中期以后,中国科学被西方科学超越。1840年左右,首先完成产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其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从此,内忧外患,持续百年。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优秀的传统管理思想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管

11、理思想,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而是零散地存在与浩如烟海的古代政治、军事、历史等著作中。单纯从起源和发展来看,中国的管理思想并不是简单地借鉴西方管理的成就,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展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密集、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为了整体的生存,强调采用具有一个共同生命的生物体的组织管理理念,其基本特点是采用以和为特征的儒家学说。“仁义治天下”,“克己复礼”,注重感情投资,道德教化。如管理者要勇于吃亏,让群众先获得实惠,这样才可以受到群众的拥护,取得领导权。喜欢采用中医治病那种慢慢调理的方法来化解矛盾,进行管理。“仁者爱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群

12、体力量,强调领导者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儒家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在儒家经典大学中阐明:“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种管理理念有着浓重的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其优点是:强调和谐、稳定与团队意识,这对于避免团队间尖锐的矛盾冲突,更好地分配与利用有限的资源,实施资源管理具有重大的作用。但这种管理理念注重“人治”而非“法治”,结果是一切规章制度往往形同虚设,执行时往往又因人而异,常常被打破;企业工作的专业化与标准化程度较低,因此导致工作不稳定和效率低下。片面信奉“仁者爱人”观念,在客观上助长了许多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而使

13、正式组织的管理处于混乱状态。从管理实践领域来看,由于在近代之前我国根本没有出现以机器制造为特征的工业经济,管理实践的领域从来也不是微观的企业组织,而是宏观的政治、社会、军队等。只是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步形成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以企业为空间范围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中国管理理论与实践走的是一条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从人本管理到科学管理的道路;管理意识与理念远远领先于管理的工程技术。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同西方形成了逆向发展的轨迹。四、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未来发展道路选择根据“十五”规划,我国的经济体制目前正处于转轨时期,预计“十五”末期进入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2010年进

14、入成熟的市场化中期,到2020年左右我国可以跻身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以人均收入水平指标为主要依据,以产业结构水平和工业结构高度为辅助依据来判断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那么,我国目前大致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上半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将一些到国外发展更为有利的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加速发展其本国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西方国家在第二产业占GDP和全国就业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的同时,一方面高技术产业迅速上升,1990年美国高技术产品占制成品总量约30%,欧洲约20%,日本约35%;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和全国就业人口的比重已达60%-70%。而新兴

15、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承接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本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正是在这种国际经济形势下开始改革开放的,接受了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随着我国加入WTO,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速度会加快、数量会更多。根据有关部门的预计,我国对转移来的制造业消化吸收、发展提升的过程将持续30年左右。因此,从现在到2020年进入成熟的市场化、甚至更长的时期,制造工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工业经济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形态。根据发达国家

16、管理科学发展的经验和基本规律,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经济中后期的阶段,正是对管理的工程技术需求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学科繁荣发展的最佳时机。加入WTO对加快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进程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工业化大生产阶段管理科学属性的地位将会得到极大地提升,企业对管理的工程实践需求也会迅猛增加。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形态正步入工业经济,降低成本和提高物质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工业经济的两大永久主题。在目前和将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们必须弥补微观领域管理工程化发展的不足,管理科学的发展不可能超越工程化的阶段。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的宏观系统理念和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就一定落后于西方。相反,中国的管理理念和意识是西方现

17、代管理所追求的更高境界,从西方现代管理当前的系统化和人本主义追求的趋势就能证明这一点。但是,在物质与精神二者的关系中,物质处于基础的位置。人本主义管理较多地注意到了人的精神需要方面,但这种对精神的关注如果不是建立在物质资源丰厚的基础上,就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因此,只有当物质基础丰富起来,人们的精神追求日趋广泛,而一定时期内科学主义的管理对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热情、提高生产力有限时,人本主义的管理才能被利用并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近现代政治、经济框架下面向物质生产的中国管理起步发展要比西方晚一大截的情况下,从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经验管理步入与现代工业大生产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工程化管理会向人本管理逐步回归。但这将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回归。参考文献:1 乌家培. 论管理科学的发展J. 南开管理评论, 2000-6.2 成思危. 管理科学的现状与展望J. 管理科学学报, 1998-1.3 成思危. 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与发展重点选择J. 管理科学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