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煤的成因性质及分类_第1页
第二章 煤的成因性质及分类_第2页
第二章 煤的成因性质及分类_第3页
第二章 煤的成因性质及分类_第4页
第二章 煤的成因性质及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第二章 煤的成因性质及分类煤的成因性质及分类第一节第一节 煤的成因及种类煤的成因及种类 由高等植物转化为腐植煤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由高等植物转化为腐植煤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整个成煤作程,一般需要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整个成煤作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用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泥炭化作用泥炭化作用和和煤化作用煤化作用 煤化作用又分为两个连续的过程,即成岩作用和煤化作用又分为两个连续的过程,即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 植物植物泥炭化泥炭化泥炭泥炭成岩作用成岩作用褐煤褐煤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烟煤、无烟煤烟煤、无烟煤煤化作用煤化作用 一、成煤过程一、成煤过程 1

2、1、成煤植物残骸的堆积、成煤植物残骸的堆积 2 2、生物化学作用、生物化学作用 3 3、成岩作用及褐煤的生成、成岩作用及褐煤的生成 4 4、地质化学作用、地质化学作用二、煤的种类二、煤的种类 由高等植物生成的煤叫腐植煤(泥炭、褐煤、由高等植物生成的煤叫腐植煤(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烟煤、无烟煤) 炼焦工业主要用烟煤,根据煤化度的不同可分炼焦工业主要用烟煤,根据煤化度的不同可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贫煤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和贫煤煤化程度的概念煤化程度的概念:在褐煤向烟煤、无烟煤转化的进程中,在褐煤向烟煤、无烟煤转化的进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成煤年代的差异,使煤处于不

3、同的转化由于地质条件和成煤年代的差异,使煤处于不同的转化阶段。煤的这种转化阶段称为煤化程度,有时称为变质阶段。煤的这种转化阶段称为煤化程度,有时称为变质程度,或煤级。按煤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程度,或煤级。按煤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褐煤褐煤 烟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烟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 无烟煤无烟煤 第二节第二节 煤的性质煤的性质 1. 1. 真真( (相对相对) )密度密度 ( (真比重真比重) ) 1.1 1.1 真密度的概念:真密度的概念:2020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时煤的质量与同体积( (不包括煤的所有孔隙不包括煤的所有孔隙) )水的质量之比

4、。水的质量之比。 1.2 1.2 真密度的用途:真密度的用途: 真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真密度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在研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之一,在研究煤的分子结构、确定煤化程度、制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会用到煤的真密度。定煤的分选密度时,都会用到煤的真密度。煤化程度对煤的真密度的影响煤化程度对煤的真密度的影响 从低煤化度开始,随煤从低煤化度开始,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密度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真密度缓慢减小,到碳含量为缓慢减小,到碳含量为86868989之间的中等煤化程之间的中等煤化程度时,煤的真密度最低,约度时,煤的真密度最低,约为为1.30g/cm1.30g/cm3 3左右,此

5、后,煤左右,此后,煤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密度化程度再提高,煤的真密度急剧提高到急剧提高到1.90g/cm1.90g/cm3 3左右。左右。壳质组壳质组 镜质组镜质组 惰质组惰质组1.31.3影响煤密度的因素影响煤密度的因素 1 1、成煤原始物质、成煤原始物质 2 2、煤化度、煤化度 3 3、岩相组成、岩相组成 4 4、矿物质、矿物质 5 5、水分及风化、水分及风化2 2、煤的硬度、煤的硬度 煤的硬度反映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的能力。煤的硬度反映煤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的能力。 煤硬度的表示方法:刻划硬度、弹性回跳硬度、压痕硬煤硬度的表示方法:刻划硬度、弹性回跳硬度、压痕硬度、耐磨硬度等,常用的是刻划

6、硬度和压痕硬度(显微度、耐磨硬度等,常用的是刻划硬度和压痕硬度(显微硬度)硬度) 煤的煤的显微硬度显微硬度 222sindPH 式中式中 H H显微硬度,显微硬度,MPaMPa; P P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加在压入器上的负荷,N N; d d压痕对角线长度,压痕对角线长度,mmmm; 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方形棱锥体两相对锥面的夹角,一般为136136 。 P 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在碳从褐煤开始,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上升,在碳含量为含量为75 % 75 % 80 %(80 %(长焰煤、气煤长焰煤、气煤) )之间有一个极大值;之间有一个极大值;此后,显微硬度

7、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在碳含量达此后,显微硬度随煤化程度提高而下降,在碳含量达到到85%85%左右最低;煤化程度再提高,显微硬度又开始上左右最低;煤化程度再提高,显微硬度又开始上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微硬度几乎随煤化程度提高而升,到无烟煤阶段,显微硬度几乎随煤化程度提高而直线增加。直线增加。3、煤的脆度、煤的脆度 煤的脆度是表征煤的抗碎或抗压强度,即机械坚固性煤的脆度是表征煤的抗碎或抗压强度,即机械坚固性的指标。脆度大的煤。其煤的破碎概率大,会产生较的指标。脆度大的煤。其煤的破碎概率大,会产生较多的粉煤。多的粉煤。 最高煤化度和低煤化度的脆性较小,而中等煤化度的最高煤化度和低煤化度的脆性较小,而

8、中等煤化度的肥煤和焦煤脆性最大。肥煤和焦煤脆性最大。4 4、煤的可磨性、煤的可磨性 煤的可磨性是指煤被磨成煤粉的难易程度。实测的煤煤的可磨性是指煤被磨成煤粉的难易程度。实测的煤的可磨性指数越大则容易粉碎,反之则较难粉碎。的可磨性指数越大则容易粉碎,反之则较难粉碎。 煤的可磨性与煤化度、煤岩组成、煤中水分含量和矿煤的可磨性与煤化度、煤岩组成、煤中水分含量和矿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等有关。物质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等有关。HGI,%5 5、煤的透光率、煤的透光率 煤的透光率:煤的透光率:是指煤样在是指煤样在100100的稀硝酸溶液中处的稀硝酸溶液中处理理90min90min,所得有色溶液对一定

9、波长(,所得有色溶液对一定波长(475nm475nm)的)的光的透过率。有色溶液透光率的测定有分光光度光的透过率。有色溶液透光率的测定有分光光度计法和目视比色法两种。分光光度计法因其重现计法和目视比色法两种。分光光度计法因其重现性差,一般用得不多,我国国家标准采用目视比性差,一般用得不多,我国国家标准采用目视比色法测定有色溶液的透光率,用色法测定有色溶液的透光率,用P PM M表示。表示。6 6、煤的可选性、煤的可选性 煤的可选性是指从原煤中选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精煤煤的可选性是指从原煤中选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精煤(浮煤)的难易程度。(浮煤)的难易程度。 由煤矿开采出来的原煤灰分和硫分含量往往较高,因

10、由煤矿开采出来的原煤灰分和硫分含量往往较高,因此用于炼焦的煤应先进行选煤,不同的煤中矿物质的此用于炼焦的煤应先进行选煤,不同的煤中矿物质的存在形式不同,脱出他们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即可选存在形式不同,脱出他们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即可选性不同。性不同。煤的浮选示意图煤的浮选示意图二、煤的化学组成二、煤的化学组成 1 1、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 1.11.1水分水分 水分是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水分是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质量的重要指标。煤中的水分煤中的水分一般是指与煤呈物理态结合的水,它吸附一般是指与煤呈物理态结合的水,它吸附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孔隙中。在煤的外表面和内部孔

11、隙中。因此,煤的颗粒越细、因此,煤的颗粒越细、内部孔隙越发达,煤中吸附的水分就越高。内部孔隙越发达,煤中吸附的水分就越高。 分为外在水、内在水、化合水分为外在水、内在水、化合水 全水分: 分析水分:%1001GGyW%1001GGfW1.2 1.2 煤灰分的定义煤灰分的定义 煤的灰分煤的灰分(ash) (ash) :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渣。该残渣的质量占测定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的残渣。该残渣的质量占测定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为: :灰分。灰分。2.3 煤中矿物质的来源煤中矿物质的来源2 煤的灰分 这种矿物质原来不含于煤层中,它是在采煤过程中混这种矿物质原

12、来不含于煤层中,它是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矸层中的矸石所形成的。它与煤是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矸层中的矸石所形成的。它与煤是独立存在的,几乎不影响煤的可选性。独立存在的,几乎不影响煤的可选性。 煤灰分的来源煤灰分的来源 矿物质转化为灰分的过程中发生的有矿物质转化为灰分的过程中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反应代表性的反应 是:是:CaCOCaCO3 3CaO+COCaO+CO2 2FeSFeS2 2+O+O2 2 SOSO2 2+Fe+Fe2 2O O3 3CaSOCaSO4 4.H.H2 2O O CaSO CaSO4 4+ H+ H2 2O O 分析基灰分: 干基灰分:%1001GGfAffW

13、AqA100%100 1.3 1.3 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定义: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定义: 在高温条件下,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一定时间,在高温条件下,将煤隔绝空气加热一定时间,煤的有机质发生热解反应,形成部分小分子的化合物,煤的有机质发生热解反应,形成部分小分子的化合物,在测定条件下呈气态析出,其余有机质则以固体形式在测定条件下呈气态析出,其余有机质则以固体形式残留下来或固定下来。残留下来或固定下来。呈气态析出的小分子化合物称呈气态析出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挥发分,以固体形式残留下来的称为固定碳。为挥发分,以固体形式残留下来的称为固定碳。 实际上,固定碳不能单独存在,它与煤中的灰分一起形成实际上,固定碳不能单

14、独存在,它与煤中的灰分一起形成焦渣,从焦渣中扣除灰分就是固定碳了。挥发分用焦渣,从焦渣中扣除灰分就是固定碳了。挥发分用V V表示,固表示,固定碳用定碳用FCFC表示。表示。1.3 1.3 挥发分的测定要点挥发分的测定要点 称取称取1g1g空气干燥煤样放入空气干燥煤样放入挥发分坩埚挥发分坩埚,在,在900900的马的马弗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弗炉内隔绝空气加热7min7min取出,冷却后称量,认为失重取出,冷却后称量,认为失重由挥发分和吸附的水分蒸发所致,因此,按下式计算挥由挥发分和吸附的水分蒸发所致,因此,按下式计算挥发分:发分: ,ad1ad100MmmmV 空气干燥基的固定碳空气干燥基的固定碳F

15、Cad按下式计算:按下式计算: FCad100MadAadVad, 3 挥发分和固定碳 2 2、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 1 1、元素分析的定义、元素分析的定义: 煤的元素分析是对组成煤的有机质主要元素的化验分煤的元素分析是对组成煤的有机质主要元素的化验分析,煤的元素组成也就是指煤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大量的析,煤的元素组成也就是指煤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大量的研究表明,煤的有机质主要是由研究表明,煤的有机质主要是由碳、氢、氧、氮和硫碳、氢、氧、氮和硫等五等五种元素组成的。种元素组成的。2、 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Mad + Aad +Sad +Cad +Had + Oad +Nad = 1

16、00% Ad +Sd+Cd +Hd + Od +Nd = 100% Sdaf+Cdaf+Hdaf + Odaf +Ndaf = 100% 对煤的有机质元素组成的测定,通常是测定对煤的有机质元素组成的测定,通常是测定C、H、N、S,O是通过上述公式由差减法是通过上述公式由差减法 获得。获得。3 3、 煤中的碳元素煤中的碳元素 3.1 3.1 碳元素在煤分子上的位置碳元素在煤分子上的位置 碳是构成煤分子骨架碳是构成煤分子骨架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主要存在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缩合芳香核上于缩合芳香核上。3 3、 煤中的碳元素煤中的碳元素 3.2 3.2 影响碳含量的因素影响碳含量的因素: (1

17、1)煤化程度:煤化程度:煤化程度提高,煤中的碳元素逐渐增煤化程度提高,煤中的碳元素逐渐增加,从褐煤的加,从褐煤的6060左右一直增加到年老无烟煤的左右一直增加到年老无烟煤的98%98%。 (2 2)煤岩组成:)煤岩组成: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煤岩组成的在煤化程度相同的煤中,煤岩组成的碳含量碳含量: : 惰质组惰质组镜质组镜质组壳质组壳质组 (3 3)成因类型)成因类型的碳含量的碳含量:腐植煤腐植煤 腐泥煤腐泥煤 4.1 4.1 氢元素在煤分子上的位置:氢元素在煤分子上的位置: 氢元素是煤中第二重要的元素,主要存在于煤分子的侧链氢元素是煤中第二重要的元素,主要存在于煤分子的侧链和官能团上,在有机

18、质中的含量约为和官能团上,在有机质中的含量约为2.0%2.0%6.56.5左右。左右。4 4、 煤中的氢元素煤中的氢元素 5 5、 煤中的氮元素煤中的氮元素 氮也是组成煤有机质的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煤分子的杂氮也是组成煤有机质的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煤分子的杂环环和氨基和氨基上。煤中的氮元素含量较少,一般为上。煤中的氮元素含量较少,一般为0.50.51.81.8。煤中的氮在煤燃烧时也不放热,通常以煤中的氮在煤燃烧时也不放热,通常以N N2 2的形式进入废气。当煤的形式进入废气。当煤在炼焦时,煤中的氮部分形成在炼焦时,煤中的氮部分形成NHNH3 3,HCNHCN及其它有机含氮化合物,及其它有机含氮

19、化合物,其余的则留在焦炭中。其余的则留在焦炭中。 煤中的氮对煤的加工利用影响不大。煤中的氮对煤的加工利用影响不大。 6.1 6.1 煤中硫的存在形态煤中硫的存在形态 : : 煤中的硫主要存在形态是无机硫和有机硫,两者合煤中的硫主要存在形态是无机硫和有机硫,两者合称为全硫。称为全硫。全硫全硫S St t无机硫无机硫有机硫有机硫(S Soror:与煤的有机质结合,参与煤的大分子结构)与煤的有机质结合,参与煤的大分子结构) 硫化物硫硫化物硫S Spypy硫酸盐硫硫酸盐硫S Ss s6 6、 煤中的硫元素煤中的硫元素7 7、煤中元素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煤中元素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 表表41

20、煤中元素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煤中元素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煤煤 种种Cdaf,%Hdaf,Odaf,Ndaf,泥泥 炭炭55625.36.5273413.5年轻褐煤年轻褐煤60705.56.620231.52.5年老褐煤年老褐煤7076.54.56.0152012.5长长 焰焰 煤煤77814.56.010150.72.2气气 煤煤79855.46.881211.2肥肥 煤煤82894.86.04912焦焦 煤煤86.5914.55.53.56.512瘦瘦 煤煤8892.54.35.0350.92贫贫 煤煤8892.74.04.7250.71.8无烟煤无烟煤 189933.34.0240.81.

21、5无烟煤无烟煤 293952.03.2230.61.0无烟煤无烟煤 395980.82.0120.31.0腐腐 泥泥 煤煤75806.57.08 8、煤中的有害元素和伴生元素、煤中的有害元素和伴生元素 8.1 8.1 煤中的有害元素煤中的有害元素 主要有硫、磷、氯、砷、氟等,它们的危害主要表现主要有硫、磷、氯、砷、氟等,它们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煤炭应用过程中产生有害的物质,对人体造成损害、对在煤炭应用过程中产生有害的物质,对人体造成损害、对环境造成污染,或是对产品质量造成危害。环境造成污染,或是对产品质量造成危害。 8.2 8.2 煤中的伴生元素煤中的伴生元素 煤中常见的伴生元素有铀、锗、镓、钒、

22、钍、铼、钛、煤中常见的伴生元素有铀、锗、镓、钒、钍、铼、钛、铍、锶、锂等。铍、锶、锂等。 9 9、煤质分析指标的基准换算、煤质分析指标的基准换算9.1 9.1 基准的概念:基准的概念: 计算某指标的百分比时,有一个计算的基准,也就是计算某指标的百分比时,有一个计算的基准,也就是说说“说到某指标的百分数时,是指它占某个具体的对象的说到某指标的百分数时,是指它占某个具体的对象的百分数,这个对象就是基准百分数,这个对象就是基准”。9.2 9.2 基准的划分方法基准的划分方法 首先要了解与煤基准有关的煤组成的含义。煤质分析首先要了解与煤基准有关的煤组成的含义。煤质分析时煤炭组成有两种划分法:时煤炭组成

23、有两种划分法:1010、煤质分析指标的基准换算、煤质分析指标的基准换算(1 1)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和无机质 (2 2)可燃质()可燃质( V V、FC FC )和不可燃质)和不可燃质 (M M、A A)10.3 10.3 基准的种类基准的种类 煤质分析测定时,煤样通常都是处于空气干燥状态煤质分析测定时,煤样通常都是处于空气干燥状态的,以此煤样测得的结果,就是以空气干燥煤样的重量的,以此煤样测得的结果,就是以空气干燥煤样的重量为基准的。但空气干燥基的数据往往不能正确反映指标为基准的。但空气干燥基的数据往往不能正确反映指标的本质,需要换算到其他基准表示的数据。的本质,需要换算到其他基准表示的数

24、据。 常用的基准有:常用的基准有:11、煤质分析常用基准的物质含义(1)空气干燥基(分析基)空气干燥基(分析基):Mad+Aad+Vad+FCad100% 或者或者 Mad+Aad+Cad+Had+Oad+Nad+Sad 100% (2)干燥基(干基)干燥基(干基):Ad+Vd+FCd 100% 或者或者Ad+Cd+Hd+Od+Nd+Sd 100% (3)干燥无矿物质基(有机基)干燥无矿物质基(有机基):Vdmmf+FCdmmf 100% 或者或者Cdmmf+Hdmmf+Odmmf+Ndmmf+Sdmmf 100% 11、煤质分析常用基准的物质含义(4)干燥无灰基(可燃基)干燥无灰基(可燃基)

25、:Vdaf+FCdaf100% 或者或者 Cdaf+Hdaf+Odaf+Ndaf+Sdaf 100% (5)收到基(应用基)收到基(应用基):Mar+Aar+Var+FCar 100% 或者或者 Mar+Aar+Car+Har+Oar+Nar+Sar 100% 12、 基准的关系ASsSoSpMfMinhCHON收到基收到基 ar空气干燥基空气干燥基 ad干燥基干燥基 d干燥无灰基干燥无灰基 daf干燥无矿物基干燥无矿物基 dmmf灰分灰分可燃质可燃质矿物质矿物质有机质有机质全全 硫,硫, St13、各基准指标间的换算系数、各基准指标间的换算系数换算换算因子因子所所 求求 基基 准准收到基收到

26、基 ar空气干燥基空气干燥基 ad干燥基干燥基 d干燥无灰基干燥无灰基daf已已知知基基准准收到基收到基1空气干燥基空气干燥基1干燥基干燥基1干燥无灰基干燥无灰基1aradMM100100arM100100ararAM100100adarMM100100adM100100adadAM 100100100100arM100100adMdA100100100100ararAM 100100adadAM100100dA三、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三、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1 1、煤的粘结性、煤的粘结性 煤的粘结性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经煤的粘结性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经过胶质状态生成块状半焦

27、的能力。过胶质状态生成块状半焦的能力。 煤的结焦性是指在工业条件下,单种煤或配合煤煤的结焦性是指在工业条件下,单种煤或配合煤生产出优质性能的焦炭。生产出优质性能的焦炭。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评价炼焦用煤的重要指标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评价炼焦用煤的重要指标2 2、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及测定方法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标及测定方法 (1 1)煤的胶质层指数)煤的胶质层指数 (2 2)罗加指数)罗加指数 (3 3)粘结指数)粘结指数 (4 4)奥亚膨胀指数)奥亚膨胀指数 (5 5)煤的自由膨胀系数)煤的自由膨胀系数 (6 6)煤的葛金干馏试验)煤的葛金干馏试验 (7 7)基氏流动度)基氏流动度四、煤的

28、岩相组成四、煤的岩相组成 1 1、煤的粗视组分和显微组分、煤的粗视组分和显微组分 亮煤(光泽条带)暗煤(无光泽条带)亮煤(光泽条带)暗煤(无光泽条带) 镜煤(条带光泽强烈)丝煤(部分似丝绒)镜煤(条带光泽强烈)丝煤(部分似丝绒) 镜煤组(镜煤、亮煤、丝炭组)和稳定组镜煤组(镜煤、亮煤、丝炭组)和稳定组 煤的岩相组成在炼焦工业中的应用煤的岩相组成在炼焦工业中的应用 (1 1)评定煤质)评定煤质 (2 2)指导炼焦配煤和预测焦炭质量)指导炼焦配煤和预测焦炭质量一、煤分类的意义一、煤分类的意义 二、煤分类的指标二、煤分类的指标 1 1、煤化程度指标、煤化程度指标 2 2、粘结性指标、粘结性指标 第三

29、节第三节 煤的分类和我国的煤炭资源煤的分类和我国的煤炭资源 二、煤分类的指标二、煤分类的指标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标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标 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标主要有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干燥无灰基氢元素含量(干燥无灰基氢元素含量(Hdaf)、目视比色透光率()、目视比色透光率(PM)、恒)、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 gr, maf)等。此外,在研究煤质时,还)等。此外,在研究煤质时,还经常用到碳元素含量(经常用到碳元素含量(Cdaf)、镜质组最大反射率()、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 max)等。)等。二、煤分类的指标二、煤分类的指标

30、反映粘结性的指标反映粘结性的指标 煤的分类中反映煤的粘结性指标,主要有粘结指数煤的分类中反映煤的粘结性指标,主要有粘结指数G GRIRI、胶质层最大厚度、胶质层最大厚度Y Y、奥亚膨胀度、奥亚膨胀度b b。 2 2、 中国煤的分类中国煤的分类一、我国原有煤的分类方案一、我国原有煤的分类方案 由中国科学院、原煤炭部、原冶金部等单位共同研由中国科学院、原煤炭部、原冶金部等单位共同研究,于究,于19561956年年1212月提出的方案,月提出的方案,19581958年年4 4月经原国家技术月经原国家技术委员会正式颁布试行。委员会正式颁布试行。 该分类方案的分类指标是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该分类方案的分

31、类指标是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Vdafdaf)和胶质层最大厚度()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 Y值)。从褐煤到无烟煤之值)。从褐煤到无烟煤之间的所有煤种,共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间的所有煤种,共分为十大类,二十四小类 。大类别大类别小类别小类别分类指标分类指标名称名称名称名称Vdaf(%)Y(mm)无烟煤无烟煤010贫煤贫煤10200(粉状)(粉状)瘦煤瘦煤1号瘦煤号瘦煤2号瘦煤号瘦煤142014200(成块)(成块)8812焦煤焦煤瘦焦煤瘦焦煤主焦煤主焦煤焦瘦煤焦瘦煤1号肥焦煤号肥焦煤2号肥焦煤号肥焦煤14181826202626302630122512258129141425肥煤肥煤1号肥煤

32、号肥煤2号肥煤号肥煤1号焦肥煤号焦肥煤2号焦肥煤号焦肥煤气肥煤气肥煤2637263726263725303025303025气煤气煤1号肥气煤号肥气煤2号肥气煤号肥气煤1号气煤号气煤2号气煤号气煤3号气煤号气煤303730373737379141425599141425弱粘煤弱粘煤1号弱粘煤号弱粘煤2号弱粘煤号弱粘煤202626370(成块)(成块)80(成块)(成块)9不粘煤不粘煤20370(粉状)(粉状)长焰煤长焰煤3705褐煤褐煤40二、中国煤炭现行分类方案二、中国煤炭现行分类方案 19751975年我国有关部门开始对煤炭进行新的分类研究,年我国有关部门开始对煤炭进行新的分类研究,经有关

33、部委、科研机关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多次会经有关部委、科研机关和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多次会议论证,并对全国主要煤矿、煤产地煤质资料进行了全议论证,并对全国主要煤矿、煤产地煤质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于面分析研究,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于19851985年年1 1月月1919日日通过了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并于通过了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并于19891989年年1010月月1 1日起正式实日起正式实施。施。 二、中国煤炭现行分类方案二、中国煤炭现行分类方案 (一)分类指标(一)分类指标 燥无灰基挥发分(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干燥无灰基氢元素含量(干燥无灰基氢元素含量(Hdaf) 目视比色透光率(目视比色透光率(PM) 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 gr, maf) 反映煤化程度反映煤化程度反映粘结性反映粘结性 粘结指数粘结指数GRI 胶质层最大厚度胶质层最大厚度Y 奥亚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