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金属的化学性质一、单选题1.(2017杭州)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 3Ba+Ba (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铝能被吸引
2、; B. 生成物Ba (AlO2)2属于氧化物C.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2017湖州)
3、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XYZACO2Na2CO3CaCO3BCuOCu(NO3)2Cu(OH)2CHClBaCl2NaClDMgMgOMgCl2A. A
4、160; B. B
5、; C. C
6、160; D. D3.(2017杭州)在试管中放入一根镁条(已除去氧化膜),往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浸没镁条,观察到如下现象:镁条表面迅速覆盖一层疏松的固体物质,经检验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中单质银;镁条表面 有明显的气泡现象,经检验发现气泡中有氢气。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B. 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C. 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D. 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4.(2016金华)有A,B两种金属放入
7、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AB
8、160; B. 生成氢气的质量ABC. 反应的硫酸质量AB
9、0; D. 反应的金属质量AB5.(2016宁波)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1:m2=3:7B. m1M1m2M2C. 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D. 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6.(2016杭州)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
10、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 A. 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B. 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C. 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D. 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7.(2016杭州)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关系,符合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甲乙A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B稀盐酸碳酸钙粉末C稀盐酸锌粒D硝酸银溶液铜粉A. A
11、 B. B
12、60; C. C
13、 D. D8.(2015衢州)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2CuO
14、60; B. 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C. 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D. 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
15、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9.(2015杭州)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 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C. 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16、 D. 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10.(2015金华)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植物灭菌治病。配制好的溶液,若用铁制容器盛放,铁制容器内壁上会产生一层红色物质。下列解释和结论正确的是() A. 铁的表面被腐蚀了,使铁生锈,该红色物质是铁锈B.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置换出铜,红色物质是
17、铜C. 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红色物质是铁诱D. 铁与硫酸铜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红色物质是铜11.(2015宁波)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B. 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C. 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D. 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12.(2015绍兴)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乙既能与甲反应又能与丙反应的是()选项物质甲物质乙物质丙AHClZnAgClBH2SO4Fe2O3NaClCBa(
18、OH)2Na2CO3CaCl2DH2SO4Ba(OH)2NaClA. A B
19、. B C. C &
20、#160; D. D13.(2014·杭州)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废旧电子产品上的黄金通过某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回收
21、。对黄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和回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 B. 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选用铜C. 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
22、160; D. 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应14.(2014·绍兴)如图,表示镁、铜与其氧化物的质量关系。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 ( ) A. 镁和铜的密度不同
23、160; B. 与等质量的镁和铜化合的氧元素质量不同C. 加热不充分,没有完全氧化
24、0; D. 实验的误差造成15.(2014·绍兴)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 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D.
25、0;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16.(2013·宁波)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甲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B. 图乙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的O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C. 图丙表示往锌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 , 产生的H2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D. 图丁表示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人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2与NaOH溶液质量m1的关系二、综合题17.波尔
26、多液是由胆矾(CuSO4·5H2O)、生成灰(CaO)分别与水一定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杀毒剂。其主要是利用Cu2+起杀菌作用。但农业应用中,对幼苗一般不建议使用。为什么?小金进行了多项实验,其中一项实验如下:挑选均匀一致、色泽明亮的饱满莴苣叶种子,用体积分数20%的乙醇溶液消毒,蒸馏水洗净,然后用滤纸吸干水分。在铺有一层脱脂棉的培养皿中预先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每瓶均匀放置50粒种子,于25恒温箱内培养。每天喷适量蒸馏水,保证种子的正常发育。每天观察记录种子发育情况,第14天时测定萌发幼苗的根长、芽长,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CuSO4溶液浓度(毫克/升)根长(厘米)芽长(厘米)
27、01.022.43500.812.221000.522.131500.491.962000.321.54(1)不能在铁桶中配置波尔多液的原因是_。 (2)该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 (3)实验中,小金为什么对种子进行消毒?_。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5)专家要求农业生产中不得过量使用波尔多液,从保护环境考虑,主要目的是减小_污染。 18.绍兴市获得2015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并被授予大禹鼎。“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还社会一个蓝天碧水,为百姓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1)某湖泊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随着周围农田大量使
28、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湖泊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该湖泊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_ (选填“种群”或“群落”)。图乙表示图甲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E生物可能是图甲中的_ 。人们采用投放多种鱼类和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湖泊环境,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对此种方法做出解释:_ 。 (2)某化工厂流程会产生澄清废水,其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g+、Cu2+、Cl、NO3 , 已知:白色的沉淀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转化为红褐色的Fe(OH)3 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该废水中含有的金属离
29、子是_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除去该废水中原有金属离子的实验方案,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操作I的名称是_,单质A是_ (3)修建山区水库既可以防洪水,还能发电和灌溉,其发电过程简化如图 水库大坝修建时,下部B比上部A宽的原因是_汛期时,开闸排水,水的流量是60米3/秒,每小时排水_吨汛期时,开闸排出的水冲击水轮机,使发电机组发电,若此时每秒钟释放的机械能为1.2×106焦,能量利用的效率为25%,该水库发电机的发电功率多大_? 19.(2016台州)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变黑,有人认为这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也有人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认为这是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
30、结果为此,小柯进行了如下探究;将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抽气,然后充入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气,再在两边用弹簧夹将装置密封,几十天以后观察现象 (1)两个装置所盛放的液体分别是_和水 (2)几十天以后,两个装置中的镁带表面都未变黑,于是小柯猜想,黑色物质可能是碳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如果小柯的猜想成立,那么取黑色物质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观察到哪些现象?_ 20.(2016台州)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谈究实验结束后,老师另外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一起参与思考 (1)图甲装置内物质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气球仍胀大的是_(选填“A”、“B”或“A和B”) (2)若图乙装置内Na2CO3溶液
31、的质量为5克,滴入试管的稀盐酸质量也是5克,装置内物质充分反应后,发现NaOH浓溶液质量增加0.22克,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上述已知条件,通过分析可以确定的是_(选填序号) 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原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原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反应后试管中NaCl的溶质质量分数 (3)请你选择(2)所填的其中一项,通过计算确定其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1.(2016衢州)某工厂废液中含有CuSO4(其他
32、成分不含铜元素),现按以下流程回收金属铜(1)回收过程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可除去过量铁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Fe+H2SO4FeSO4+H2,这个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2)洗涤后的滤渣不能用加热的方法干燥,其原因是_ (3)现有一批废液,其中含4吨CuSO4 , 理论上可从该废液中回收得到多少吨金属铜? 22.(2016丽水)最近电茶壶等不锈钢食具容器安全问题引起消费者关注不锈钢中有铁、碳、硅和锰有些食具容器所用不锈钢材料锰含量较高,若材料中的金属锰析出超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可能会对神经系统有损害 (1)铁元素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从铁矿石中冶炼出铁的主要反应如下:Fe2O3+3
33、CO 2Fe+3CO2该反应_分解反应;(选填“是”或“不是”) (2)已知锰(Mn)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不锈钢材料中锰若析出进入人体胃中,会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反应产物中锰元素化合价+2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已知碳、铁和硅等单质能发生以下反应:C+O2CO2 Fe+2HClFeCl2+H2 Si+2NaOH+H2ONa2SiO3+2H2请从反应前与反应后元素化合价改变的角度,归纳出3个反应的共同规律_ 23.(2016杭州)图为铜片A的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1)若方法1中的X物质为常见气体,且发生置换反应,则X是_(填化学式); (2)写出方法2的化学方程式_;
34、 (3)铜片A、铜片B、铜片C的质量分别为mA、mB、mC , 其中方法1和方法2均完全反应,则mA、mB、mC的大小关系为_ 24.(2013·湖州)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瑞下降。(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瑞下降的原因:_ 。 (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 _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 25.(2014·义乌)科学小组的同学对模拟湿法炼铜
35、实验中得到的铁、铜固体混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称取10克固体混合物置于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溶液,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1)10克固体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_ 克。 (2)所用稀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6.(2013·衢州)聪聪同学为了比较铁、铜和未知金属X的活动性大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金属丝X表面无明显现象,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 (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大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未知金属用X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27.(2016舟山)科学探究可以
36、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金属燃烧实验: 实验1 2 3 步骤 将一片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将另一片相同铝箔伸入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引燃将一段镁条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现象 铝箔不燃烧,溶化后也不滴下,外面立即形成一层薄膜 铝箔剧烈人少,发出耀眼白光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1、2实验的目的是为研究铝和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与氧气的_有关 (2)某同学分析1、3实验后就得出了如下结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其他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
37、(3)在实验1中,有同学用细针去刺破液态铝外的薄膜观察到里面的液体铝依然没有流出来,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获知该薄膜是氧化铝,其熔点明显高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由此推断,刺破薄膜后液态铝会迅速和_反应又会形成致密氧化膜,所以液态铝不会流出来 28.(2017衢州)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柯将还在反应的锌和稀硫酸的残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废液缸中,观察到锌粒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大大加快。对此,他十分好奇: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怎么会加快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查阅资料: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硫酸铜对锌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催化作用。小柯根
38、据下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组别第一组第二组ABCD金属锌片绑有铜片的锌片铁片绑有铜片的铁片30%硫酸溶液(mL)20?2020产生气泡快慢快明显加快慢明显加快(1)第一组实验中“?”处的数据应为_。 (2)为了定量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或测量_,然后进行比较。 (3)请推测与废液缸中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后,锌料与稀硫酸反应速度加快的原因_。 29.(2017杭州)小金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 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
39、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m1m22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能被吸引能被吸引3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无明显现象4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明显现象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_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填写化学性质)。 30.(2015绍兴)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
40、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反思与总结】 (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 ; (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猜想验证方案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从而导致溶液碱性减弱将褪色后的溶液_ , 如果溶液变红,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小明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一段时间后
41、,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 。 31.(2016宁波)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表所示实验编号钠块
42、大小硫酸铜溶液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绿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绿色沉淀绿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豌豆大小稀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豌豆大小浓溶液10mL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 (1)【实验结论】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_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实验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 (2)【实验反思】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_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_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
43、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_ 32.(2014·杭州)小明把过量锌粒加入有盐酸的试管中,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的速度逐渐加快,一段时间后逐渐减慢,最后停止产生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也先 随之升高,最后下降到室温。于是,小明设计实验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某金属与同体积盐酸溶液反应实验数据表盐酸溶液浓度
44、反应开始时酸溶液的温度反应开始到2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反应结束共产生气体体积5%2010mL60mL10%2019mL118mL15%2028mL175mL5%3528mL60mL10%3572mL118mL15%35103mL175mL(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影响金属和酸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有_、_。 (2)可以通过比较_实验数据来确定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 (3)过量锌粒加入盐酸中,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而不是逐渐减慢。请分析原因。_。 33.(2014·义乌)在做锌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时,小丽同学发现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度先变快后变慢。这
45、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化学反应的快慢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分三次取足量的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粒进行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实验编号123稀硫酸的质量分数10%10%20%溶液温度/反应前203020反应后263728反应所需时间长较短较短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与_ 有关。 (2)同学们发现3次实验过程中总是开始阶段产生气泡逐渐变快,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慢至停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锌与稀硫酸反应开始阶段产生气泡变快的决定因素是_ 。 (3)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
46、烧剧烈的原因_ 。 四、解答题34.(2015台州)铝箔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包装材料,放置久了,其银白色光泽会变暗淡,故又称假银箔。(1)小柯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 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原因是_ 。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是_ 。 (2)为进一步测量铝箔中单质铝的质量分数,小柯取1.9克铝箔样品与50.0克稀盐酸充分反应(2Al+6HCl=2AlCl3+3H2),铝箔完全溶解后剩余溶液的总质量为51.7克计算样品中单质
47、铝的质量分数。 35.(2015丽水)丽水是茶叶之乡,茶叶中富含微量元素(如铁、锌)、蛋白质、维生素及茶多酚等物质,具有降血脂、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功能,因而经常饮茶有一定延年益寿之功效。取少量茶叶放在洁净的烧杯中,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盐酸10毫升,摇动使茶叶充分浸泡,制得浅黄色茶叶浸泡液取该茶叶浸泡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溶液立刻由浅黄色变为_ 色,说明茶叶中含有铁元素。 36.(2015宁波)通过钝化的方式使锌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防止锌的腐蚀。某锌制品的钝化液含有硝酸银、硝酸铜、重铬酸等,其中重铬酸是一种可溶性的酸。(1)该钝化液pH7
48、(填“”、“”或“=”)。(2)重铬酸(H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3)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含有金属单质的细微颗粒,该颗粒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37.(2015宁波)一瓶未贴标签的粉末状常见金属R,为了测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准确称取一定量金属粉末,在坩埚内加强热使其完全氧化,冷却后再称重,重复试验,获得如表数据。请回答: 试验次数 金属质量(g) 金属氧化物质量(g) 1 45.0 84.9 2 45.0 85.1 3 45.0
49、85.0 平均值 45.0 m(1)表格中m= 。(2)该金属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已知R的化合价为+3价,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钡的性质,金属的金属性越强,则金属的活泼性越强,考察了化学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以及氧化物的概念,难度不大。【解答】A、铝不能导磁,因此不能被吸引,故A错误;B
50、、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该生成物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B错误;C、反应前铝为单质,化合价为0,反应后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故C正确;D、复分解反应为两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该反应物中有单质,故不是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C2.【答案】B 【解析】【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X、Y、Z对应的物
51、质能实现这种转化B、氧化铜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Cu(NO3)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铜,故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C、HCl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D、Mg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故选:B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已
52、有的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A、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镁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镁跟硝酸银溶液反应会生成氢气,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镁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只发生2AgNO3+Mg=Mg(NO3)2+2Ag是错误的叙述,还能发生生成氢气的反应;D、选项根据该实验可判断镁比银化学活动性强,是正确的叙迷。故选C4.【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进行分析;B、根据图象分析生成氢气的质量;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消耗的硫酸的
53、质量;D、根据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确定,所以不能确定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进行分析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据此结合图象细心分析解答【解答】解:A、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相同时间内B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A,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BA,故A错误;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AB,故B正确;C、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AB,故C错误;D、金
54、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确定,所以不能确定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B5.【答案】B 【解析】【分析】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随着金属的加入,至完全反应,M不再改变,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较大,理解M与Mm的含义、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解: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Fe+2HC
55、lFeCl2+H2Mg+2HClMgCl2+H2 M1 Fe+2HClFeCl2+H2 M224
56、160; 2 242=22 56 2&
57、#160; 562=54A、由图示,m1、m2时金属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相同时,此时消耗的镁与铁的质量比为24:56=3:7,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题意,m1M1、m2M2即为金属质量与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的差值,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m1M1=m2M2 , 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A选项的分析,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镁的质量少,则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D、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稀盐酸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58、为氯化亚铁和HCl,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6.【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B、根据钠是金属,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C、根据燃烧发生的条件下进行分析;D、根据同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燃烧发生的条件,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完成【解答】解:A、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A错误;B、钠是金属,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故B错误;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故C正确;D、钠在
59、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相同,故D错误故选:C7.【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硫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总质量应该是随着NaOH的加入而不断上升的,图象不会有水平的那个阶段,进行解答;B、根据定量的盐酸,加入碳酸钙,当碳酸钙和盐酸全部反应完时,溶液质量就不变了,再加入大理石就不反应,且大理石是固体,它的质量不属于溶液的质量,所以最后总溶液的质量的不变;进行解答;C、锌置换氢气,显然质量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锌是固体,所以开始溶液质量增加,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再增加;D、根据铜粉置换银,因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所
60、以开始反应时,溶液总质量是降低的,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解答】解:A、硫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溶液总质量应该是随着NaOH的加入而不断上升的,图象上不会有水平的那个阶段;不符合题意;B、开始时,溶液总质量就是盐酸的质量,随着加入大理石,溶液质量是不断增加的,当大理石和盐酸全部反应完时,溶液质量就不变了,因为盐酸已反应完,再加入大理石就不反应,且大理石是固体,它的质量不属于溶液的质量,所以最后总溶液的质量的不变;不符合题意;C、锌置换氢气,显然质量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锌是固体,
61、所以开始溶液质量增加,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再增加;不符合题意;D、铜粉置换银,因为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所以开始反应时,溶液总质量是降低的,至反应完全后溶液总质量不变;正确故选D8.【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方程式;B、根据铜加热消耗氧气分析;C、根据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分析质量变化;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A、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方程式应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需要配平为:2Cu+O22CuO,故选项错误;B、铜加热消耗氧气,因此空气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错误;C、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铜丝质量会增
62、加,故选项错误;D、硬质玻璃管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因此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9.【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B、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C、根据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进行分析;D、根据浓硫酸可以将铝氧化成氧化铝进行分析。【解答】解:A、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B、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正确;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铝氧化成氧化铝,所以铝可以与浓硫酸反应,故C错误;D、浓硫酸据强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故D正确。故答案为:C
63、1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铁的表面被腐蚀了,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红色物质是铜,故A错误;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置换出铜,红色物质是铜,故B正确;C、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红色物质是铜,故C错误;D、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红色物质是铜,故D错误。故答案为:B11.【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据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进行分析;B、根据铜得到了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
64、C、根据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D、根据氧化铜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醛,而自己还原成铜进行分析。【解答】解:A、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A正确;B、铜得到了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B错误;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C正确;D、氧化铜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醛,而自己还原成铜,故D正确。故答案为:B12.【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锌能够和酸及盐溶液反应分析;B、根据氧化铁能够和酸反应;C、根据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D、根据氢氧化钡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解答】A、锌能够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但不能和难溶性的氯化银反应,
65、故错误;B、氧化铁能够溶于稀硫酸,但不能和氯化钠盐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C、碳酸钠能够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钡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水,不能和氯化钠反应,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3.【答案】D 【解析】· 【分析】· 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最后面,活动性较弱,在空气中不能被氧化,铜和氢都是排在金的前面,因此铜能置换金出来,但金不能置换氢出来,即金不会溶于稀硫酸,回收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解答】· A、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最后面,活动性较弱,在空气中不能被氧
66、化,故A正确。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金前面,所以,铜可以把金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正确。C、金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面,金不会溶于稀硫酸,故C正确。D、制取金的单质,说明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故D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D。1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坐标的意义分析铜、镁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和氧化镁的质量关系分析【解答】镁和氧气反应的关系为:, 即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反应关系为:, 即128份质量的铜能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160份质量的氧化铜;因此等质量的镁和铜,镁消耗的氧气
67、质量更大,生成的氧化镁质量也更大。15.【答案】A 【解析】【分析】:坐标曲线类试题,一般先要观察横纵坐标所表示的量,然后观察曲线的特点,包括起点、转折点、终点和变化趋势。【解答】:A.起点位置不正确,再加入铁粉质量为“0”时,溶液中不可能有三种溶质,另外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故在加入足量铁时,硝酸银完全反应,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两种;故图像错误。 B.开始加盐酸时,盐酸不足完全反应时,氯化氢的质量相
68、等,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开始一段直线重合;加入的盐酸逐渐增多时,金属完全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当金属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盐酸,反应不再继续,氢气不再增多,图像是一段水平线;选项图像正确。 C.开始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一定量,加入硝酸钾晶体会逐渐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达到饱和后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增加,选项图像正确; D.开始
69、时,溶液是稀盐酸,pH小于7,逐渐加入NaOH溶液(pH大于7),溶液pH逐渐增大,当恰好反应时溶液pH=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选项图像正确。16.【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关系分析;B、根据双氧水放出氧气的质量与有无催化剂无关分析;C、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时间的之间的关系分析;D、往稀盐酸和CuCl2混合液中滴入NaOH溶液,首先稀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当稀盐酸反应完,CuCl2再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解答】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A错误;B、双氧水放出氧气的质量与有无催化剂无关,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
70、,故B错误;C、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故C错误;D、向含有盐酸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因为如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也会被盐酸溶解当盐酸完全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开始生成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不再生成沉淀,故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17.【答案】(1)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腐蚀铁桶,污染试剂(2)探究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种子发育的影响(3)排除细菌、微生物等对实验的影响(4)在0-200毫克/升的浓度范围内,硫酸铜溶液浓度越大,对根和芽发育的抑制作用越强(5)重金属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探究铜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的考查,分析题干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推出实验目的,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评价、完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获取实验结论,解答相关问题【解答】(1)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腐蚀铁桶,污染试剂,故而不能用铁桶存放波尔多液;(2)根据表格所给数据,CuSO4溶液浓度有所不同,并且随着CuSO4溶液浓度逐渐增加,测定萌发幼苗的根长和芽长均有改变;(3)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排除外界因素即细菌、微生物等对实验的干扰;(4)根据表格数据,发现随CuSO4溶液浓度逐渐增加,萌发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二手房屋交易定金合同范本
- 济宁市金乡县2025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应收账款质押合同
- 特许经营合同与市场监管
- 2025年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健身房转让协议
- 幼儿舞蹈表演形式
- 影视后期特效项目教程课件 项目1 不忘初心青春无悔
- 第三章第三节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级工程测量员(三级)技能认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含教师卷和学生卷)及调查结论
- 推拉门定制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 麦迪床边重症系统操作指南
- 机械完整性专题知识讲座
- 《生态环境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 DB43∕T 1817-2020 公路货运车辆不停车超限超载检测系统建设与使用技术规范
- 人际交往与沟通概述课件
- 丛枝菌根真菌的功能多样性分析
- 年产6万吨饲料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乙丙资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