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人_第1页
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人_第2页
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人_第3页
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人_第4页
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人关于草原一课的阅读对话教学 内容提要:一直以来,许多教师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认识停留在一种理念与思想上,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对话教学无疑是最好的实现方式。在对话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已经不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关系。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这也是对教师传统地位和权威的一种否定。阅读对话教学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得以实现的。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语言

2、,真切地感受作品的精妙之处。在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成为对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切磋、沟通交流,得到互相启发、促进学习的效果。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注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生 对话 主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

3、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在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则是最权威的解读者,他根据参考资料,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这样,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成了教师对作品支离破碎的分析。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离不开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是一种“对话”。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从而达到对话者之间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那么,如何在阅读

4、教学的对话中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人,让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诚地感悟、真实地感受呢?现结合几则案例,加以分析。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阅读对话教学的前提首先是要让学生专注地倾听文本,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而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对文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地方已经读懂了,哪些地方还不懂,作上记号以便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这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智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与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呢? 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因,要

5、让学生自觉地参与阅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美的情趣,激起阅读的兴趣。我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如环境的布置、角色的扮演、气氛的组织等来诱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草原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来说说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等。通过搜索思考,大家的回答真的让我感到惊讶:生1:我知道蒙古族人民生活在美丽的大草原上,那里有成群的牛羊;生2:我会唱一些有关写蒙古族人民和草原的歌,还曾学过蒙古族的舞蹈呢!生3:蒙古族人民穿的衣服非常漂亮,跳起舞来更加漂亮;生4: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场面:在蒙古包里,桌上放着大盘的烤羊肉,蒙古族人手里端着热腾腾

6、的牛奶,来欢迎到草原上的客人。 这时,大家的心早已飞到美丽的大草原上,我顺势颇富激情地说到:那儿是个天然的牧场,方圆数百里,而且土壤肥沃,牧草茂密,湖泊晶莹。热情奔放的蒙古族人民就在这载歌载舞。通过这样的交流,激发了学生急切想和作者老舍一起开始草原之旅。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朗读体味,触发联想 朗读是一种声读,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语言。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学生只有沉浸在作品中忘情地

7、读、美美地读,才能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通过读与文本发生深层次的对话,它既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种表现与传达文本的方式。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凭借已有知识去读课文,从读到的字句联想到与其有联系的自己的经历,联想到社会和自然的各种现象,并且多问“为什么?”这样才会体味到作者的真义。教学草原这一课时,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尽情地读,自主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师:(生读文后)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已经来到了大草原,看到了蒙古族人们了吗?现在老师请五位同学读这五个自然段,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书上的画面,说说自已仿佛看

8、到了一个怎样的草原和蒙古人?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大草原,明朗可爱的天空,线条柔美的小丘,像白色大花的羊群生2:我看到了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人民欢迎远客的壮观场面。生3:我看到了一群热情好客、纯朴善良的蒙古族人。 师:大家已经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客的情景,大家可以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露出来,想想怎么读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师指导学生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进入了情境。通过阅读联想让学生从文本中读出了触动自己心灵的情景。在反复的朗读中逐步完成了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后,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

9、性,产生的问题更是因人而异。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共享知识,共享情感。借助对话,学生由课堂的“边缘人”被拉回到中心地位,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使课堂出现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1、构建自由的交流平台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还不全面,不成熟。有时还可能遇到些疑难和困惑。教师这时要能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学习草原时,在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后,我让学生组建一个“草原一日游”旅游团,把草原的美丽景色和

10、热情好客的人们介绍给大家。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组成导游团。教室里顿时沸沸扬扬:小脑袋凑在一起,忙着分工,忙着合作串讲导游词最后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时,每组学生的交流各具特色:有的小组每人介绍一段课文内容;有的小组还添进不少课外书上阅读到的知识;有的小组男女生搭配进行解说;有的小组一人主讲,三人配合或是做点动作,或是出示图片忙的不亦乐乎。 通过创设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的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协作、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在自由交流的对话中,学生的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也得到充分的发展。2、在“说”中体会语言美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彼此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正如说

11、“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说”这种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和精神共同构建、生成、发展的过程。在“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说话,倾诉心声。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使学生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通过这种主体性的学习,鼓励学生在独特的见解中发挥创新意识。教学草原时,我让学生自由地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如:师:这篇文中有哪些写得美的句子?美在哪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第一句:四面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生一:边读这句话,边想象

12、,好像羊群就在眼前闪现,好美啊!生二:草原上本来是非常寂静的,有了羊群使草原充满了生机。生三: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羊群、草原比作大白花和绿毯,我觉得挺美的。看得叫人舒服。第二句: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生一: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草原人民迎客的队伍十分壮大,民族服装颜色非常鲜艳、好看。生二: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和好客。第三句:这样,学生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在对话中反思自己,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地理解。学生间的合作,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能让学生在同伴的交

13、流,回答中受到启发,得到进步,共同发展,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也使教师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感选举权_ _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如果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基础,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关键,那么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则起纽带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的过程。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与指导,提供大量的信息背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求得共识。从而更有效地阅读。同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阅读世界,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样,对话的源

14、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1、尊重学生,珍视体验学生在阅读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不能让“标准答案”来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否则会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和个性潜能的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抓住契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如在理解草原一文点明中心的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时,有的同学说“汉族人民被这草原的美景迷住了,舍不得离开”。有的说:“汉族人民被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深深打动了,舍不得离开。”有的说

15、:“这不仅仅是指蒙汉两族之间的情谊,还指全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说的多好啊!学生的回答有的是直观的、表面的,有的是深入课文后挖掘所得的。这些回答不一定全面、准确。但我相信这份感受和体验都是学生在自读自悟后的收获。所以我都加以肯定和鼓励。在学生的独特体验被认可时,他们也饱尝了成功的喜悦,也激励他们在以后的阅读对话中不断有新发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2、搜索信息,延伸课堂课堂教学的容量是有限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会在课下继续延伸课堂教学内容,积累运用并搜索相关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随时掌握最新知识,吸取最

16、鲜活的语言。让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搜集资料来补充课文。这样,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也会更开阔。在学习完草原这课后,我让学生联系课外见闻说一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学生真的从课外搜集到许多有关这样的资料:支援西部开发;汉族的小朋友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学汉语;修筑青藏铁路;整修布达拉宫这样的阅读,不但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会惊喜地发现许多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去获取的。从而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对话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必须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将毫无意义。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才是增强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参考文献:郭根福 主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 200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