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方程稳定性_第1页
微分方程稳定性_第2页
微分方程稳定性_第3页
微分方程稳定性_第4页
微分方程稳定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录摘要3ABSTRACT4前言5微分方程稳定性分析原理6捕鱼业的持续收获模型10种群的相互竞争模型14参考文献18摘要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是微分方程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微分方程理论就是通过一些定量的计算来研究系统的稳定性,也就是系统在受到干扰项偏离平衡状态后能否恢复到平衡状态或者是平衡状态附近的位置。用微分方程描述的物质运动的特点依赖于初值,而初值的计算或者测定不可避免的又会出现误差和干扰。如果描述这个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的特解是不稳定的,则初值的微小误差和干扰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不稳定的特解不适合作为我们研究问题的依据,只有稳定的特解才是我们需要的。本文就一阶微分方程和二阶微分方程的平衡

2、点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建立了捕鱼业持续收获模型和两种群相互竞争模型。【关键词】 微分方程;平衡点;稳定性;数学建模ABSTRACTDifferential equation stability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eory is 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by som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lso is the system in the disturbance of

3、deviating from the equilibrium state after the item will return to equilibrium or is near the equilibrium position. Us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 movement depends on the initial valu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initial value or determination of the inevitab

4、le will appear the error and interference. If the special solu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describing the system movement is unstable, the initial value of small errors and interference will lead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Therefore, special solution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unstable as the basis

5、of our research question, only stable solution is we need.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and the balance and the stability are analyzed, and the fishing sustained yield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wo species and two species competing models.

6、【key words】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alance; Stability; Mathematical modeling前言在现实世界里,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或者是社会科学的各领域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某些特定的数学模型来进行描述。例如我们通过对该数学模型进行定性分析或者是数值模拟,用得到的结果对描述的变化规律给出相应的数学解释,进而为人们跟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相对应的现象,或者对某些过程进行控制。但在实际问题中,有时候我们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得到事物变化的某一瞬间的形态,而是为了得到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该变化的趋势。就像在某种条件下描述的

7、过程变量会无限地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在某种情况下描述的过程变量会渐渐地偏离该数值出现过程的不稳定。为了分析该种情况下的稳定和不稳定规律,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来研究平衡状态。一微分方程稳定性分析原理1.一阶方程的平衡点及稳定性设有微分方程 (1.1)如果方程等号右端不是显然含有自变量t,我们就称之为自治方程。代数方程 的实根 称为方程式(1.1)的平衡点(奇点)。它也是方程(1.1)的解。 如果存在某个领域,使方程式(1.1)的解 从这个领域的某个点 出发,满足 (1.2)则称平衡点是稳定的(渐进稳定);否则,称是不稳定的(非渐进稳定)。判断平衡点是否稳定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利

8、用定义式(1.2)的方法称为间接法。不求方程式(1.1)的因而不方程式(1.2)的方法称为直接法。下面介绍直接法。将在点处作泰勒展开,只取一次项,方程式(1.1)可近似为 (1.3)方程式(3)称为方程式(1)的近似线性方程, 也是方程式(3)的平衡点。关于点稳定有如下结论: (1).若<0 ,则 对于方程式(1.3)和(1.1)都是稳定的;(2).若>0 ,则 对于方程式(1.3)和(1.1)都是不稳定的。对于方程式(1.3)的稳定性很容易通过定义式(1.2)证明。记= ,则方程式(3)的一般解为 其中,c是有初始条件确定的常数。显然,当<0时,方程式(1.3)成立。2二阶

9、方程的平衡点和稳定性二阶方程可用两个一阶方程表示为 (1.4)等号右端不显然含t,是自治方程。代数方程组的实根,称为方程式(1.4)的平衡点。记作。如果存在谋和领域,使方程式(1.3)的解, 从这个领域的某个 出发,满足 (1.5)则称平衡点是稳定的(渐进稳定);不然,称是不稳定的(不渐进稳定)。 为了用直接法讨论方程式(1.4)的平衡点的稳定性,先看线性系数方程 (1.6)系数矩阵记作 为研究方程式(1.6)的唯一平衡点 的稳定性,假定A的行列式 (1.7)的稳定性由式(1.6)的特征方程 (1.8)的根 (特征根)决定。方程式(1.8)可以写成更加清晰的形式 将特征根记作,则因此方程式(1

10、.6)的一般解的形式为或其中,为任意常数。根据稳定性的定义式(1.5)可知,当为负数或有负实部时,是稳定平衡点;当有一个为正数或有正实部时,是不稳定平衡点。在式(1.7)的条件下,不可能为零。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讲平衡点分为结点,焦点,鞍点,中心等类型,完全由特征根或者是相对应的取值决定。表一简单明了地给出了这些结果,表中最后一列值是按照定义式(1.5)得到的关于稳定性的结论。由表一可以看出,根据特征方程系数的正负可以判断平衡点的稳定性,准则如下:(1) 若p>0,q>0,则平衡点稳定;(2) 若p<0或q<0,则平衡点不稳定。表一·稳定性条件判定平衡点类型稳定

11、性<<0>0,>0,>稳定结点稳定>>0<0,>0,>不稳定结点不稳定<0<<0鞍点不稳定=<0>0,>0,=稳定退化结点稳定=>0<0,>0,=不稳定退化结点不稳定=,<0>0,<0,<稳定焦点稳定=,>0<0,>0,<不稳定焦点不稳定=,=0=0,>o中心不稳定以上是对线性方程式(1.6)的平衡点稳定性的结论,对于一般的非线性方程式(1.4),可以用近似线性方法判断其平衡点的稳定性。在点处将和做泰勒展开,只取一次项,得到非线

12、性方程式(1.4)的近似线性方程。 (1.9) 记系数矩阵为特征方程系数为 显然,点对于近似方程(1.9)的稳定性由表一或者准则(1.1),(1.2)决定,而且得出以下结论,若近似线性方程式(1.9)的特征根不为零或者实部不为零,那么点对于方程式(1.4)的稳定性与对于近似线性方程式(1.9)的稳定性相同,即由准则(1),(2)决定。最后,提出几点注意事项:(1)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的概念只对自治方程和方程式(1.4)才有意义。(2)非线性方程式(1.4)及式(1.7)的平衡点稳定性分别与相对应的近似线性方程式(1.6)和近似线性方程式(1.9)的平衡点稳定性相同,且是在 非临界情况下(或者,)才

13、相同。在临界情况下(或 者,)二者的平衡点稳定性可能不相同。(3)在讨论平衡点稳定性时,对初始点式的要求是存在一个领域,这是局部稳定的定义。如果要求对任意的初始点,方程式(1.5)和方程式(1.8)成立,称为全局稳定。对于线性方程,局部稳定和全局稳定是等价的,对于非线性方程,二者不同。(4)对于临界情况和非线性方程的全局稳定,可以用相轨线分析方法讨论。二捕鱼业的持续收获模型渔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再生资源我们也要注意开发利用。我们既不能为了一时高产而竭泽而渔,那样肯定后破坏渔业资源的再生产;反过来,如果我们过分限制了渔业资源的捕捞,又会造成渔业资源的浪费。在一个渔场中,其中的鱼按照自然规律生

14、长。如果捕捞量等于增长量,那么渔场的总量将保持在某一数值上。最佳捕捞量的确定就是本章节研究的内容。模型假设:1.设在t时刻下渔场的鱼量为;2.在无捕捞的条件下鱼量的增长服从Logistic规律。即其中,为固有增长率;为环境的最大容纳鱼量;为单位时间增长量;3.单位时间的捕捞量与渔场鱼量成正相关,比例系数称为捕捞强度: 模型建立(产量模型):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得出捕捞情况下渔场鱼量的一个微分方程,记为: (2.01)我们关心的是k在取何值的时候才能保证在渔业稳定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持续产量。为此我们可以直接求出方程式(2.01)的平衡点并分析其稳定性。模型求解:令,得到两个平衡点: ,。 (2.

15、02)可以算出,则 ,所以1.若,有<0,>0;则点稳定,点不稳定。2.若,有>0,<0;则点不稳定,点稳定。3.若,为最大增长率。上述分析表明只要捕捞适度,即捕捞强度小于自然增长率()就可以使鱼量保持在点处,并获得持续产量;当捕捞过度,即捕捞强度大于自然增长率()就会导致鱼量减至=0,当然就谈不上持续产量了。在近一步讨论当鱼量稳定在了点时,如何控制捕捞强度使得持续产量取得最大的问题。建立直角坐标系作出和的图形,如图(1)所示。图表(1)注意到在原点处的切线为,在下必然与有交点,的横坐标就是稳定平衡点。在两条直线之间,当与在抛物线顶点相交时,可以获得最大持续产量,此时稳

16、定平衡点为 (2.03)且单位时间的最大持续产量为 (2.04)此时可以算出保持渔场鱼量稳定的最大捕捞强度为综上所述,产量模型的结论是将最大捕捞强度控制在自然生长率的一半,或者说是使渔场鱼量保持在最大鱼量的一半时,可以获得持续的最大产量。建立模型(效益模型):问题提出:从经济角度看,保持产量最大,效益不一定就最好,为此我们在保证渔场鱼量稳定的情况下还得考虑怎样的捕捞强度才能使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模型假设:4.假设经济效益是捕捞所获得的收入来扣除捕捞开支后的利润来进行计量;5.假设鱼的单价为,单位捕捞强度为,单位时间的利润为。模型建立(效益模型): (2.05)模型求解:在稳定条件()下,将方程

17、式(2.02)代入方程式(2.05)中得到 (2.06)为了求出最大利润,我们对方程式(2.06)求导 当时可以得到满足利润达到最大时的捕捞强度为: (2.07)将代入可得最大利润下渔场稳定鱼量以及单位时间持续产量为: (2.08) (2.09)通过产量模型与效益模型的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在最大效益前提下捕捞强度和持续产量都有所减少,渔场鱼量有所增多。并且当捕捞成本()增加时,捕鱼强度和单位时间持续产量将减小,渔场稳定鱼量将增多;当销售价格()增加时捕捞强度和单位时间持续产量将增大,渔场稳定鱼量将减少,这显然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建立模型(捕捞过度):在上述模型中均是以封闭式捕捞为前提,即渔场是由单

18、独的经营者经营并进行有计划的捕捞。如果是开放式捕捞,那么众多的经营者必然会为了最求自己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进行盲目的捕捞,从而造成捕捞过度,那么上述模型将不适用。下面讨论这个模型。方程式(2.06)给出了利润与捕捞强度的关系,令的解为,可以解得: (2.10)当时利润,众多的经营者必然会加大捕捞强度;当时利润,他们肯定会减小捕捞强度。所以是开放式捕捞下的临界强度。我们将方程式(2.10)代入式(2.02)中可以得出在开放式捕捞下渔场的稳定鱼量为:我们可以看出在开放式捕捞下渔场的稳定鱼量完全有成本价格的比例所决定了,随着价格的上涨和成本的降低,将迅速减小,出现捕捞过度。通过将方程式(2.10)和方

19、程式(2.07)进行比较,可得,即在开放式捕捞下的捕捞强度是最大效益下捕捞强度的2倍。模型评价与应用:为了研究渔业的产量,经济效益和捕捞过度的问题,首先在自然增长和捕捞情况的合乎常理的假设下,建立了方程式(2.01),并且运用平衡点稳定性对保持渔场鱼量稳定的条件进行了分析。产量模型,效益模型和过度捕捞模型都是在稳定的前提下一步步进行,一步步深入,推导过程简单,但结果在定性关系上却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如果改变了自然增长和捕捞情况的假设,那么模型和结果将改变。三两种群的相互竞争模型在自然界中一直以来就有着这么一句话“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在同一个自然环境中有多个种群共同存在,它们相互依存或相互

20、竞争亦或是相互捕食。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频发和自然生态平衡的打破,生态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数学生态学也应运而生。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和推理方法对未来生态学起到了显著地作用。在研究实际问题中,我们关心的或许并不是系统与时间变化的过程,而是系统最终的发展状态(稳定)。问题提出:在同一个自然环境中有两个种群生存,它们之间是相互竞争关系,即它们会为了生存而去争夺它们共同的食物和生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后有一种生物灭亡,另一种生物达到该自然环境下的最大容纳量。本章将从稳定状态角度建立一个模型来分析这种局面的产生条件。模型假设:1.假设存在A,B两个种群,它们在时刻下的数量分别为,;

21、,为关于的连续函数;2.当它们分别在同一自然环境下生存时,数量的增长服从Logistic规律,即: 其中,分别为A,B两个种群在该自然环境下的固有增长率和最大容纳量;表示的是该物种自身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对它本身增长的阻滞作用。可以看成是在假设环境资源总量为1下,相对于最大容纳量而言单位数量的该物种所消耗的环境资源。模型建立:当这两个种群在该自然环境下共同生存时,A消耗的生物资源必然会对B的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故而我们可以合理的在中减少一项,该项与A的数量成正比,我们可以得到种群B的增长方程为: (3.01)表示的是相对于单位数量的种群A消耗的生物资源量是相对于单位数量的种群B消耗的生物资源量的倍

22、。同样的B的存在于影响了A的增长,种群B的增长方程为: (3.02)表示的是相对于单位数量的种群B消耗的生物资源量是相对于单位数量的种群A消耗的生物资源量的倍。我们可以看出:如果>1,那么在消耗供养种群A的生物资源中,种群B消耗的多于种群A消耗的,故而种群B对种群A的阻滞作用大于种群A本身对于自己的阻滞作用,即种群B的竞争力强于种群A;如果>1,那么在消耗供养种群B的生物资源中,种群A消耗的多于种群B消耗的,故而种群A对于种群B的阻滞作用大于种群B本身对于自己的阻滞作用,即种群A的竞争力强于种群B。由于,b之间没有确切的数量关系,故我们认为两个种群在消耗资源中对物种A的阻滞作用和对物种B的阻滞作用是相同的。因为单位数量的种群A和B消耗的供养种群A的生物资源的比为1:,消耗供养种群B的生物资源的比为:1,阻滞作用相同即1:=:1,我们可以定量表示为 =1我们假设=100,=100,=2,=0.5,=3,=2,=10,=10,运用MATLAB编程如下:function dx=shier(t,x,r1,r2,N1,N2,a,b) N1=100,N2=100,a=2,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