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走向实质_第1页
从形式走向实质_第2页
从形式走向实质_第3页
从形式走向实质_第4页
从形式走向实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形式走向实质对合作学习的思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时尚。我第一次上数学公开课时,所选的内容是按比例分配。我费尽心思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我校四年级有男学生30人,女学生18人,体育课上,张老师要把24个实心球分给男、女同学两大组进行练习,可以怎么分呢?男同学组、女同学组分别能分到多少个?”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出问题后,我接着就下达指令:“现在请同学们开始小组讨论。”学生马上讨论开了,当时,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忙开了,我倒清闲了。自己该干什么呢?总不能傻傻地站着吧,我忽然灵机一动,对了可以再看一下教案设计呀。可一看,我就急了,下面还有很多环节,看了看表,学生这样讨论下去时间

2、肯定不够,我开始不断地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催促学生快一点。学生交流的时间不长,就被我匆匆叫停,然后仓促地进行全班交流。但举手的人寥寥无几,站起来回答的,也不合我的心意,最后我只能自己讲:“可以按男、女同学的人数多少来分,男女同学的人数比为30:18,化简后是5:3,按这个比例来分比较合理。”接着急忙进入自主探究,建立模型的环节,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下课时,我兴奋地走出教室,心里美滋滋地想:这堂课上得真成功,既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合作交流,又把时间扣得刚刚好,肯定会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还期盼着评课早点开始。终于盼到了评课。起初,如往常一样,各教师先说了许许多多的优点:说完之后话锋一转,指出了我的不足,让

3、我汗颜,让我清醒。教师1:我认为合作交流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你这节课提出问题后,没有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深入思考就组织学生讨论。这种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匆忙展开的讨论导致讨论流于肤浅,最终还是教师给出方法。这亲的合作学生不仅解决不了疑难,而且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我觉得没有独立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以自己的见解和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教师2:我认为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个小组的交流情况,有两个学生

4、抢着要先发言,结果谁也不让谁,各人说各人的,嘈杂得听不清彼此说话的声音。其中有一个学生说错了答案,另外一个学生大声讥笑。还有一位学生只管玩手中的笔。你在学生合作时,不该这里站站,那里看看,无所事事。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当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该做的,不是等待、观望或做自己的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教师3:我认为合作学习中应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时间,你担心下面的教学环节不能完成,让学生讨论的时间 不长,就急忙下令叫停,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我认为,

5、教师应把思考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 和空间,放心地让他们去做,去想,去大胆讨论,去合作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怕出错,相互补充,热烈交流,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时,我恍然醒悟,原来自己设计的合作学习,只是课堂中的一种摆设。其实我对合作学习这一模式本身的含义并不了解,更没有深刻的探讨。我冷静思考这堂课,看似主动探究,但自主背后存在的是华而不实,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之后我参阅了大量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资料,从中学习到许多理论知识,平时再深入课堂实践,同时常常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又轮到我开课了。这次我选的内容是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我出示了复

6、习题:“甲、乙两鞋厂人数比是5:7。由于工作需要,从甲厂调90人到乙厂,这时甲、乙人数比是1:3。甲、乙两厂共有多少人?”我先请同学们独立尝试解答,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生1:由“甲、乙两鞋厂人数比是5:7”可知:原甲厂占两厂总人数的 5/12;由:“从甲厂调90人到乙厂,这时甲、乙人数比是1:3”可知:现在甲厂人数占两厂总人数的1/4 ,因为两厂总人数没有变,原来甲厂人数比现在多90人,所以可以算出甲、乙两厂总人数是 (人)生2:由“甲、乙两鞋厂人数比是5:7”可知:原乙厂占两厂总人数的 ;由:“从甲厂调90人到乙厂,这时甲、乙人数比是1:3”可知:现在乙厂人数占两厂总人数的 ,因为两

7、厂总人数没有变,现在乙厂人数比原来多90人,所以可以算出甲、乙两厂总人数是 (人)我正想出示下面一道题,有一个男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生3:我这一小组还讨论出另一种方法: (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的同学议论纷纷,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没道理的,或者是让他凑巧碰上了答案。由于我之前也没想过有这种解法,一下子也确定不了。是装糊涂跳过?还是以此为契机展开教育?此时的我已知道不能盲目否定学生与众不同的解法,扼杀学生创新的萌芽,所以我并没有立即表态,而是鼓励学生说明这种解法的根据,教育其它学生认真倾听。生3:把“甲、乙两鞋厂人数比是5:7”转化成“甲、乙两鞋厂人数比是3:9”,5+7=12,3+9=

8、12,因为甲、乙两厂总人数没有变,甲、乙两厂的总份数也没有变,这说明每一份的人数是一定的。由甲厂原来的5份变成现在的3份,由乙厂原来的7份变成现在的9份,可以确定90人就是两份,一份就是45人,所以可以这样算:甲鞋厂人数:5x45=225(人),乙鞋厂人数是7x45=315(人)。话音刚落,教室里掌声四起,是啊他说得多少道理啊。没想到,“一波水平,一波又起”。最后一排角落里一只小手高高举起。生4:老师,我还是觉得这种解法有可能是凑巧的,怎么把1:3转化成3:9后共有12份,和5+7=12份相同;怎么甲厂原来的5份变成现在的3份,由乙厂原来的7份变成现在的9份,它们正好相差两份呢?这道题是否只是

9、个特殊例子?有部分刚点头赞同生3的同学又开始动摇、怀疑了。此时,我也有点疑惑了。可学生充满智慧的双眼最终让我决定:应该充分相信他们,于是我再一次把绣球抛给了学生:“你们说,怎么办?”同学们纷纷讨论开来,最后决定出题验证。于是小脑袋又挨在一起,一会儿演算,一会作情绪激动地争执,一会儿又静静地沉默思索我平静地对学生说,也可以这样理解,用本节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题,设每一份为x,则甲鞋厂人数是5x,乙鞋厂人数为7x,依据题意可以列一个方程:(5x-90)/(7x+90)=1/3,解这个方程得:x=45。于是甲鞋厂人数为5x=5*45=225,乙鞋厂人数为:7x=7*45=315.这堂课学生合作交流花去了很多时间,但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是成功后的激动和喜悦。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体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