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基础课程设计__例题_第1页
柱下基础课程设计__例题_第2页
柱下基础课程设计__例题_第3页
柱下基础课程设计__例题_第4页
柱下基础课程设计__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例题 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黄晋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建筑系2011年10月9日 独立基础课程设计实例取任务书中题号9 A轴荷载作为实例,说明独立基础的设计方法。一、设计资料9号题 A轴柱底荷载: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持力层选用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二、独立基础设计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第一层土:杂填土,厚0.5,含部分建筑垃圾;第二层土:粉质

2、粘土,厚1.2,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 130kPa第三层土:粘土,厚1.5,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 180kPa第四层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承载力特征值 = 240kPa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图1基础剖面示意图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粘土,查表2.6得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修正)(上式d按室外地面算起)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载标准值:,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时的基础埋深基础

3、底面积: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且不需要再对进行修正。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回填土和基础重: 偏心距: ,满足。基底最大压力: 所以,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面积长,宽。6.计算基底净反力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净偏心距 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7.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见图2)图2 冲切验算简图(a)柱下冲切;(b)变阶处冲切,。初步选定基础高度,分两个台阶,每阶高度均为400的。(有垫层)。,取因偏心受压,取冲切力:抗冲切力:,满足8.变阶处抗冲切验算,取冲切力:=抗冲切力:,满足9.配筋计算选用的HPB235 级钢

4、筋,(1)基础长边方向-截面(柱边)柱边净反力: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弯矩: - 截面(变阶处)比较和,应按配筋,实际配则钢筋根数:,(2)基础短边方向因为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与长边方向的配筋计算方法相同,可得-截面(柱边)的计算配筋值,- 截面(变阶处)的计算配筋值。因此按在短边方向配筋,实际配。则钢筋根数 ,10.基础配筋大样图:见施工图11.确定B、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由任务书得:9号题B、C两柱子基底荷载分别为:B轴:,;C轴:,;由前面计算得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时的基础埋深B轴基础底面积: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且,不需要再对进行修正。C轴基础底面积:基础底面积按20增大,即:初步选定基础底面面积,且,不需要再对进行修正。12.B、C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略)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绘制出基础平面布置图和A轴柱子基础大样图。见基础平面布置图。图3 基础平面图图4 基础大样图设计说明:1.+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见建筑图;2.本工程持力层选用号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基坑开挖后需通知甲方及勘查单位验槽,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