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周 次学时教学内容备 注 12绪论、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12第一章植物病害的症状和分类;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22第二章植物病原学22第二章植物病原学32第三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32第四章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42第四章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42第五章植物病害防治52第五章植物病害防治52第六章水稻病害62第六章水稻病害 第七章 小麦病害62第七章 小麦病害72第八章 杂谷类病害72第九章 油料作物病害82第九章 油料作物病害 第十章 经济作物病害教学进度表 课目绪论、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危害的重要性,植物病理学的历史及本门课的性质、内容
2、;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害的概念主要内容绪论一、 讲授植物病理学的历史二、 举例阐明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三、 植物病害当今存在的问题四、 植物病理学的性质1 定义2 研究的内容3 学习的目的4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一、植物病害的概念通过植物不正常的生长发育引出植物病害的概念,并进一步对概念解释。二、介绍与病害有关的一些概念三、病害发生的三因素及病害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的位置,教学方法讲授举例举例讲授分解图解课目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类型、分类,了解植物
3、病害对植物的影响;了解寄生现象,掌握寄生性和致病性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植物病害的分类难点:症状类型的具体划分,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区别要内容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和分类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一、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症1概念: 病状2症状类型 有5种二、病害对植物的影响 简单介绍三、两类植物病害 根据引起植物病害的因素不同,病害分为两类。1非传染性病害 定义 对定义进行解释2传染性病害 定义 对定义进行解释3两类病害的关系 两类病害的异同点和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第一节 寄生性和致病性1寄生性 定义 死体营养寄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活体营养 2致病
4、性 定义3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区别第二节 植物病原真菌什么是真菌?真菌与相近的其它生物的区别,真菌的经济重要性。一、真菌的营养阶段 无隔菌丝1菌丝体 菌丝的特点 有隔菌丝教学方法举例讲授对比举例讲解讲解对比举例讲授对比挂图对比课目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原物对植物的危害,掌握真菌的营养体与生殖体,真菌的主要类群,真菌病害的鉴定。重点难点真菌的真菌的营养体、繁殖体、Ainsworth分类系统。真菌的有性过程主要内容第二节 植物病原真菌2真菌营养体的变态结构及其作用真菌营养体的结构主要讲解吸器、假根、附着孢、厚垣孢子。3菌组织及其形成的特殊结构菌核子座二、真菌的生殖阶段真菌的
5、繁殖体定义(一)真菌的无性生殖 产生3种类型的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 介绍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分生孢子(二)真菌的有性生殖 定义 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的形态三、真菌的生活史四、真菌主要类群 介绍分类系统 鞭毛菌亚门 结合菌亚门真菌主要分为五个亚门 子囊菌亚门 介绍特点和代表菌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五、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教学方法挂图挂图图解挂图举例讲授课目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其它植物病原物的特点和对植物的致病性,并掌握其特点。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细菌病害发生的特点,病毒症状类型、传染方式、侵染来源,线虫生活史、致病作用。难点:病毒的本
6、质认识。在微生物学基础上,学习病原细菌比较难。主要内容第三节 植物病原细菌一、细菌的一般性状 1形态 2繁殖与生存的方式 3生态条件二、细菌主要类群 简单介绍几个类群三、植物细菌病害发生的特点 详细讲解1侵染途径与症状2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 3病害流行的条件 症状识别四、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 镜检 分离培养 遵循柯赫氏法则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一、病毒一般性状 1 形态 2 组成 3 生物学特性 1定义二、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2. 传播 3移动三、病毒类型和症状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形态 一般介绍 生活史 传播方式、寄生方式线虫致病作用及症状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 简单进行讲解第六节 植物病原物的鉴
7、定柯赫氏法则的步骤与适用的范围思考题:1什么是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它们在繁殖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 病毒的稳定性指什么?教学方法讲授图解图解课目第三章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重点难点重点:病原物变异途径、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难点:基因对基因假说主要内容第一节 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一、生理小种概念 变种 专化型 变种 生理小种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1致病性2毒性 有性重组3侵袭力 无性重组三、病原物的致病性变异 变异途径 突变 表现型适应 适应性 遗传性适应第二节 寄主的抗病性及其变异一、寄主的抗病性 讲解
8、一些相关的概念1 免疫 抗病 2 耐病 3 避病 感病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术语描述植物的抗病性1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重点讲解1)垂直抗病性的特点 2)水平抗病性的特点2专化抗病性和一般抗病性 简单讲解 要求学生自学其它抗病性内容 寄主本身抗病性变化 变异 二、寄主抗病性变异 病原物的改变 外来 小种的改变 环境条件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水肥的影响第三节 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一、基因对基因概念二、稳定化选择教学方法讲解对比引申对比对比启发课目第四章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病害发生的过程,掌握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病害的扩展。重点难点重点:病害的侵染过程 难点:
9、主要内容第一节 病害循环定义病害循环分为4各阶段场所 7种 病原物的越冬/夏 方式 3种 环境影响 主动 人为 一、病害发生前阶段 越冬/夏后病原物的传播 气流 被动 昆虫 病原物和寄主接触 雨水/ 流水 二、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侵染过程或病程) 定义 各种病菌侵入的途径 侵入和抗侵入 影响侵入的条件 主要湿度和温度 寄主的抗侵入 形态、生理、生理反应 病原物扩展扩展和抗扩展(潜育期) 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寄主的抗扩展 影响潜育期条件 主要是温度发病期 三、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初次侵染 单循环病害 少循环病害 再次侵染 多循环病害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教学方法举例
10、举例讲授对比对比课目第四章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难点:主要内容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介绍几种相关的概念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1寄主植物 决定病害是否流行的关键1)种植感病品种2)种植感病品种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与病害的关系2病原物 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必备条件1)病原物的毒性2)病原物的数量3)病原物的传播3环境条件 与病害流行有较大关系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雨水4栽培管理三、病害流行类型和变化 积年流行病 特点1病害流行的类型 单年流行病 特点 季节变化2病害流行的变化
11、 年份变化 四、病害的监测和预报教学方法讲授举例对比课目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掌握植物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栽培管理等防治的原理和具体措施重点难点重点: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主要内容一、概述 二、植物检疫 原理 (一)重要性(二)植物检疫的任务(三)植物检疫对象(四)国内和国外检疫 优点、缺点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原理(一)选育抗病品种(二)利用抗病品种的方法 抗病品种合理化布局1合理利用垂直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轮换 利用多抗性品种 2利用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的品种3利用耐病品种 优点 缺点四、栽培管理 原理 6点(一)选用无病种子、秧苗和无性繁殖器官
12、 轮作 原理 注意事项 播种期 原理:避病(二)耕作栽培措施 水肥管理 田园卫生 合理密植教学方法讲解举例引申举例启发课目第五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 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和措施难点:主要内容五、化学防治(一)化学防治的优缺点保护剂(二)农药的类型及其作用治疗剂免疫剂(三)杀菌剂的剂型(四)化学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拌种种子处理侵种、闷种包衣土壤施药植株喷药注意事项筛选(五)物理防治热处理紫外线(六)生物防治定义重寄生生物防治的机制拮抗现象交互保护现象生物防治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分解法举例启发课目第六章 水稻病害目的要求了解水稻稻瘟病的分布
13、、危害程度,掌握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重点难点重点: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的发生规律、防治。难点:稻瘟病的症状识别,稻瘟病的防治适期。主要内容:一、 水稻稻瘟病(一)症状:苗瘟叶瘟普通型病斑急性型病斑白点形病斑、褐点病斑节瘟、穗芩瘟(二)病原:1、病菌分类地位2、形态3、生理特性(三)侵染循环:病残体上菌丝体 遇雨 分生孢子教学方法图片挂图图解谷粒瘟 穗茎瘟节瘟扩大再侵染 大量分生孢子 秧田、大田稻株(四)发病因素:1、品种抗病性2、栽培管理3、菌源4、气象条件(五)水稻抗瘟机制:1、植株形态 2、组织结构 3、生理生化方面(六)防治:1、消灭越冬菌源2、选用抗病品种3、
14、加强栽培管理4、药剂防治二、水稻恶苗病(一)症状:(二)病原:1、学名 2、病原形态 3、病原生物学、生理分化讲授启发(三)病害循环:越冬场所 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菌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带菌种子幼苗发病严重枯死分生孢子萌发侵入芽鞘蔓延到全株分生孢子种子带菌 传染稻粒风雨传播(四)发病条件:(五)防治:1、选用无病健种2、种子处理3、拔除病株4、防止幼苗、种子受伤三、水稻立枯病: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不同,发病症状表现多种。(一)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种: 1、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2、针腐:多发生于立针期2叶期。3、黄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4、青枯:多发生于3叶期前后。(二)病原及侵
15、染循环:侵染性的立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Fusarium spp. Rhizoctomia Solani. 还有蠕虫菌属和腐霉菌属。(三)影响发病因素: 1、气候条件2、种子质量和生活力3、秧田条件和管理(四)防治方法:1、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 2、提高育苗技术,加强苗床管理 3、药剂防治图解启发课目第六章 水稻病害 第七章 小麦病害目的要求了解病害的分布、危害性,掌握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胡麻斑病、细菌褐斑病的症状特点。小麦秆锈病重点难点重点:立枯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难点: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区别。主要内容:四、水稻白叶枯病(一)症状:普通型、
16、急性型、调萎型、中脉型。(二)病原:Xanthornonas oryzae PV.oryzae(三)病害循环:1、越冬:病菌在种子表面、胚和胚乳表面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 2、侵入与发病:传播。 3、发病条件:品种抗病性、气候条件、耕作与栽培措施。五、水稻纹枯病:又称“花杆”、“烂脚病”、“富贵病”。(一) 症状:苗期穗期均会发生,分蘖盛期穗期最重,尤以抽穗期前后危害更烈。叶鞘症状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扩大椭圆形或云纹状的病斑。(二)病原: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iihu.无性世代病原形态,菌丝初期无色,老熟变成淡褐色,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三)
17、病害循环:(四)发病条件:(五)防治:(六)水稻胡麻斑病和细菌褐斑病 症状对比,病原简介第七章 小麦病害一、 小麦锈病:分为秆锈、叶锈、条锈。(一) 症状:1、共同症状特点: 前期:铁锈色夏孢子堆后期:黑色冬孢子堆2、三种锈病的区别:秆锈:发病部位茎秆、叶鞘 孢子堆特点:叶锈:发病部位主要叶片,其次叶鞘 孢子堆特点:条锈:发病部位主要叶片,其次叶鞘 孢子堆特点:(二)病原:1、学名:秆锈病菌 Puccinia graminls pers.Var.tritici Eriks. 叶锈病菌P.recondia f.sp.tritici Erids.et.条锈病菌P.stritfomis f.sp.t
18、ritici Erids.2、病原菌及生理特性:生活史:产生5种孢子类型,转主寄生。夏孢子、冬孢子形态。生理特性:秆锈、叶锈、条锈。(三)病害侵染循环:以秆锈为例国外:典型生活史在小麦和转主寄主小檗上分别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器冬孢子担孢子气流传播小檗产生 锈孢子器多次侵染 锈孢子气流传播小麦夏孢子成熟时产生冬孢子我国:转主寄主在病害流行中不起什么作用。小麦夏孢子多次反复小麦成熟时产生冬孢子(四)影响发病因素:秆锈病和叶锈病均靠气流做高空远距离传播的病害,每年发生情况决定于寄主植物本身、病原物、环境条件。1、 温、湿度:温度影响潜育期,湿度影响孢子萌发。2、 栽培管理:3、菌源:(五)防治方
19、法: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合理利用垂直抗性品种。利用速度发展较慢的品种。利用慢锈性品种。2、 药剂防治:应于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3、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图片讲授挂图图解课目第七章 小麦赤霉病 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白粉病目的要求了解病害的分布、危害,掌握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重点难点重点: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大麦条纹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控制。难点:根腐病的症状识别,病害的侵染类型。主要内容:二、 小麦赤霉病:介绍分布与危害。(一)症状:幼苗、穗部、籽粒。(二) 病原:1、学名:有性世代Gibberella Zeae(Schw.)Petch. 无性世代Fusar
20、ium graminearum Schw. 2、形态: 3、生理特性:子囊孢子才能释放,有水滴最好。分生孢子萌发要求96%以RH。(三)侵染循环:越冬菌态子囊壳、菌丝体、分生孢子;越冬场所病残体、种子。种子带菌引起苗枯;土壤中病苗茎基腐症状。病菌主要通过调萎的花药侵入小穗。子囊孢子气流风、雨传播落在麦穗上侵入小穗适宜35d即可表现症状枯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穗枯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花期的初侵染菌量和子囊孢子连续侵染。(四)发病条件:充足的菌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和小麦扬期相吻合,就会造成赤霉病的流行。1、苗期:发病主要是种子带病程度、土壤带菌量与土温、湿度。2、穗期:侵染时期;菌源;气象条件
21、;栽培耕作措施。3、堆垛期。4、 晒场期。(五)防治方法:1、小麦生育期苗期和穗期:消灭越冬菌源;轮作:23年轮作;种子精选;加强田间管理;穗期喷药。2、收获阶段:晒场期;堆垛期。三、 小麦根腐病:(一)症状:1、幼苗;2、叶片气候不同,症状有些差异;3、穗部:黑色霉层;4、籽粒黑胚粒。(二)病原:无性世代,平脐蠕孢属。(三) 侵染循环和发病因素:(四) 防治:四、 小麦散黑穗病:(一)症状:(二)病原:学名Ustilago tritici Rostr.生理特性:(三)侵染循环:越冬场所种子胚部,越冬菌态菌丝体。种子萌发种子胚部菌丝线体侵入生长点菌丝通过生长点扩展 麦苗发育病菌从幼嫩子房壁二、
22、三节时系统侵染单循环病害 菌丝侵入穗原基 健穗 随风盈穗期间破坏花器散出黑粉(形成大理黑粉) 抽穗显症(五) 防治:由于小麦散黑粉菌在种子胚内,所以防治关健在于消灭种子内的病菌。1、 药剂处理。2、 选育抗病品种。3、 建立无病留种田。4、 拔除病株。五、 小麦白粉病:(一)症状:叶片。(二) 病原:学名:有性世代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病原生物学:(三) 病害发生规律:1、侵染循环;2、发病条件。(四) 防治:应采取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结合其它措施。六、 简单介绍小麦的其它病害教学方法结合挂图图解启发课目第八章杂谷类病害(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
23、等)目的要求了解玉米病害的分布与危害,要求学生掌握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重点难点重点: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的侵染循环及控制措施。难点: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穗部症状区别,两种黑粉病侵染循环区别。主要内容:一、玉米瘤黑粉病:(一)症状:茎、叶、穗均可受害,形成病瘤。(二)病原:Ustilago maydis DC.Corda.玉蜀黍黑粉菌。冬孢子萌发担子4个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三)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病线体、粪肥、种子表面越冬。越冬冬孢子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风雨传播土壤病幼嫩分生组织残体粪 肥种子多次侵染 冬孢子 形成菌瘤 流行条件与品种抗性、菌源数量、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五)
24、 防治:1、减少菌源清除病残体、轮作、施腐熟有机肥。 2、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种子处理。二、玉米丝黑穗病:(一)症状:只危害穗部。(二)病原:Sporisorium reilianum Langdon et Full.冬孢子萌发与瘤黑粉病菌相似。(三)侵染循环: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种子表面上越冬。种子冬孢子萌发幼苗或幼根病菌系统扩展雌雄穗内形成大量冬孢子冬孢子越冬抽穗显症(四)影响发病因素:此菌在莲藕侵染,无再侵染。1、土壤温度和湿度。2、农业措施。3、品种的抗病性。(五)防治:三、玉米大斑病:(一) 症状: (二)病原:三、玉米大斑病:(三)发生规律: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
25、残体、种子上越冬。越冬后病菌分生孢子风雨、气流 玉米叶片(直接成气孔) 多次 发病 大量分生孢子发病条件:1、品种抗性。2、气象条件。(四)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3、药剂防治。四、谷子白发病:苗期成熟期均可发生。幼苗:未出土前,病苗扭曲变褐,重者未及出土而枯死,为苗枯症状。叶片:症状为灰背。成株:白尖枪杆白发穗部:看谷老。(二) 病原:Selerospora graminicola Schret.(三) 侵染循环:卵孢子在土壤、粪肥、种子表面越冬。谷子种子 土壤 卵孢子萌发幼根或芽鞘粪肥生长点苗枯 白尖 灰背 卵孢子 白 发 枪杆 多次分生孢子 看 谷 老 (四) 发病条件
26、:1、土壤温、湿度。3、 栽培条件:连作比轮作重,连作菌源多。盖土过深、发病重。4、 品种抗病性。(五)防治 1、种子处理 2、选用抗病高产品种 3、控制侵染来源 4、适期晚播教学方法挂图图解启发对比讲解对比启发图解讲授图解课目第九章 油料作物病害目的要求了解油料作物病害的种类,哪些为主要病害,危害程度如何。掌握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灰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其防治。重点难点重点: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难点: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混合发生时的症状区别。主要内容:一、大豆胞囊线虫病:(一) 症状:主要危害根部。苗期:地上部分特点。成株期:地上部分、根部特点。(二) 病原:Heterod
27、era glycines Ichinche.线虫门、线虫纲,民皮线虫属。1、 形态:雌雄异形、雄线形、雌柠檬形或鸭梨形。2、生理特性:卵孵化温度为1635,2、3龄幼虫生育T:927,适温:1926;适宜RH:6070%。胞囊在土壤中可存活34年,最长可达10年以上。(三) 侵染循环: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或在粘有泥土的种子表面越冬。春季,胞囊内卵幼虫(一龄幼虫)脱皮2龄幼虫 雌成为孢囊突破卵壳 土壤 雄虫死亡雌雄交配 幼虫寻找寄主 从幼根表皮侵入雌雄成虫3、4龄发育 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异。胞囊线虫在田间传播:农事操作,田间流水,种子远距。(四) 发病条件:1、土壤条件:土壤
28、温、湿度、土壤质地对胞囊线虫的发育及其毒辣力有重大影响。2、轮作制作:重、迎茬地发病重。3、施肥与灌溉。5、 土壤中生物。(五) 防治方法: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最实用的方法是使用抗虫品种。1、 选育和利用抗(耐)病品种。2、 合理轮作。3、 农业技术措施。4、 种子检疫、药剂拌种。5、 土壤施药。6、 生物防治。二、大豆根腐病:分布与危害(一)症状:根部,地上部分,地下根(二)病原菌:由多种病原菌侵梁所引起的。主要有: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腐霉菌、丝核菌等。三)侵染循环:(四)发病条件:(六) 防治:三、大豆灰斑病(一)症状:叶片、茎秆、籽粒。(二)病原:Corcospora sojinum Liuet Gul.半知菌亚门,尾孢属。1、 形态:梗,分生孢子。2、 生理特性:病菌生长发育的温、湿度。3、 寄主范围:(三)侵染循环:菌丝体、分生孢子幼苗严重死亡叶片分生孢子气流传播多次重复侵染(四)发病条件:1、品种抗性:种植感病品种,灰斑病经常流行。2、病原菌。3、气象条件:春季气温达17以上,病菌即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内陆水路货物运输代理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广告传媒行业设计人员派遣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征收与补偿安置合同模板
- 2025年度上市公司人事劳动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度个人旅游线路设计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钢结构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承包合同2篇
- 2025版智慧苗圃基地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内墙批灰与智能家居照明系统合同4篇
- 课题申报参考:面向破损兵马俑修复的碎片多尺度全局T o k e n掩码学习分类研究
- 2025年度商铺租赁合同(含租赁物安全责任)
- 社区医疗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方案
- 开题报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研究
- 《医院标识牌规划设计方案》
- 公司2025年会暨员工团队颁奖盛典携手同行共创未来模板
-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的世界各个章节测试试题(含答案)
- 夜市运营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电接点 水位计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
- 国家职业大典
- 2024版房产代持协议书样本
- 2024年3月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真题及答案
- 公众号运营实战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