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的路面砖施工工艺1_第1页
一典型的路面砖施工工艺1_第2页
一典型的路面砖施工工艺1_第3页
一典型的路面砖施工工艺1_第4页
一典型的路面砖施工工艺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典型的路面砖施工工艺 1典型的路面砖结构(图2181) 2铺设工艺 路基的开挖:根据设计的要求,挖除旧路,清理土方,并达到要求的深度;检查纵坡、横坡及边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土的填土应分层夯实,填土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的有关规定,并填实找平碾压密实,注意地下埋设的管线。 垫层的铺设:铺设人行道、广场或小型汽车道120mm厚的3:7的灰土层,重载车行道200mm厚的3:7的灰土层,并找平碾压密实,密实度达95以上。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黏土(或粉质黏土、粉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质,颗粒不得大于15mm。 基层的铺设:小型

2、汽车道路铺设150mm厚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压实的级配砂石,重载车道应铺设350mm厚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碎石要求有一定的级配,分层夯实,并找平碾压密实,密实度达95以上。基层的标高、坡度、厚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其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02)表415的规定。 找平层(缓冲层)的铺设:找平层用中砂,30mm厚,中砂要求具有一定的级配,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并找平。 面层铺设:面层为路面砖,在铺设时,应根据设计图案铺设路面砖,铺设时应轻轻平放,用橡胶锤锤打稳定,但不得损伤砖的边角。砖缝用细砂填满。重载车道采用80100mm厚的路面砖。

3、小型车道采用6080mm厚的路面砖。人行道采用60mm厚的路面砖。砌筑质量符合联锁型路面砖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7998)的规定的要求,接缝用砂的质量符合CJJ 79的规定要求。 二、典型的透水砖施工工艺典型的透水砖无组织排水结构  铺设工艺: 路基的开挖:根据设计的要求,路床开挖,清理土方,并达到设计标高;检查纵坡、横坡及边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修整路基,找平碾压密实,压实系数达95%以上,并注意地下埋设的管线。 垫层的铺设:铺设60mm厚的中砂  基层的铺设:铺设压实的级配碎石200mm厚,(粒径5-60mm)压实系数达93%以上。 找平层的铺设:找平层用中砂,3

4、0mm厚,中砂要求具有一定的级配,即粒径0.3-5mm的级配砂找平。 面层铺设:面层为透水砖,在铺设时,应根据设计图案铺设透水砖,铺设时应轻轻平放,用橡胶锤锤打稳定,但不得损伤砖的边角,质量要求符合联锁型路面砖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79-98规定。 接缝砂的要求:接缝用砂的质量应符合CJJ79-98要求。  注:此结构适用中小型汽车道及停车场施工做法。透 水 砖 施 工 工 艺  路床: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路床开挖,清理土方,并达到设计标高;检查纵坡、       横坡及边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修整路基,找平碾

5、压密实,压实系数达 95%       以上,施工时应并注意地下埋设的管线。 垫层:铺设 120mm 厚的 3:7 的灰土层,并找平碾压密实,密实度达 95% 以上。 基层:无组织排水时,铺设 150mm 厚级配砂石(粒径 0.5mm 60mm );有组织排水      时铺设 150mm 厚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垫层,分层夯实。找平碾压密实,密实      度达 95% 以上。 缓冲层:用粒径 0.3-5mm 的级配中砂找平, 2030m

6、m 厚。 面层:按照设计图案铺设,铺设时应轻轻平放,用橡胶锤锤打稳定、平整,细砂扫缝。       也可采用高频小振幅板夯( 8090HZ )走 23 遍 2、 透水砖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2.1          基础层的要求:基础层的做法可参照北京市政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操作,基础层平整后应用人工或机器碾压平整,进行素土夯实。2.2          垫层的要求

7、:垫层可选用砂石垫层或三合土垫层,人行道垫层应在100150mm之间,车行道垫层应在150200mm之间。不管使用何种垫层,所用材料都应符合北京市道路地面施工的规范要求。砂石主要注重砂、石都不得有含泥的成分。2.3         无砂混凝土垫层的要求:车行道或停车场应该在砂石或三合土垫层上再铺装一层无砂混凝土垫层,厚度在80150mm之间,无砂混凝土的配比要求为水泥1:水0.2:碎石6,碎石粒径为Ø5Ø20间进行合理集配,碎石要用水冲洗干净,不得含有石粉的成份。干拌无砂混凝土用人工或机械碾压夯

8、实,要达到一定的密实度。2.4         找平层(粘合层)的要求:找平层最好用中砂或粗砂加10%的白灰拌和后摊平(不要使用水泥),人行道用砂即可,厚度控制在1520mm之间。2.5         铺装的要求:铺装应按北京市地面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铺装后缝与缝之间用笤帚扫入砂粒填实即可。透水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办法(2007-12-06 16:58:15)标签:工艺 透水砖铺装  分类:专业文章  为

9、统一透水路面工程的技术标准,提高设计、施工、检测的水平,充分发挥透水路面的透水、透气、涵养地下水源、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人行道、停车场、公园、轻量级车道以及各种体育场地等透水路面的施工和质量控制。透水路面工程除符合本办法外,还应符合市政工程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    1、路基土层    1.1 根据设计要求,挖除旧路,清理土方,并达到要求深度;    1.2 检查纵坡、横坡及边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3 修整路基,找平碾压,压实度应控制在重型击实标准最大密实度的92

10、%左右;1.4 碾压过程中,应注意下方各种管线。    2、垫层垫层材料应符合北京市政工程技术规范要求,除要求一定的强度、耐久性外,还应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和蓄水性,渗透系数不应小于10-3cm/s,材料可用天然级配砂砾料、无砂混凝土等。对材料的要求和施工要求如下:    2.1 对材料的要求2.1.1 砂石材料应坚硬,最大颗粒应小于0.7倍垫层厚度,且不应大于10cm;无砂混凝土的石子粒径在510mm之间,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应大于35%(体积比);2.1.2 含泥量不应大于砂砾(小于5mm)重的5%。2.2施工要求 

11、0; 砂砾料垫层的施工要求1)摊铺虚厚度按设计厚度乘压实系数计算,压实系数为1.21.25,每层虚厚度不应超过30cm。2)摊铺砂石应均匀一致,无粗细颗粒分离现象。3)摊铺时发现沙窝及梅花现象,应将多余的砂或砾石挖出,分别掺入砾石或砂进行处理。4)砂砾料垫层的砂石铺摊长度在3050m时,可开始泼水,洒水量与气温、气候干湿及砂石料的含水量有关,以使全部砂石湿润为度。泼水后待表面稍干即可开始碾压,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无砂混凝土垫层的施工要求1)无砂混凝土垫层可参照表1的数据进行配制,拌和混合料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表1  无砂

12、混凝土配合比材料名称P.O32.5水泥砂石子用水量配合比10.84.830.3材料用量(kg/m3)303242146390    2)按所选择的配合比采用现场人工拌和或机械搅拌方法,一般搅拌时间为35分钟。    3)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平整地摊铺在路基上,然后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碾压或夯实,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    2.3施工质量标准    垫层的密实度是决定其强度、控制路面变形的主要条件,其施工质量标准如下:1)  砂砾料垫层的密实度应达到最大密实度(1.9

13、2.1 t/m3)的92%左右;2)  无砂混凝土垫层的密实度应达到最大密实度(1.92.1 t/m3)的92%左右;3)  厚度允许偏差10%,且不大于2cm;4)  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5)  纵坡高程允许偏差1cm;6)  表面平整均匀,没有浮石、砂窝及梅花现象。2.4检定方法采用现场采样的方法,进行密实度检定。    3、找平层    为保证面层透水砖的平整,在垫层之上,用同种材料铺垫12cm的找平层,将材料平整地摊铺在垫层上,然后用抹子拍打抹平。    4、面层    面层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透水砖进行铺设,其技术要求如下:    1)根据设计图案铺设透水砖;2)铺砖时应轻轻平放,用橡胶锤敲打稳定,但不得损伤砖的边角;3)铺设好的透水砖应检查是否稳固、面层是否平整,发现活动部位应立即修整;    4)透水砖铺设后的养护期不得少于3天,3天后即可在透水砖组成的空隙中填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