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_第1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_第2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_第3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_第4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厘米、分米、米第1课时用不同的工具测量【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长度单位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学生回顾。师:这学期,又有哪些新知识在等着我们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吧。二、探究新知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数学课本的宽)。(1)选定标准。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量数学

2、课本的宽有多长,也就是它的这条边有多长(手势比划),那么我们可以找些什么物品作为测量的标准呢?学生自主选定物品做标准。如硬币、曲别针、等边三角形纸片、正方体小方块等。(2)学生测量操作。(学生分小组用自己选定的物品做标准测量数学课本的宽,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用什么物品做标准;量得的结果)(4)学生思考讨论。我们测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为什么量得的结果却各不相同呢?为什么有的人量得的结果又是相同的呢?(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得的结果就不同;用相同的物品做标准量得的结果就相同)2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不同长度。(1)师:我们再用我们手中的物品做标准来量一量

3、其他物体的长度,比如说文具盒的长度、课桌的长度,好吗?(2)学生测量操作。(学生分小组测量自己选定的物品,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交流。(量的什么物品;量得的结果。)3比较、思考。(1)教师质疑:我们进行了两次测量,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次测量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疑惑)(2)教师归纳:同学们,你们的比较与思考都非常有意义,正是因为用了不同的物品做标准,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才使得我们量得的结果各不相同,与事实不符、长短颠倒。所以,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相同的物品做标准,也就是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

4、(3)提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师: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选用统一的长度单位。那么你认为选择什么物品做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自己的感受得出用正方体小方块比较合适。)组织学生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1)用正方体小方块测量文具盒的长。(2)用正方体小方块测量数学课本的宽。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通过交流得出文具盒的长大约都是24个小方块长,数学课本的宽大约都是15个小方块长)教师归纳:文具盒大约有24个小方块长,课本的宽要短一些,大约是15个小方块长,这样的结果才是符合事实的。可见,统一长度单位是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题

5、:用橡皮测量课本封面。(1)学生独立测量,填空结果。(2)汇报答案,可能学生的答案并不相同。(3)交流:为什么都是用橡皮测量,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2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2题:用别针测量。(1)学生独立操作,填写测量结果。(2)交流汇报,明确测量结果。(3)师:现在,大家都用同样长的别针来分别测量了这些物品的长度,你能根据测量的结果来推理一下蜡笔、铅笔和铅笔盒的长短吗?你是怎样推理的?学生回答预设:蜡笔是5别针长,铅笔是10别针长,文具盒是15别针长,所以文具盒最长,铅笔第二,蜡笔最短。(4)师小结:只有用同一种工具去测量物体,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的长度。四、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这

6、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归纳:我们今天学习了长度单位及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课本的宽,还是文具的长,乃至路程的远近,都离不开长度的计量,当然也就离不开长度单位了。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他们。【板书设计】用不同的工具测量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长度(数学课本的宽)。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不同长度(文具盒、课桌的长)。3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选择相同的物品作标准,也就是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第2课时认识厘米【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逐步建立

7、对1厘米的印象。2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了很多物品的长度,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什么结论?生: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来测量。师:当我们选择用铅笔去测量物品长度时,对于测量的结果,我们会说5铅笔、6铅笔,这时候,铅笔就成了长度单位。但5铅笔、6铅笔到底又是多长呢?老师和同学们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但

8、其他的人却并不知道,所以你对他们说这个物品长5铅笔时,他们会一头迷雾,还是不清楚物品实际上到底有多长。那么,怎样才能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根据测量的结果知道一个物品的实际长度呢?这就需要制定全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常见的长度单位厘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直尺。(1)出示一把直尺。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师:“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直尺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是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直尺长些,数字就多些;直尺短些,数

9、字就少些。(2)认识、感受1厘米。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食指、田字格、图钉的宽度吗?请你们把自己的食指、田字格、图钉放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呢?(引出1厘米)师:请同学们找找,自己尺子上,还有哪些是1厘米的。生:从刻度2到3,或者刻度3到4都是1厘米。师:这说明了什么呢?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cm”表示。师:我们大家现在一起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多长。互相看一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学生同桌两人互相比划给对方看,加强感知,增强记忆。(3)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3厘米又有多长呢?师:同学们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

10、3厘米的长度吗?学生在直尺上找出3厘米,同桌两人互相交流。2教学例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题主题图。师:你能量出下面橡皮的长度吗?生:把橡皮放在尺子上就可以量出来。师:随便放尺子上量吗?生:不是。把尺的刻度0对准橡皮的左端,再看橡皮的右端,对着几,就是橡皮的长度。(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做法。测量时,直尺上“0”与物体一端对齐,另一端落在直尺上的位置数字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巩固强化:测量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找3名学生说结果。三、巩固练习1师:老师这里有一把尺子,可是它断了一节,没有刻度“0”,只剩下刻度3到刻度10,那么这把尺子能不能用来量物体的长度啊?同学们能不能

11、帮老师想一想办法。(1)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测量物体的方法。(2)指名学生到讲台前用这把尺子测量一件物体的长度。(比如:铅笔盒)(3)方法:把尺子上的刻度“3”与铅笔盒的一端对齐。然后看铅笔盒的另一端落在尺子上的什么位置,这个位置上的数字是几,用最后的这个数字减去数字“3”,就可以计算出铅笔盒的长度。2其他测量长度的工具(课件展示)。卷尺、米尺、皮尺。3其他的长度单位。尺、寸、英寸、米、公里、码、里、海里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直尺去量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想一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尺的哪里?怎么知道物体的长度呢?【板书设计】认

12、识厘米认识厘米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测量物体长度从“0”开始。厘米可以用“cm”表示。认识、感受1厘米(1)食指的宽度约是1厘米。(2)直尺上从刻度0到1,2到3,都是1厘米。用直尺量测量时,从直尺上的“0”开始,然后看另一端,得出所量物体的长度。第3课时直尺和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测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线段的画法。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新知

13、识?生: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师:你们知道吗?直尺不仅能够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还能用来画一定长度的线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探究新知1复习直尺。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尺,会用直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现在请同学们在直尺上用手比划出1厘米、3厘米、4厘米等长度。学生练习:在自己的直尺上用手比划出1厘米、3厘米、4厘米等长度。2用直尺测量彩色纸条的长。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测量了橡皮的长度,你能用自己手中的直尺测量出你准备的彩色纸条的长度吗?快动手试一试吧。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测量。然后找代表汇报。师:在用直尺测量纸条的长度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生1:应该把直尺的0

14、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生2:直尺要放平,不能放歪了。3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子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互相检查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4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5从

15、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5页例题第(2)问,拉直的毛线叫线段吗?教师在讲台演示,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绳子照着操作,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感知什么是线段。师:同学们知道线段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展示:(1)线段是直的。(2)线段有两个端点。(3)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师:大家说得很好,请同学们看看:黑板边、课桌边、书本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吗?还有哪些东西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小结:我们把教材第5页下方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

16、评。6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度量吗?让学生量一量教材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量法:先把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直尺度量,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差,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7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

17、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边画边说。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报。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怎样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以及怎样画线段,谁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征,怎样量线段的长度?怎样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要从尺的哪里画起?画到刻度几厘米的地方?【板书设计】直尺的线段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长度画线段: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直尺几厘米的地方,再在两端加上端点。第4课

18、时认识米、用米测量【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折尺或卷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4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折尺或卷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前几节,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生:厘米。师:1厘米大概有多长?学生比划。师:我们测量小的物体的长度的时候,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去测量,如果是更长

19、一些的物体,比如学校跑道的长度,还能用厘米来测量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测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感受米。师:(教师拿出米尺)同学们,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板书“1米”,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米可以用“m”表示)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出示的1米米尺的刻度是一样的。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同桌两人,一人伸直双臂,一人用米尺测量,发现伸直的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师:你们能用手中的米尺再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是1米吗?学生用米尺测量。发现从地面到讲台桌面的高度也是1米。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1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师:好,现在,同学们请闭

20、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然后,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2课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大约是1米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感知一下。3认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米,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米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折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1米的米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

21、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用折尺来测量米尺,发现1米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学生齐读两遍)4用米量。测量身高。(小组合作)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请大家用两臂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厘米,100厘米等于多少米,我们测量比较长的距离用什么尺去测量比较方便?测量时要从哪里量起?量到哪里?【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测量1认识、感受米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第5课时认识分米【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教学目标】1认识分

22、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2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厘米、分米、米之间关系的过程。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索得出厘米、米、分米之间的关系。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师:用手比一比,1厘米和1米大约有多长?3师:1米包含了多少厘米?多少厘米就是1米?4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5师: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板书:认识分米)二、探究新知1师:刚才让你们观察了直尺,知道了10厘米的长度,那么10厘米就是

23、1分米,1分米就等于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2师:请你找一找你周围的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生1:我的铅笔盒的宽度有1分米。生2:我的小本本的长有1分米。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教室门的宽和高,看结果是多少。生3:我量得门宽是90厘米。生4:我量得门宽不到1米。师:再量一下门的高是多少。生5:门高是1米95厘米。师:还可以怎么说?生6:还可以说1米9分米5厘米,二者的结果一样。3师:米、分米、厘米三个长度单位都认识了,那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索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4师:把你是怎样想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交流,然后再说一说。学生得出: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然

24、后教师板书: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三、巩固练习1先估计,再用尺测量。数学书长估计()厘米,用尺测量()厘米铅笔盒长估计()厘米,用尺测量()厘米水彩笔长估计()厘米,用尺测量()厘米2填一填。8分米()厘米40厘米()分米200厘米()米 3米()分米6米()厘米 70分米()米3解决问题。小明的铅笔长2分米,用去7厘米,你知道还剩多少厘米吗?四、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认识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活动课我们的测量【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

25、对长度单位“厘米”、“分米”和“米”的认识。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3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会用各种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直观、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1启发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2估测:1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100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估测、比划)3强调测量应该注意的问题

26、: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从0刻度开始量起;尺子不能打弯;对准末尾刻度做记号。)二、探究新知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一)在木条上测量出1米长的一段1各组拿出木条和卷尺,小组合作在木条上量出1米长的一段,并作好记号。2学生测量,老师指导。3老师验证各组测量情况。4评价、奖励。(二)测量自己的鞋子、一拃的长度、身高、一步的长度等。1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测量。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课桌的长度、宽度、高度,你还想测量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就地取材。如自己的鞋子、自己一拃的长度、身高、一步的长度等;自主选择,自主进行测量活动)2小组测量,老师指导。3汇报、讲评:(1)请各组汇报测

27、量结果。(老师适时奖励)(2)小结:刚才各组都积极配合,测量出了我们自己身上的一些长度,大家已经掌握了测量方法,学会了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三)用自己身上的工具测量测量课桌的长、宽、高。(多媒体出示课桌的测量情况记录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1估测课桌的长、宽、高。(1)根据你刚才实际测量到的1米的长度,请同学们来估测一下,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课桌的长度、宽度、高度分别大约是多少?(结合量出的1米长的木条的长度,估测出学生熟悉的课桌的长、宽、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2)小结:这只是我们估测出的长度,是我们猜想的,怎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呢?(要进行实际测量)2小组合作,进行实际

28、测量:(1)小组讨论,组长结合组内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2)进行实际测量,老师巡回观察指导。3汇报、讲评:(1)各组汇报测量结果(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测量统计结果)。(2)比较各组测量结果(各组结果都不相同,存在误差)。(3)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4)适时评价。(5)表彰分工合理、测量细心的小组。三、巩固练习1全课小结:(1)通过这节实践测量活动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2)看来,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不少本领,从测量过程中体验到了测量的乐趣,你们开心吗?2课外作业:(多媒体课件出示思考题,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为一点,加深印象,有利于思考)师:在什么测量工具都没有的情况下,要想知道你

29、家到学校有多远,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你能想出合理的办法吗?(启发学生想出用步测的方法来解决)【板书设计】我们的测量复习厘米、分米、米的认识和换算在木条上测出1米长测量鞋、一拃、身高、一步的长度等用身上的“工具”测量课桌长、宽、高评价与小结二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213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余数的概念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活动引出“余数”,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通过操作,初步理解余数概念。【教学难点

30、】根据描述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一、情境导入1出示题目:42个枣子,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2指名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答案。3交流: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你是怎样算出这个算式的答案的?生:将事物平均分,就要用除法,我是利用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来算出答案的。4师: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除法,不过我们要学习的除法与以前不大一样。让我们先从分苹果开始吧。二、探索新知1“分苹果”活动。师:刚才我们每个盘里放了4个,正好放3盘,如果每个盘里放5个呢?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吧!师:指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可以画、可以写“正”字,只要合理给予肯定)师指名汇报。师:生活中,这样的事多啦,你能说出一

31、两件吗?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师适时引导、鼓励。师指导集体交流。2“分铅笔”活动。(1)师:我这里有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人,怎么分?学生动手操作,并列出除法算式。10÷25(支)(2)师:如果平均分给3个人呢?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并汇报结果。提出教材“分桃子”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3“分画片”活动。师出示要求:我们手中有21张画片,每个小朋友分5张,可以分给几个人呢?有剩余吗?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引导集体交流汇报。21÷54(个)1(张)读作:21除以5商4余14建立余数概念。上面的算式有的是正好分完的,有的有剩余不能正好分完。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类还有剩余的除法

32、问题。我们把剩余的数叫做余数。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教材第13页第1题。指导学生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最后集体订正。2练一练,教材第13页第2、3题。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算式的结构。让学生完成算式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部分的结构名称。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当平均分有剩余时,我们就把剩余的数叫做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分苹果,正好分完12÷43(盘)平均分画片,分完后有剩余21÷54(个)1(张)余数读作:21除以5商4余1第2课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教学目标】1进一

33、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计算等方法,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3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探索知识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操作,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一、情境导入出示题:37÷84565÷972请同学读出上面的算式,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二、探究新知1分小棒。师:我们每张桌子上都有17根小棒,下面根据要求,同桌一起来分一分吧!师出示下列问题。(1)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根)(根)(2)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根)(根)(3)平均分成5份、

34、6份呢?同桌合作,动手操作,并做好记录。(此时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摆)师引导集体汇报,并随机板书。师: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学生大胆想象并交流,最后集体汇报。师:比较上面各题中的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要比除数小。2算一算。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5页“算一算”。师找出算得又快又对的同学加以表扬,然后集体订正。师:观察式子中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3议一议。师: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

35、数最小是几,最大是几?它的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呢?快转动自己聪明的小脑瓜想一想吧。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争抢回答。师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讨论出结果: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最小是1,最大是5,可能是1、2、3、4、5。师:那么我们来试着写出几个数除以6的除法算式吧!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师适时指导。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15页练一练。师应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最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2思考。÷41师:你能说出哪些不同的算式?先小组内交流,组长做好记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完成。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6、板书设计】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第3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写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一、复习导入1我会填,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4×()219×()375×()312我知道用竖式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20÷430÷635÷7二、探究新知师:请同

37、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中小朋友们在做些什么?在他们分工合作穿纸鹤的活动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结合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自己试着列算式。130÷6_(串)。(1)本算式用竖式计算的格式是什么?(2)在竖式除法中如何试商?230÷7_(串)_(只)。(1)本算式用竖式计算的正确格式是什么?(2)在竖式除法中如何试商?(3)在竖式中“商与除数的积”是什么意思?(4)在竖式中被除数里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剩下的是什么?3师板书:4比较30÷7与30÷6的竖式的不同之处。5小组内交流汇报。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2题。2当法官,判断正误并改

38、错。3我能行,用竖式计算。63÷952÷723÷4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说给同桌听。【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写法30只纸鹤,每7只穿一串,能穿几串?还剩几只?30÷74(串)2(只)第4课时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通过对熟悉的生活实例的探讨和研究,能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3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

39、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口算:11÷222÷450÷7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课件出示花店图片)师:仔细读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有30元钱,郁金香每枝9元,马蹄莲每枝7元,康乃馨每枝4元。师:你能提出问题吗?生提问题,独立解答,反馈。师:同学们动作可真快!请一位同学给大伙儿说说你的问题和计算方法。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问题和算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买郁金香,30÷93(枝)3(元)师:这里的商3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3呢?(根据商和余数的

40、单位提问)生:商表示可以买3枝郁金香,余数表示还剩下3元钱。师:咱们再来看看竖式,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余数写在下面。师:还可以怎样算?生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汇报。9×327(元)30273(元)2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30元钱能买几枝郁金香的问题,你能自己解决“30元钱能买几枝马蹄莲,还剩多少元”的问题吗?买康乃馨呢?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3买完了花,下面我们又要去哪儿呢?哦,我们来到了天天食品屋。(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练一练第4题天天食品屋里的各种食品)师:你能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吗?学生先自主解答,然后汇报补充。生1:买7碗方便面需要多少元?5×735(元)生

41、2:30元钱能买几瓶饮料?还剩多少元?30÷74(瓶)2(元)生3:10元钱能买几个面包?还剩多少元?10÷33(个)1(元)生4:我拿了50元钱去买饮料,售货员阿姨找给我1元,你知道我买了几瓶饮料?50149(元)49÷77(瓶)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三、巩固练习1同学们今天表现得太出色了,我想用彩旗鼓励大家,大家看,这些彩旗是怎么排列的呢?红、黄、蓝、绿下一面旗会是什么颜色呢?照这样的顺序排下去,第21面旗会是什么颜色呢?(课件出示彩旗图)小组讨论,汇报。21÷451师:这里

42、的21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除以4呢?这里的余数1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再继续摆,第30面旗是什么颜色呢?2游戏活动,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价值。3评价小结。四、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上,我们用学到的有余数的除法发现和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用知识去解决,只要大家努力去学习、探究,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板书设计】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30元钱能买几枝郁金香?还剩多少元?方法一:30÷93(枝)3(元)方法二:3×927(元)30273(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教学目标】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

43、的过程中学习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3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春天到了,小朋友们想去春游吗?你们一般都去哪些地方玩?学生自由回答。2师:让我们一起去公园看看吧。公园里到处都有游戏,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我们先去小湖边看看。二、探究新知出示教学情境图租船问题。1获取信息。师:你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最后指名讲一讲。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指名汇报:每条船每小时9元,每条船限乘4人。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老师安排同学们坐船时遇到了下面两个问

44、题(出示题)。(1)18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2)计划玩2小时,100元钱够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师适时指导。师引导全班交流,答案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3讨论:怎样分配乘船的人数比较合理呢?师指导:每条船安排的人数尽可能接近,不能相差太多;每条船最多安排4人。三、巩固练习1出示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提醒学生统一单位后再计算。学生先独立完成题,然后全班交流。2出示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板书设计】解决问题18名同学去划船

45、,至少要租几条船?(1)18÷44(条)2(人)415(条)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2通过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教学重点】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一、情景导入(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46、。(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班级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的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大家对展示的作品给予适当的评价。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知识结构网络:有余数的除法3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以向同伴介绍的?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师:看来大家已经能够系统地掌握这单元的知识了,下面请大家用你所学的知识来帮帮裁判员,同时也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大家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注意

47、你的方法,同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啊!二、复习旧知1在里最大能填几?(1)师:这些不等式,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生:乘数最大能乘几,得到的结果最接近右边的数,但不超过右边的数。(2)学生在书上做。(3)指名回答,并说出思考方法。2用竖式计算。(1)学生先独立在练习本上做。(2)指名学生板演。(3)指名学生来讲评黑板上的算式,复习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巧克力装盒。(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学生独立计算,填表。(2)交流答案,教师引导提问:42块巧克力,每盒装5块,需要几个盒子,还剩几块?42÷58(个)2(块)42块巧克力,每盒装6块,需要几个盒子,还剩几块?42÷6

48、7(个)(没有余数,所以没有剩余)42块巧克力,每盒装7块,需要几个盒子,还剩几块?42÷76(个)(没有余数,所以没有剩余)42块巧克力,每盒装8块,需要几个盒子,还剩几块?42÷85(个)2(块)42块巧克力,每盒装9块,需要几个盒子,还剩几块?42÷94(个)6(块)(3)提问:你认为怎样装盒更合适?为什么(每盒装6块或7块,没有剩余)4直接写出商和余数。(1)以“36÷5”为例,指名学生说说直接写商和余数的方法:先想5乘几最接近35但不超过36,答案是7,把7写在商的位置,再用365和7的积35,答案是1,把1写在余数的位置。(2)学生快速计算剩

49、下的题,看自己和同桌哪个算得快。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一)判断对错。128÷553()2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3森林医生。(二)想一想,填一填。1卡片上最大能填几?×8449×62×430264÷7( )( )51÷6( )( )35除48,商是(),余数是()。4按要求把算式写在内。8÷315÷411÷2(三)计算题,要细心啊!1请你接着算。88÷9 30÷7 26÷3(四)解决问题,你真棒!1.2至少需要几张乒乓球

50、桌?(五)游戏:“猜猜看”。按“红、黄、绿、蓝、紫”规律排列的一串气球,第30个你知道是什么颜色吗?学生自主解答。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三认识1000以内的数第1课时用不同方法数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教学目标】1认识比1000大的数,会数1000以内的数,并学会估算。2让学生通过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等活动认识1000以内比100大的数,感受比100大的数的意义。3体会生活中比100大的数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比100大的数,会数10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学会估算,培养估算意识。一、情景导入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9)最

51、小的两位数是多少?(10)这两个数相差多少?(1)最大的两位数是几?(99)2数数: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一个一个地数,从91数到99;五个五个地数,从80数到100。3口答:99加1是多少?(100)100是几位数(三位数)(板书:用不同方法数数)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纽扣电池图。师:请同学们观察纽扣电池图,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图中共有多少枚纽扣电池。(学生数完后,小组同学交流各自数的方法,讨论出哪种方法数得快,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生:竖着数,先数最左边多的,十个、二十个有一百个。再数中间,十个、二十个,有二十个。最后数最右边的有四个。因此一共有一百二十四个。2师:下面我们进行

52、数数练习。先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三十数到一百七十,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数,然后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指名让几名学生数一数,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数。)师:下面十个十个地数,从二百五十数到三百五十。要求相同。(指名让几名学生数一数,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数。)师: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三百一十五数到四百二十五。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数法。(指名让几名学生数一数,只要学生的数数方法合理都应给予肯定。)师:同学们数得都很正确,我们在数数时一定要按照顺序数数,数的时候不要重复和遗漏。3估算。师:老师这儿有一大杯黄豆,你能说说大概有多少粒吗?怎么数方便?(生自由交流估算的方法,只要说得合理应给予肯定。)4师:根据

53、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比100大的数?(让学生自由说,只要学生说得合理,都应给予鼓励。)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一练第3题,然后再交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教师可提示学生先估计一个方格里的蚂蚁数量。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然后再全班订正答案。3让学生用多种方法从800数到1000,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4教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四、课堂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板书设计】用不同方法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第2课时数位的认识和数的写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千”;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会写千以内的数。2通过数方块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一百和一千之间的进率关系;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验到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不同意义。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理解知识,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新的数位千位。【教学难点】认识新的数位千位。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00以内的数,下面请同学们从六百八十数到八百四十,要十个十个地数。(学生一起十个十个地从六百八十数,六百八十、六百九十八百三十、八百四十。)师:今天我们学习数位的认识和数的写法。(板书:数位的认识和数的写法。)二、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的情境图。师:请同学们看情境图。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