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第一部分:课程体系改革具体内容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植物、景观生态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基本知识。(二) 能力结构与要求掌握植物繁育、栽培与养护的基本技能。掌握植物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技能。掌握林果生产的基本技能。掌握蔬菜生产技术的基本技能。具有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的初步能力。(三) 技能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并达到相应
2、的技能水平。三、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 文化基础课程模块1. 德育(180学时)(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2) 法律基础知识(34学时)法律基础知识是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4学时)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
4、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4) 哲学基础知识(50学时)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2. 语文(240学时)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5、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3. 数学(225学时)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函数、向量与复数、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实用微积分、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
6、基础。4. 英语(280学时)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读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5. 计算机应用基础(100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选学内容:
7、电子表格软件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6. 综合理科(120学时)主要在初中物理、化学知识基础上学习力学、光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胶体化学等本专业所必需的理化综合基本知识,并掌握实验基本技能。7. 体育与健康(140学时)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奠定 基础。(二) 通用专业课程模块8. 植物生产与环境(240学时)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主要生态因子植物分布调节规律在园林绿化
8、中的应用,植物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了解有关土壤和施肥的基本知识;能初步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处理生产及景观设计中的问题。9. 农业生物技术(240学时)掌握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构造和主要功能,植物分类基础与植物界类群特征。10.植物保护技术 (240学时)掌握病虫害调查的技能,会病虫标本的采集、制作,熟悉本地区主要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发展规律并初步掌握综合防治的技能。11. 农作物生产技术 (240学时)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主要植物(含花卉、草种)繁育和栽培的基本技能。12蔬菜生产技术(240学时)掌握蔬菜生产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播种育苗技术、设施蔬菜生产的设施及栽培技
9、术,注重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的介绍,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技术环节,规范了实践教学内容。13林果生产技术(240学时) 掌握树的树体结构、林果育苗技术、建园技术、果树管理、主要果树栽培技术和其他果树栽培技术。加强书后的实验实训指导,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毕业后能顶岗就业,或创办林果场,自主创业。 14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240学时) 掌握农业科学实验的特点、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田间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田间试验结果的总结与农业科技写作;以及农业新技术推广基础、推广项目的选择与实施、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推广项目的评价与验收等内容。为以后学生把实验与技术推
10、广两部分的关系处理融洽,培养学生技能打下基础。15园艺专业技能实训与考核(240学时) 通过校内外技能实训,园艺专业所有同学都亲手操作了设备,了解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方法,掌握了设备的清洁维护技术,为园艺专业的学生以后找到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课程模块名称序号课程名称学时数课堂教学实习、技能实训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合计讲授课堂实践学时数一二三四五六文化基础课程模块1德2语文24024020040*3数学225225225*4英语28028022060*5计算机应用基础1001005050*6综合理科1201208040*7体
11、育与健通用专业课程模块8植物生产与环境2402408012040*9农业生物技术2402408012040*10植物保护技术2402408012040*11农作物生产技术2402408012040*12蔬菜生产技术2402408012040*13林果生产技术2402408012040*14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2402408012040*15园艺专业技能实训与考核2402408012040*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单位:桦川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年学期集中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机动寒暑假合计入学(毕业)教育军事训练理论课考试教学实习、技术训练毕业实习(设计)公益劳动一一0.
12、50.5171111426二151211626二三161311426四151211626三五16141426六111820合计1.50.579612184524150第二部分:课程改革具体措施一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定位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把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种植、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上,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整体素质要求: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要求:专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立业创业
13、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职业能力分析: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通过职业分析,我们具体确定了种植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二开发“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设置开发课程设置是本项目研究的核心。综合分析现有专业教学计划存在的不足,按照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定位,我们选择“宽基础、活模块”课程设置模式。具体方案包括:(1)构建2个“宽基础”模块:公共文化基础课模块(1285学时,占39%);通用专业课程模块(1010学时,占31%)。(2)建立5个专门能力和1个选修课程的“活模块”:5个专门能力“活模块”包括:种植专业模块;种植规划设计与施工专门化模块;种植花卉专门化模块;植物造景设计与盆景制作专门化模块;草
14、坪生产与经营专门化模块。每个专门能力“活模块”约占总课时的20%。1个选修课程“活模块”提供20门供选课程,要求选修330学时以上,占总学时的10%。课程改革是开发课程设置的重点。总结职业教育的经验,我们认为,课程改革要继承和发扬“学科本位”课程的优点,克服其弊端。结合园林专业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建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强化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的对策。具体方案是:(1)学科课程,主要为传授文化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服务,这类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2)综合课程,主要用于专业课程,以利于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整合,克服学科间的交叉重复等不足,这
15、类课程包括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环境、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生物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等;(3)强化实践课程,其任务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这类课程包括各能力模块综合实践课程和专业综合实习课程。三加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方案开发中,已把技能实训作为一个专门板块。在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实践性教学为1010学时,比例达60.1%,在整体课程体系中构建科学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内容将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
16、格标准相适应,与国家推行的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能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贯彻产教结合原则。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要从岗位基本技能训练的需要出发,提高仿真性;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广泛与园林部门和园林企业联系,建立互助关系,建成岗前适应性训练的基地。建立技能考核体系,根据岗位和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需求,制定岗位和岗位群的考核内容、具体要求、考核标准、考核办法等。四教学方法改革和先进教学手段应用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大力度把传统的教师中心论转变
17、为学生中心论,即从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转变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将讲课、讨论、实习、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手段上,以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来改进现有教学手段,组织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并推广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部分课程探索进行网络教学的路子。通过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到仿真性很强的实训、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教学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五建立果蔬专业教学文件体系为保
18、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文件体系。具体应包括:园艺专业课程设置、园艺专业设置标准、园艺专业实验实习设施标准、园艺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园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及标准等。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的园艺专业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都有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知识面过窄、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课程体系不适应等问题,全面深化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是园艺专业职业教育面临的必要和紧迫的任务。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先进模式、教育改革的成果,及我国园艺专业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教学改革实践,为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3年制教学指
19、导方案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借鉴。开发课程设置是教学指导方案研究的核心。开发园艺专业课程设置和建立园林专业课程体系,要以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为依据,以园林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及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分析为突破口,以全面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园艺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设置模式,构建2个“宽基础”通用课程模块,建立5个专门能力课程“活模块”和1个选修课程模块,保证全面素质和能力本位的教育目标的实现。课程结构体系是支持课程设置开发的重点。在综合分析现代课程体系模式的利弊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
20、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强化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体系。要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适应终身教育要求的新观念,同时应实施为实现整体改革目标的主要教改内容和对策,创建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育新体制。现行与新拟定的教学指导方案的比较分析表比较分析项目现行方案(1996年颁发)新拟定的方案教学体系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培养目标园林生产、规划、设计和管理的中等技术人才园林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课程体系学科式课程,开设课程门类与大学同专业相同或相近;课程体系由普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学校选修课构成;专业课程类设16门必修课
21、。按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实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课程体系由文化基础课程模块、通用专业课程模块、专门化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构成,经过优化整合,通用专业课程只设8门必修课。专业课内容1每门课程内容强调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是大学同门课程的压缩版,内容过难过深,偏重于理论,结合生产实际的内容少;2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与课堂实践、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学时比例为2:1,实践技能训练时间严重不足。1教学内容与所覆盖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结构相协调,岗位适应性强,除必修内容外,学生还可根据就业需要、个人能力、爱好选修专门化课程;2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
22、达到1:1,实践技能训练时间增多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基本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组织协调、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提倡模拟教学、产教结合、项目实习、小组工作式等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和一般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第三部分: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落实当前在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教学体系改革不彻底,教学内容和课程整合力度不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大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教育内容设计不明确,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要求脱节等问题。培养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传统的
23、教育模式难以胜任。为进一步深化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农业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功能,从2007年开始在我院园艺技术专业进行了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着力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学科型向应用型、创新型转变,毕业生素质、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就业率连年保持98%以上。一、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为调研主题,分别在我省各地市设调研点,通过分发调查问卷、查阅权威统计资料、文件、文献,进行实地调查,点面结合,对“三农”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及其对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进行
24、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分析。调研结果显示,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表现为:专业培养方向的拓宽、培养规格的提升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知识农业转轨的过程中,人才的结构、规格与产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迫切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标准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界定。研究认为,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体现“现场性、操作性、创新性”的特点。据此研制出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具
25、体内容详见下表。表一、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规格表项目能力与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素质要素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2、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3、具有面向农村基层、服务农村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准备,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学农爱农务农、不畏艰辛、奉献农业的精神境界,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知识素质要素1、具备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工具性知识,包括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性知识和英语、经济贸易、法律、计算机等知
26、识;2、具有适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本专业的常规技术知识和最新科技知识(核心知识要素);3、具有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结构提升所需的相关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产业知识。能力素质要素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现场应用技术的能力等。2、相关能力(国外称“关键能力”)。如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业能力、信息处理与加工能力等。3、外围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发展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身心素质要素1、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能,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2、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在艰辛困苦的工作环境中不怕困难,奋力进
27、取。资格证书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农业行业中级以上资格证书。二、构建果蔬专业工学结合“四环节、三阶段”的课程体系四环节: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根据就业岗位要求,经过“通识教育、技术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 专业应用教育”四环节构成科学知识学习过程,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三阶段:根据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经过“认知、综合应用、创新”三阶段形成学科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具备相应的专业应用能力。在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结合,与农时季节和生产实际结合,进行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根据学生基本就业岗位要求和特点,对学生各项能力,特别是岗位专业技能加强培养,提
28、高学生岗位技能的创新能力。三、形成果蔬类专业“一主线、双循环”教学模式在工学结合“四环节、三阶段”课程体系的总框架下,根据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的特点,完善形成适合种植类专业的“一主线、双循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岗位技能为单位,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内容安排上以农时季节为主线。岗位技术课教学在保证必要的理论基础之上,主要讲授农业生产适用技术,实验课和实训课的总学时数等于或大于理论授课的学时数。根据岗位技术课的要求确定岗位技术基础课的内容,结合生产实际,以生产季节为主线,岗位技术基础课内容与相应岗位技术课内容相对应。四、探索实践了“四位一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
29、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的组织形式以及评价与激励的运行机制。根据职业院校学生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我们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四位一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围绕种植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知识传授、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构建了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活动、社会实践五方面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军训、实验、上机操作、技术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社会调查、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主要
30、环节,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累计约占总学时的50以上。加强实践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压缩验证性实践课,增加综合性实践和设计性实践,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程度为目的,从实践设计、查找资料,到仪器准备、部分试剂的配置等全过程都由学生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变被动模仿为主动参与,训练了学生动手能力。开展学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兴趣、探索真理的精神,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怀疑和思考,在探讨问题过程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教育是要教会学生求知、做事、协作、做人。教师不仅
31、应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通过组织教学系列专题活动,让教师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的提高和培养。教学中要求广大教师掌握应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以案例为中心的学习等教学方法,同时也借助这些教学活动,使教师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一个比较适宜的学习环境,竭力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活动。网络课程是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它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更具弹性,是一种开放式学习。教学中利用
32、精品课程网站,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学习省级和国家级的精品课程,查阅学习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保证。创新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创新热情。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适当调整实践环节考核的比重,建立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考核组织,完善考核项目和标准,提高考核的科学性。进一步探索完善考教分离的考核制度,使考试真正成为检测和促进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效手段。改革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办法,我们尝试将学生学习成绩划分为基础分和创新能力分,在考核创新能力时,将学生参与开放性实践、科研课题、发表论文情况及科研竞赛成果量化成创新能力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生总成绩,这样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热情。五、研制了代表性
33、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课题组研制了代表性专业“园艺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制订了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方案对课程体系作了较大的调整,明确了主干课程,增加了限选课、公共选修课板块,强化了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专业学习兴趣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六、项目实践应用的效果本项目成果从2007年9月开始应用,实践过程中,以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为主线,积极开展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1、调整学校的专业结构根据黑龙江省农村社会现实需要和
34、需求趋势,提出了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建议。加大力度改造传统专业,开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努力满足新农村社会需求。根据调研建议,经校企合作论证,2007年将原设置专业优化调整为取消、调整了部分传统专业,新上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急需的新专业,优化了专业结构,拓宽了专业方向,使人才培养更适应当地需求。2、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就业市场紧缺的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坚持面向新农村建设需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办学方向,着力进行人才培养规格调整。2007年学院进行教学计划修订,利用本研究项目成果“技能型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优化
35、了我校种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制订了紧密围绕当地“三农”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利用该方案进行培训效果显著,受到培训学员、教师和领导的好评。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以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重点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办学模式的改革。种植类专业工学结合“四环节、三阶段”的课程体系、“一主线、双循环”教学模式,从2007年9月开始在园艺技术、专业应用,“四位一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全校推广应用,构建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创新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按农时季节安排理论和实践课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打破传统学科教育“老三段”模式,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加大课程整合和教学方法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和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探索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内容与学历证书教育内容有机衔接与融通,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环节。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基础上,不断吸收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于教学计划中,试点专业教学计划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占15-20%,试点班级学生目前获职业资格证率达95%以上。4、建设形成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我校种植类专业拥有独立实验室,拥有园艺技术实训基地;校外拥有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随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器人智能系统课程设计
- 机器人仿真课程设计
- 未来法庭课程设计
- 木质长廊观景台施工方案
- 木栈道设施维护方案
- 2024年合同在国际商务中的法宝
- 2024年企业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合同
- 中小学环保教育管理制度
- 2024年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合同
- 2024年专项工程落水管安装委托合同
- 苏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课件
- 大语言模型赋能自动化测试实践、挑战与展望-复旦大学(董震)
- 期中模拟检测(1-3单元)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
- 气管插管操作规范(完整版)
-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期末作文范文
- 四级劳动关系协调员试题库含答案
- 运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重庆市渝北区数据谷八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4年AI大模型场景探索及产业应用调研报告-前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