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_第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_第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_第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除法第1课时分桃子【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建立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探索和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竖式计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猴子们收桃子的场景)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来了,果园里的秋桃也该收了,小猴子们在忙着收桃子。有两只猴子早就摘完了,它们正忙着分

2、桃子呢,不过,它们并不高兴,眉头紧皱,看来是遇到麻烦了,你们能帮助它们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第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3)肯定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选择接近教材上的问题进行解答。2问题1: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1)学生独立计算“68÷2”。(2)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4)用竖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用小棒分的过程,尝试用除法竖式表示,并说说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

3、流,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竖式,并说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师生共同总结竖式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书写要规范。3问题2: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还剩多少个?(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6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归纳: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有余数的,余数要比除数小。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做题时,引导学生:(1)先用小棒分一分,看

4、每个大班分到多少块。(2)在分的同时,把分的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联系起来,想一想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思。(3)再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积木平均分给4个小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5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后思考】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笔算每一步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将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笔算竖式的每一步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认识笔算除法的顺序和书写格式,明确笔算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往向下除;并让

5、学生明白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由于学生在笔算时最易发生的错误是在除个位时,不是把个位数抄下来再除,而是接着在原被除数的位置除。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加引导。第2课时分橘子【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计算。3经历与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6、。【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除尽)的除法。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题目:用竖式计算。56÷742÷632÷835÷5师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除法,这次我们分的是橘子,看这次在分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又会学到哪些不同的知识。(板书课题:分橘子)二、探究新知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的笔算除法。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主题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图中有4篮橘子,每篮有10个,就是40个,再加上旁边的8个,所以一共是48个橘子。还有图中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人

7、在分橘子。师根据整理的信息提出问题:他们三个人各能分到多少个橘子?学生交流后可知:把48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48÷3。引导学生解题:48÷3等于多少?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出现的算法如下:生1: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30÷310,18÷36,10616。生2:可以用小棒分一分。先分4捆小棒,每人分1捆小棒,还剩下1捆小棒没有分;把1捆小棒拆分成10根小棒和8根小棒合在一起继续分,每人再分得6根小棒。即得到10616(根),所以48÷316。生3:还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并引导:想一想,在写竖式时,要注

8、意些什么?十位上的余数要怎么处理?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在草稿本上记下分的过程,并把它与竖式的书写相对应。指名学生结合分的过程说说每一步的意思:第一步先用十位上的4除以3商1,这样分掉三个10,还剩余一个10,就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继续除;第二步算18÷3商6,这样又分掉18个,正好分完,没有剩余。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板书竖式过程:2教学“算一算,想一想”。引入:你能快速地计算出下面三道题吗?(课件出示第4页“算一算,想一想”)学生在草稿本上做练习,并把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同桌进行对照交流,最后集体汇报。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时,十位除后的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

9、除起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适时提示,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1)引导学生发现:把这三道算式十位上的余数与除数进行比较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大,说明每位还可以再分。因此,每次除后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2)师强调:笔算除法必须从高位除起,如果从低位除起,如72÷3,个位2不够3除,要借一个10,然后在除十位时,还要减去退的1再除,这样很麻烦,也不便于书写。因此从高位除起更直接、更简便。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明确题意,再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3题。师强调:认真观察,仔细填空。学生观察后

10、计算,完成填空。3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5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交流后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与前面学习的内容不同的是,当除十位时,不能正好分完,有剩余,这时我们要把十位上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而且每一次余数都要比除数小,还要从高位除起。【教后思考】在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且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竖式写法时,让学生尝试操作,通过分一分,得出“十位剩余不能直接分,要拆分成单个与个位数合起来再分”的道理。第3课时商是几位数【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能正确计算

1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来判断商是几位数。一、复习导入学生板演竖式计算。81÷984÷754÷368÷280÷556÷4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商是几位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主题图,并提出问题:从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

12、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师引导思考:求“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怎样列式?同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88÷6。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学生交流估算:因为600÷6100,所以888÷6的商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个三位数;或者先假设商是三位数,那么最小的三位数是100,100×6600,而888比600多得多,所以商一定是三位数;或者888÷6,百位上的8比6大,所以商一定是个三位数。师质疑并引导:到底我们估计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书写过程,师最后课件出示完整过程:888&

13、#247;6148(千米)2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图片,让学生结合方格图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先指名学生看图说一说,再根据学生汇报加以说明:先把600平均分成6份,600÷6100,在竖式百位上商1;再把240平均分成6份,240÷640,在竖式十位上商4;最后把48平均分成6份,48÷68,在竖式个位上商8.结果是100408148,所以888÷6148。3估一估商的位数。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估一估练习题。让学生按照上面学习的方法来估一估下面三个除法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并在小组内交流估计的方法,再算一算验证一下。4小结:当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

14、除数时,商是三位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1)画一画,分一分,然后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2)在小组内交流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意思,再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2题。(1)让学生估一估每个算式的商是几位数。(2)学生计算各题的商,并对照估计的商,初步判断结果的正确性。(3)交流对照计算的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3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3、4题。第3题,第(1)小题是求把685本平均分成5份,求一份是多少,列式:685÷5137(本);第(2)小题是看584厘米里有几个4厘米,列式:584÷4146。第4题,先求一共有多少颗幸运星

15、,用375309684(颗),再把这684颗幸运星平均分成6份,装在这6个盒子里,列式:684÷6114(颗),即为每个盒子装的颗数。这里要注意的是,“送给幼儿园的6个班”这个条件是多余条件,在这里与所解答的问题无关。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交流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除法。还学习了判断商的位数,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三位数,商也是三位数。【教后思考】在求商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让学生在除的过程中理解第一次得到的商应写在百位上,然后尝试列竖式进行笔算,并引导学生将前面掌握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16、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上来,优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第4课时猴子的烦恼【教学内容】教材8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说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能正确进行有关0的除法的口算。2在小组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能发现被除数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学会正确计算被除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会正确计算被除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0的占位作用。一、情境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猴子都到桃园里摘桃子去了,现在让我们看一看桃子摘得怎么样了。(出示教

17、材第8页上面的情境图)1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桃子也没有,用什么表示?3个小猴子还能分到桃子吗?2根据情境,怎样列算式?3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0÷3的意义,得出结果。4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0÷5,0÷8”等于多少。5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二、探究新知1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师:爱思考的猴子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中间情境图)师:同学们试一试,看怎样帮助猴子们。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辅导学生。师:你是怎样想的呢?生:3只猴子分306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到多少个?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06

18、7;3。师: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用竖式表示出来呢?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竖式过程:教师出示另一种竖式书写过程(如下),让学生将两个竖式进行对比,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并让学生理解。因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所以我们可以口算出商的十位上是0,这就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接着除个位。引导学生选择第二种更简便的算法。2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算一算,想一想”。让学生观察后发现:这道题被除数的末尾有0。让学生先尝试练习计算,再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个位是0除以6时,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这样计算

19、更简便。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题。(1)要求学生看图分一分,并用算式表示求商的过程。(2)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为什么0÷20。2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2题。(1)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2)让学生对照分的过程结合算式和竖式计算的法则,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并完成除法的竖式计算。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课下和同伴交流: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应注意什么?【教后思考】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类比迁移新知识。通过小猴分桃这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然后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中

20、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计算中的难点。通过练习环节,让学生加深理解,这样不仅为学生留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把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5课时节约【教学内容】教材第1012页。【教学目标】1探索并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

21、一位数。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情境图)师:大家看,图中的同学在干什么?生:在收集和出售可回收的垃圾、如矿泉水瓶、旧报纸等。师:这样做既环保又有经济效益,我们也要这样做。师: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并能正确表达出来。师: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912÷3。引导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反馈汇报。900÷330012÷34300

22、4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教师根据学生计算情况指出:十位上是1,除以3不够商1时,应如何计算?2十位不够商1时的计算方法。师:你能帮淘气解决困难吗?请完成算式,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生1:先分900元,余下的12元,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生2:用被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够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写0,1减0得1,再把个位上的2写下来,12除以3商4。3课件出示教材中间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列算式:522÷4。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组织学生交流汇报。522支笔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130支,还剩下2支,不够两个

23、人再分1支,所以个位商0,余数是2。即用被除数个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要商0,余数是2。师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从最高位算起,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落下来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时,就不必再除,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再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来作为余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3题。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5题。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困惑,说一说让同学帮帮

24、你吧!【教后思考】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在计算时极易出错,所以要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也可在竖式计算前,先让学生分一分,估一估商是多少,再用竖式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学生要真正掌握,还必须采取多做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多做针对性的习题。第6课时集邮【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一、情境导

25、入师:看课件:淘气每页放5张邮票,他一共装了80张;奇思每页放3张邮票,他一共装了300张;笑笑每页放5张邮票,有285张邮票。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信息,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问吗?师:同学们真聪明,提出这么多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列式呢?学生说算式师板书:80÷5300÷3285÷5师:80÷5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后面两道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师:你们有信心学好吗?那老师就要看看,今天谁的表现最好!二、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情境图。(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

26、图)师:你们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已知有285张邮票,每页放5张,问题是求这些邮票大约能放多少页。师:那大家估计一下,这些邮票大约能放多少页?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285300,300÷560,285300,所以285÷5的商应小于60。生2:200285,200÷540,285÷5的商应大于40且小于60。生3:我可以让范围更精确些,285250,250÷550,285250,所以285除以5的商应大于50,即285÷5的商应大于50且小于60。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如何用竖式计算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归纳方法。首

27、位上不够商1时,就看前两位。3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继续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最后一题)师:这道题怎么列式,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学生试做,教师巡视并了解学情。生1:题目告诉我们把285张邮票,每8张放一页,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师:同学们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怎样验算?生: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时,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行验算。小结:我们可以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2题。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师

28、生一起核对答案。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齐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从高位除起,当最高位不够商1时,可以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到那一位上面。【教后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上课一开始,通过创设“集邮”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新知并发现新的算法。在这些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进行探索,并通过小组交流和师生归纳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7课时买新书【教学内容】教材第171

29、8页。【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运算。2通过对连除算式变形的过程,会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析题意,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一、情境导入师: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生:一共有200本书,要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4层,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买新书”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生:一共有200本

30、图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每个书架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尝试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指名汇报。师出示教材例题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学习利用画图的方法进行分析。2列式计算。方法一:200÷2100(本)100÷425(本)师:第一步算的是什么?第二步呢?生:第一步算的是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第二步算的是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方法二:2×48(层)200÷825(本)师:谁能完整地说说方法二的解题思路?生:第一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第二步再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31、3列出综合算式。25(本)4总结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时候,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5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的校园与鸽笼情境图。要求学生读题,找到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再试着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读题,尝试列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第一幅图有两种解题方法:(1)先算一个年级有多少人,再算一个班有多少人。用连除法,即:270÷3÷3÷330(人)(2)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班,再求一个班有多少个人。用乘除混合运算,即:270÷(3

32、5;3)270÷30(人)第二幅图有两种解题方法:(1)先求每个鸽笼有多少只鸽子,再求每层有多少只鸽子。列式:96÷4÷2÷212(只)(2)先求所有鸽笼一共有多少层,再求每层有多少只鸽子,列式:96÷(4×2)96÷12(只)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同学们读题并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交流。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展示,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思考后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在没有括号的时候,

33、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时候,就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教后思考】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解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中体会小组合作的收获。同时,提倡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如“先算1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层放多少本”,还可以“先算2个书架共有几层,再算每层放多少本”。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而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以及连除与带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联系。第8课时讲故事【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教学目标】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

34、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教学重点】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教学难点】能应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举行一场讲故事比赛好吗?规则:(1)语速平缓,大家能听清楚;(2)相同时间内,谁能将故事内容讲清楚;(3)谁得分高,谁获胜。请愿意参加比赛的同学报名,淘气也积极报名参赛了,他在试讲时,出现了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讲故事)二、探究新知1师: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问题:淘气3分钟能讲多少字?你们能想办法表示题中的信息吗?赶紧试一试吧。全班集体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5、2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桌之间交流,并说明算式每一步的意思。(1)850÷5170(字)170×3510(字)先算1分能讲多少字,再算3分能讲多少字。(2)也可列成综合算式:850÷5×3170×3510(字)小结:解决类似的问题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3师引入并提出问题:笑笑也参加了讲故事比赛,她讲一个故事用了4分,平均每分讲150字。如果要3分完成,她每分应讲多少字?师提示:可以对照教材中的图解来想一想:这幅图表示的两组数量关系的联系点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对照教材中的图理解,汇报:无论是4分讲的内容,还是3分讲的内容,它们

36、的总字数是不变的。因此求出4分讲的总字数,也就知道3分讲的总字数了。师引导:那我们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让学生尝试列式后,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讲解题思路,师适时指导:要求3分内,每分讲多少字,就是把故事的总字数被3平均分。而故事的总字数,是笑笑4分讲的内容。所以先求这个故事一共有多少字,用150×4600(字)。再把这个故事的总字数600字按3分来分,即600÷3200(字)。列综合算式是150×4÷3。师:这是一个乘除混合运算,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应该先算乘法,再算除法。师板书算式解答过程:150×4÷3600

37、÷3200(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乘除混合运算有怎样的认识?【教后思考】本节课通过“讲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淘气3分能讲多少字”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再通过小组内交流讨论,运用分步思考的方法来解决。学生得出“求3分钟讲多少字,只要知道1分讲多少字”就可以解决。从而得出先求“1分讲多少字”,用850÷5170(字),再乘以3分就解决问题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

38、引导学生要找准对应关系和对应量,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图形的运动第1课时轴对称【教学内容】教材第2326页。【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2在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逐步培养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结合图案、物体的欣赏,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教学重点】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一、情境导入谈话:大家平时做过折纸、剪纸等手工吗?老师也会剪纸,一起欣赏一下老师的作品,好不好?(把事先剪好的图形分给各组同学)

39、请同学们看看,老师都剪了哪些图形?(心形、小鱼、双喜字、小房子、字母A)老师剪了这么多图形,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吗?生:我发现把每一个图形对折一下,两边都是一样的,能对齐。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描述得也很到位。不要小看这些剪纸,它们都是根据对称的原理剪出来的。同学们拿出任意一张剪纸,试着折一下,使折出的两边对齐。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并互相检查:是不是对齐了。师: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形状大小一样一点边都不露,我们叫它重合。大家一起跟老师说叫什么?生:重合。师: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图形展开,看到中间的一条折痕。小结:心形、小鱼、双喜字、小房子、字母A这些图形都能对折一下,产生一条折痕,使它们的左右

40、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我们叫它对称轴。二、探究新知1认识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上面的图,观察图片,说说它们各是什么图形。生先看图后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师:同学们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指一指。生1:我发现它们左右(或上下)完全相同。生2:它们都是对称的。师: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生:对称图形的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2折一折,看一看。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附页1中图1。(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3)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

41、部分。(板书)3认一认,说一说。师: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你发现了什么?生:第1,3,4,5个图形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是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师: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对折后两边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2题。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4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交流后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并掌握了如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后思考】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

42、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中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关系。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总结的能力。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体验并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2729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过程,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3结合图案的欣赏

43、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把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理解平移的距离。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都去过游乐园吧,那儿的游乐项目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一会儿你们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课件出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小火车、摩天轮等)2好玩吗?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想一想它是怎样运动的。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那你能不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呢?在小组内说一说。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44、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方式。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27页主题图。这6幅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升国旗、转动方向盘、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转动指针。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生:升国旗、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生:转动方向盘、旋转风车、转动指针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2认一认。升国旗、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转动方向盘、旋转风车、转动指针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

45、特点,大家来判断。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与同伴交流。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有拖把拖地都是平移。生: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判断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小组内讨论交流。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2题。同学们先判断,再涂色,小组内互相交流,指名汇报。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后思考】通过分类观察,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在这里只要求直观认识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即可,不要求学生必须用标准的语言表述二者的概念。乘法第1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

46、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和方法。2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进行类比迁移,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提高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规律,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发现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一、情境导入1讲故事。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二年级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2如果我们继续说下去,数会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N”来表示数量,说成N只青

47、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二、探究新知1探索规律。(1)提问:为什么50×10500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教师可以介绍50×1050×2×5100×5500。(2)出示教材第30页“算一算”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思考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3)探索规律。师: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学生交流:生1:发现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

48、倍、100倍、1000倍。生2:也就是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2探讨、验证。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中间算式。6×315×418×2师:大家试一试吧!学生试做后,观察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师:以6×3为例,可以怎么写。生1:6×318,可以将3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为30,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6×30180。生2:将6和3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积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即60×301800。3应用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下面算式。16×30160×3160×

49、30 16×300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时的规律,全班交流。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找出规律,再计算,指名学生回答。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后思考】本节课教学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地尝试,非常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索出计算规律。学生亲历计算、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方法等数学能力。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重视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彼此交流的平

50、台。第2课时队列表演【教学内容】教材第3235页。【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3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一、情境导入学校准备秋季运动会,需要举行一个12行、每行14人的队列表演,应该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板书问题并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吗?想想算式的意思。14×12或12×14(教师板书)师: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今天的

51、算式中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昨天我们学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师:你的记忆力真好,很会学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二、探究新知1师课件出示算式:14×12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吗?引导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指名学生板演。师根据学生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师:这里的28是怎样得到的?(14×2)师:我们接下去再算什么?(接着算14×10140)师:用10乘14等于140,可以怎样写呢?生:写在第一个乘积的下面,因为根据口算,我们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课件出示乘法竖式和点子

52、图。学生先结合点子图,想一想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再全班交流。师:竖式中的每一步分别对应的是点子图中的哪部分?生:14×228对应点子图的上面两行;14×10140对应点子图下面的10行。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竖式,让学生明确第二种算式更简便。3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下面的“算一算”,请学生在课本上完成计算。小组内交流,说明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法则。师:同学们想一想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按怎样的规则进行计算?学生回答。师小结: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乘积末尾与个位对

53、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乘数。乘积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再把两次的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3题。看图,说说看懂了什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2题。4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4、5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交流分享。【教后思考】本节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出现问题时先想办法解决,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出最合理的解释。例如在教学竖式计算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回想上一节课的口算方法并结合点子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活动中相互启发、交流,共同寻找方法来

54、解决。以这种手段来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最有效率,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和乐趣。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独立学习的机会,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有些不足,也没有全面地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改进。第3课时电影院【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恰当地估算,体会估算的作用。2通过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理解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的进位法则。【教学重点】能用估算和笔算的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的进位法则。一、情境导入师:最近电影

55、院放映了一部儿童影片,学校组织同学们到电影院观看。这是他们到电影院的情景(出示情境图),你能从图中知道什么?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看图并思考,同桌交流后汇报。学生可能回答:(1)我知道一共去了500人。(2)我知道电影院一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个人。(3)电影院的座位够吗?(4)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二、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电影院的座位够吗?”师:根据上节课学过的方法和策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生1:可以用估算的方法:20×25500(个),500500,所以电影院的座位够。生2:估算:26×20520(个),52050

56、0,所以电影院的座位够。2解决问题“电影院有多少个座位?”教师提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审题列出算式。教师巡视,适当帮助个别学生。板书:26×21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到黑板展示,说算理。(小组代表)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可能有:算法一:20×265201×262652026546算法二:用表格计算。×201204002061206400201206546算法三:用竖式计算:2 6×_2_1_2 6_5_2_0_5 4 63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下面的问题:三(1)班38名学生,每张电影片12元,买电影票要多少元?让学生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三、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