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_第1页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_第2页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_第3页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_第4页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HCJC-ZL23 序号:201701审核对象审核依据内审员审核时间序号审核条款内容审核内容审核记录结论4.1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4.1.1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查:有效的法律地位文件。检验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查:承担法律责任的承诺。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查:非独立法人单位是否有法人授权文件,并愿为检验检测机构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独立行文、独立账目、独立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独立核算。4.1.2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

2、理之间的关系。查:有无组织机构框图、质量职能分配表。(组织机构框图表述是否正确;职能分配表是否合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关系是否明确)。4.1.3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查:是否有公正性声明或承诺及相关的程序或制度。4.1.4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潜

3、在的利益冲突。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查:是否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是否有制度保证?查营业执照,是否涉及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如果涉及,是否有明确授权职责,确保检验检测机构的各项检测活动不受其所属单位其他部门的影响,保持独立和公正。查检验检测机构是否以文件规定或合同约定等方式不录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4.1.5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信息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查:

4、是否制定了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制定的程序里面是否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信息的要求;是否制定了相关保密文件,并制定有关措施,有效实施,以保证客户利益不受侵害。4.5.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查: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是否已制定,是否与活动范围(类型、范围、工作量)相适应。 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查: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发放到组织机构部门、是否进行宣贯,重要岗位人员是否了解其对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是否有相关记录。4.5.2检验检测机

5、构应阐明质量方针,应制定质量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查:质量手册内容是否齐全,是否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机构描述、人员职责、支持性程序、手册管理等。质量方针目标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最高管理者对遵循准则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是否进行了承诺。4.5.4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对要求、标书、合同的偏离、变更应征得客户同意并通知相关人员。查:是否制定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相关程序文件,不同情况下的评审规定或要求是否明确。委托书、标书或合同签署前,是否按照不同的规定实施了评审。是否有相关记录。4.5.12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

6、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查:是否制定了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负责人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查:是否制定内审方案和内审计划表;是否按照程序规定开展了内部审核,质量负责人是否按照计划表策划和组织内部审核。内审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查:内审人员是否进行了资格确认,是否经过恰当的培训和授权;内审人员是否做到了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4.5.12(续)检验检测机构应:a) 依据有关过程的重要性、对检验检测机构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结果,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审核方案,审核方案包括频次、方法、职责、

7、策划要求和报告;b) 规定每次审核的审核准则和范围;c) 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d) 确保将审核结果报告给相关管理者;e) 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f) 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实施审核方案以及做出审核结果的证据。查:是否按照程序规定开展了内部审核,审阅内审资料是否完整。4.5.13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的程序。管理评审通常12个月一次,由最高管理者负责。查:是否制定并执行了“管理评审程序”,评审时间频次和责任人规定是否符合要求。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管理评审后,得出的相应变更或改进措施予以实施,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应保留管理评审的记录。查:管理评审后,得出的相应变

8、更或改进意见最高管理者是否予以实施,是否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以下信息:a)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b) 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c) 客户满意度、投诉和相关方的反馈;d) 质量目标实现程度;e)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f)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g) 内外部审核的结果;h)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i) 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j)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k) 资源的充分性;l)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m) 改进建议;n) 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员工培训。查:每次评审输入信息是否明确、充分,内容是否包括准则a)-n) 14项内容。管

9、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以下内容:a) 改进措施;b) 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c) 资源需求。查:管理评审输出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包括准则a)-c) 3项内容;管理评审结果是否形成了评审报告,对其中提出的改进措施和结果是否进行了跟踪验证。4.6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4.6.1本要求是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基础上,针对机动车检验机构的评审补充要求。对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评审应予以执行。查:查工商营业执照(原件)登记的经营范围、业务范围是否涵盖机动车的检验领域、注册登记的地址与资质认定批准的地址是否相同。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涵盖、有效执行补充要求。4.6.2本要求所称机

10、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按照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等要求,对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进行检验的活动,包括机动车注册登记检验和在用机动车检验。4.6.3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经营范围、业务范围应涵盖对机动车的检验领域。4.6.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报告授权签字人具备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者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者技师以上技术等级,有三年以上机动车检验工作经历,授权签字人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安检业务,熟悉机动车的理论与构造,熟悉各检验工作业务、流程及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检验仪器设备的结构及性能,熟悉掌握检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驾

11、驶机动车进行检验的检验人员持有与检验车型相对应的有效机动车的驾驶证。查:人员技术档案,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报告授权签字人学历或职称,检验工作经历,相关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是否符合要求。随机抽查检测报告或记录,进行检验的引车员是否持有与样品车型相对应的有效机动车的驾驶证。4.6.5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确保工作环境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周边道路宽阔、交通顺畅、便捷、进出的道路视线良好。场地建筑能够满足标准规定的申请承检车型检验项目的实际需要,有检验车间、实验车道、驻车坡道、业务大厅、停车场、站内道路、办公区等设施。查:固定场所证明文件,查看工作现场,现有的设施和环境

12、条件是否均有利于检验检测活动的正确实施,是否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4.6.6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检验车间各工位要满足相关面积要求,厂房宽敞,通风、照明、排水、防雨、防火等安全防护满足要求。车间内部尺寸和车间出入尺寸满足相应检验车型的需要。检验车间充分考虑了车间的空气流通,必要时应安装车辆废气排出装置,降低车间内的空气污染。查:现场查看检验车间工位是否满足标准规范要求,车间内部尺寸和车间出入尺寸是否满足相应检验车型的需要,是否配置了空气流通装置。4.6.7车辆底盘部件的检验与承检车型相适应,操作空间满足要求,有良好的照明、通风和信号装置。能够保护车辆底盘部件检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人行通道设置宽

13、度不小于1m隔离栏和标志,与检验通道隔离。查:现场查看车辆底盘部件工位是否满足承检车型的需要,操作空间、照明、通风和信号装置等是否符合要求。车间内是人行通道是否设置了隔离栏和标志。4.6.8检测车间铺设易清除污物的硬地面(如水泥、水磨石等),地面强度应当满足被检车辆的承载要求,行车路面纵向和横向坡度不大于0.1%,长度和宽度应予检验车型相适应。检验车间出入口设有引车道和必要的交通标志。查:现场查看检测车间地面,车间出入口是否设置了引车道和标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查阅相关证明文件。4.6.9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实验车道长度和宽度满足检验工作的要求,铺设有平坦、硬实、清洁的水泥或者沥青路面,并

14、设有规范的交通标志标线,路面附着系数不小于0.7。设有驻车坡道,满足承载车型检验要求。坡道路面附着系数不小于0.7。驻车坡道应保证安全。在用机动车检验时,在不具备实验坡道的情况下,可参照相关标准使用符合规定的仪器,测试驻车制动性能。查:现场查看路试车道,目视长度和宽度(必要时用工具测量)是否满足要求,标志标线是否清晰。查阅相关证明文件。4.6.10停车场地面积与检验能力相适应,未占用外道路停车。停车场地为水泥硬地面,能承载车辆的碾压,并在场内划分停车线和车辆行驶通道,保持进出口畅通;设置足够的消防、安全、照明设备,各设施布局能够保证检验流程通畅,不产生车辆交叉干扰,内部的道路应当为水泥路面,设

15、置了交通标志、标线、引导牌。道路视线良好、保持通畅。转弯半径、长度应当能满足承载车辆出入的需要。查:现场查看场地及设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查阅相关证明文件。4.6.11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业务大厅应当便民,并满足以下要求:a) 各业务窗口设置标牌,分工明确,数量能够满足实际办公的需要;b) 室内当宽敞明亮;c) 业务大厅设公示栏,公示服务承诺、检验资质、各种手续规定、检验项目和判定标准。查:现场查看业务大厅窗口设置及公示是否满足要求。4.6.12应当设置各岗位职责、车辆检验流程图、检验工位布置图、监督橱窗等服务性设施,设施布局应当合理。查:现场查看各岗位职责、检验流程、监督橱窗等服务性设施设

16、置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6.13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所使用的检验设备,拥有所有权。采用固定式汽车检验仪器。查:现场查看线内检验仪器是否为固定式,查阅合同及发票等证明文件是否拥有所有权。4.6.14仪器设备检验项目所用检验仪器,具有数据通讯接口,能够进行联网控制。仪器设备检验项目所用固定式检验仪器,已采用计算机联网,实现自动检验、打印报告。计算机联网检验控制系统,不得改变联网检验仪器设备的测试原理、分辨力、测量结果数据的有效位数和检验结果数据。检验参数的采集、计算、判定应当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查:现场查看线上的仪器设备是否具有数据通讯接口,是否可联网控制。现场查看记录仪器设备输出数据,人

17、工核算计算机联网检验控制系统的打印数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4.6.15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按照GB21861的规定保存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记录和报告,检验记录还包括复检记录和路试记录,其他记录的保存期限为六年。具有GB21861中的所属车辆类型中一类或几类车型的全部检验能力,规定不得分包。使用GB21861及其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根据GB7258的要求进行判定。查:查阅体系文件中是否有对检验记录和报告保存期限及分包的规定,现场查看检验报告及记录的保存情况。查阅作业指导书及现场观察检验过程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HCJC-ZL23 序号:201701审核对象审核依据内审

18、员审核时间序号审核条款内容审核内容审核记录结论4.2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2.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对人员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查:是否制定人员管理程序文件,对人员录用、任职资格、培训和考核做出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人员建立劳动或录用关系,明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系,使其满足岗位要求并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查:机构是否与使用人员签订合同,是否证实使用建立了录用关系、劳动关系、聘用关系的人员。相关人员是否知晓和理解自身工作重要性,是否有培训

19、、宣贯或其他内部沟通记录,应含有实现质量目标的宣贯内容等。4.2.2检验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应履行其对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和承诺: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查:体系文件宣贯培训记录,考核记录、发放登记。是否授权发布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有客户满意度调查,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措施有哪些,是否有文件规定;一年内是否开展了管理评审。4.2.3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

20、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全面负责技术运作;质量负责人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查:机构是否配置与技术领域相适应的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技术运作。机构配备的质量主管职责和权利、任职条件是否在管理体系文件中予以规定,是否可直接与最高管理者沟通,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是否指定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HCJC-ZL23 序号:201701审核对象审核依据内审员审核时间序号审核条款内容审核内容审核记录结论4.2.4检验检测机构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并经资质认定部门批准。非授权签字人不得

21、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查:人员技术档案,授权签字人是否经机构提名,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并现场考核授权签字人是否符合要求。4.2.5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监督。查:(1)是否建立了监督工作程序;(2)监督员的数量和专业领域能否覆盖能力范围,是否有任命文件,监督员是否符合条件要求;(3)是否制定了监督计划,监督的重点尤其是在培人员、新上岗人员、结果不满意的人员或操作关键项目的人员是否

22、进行了监督;(4)人员监督计划和监督活动实施与评价记录是否真实、完整。4.2.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培训计划应适应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查:是否制定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是否分析培训需求和有效实施培训。查:制定的人员培训计划是否是否合理,是否与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是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4.2.7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技术人员的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训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能力确认的日期。查:机构是否建立健全人员人员技术档案,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HCJC

23、-ZL23 序号:201701审核对象审核依据内审员审核时间序号审核条款内容审核内容审核记录结论4.3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4.3.1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的场所,包括固定的、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查: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全覆盖(固定的、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各类场所。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覆盖到相关场所。4.3.2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查:现有的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均有利于检验检测活动的正确实施;是否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在固定场所以外进行检验检测或抽样时,应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以确保

24、环境条件满足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要求。查:在检验检测机构在固定场所以外进行检验检测或抽样时,对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控制是否作出合理安排,是否有相关记录。4.3.3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或环境条件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查:结果质量有影响的场所是否有监测、控制等保证设施,是否进行了记录。当环境条件不利于检验检测的开展时,应停止检验检测活动。查:当环境条件已经危及到检验检测结果时,是否立即停止检验检测;对已检验检测的数据是否按无效处理,并执行不符合检验检测工作程序。4.3.4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的内务管理程序,该程序应考虑安全和环境的因

25、素。查:检验检测机构应是否建立和保持内务和安全管理程序,是否包括有关健康、安全和环保要求的相关规定和必要措施,实施是否有效。检验检测机构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干扰或者交叉污染,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的使用和进入加以控制,并根据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查:对相互不相容的活动的相邻区域是否进行了有效的隔离;是否能有效地防止相互(交叉)污染的发生。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HCJC-ZL23 序号:201701审核对象审核依据内审员审核时间序号审核条款内容审核内容审核记录结论4.4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4.4.1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满足检验检测(包括抽

26、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设备和设施。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检验检测机构使用非本机构的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准则要求。查:仪器设备清单是否按检测项目参数配备了满足技术指标和功能的设备;随机抽查“仪器设备和设施(标准物质)一览表”中的3-5台仪器设备与实物符合性。4.4.2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配置、维护和使用满足检验检测工作要求。查:检验检测机构应是否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是否能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4.4.3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包括用于测

27、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采用检定或校准等方式,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并标识其状态。查:设备在投入服务前是否进行校准或核查并确定满足使用要求。现场仪器设备是否有状态标识,标识内容是否满足要求。针对校准结果产生的修正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在其检测结果及相关记录中加以利用并备份和更新。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出现致使检验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检验检测机构的参考标准应满足溯源要求。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时,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检验检测结果相关性或准确性的证据。查:相关的检验检测记录,修正因子(或修正值)是否得到应用。程序或文

28、件是否有应用规定并通知到相关使用人员。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查:当需要时是否建立设备期间核査程序,是否编制了期间核查的作业指导书。是否制定了设备期间核查的计划及有效实施并保留了相关记录。4.4.4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应加以唯一性标识。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并对其进行正常维护。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核查。查:现场查看,设备是否有唯一性标识;查是否有设备档案及软件记录;是否经

29、过授权;设备说明书是否便于检验检测有关人员取用;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是否制定了仪器设备校准计划;脱离检验检测机构直接控制的设备,返回后、恢复使用前,是否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显示满意结果,是否有记录。4.4.5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检验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使用、隔离或加贴停用标签、标记,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表明设备能正常工作为止。查:现场查看是否有设备有停用标识;仪器设备出现缺陷时,是否立即停用,是否有记录。仪器设备出现缺陷时, 是否采取了措施能确保不被误用。进行修复后的设备是否通过校准或核查表明能正常工作。应核查这些缺陷或超出规定限度对以前检验检测结果的影响。查:是

30、否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的检验/检测的影响;是否编制了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对不符合工作予以及时处理。4.4.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查:检验检测机构应是否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是否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是否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了核查。没有有证标准物质时, 可否确保量值准确。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查:需要时是否制定并实施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査程序,是否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了溯源。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HCJC-ZL23 序号:201701审核对象审核依据内审员审核时间序号审核条款内容审核内容审核记录结论4.5.3检验检测

31、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控制其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部文件的程序,明确文件的批准、发布、标识、变更和废止,防止使用无效、作废的文件。查:文件控制是否有程序,内容是否齐全,规定是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受控编号方式是否清晰。4.5.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明确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购买、验收、存储的要求,并保存对供应商的评价记录和合格供应商名单。查:是否建立了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是否对服务方和供应商进行了评价,是否建立了合格服务方/供应商名单。是否收集了合格服务方/供应方资料。4.5.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的程序。

32、明确对投诉的接收、确认、调查和处理职责,并采取回避措施。查:是否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和申诉的程序,内容是否齐全,职责是否明确。相关投诉和申诉的登记、处置记录,是否有效处理客户的投诉和申诉,相关人员是否采取回避措施;客户对投诉和申诉处理结果的反馈,是否有记录。4.5.10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在识别出不符合时,采取纠正措施的程序;当发现潜在不符合时,应采取预防措施。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查:是否编制了纠正、预防措施程序;抽查不符合项的原因分析是否准确、完整、有条理;是否保持了预防措

33、施的实施情况记录,并评价验证其有效性;是否按照相关内容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5.1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记录管理程序,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符合要求。查:是否建立了记录控制程序,内容是否包括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4.5.14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应优先使用标准方法,并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版本。在使用标准方法前,应进行证实。在使用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前,应进行确认。检验检测机构应跟踪方法的变化,并重新进行证实或确认。必要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作业指导书。

34、如确需方法偏离,应有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和批准,并征得客户同意。当客户建议的方法不适合或已过期时,应通知客户。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的使用,应事先征得客户同意,并告知客户相关方法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开发自制方法控制程序,自制方法应经确认。查:(1)是否建立和保持使用适合的检验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的程序;(2)是否对检验检测方法受控管理;(3)方法使用前和变更后是否进行验证,保留方法验证记录,以证实检验检测机构能有效使用这些方法。(4)自己制定的方法使用前是否经确认和验证,方法变更后是否重新进行确认,保留确认和验证记录。(5)是否有不同专业领域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分析

35、检验检测数据的统计技术。是否有评定案例。4.5.16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媒介上的数据予以保护,应对计算和数据转移进行系统和适当地检查。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形成文件,使用前确认其适用性,并进行定期、改变或升级后的再确认。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确保其功能正常。查:(1)制定数据保护程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否有数据控制和保护记录。(2)自身研发软件是否形成详细文件,适用于预定的目的,对商业通用软件和自身研发软件在使用前是否进行安全、可靠确认(验证),保留相关

36、记录。4.5.27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或证书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查:核查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证书的档案材料,原始记录与报告或证书结果是否一一对应,档案材料是否完整。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或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查:保存期限是否在6年或6年以上。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HCJC-ZL23 序号:201701审核对象审核依据内审员审核时间序号审核条款内容审核内容审核记录结论4.5.7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保持与客户沟通,跟踪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以及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为其检验检测的相关区域观察。查:是否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是否保持与客户沟通

37、,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对客户进行检验检测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查阅客户进入相关区域是否有相关申请、批准的记录。4.5.9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的处理程序,明确对不符合的评价、决定不符合是否可接受、纠正不符合、批准恢复被停止的工作的责任和权力。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工作。该程序包含检验检测前中后全过程。查:是否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对出现的不符合工作是否进行了原因分析,是否针对原因采取了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实施结果是否进行了验证。是否保留了相关记录。4.5.15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查:是否制定并实施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是否有覆盖能力

38、领域的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案例。4.5.1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样品管理程序,以保护样品的完整性并为客户保密。查:是否制定和实施样品管理程序,是否规范检验检测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清理过程。是否保留相关记录。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样品的标识系统,并在检验检测整个期间保留该标识。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异常情况或记录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样品在运输、接收、制备、处置、存储过程中应予以控制和记录。当样品需要存放或养护时,应保持、监控和记录环境条件。查:文件对样品的标识系统是否有规定,是否合理,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样品标识管理(流转状态标识是否明晰,流转记录是否完整)。4.5.19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质量控制程序,定期参加能力验证或机构之间比对。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偏离预先判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防止出现错误的结果。质量控制应有适当的方法和计划并加以评价。查:检验检测机构应就否建立和保持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制定和参加能力验证或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计划,是否有参加能力验证和其他机构组织的考核、比对计划和记录证据。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HCJC-ZL23 序号:201701审核对象审核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