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摘要本设计中原料气压力为3MPa温度40C,设计规模为15万方/天,要求脱水到1ppm 以下。根据同组同学分离器设计、吸附塔设计、再生气换热器设计以及管道设计设计并 绘制双塔吸附脱水工艺流程图。其中分离器采用立式重力型分离器,吸附塔采用4A型分子筛,换热器使用套管式塔设备。依据工艺流程设计,考虑天然气走向及当地风向, 参考GB50350-2005油气集输设计规以及当地地势等相关条件,设计出符合石油 与天然气防火规、建筑设计防火规、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等有关规定的平面布置 图。关键词:分子筛 吸附塔 平面布置 工艺流程目录摘 要. 0目 录. 11 绪 论. 22 参数设计
2、 . 32.1 天然气基础资料 32.2 天然气基础物性资料 32.3 设计围 32.4 设计依据 33 工艺流程设计 43.1 设计要求 . 43.2 设计步骤 44 选址及平面布置 . 64.1 选址要求 64.2 平面设计 95 结 论. 11参考文献 . 121 绪论200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341亿m,消费量为301亿ml,消费结构为化工34%工 业燃料29%城市燃气23%发电14% 2003年化工用气量约为102亿m,主要用于生 产化肥。其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和甲醇生产能力分别占总生产能力的20%和 25%。权威机构分析,天然气将是未来世界一次能源中发展最快的品种,预计2001
3、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为 2.2%(而同期原油的增长率为 1.9%,煤为 1.6%)。2020 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4.34万亿m3,比2001年增长近70%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 源中的比例将从 2001 年的 23%上升到 2020年的 25%。由此可知,提高天然气的质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其中,天然气脱水是提升天然气 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天然气中含水量的降低可以减少管输压力,避免生产水合物堵塞 管道,同时也避免与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生产酸性液体腐蚀管道。 就目前国国外的技术而言,总共将天然气脱水法分为三类:低温脱水法、溶剂吸收脱水 法、固体吸附脱水法。其中,
4、吸附是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处理气体混合物,使其中一种或多种组分吸附 于固体表面上,其他的不吸附,从而达到分离操作。水是一种强极性分子,分子直径 (2.76? 3.2 ? )很小。不同的多孔性固体的孔径是不同的,孔径大于 3.2 ? 的,都 可以吸附水。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固体的表面力。目前工业上常用 的吸附剂有活性氧化铝、硅胶、分子筛和活性炭等。其中除活性炭外,都可以应用于天 然气脱水。本设计在前人的基础上,就固体吸附脱水法进行研究,在吸附脱水的理论基础上设 计出双塔循环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流程,并选址布局2参数设计2.1天然气基础资料 天然气组成表2.1天然气组成成分表组分C1
5、C2C3iC4nC4iC5nC5CO2N2H2OMol %71.38.396.011.242.210.640.792.534.212.14 进料温度:40 C 进料压力:3MPa 设计规模:15万方/天 要求脱水到1ppm以下。2.2天然气基础物性资料表2.2天然气基础物性表相对分子量相对密度拟临界压力拟临界温度压缩因子饱和含水量22.79kg/mol0.7869664.94Mpa234.4k0.91743mg/m3密度压力(3Mpa温度(40 C)压力(101.325kpa )温度(0C)29.2kg/m 31.05kg/m 32.3设计围根据科技学院油气集输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围为天然气吸
6、附脱水工艺流程图,并根据当地的天气、地势进行选址,设计平面布置图2.4设计依据GB50350-2005油气集输设计规石油与天然气防火规建筑设计防火规3工艺流程设计3.1设计要求 尽可能采用先进设备,先进生产方法及成熟的科学技术成就,以保证产品质量; “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原料,以便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所采用的设备效率高,降低原材料消耗及水电气消耗,以使产品的成本降低; 经济效益高; 充分预计生产的故障,以便及时处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充分考虑天然气进料性质、产品质量及品种,生产能力及今后发展; 设计流程尽可能采用循环法,尾气排放符合国家环境排放标准。3.2设计步骤321设备参数表3.1
7、选用设备参数分离器吸附塔换热器类型立式类型4A型分子筛类型套管式高度(m6.58高度(m8.280高度(m3直径(m1.645直径(m0.836长度(m8宽度(m1数量(个)2数量(个)2数量(个)1压缩机冷却器过滤器数量(个)1数量(个)1数量(个)1322工艺流程简述耳宝弋生.11图3.1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流程图如图3.1所示,原料气进入脱水站后,先经进口分离器脱除液态水,分离后的天然 气经分离器上方管道由分子筛吸附塔上方进入塔进行吸附脱水。经吸附塔脱水后的干燥天然气经过滤器一部分进入外输管网,一部分气体作为再生气,经换热器加热到260C进入再生塔,携带走再生塔中吸附的水蒸气,并从吸附塔上
8、部经冷却器冷却,部分气态 水蒸气液化,经分离器分离后的再生气经压缩汇集至进口分离塔循环分离、脱水。整个 工艺流程中,天然气在进口分离器出口处液态烃及液态水总含量为0.04g/m3,其中液态水含量为0.02g/m3,可以忽略。天然气在吸附塔入口处水蒸气含量为1.743g/m3,出口理论水蒸气含量为0g/m3,符合干气输送条件。4 选址及平面布置4.1 选址要求 油气集输站场址,应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油气田地面建设总体规划 以及所在地区的城镇规划、兼顾集输管道的走向确定。 站场的面积应满足总平面不知道的雪球,并应节约用地。凡有荒地可利用的地 区应尽量不占用耕地,为满足油气田滚动开发要求,可
9、是当预留扩建用地。 工艺上相互关联的油、气、水处理站宜联合建设,形成多功能的集中处理站 区域布置根据石油天然气站场、相邻企业和设施的特点及火灾危险性,结合地 形与风向等因素,合理布局。 天然气站场宜布置在城镇和居住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天然气站场区域布置防火间距应依照表 4.1、表 4.2 进行布置。 天然气站场布置中应有生产区、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活区四大部分。 站场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气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合理, 紧凑布置,节约用地。集中处理站的土地利用系数不应小于 60%。 站场总平面布置应与工艺流程相适应,做到场区外物料流向合理,生产管理和 维护方便。宜根据
10、不同生产功能和特点分别相对集中布置,形成不同的生产区 和辅助生产区。集中处理站的布置也可以打破专业界线,对同类设备进行联合 布置。序号12345名称100人以上的居住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100人一下的散居房屋相邻厂矿企业铁路国家铁路线工业企业铁路线油品站场、天然气站场一级10075705040二级8060604535三级6045504030四级4035403525五级3030303020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凝液站场一级120901206055二级100751006050三级8060805045四级6050605040五级5045504035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火炬1201201208080序 号
11、建筑物和构筑物名称油罐(v为单罐容量m)高架油 罐油泵房灌油间汽车灌油鹤管铁路油品装卸设施油品装卸码头桶装油品库房隔油池V>500005000<V< 50000100<v <5000V< 100甲、乙 类油品丙类 油品甲、乙类 油品丙类油 品甲乙类 油品丙类油 品甲、乙类 油品丙类油品甲、乙 类油品丙类油 品甲乙类 油品丙类油 品150m 及以下150市以上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5高架油罐191511.57.56油泵房甲、乙类油品191511.5912127丙类油品14.511.597.51012108灌油间甲、乙类油品2
12、4191511.5101212129丙类油品191511.5981210121010汽车灌甲、乙类油品24191511.5101515151511油鹤管丙类油品191511.5981512151212铁路油品装卸甲、乙类油品24191511.515881515151513设施丙类油品191511.5912881512151214油品装卸码头甲、乙类油品4737.53026.520151515151515202015丙类油品3326.522.522.515151215121512201516桶装油品库房甲、乙类油品24191511.5151212121215158815151217丙类油品191
13、511.59121210121015128815121210L8隔油池150m及以下24191511.51515102015201525202520151019150m以上2822.519152020152520252030253025201520消防泵房、消防车库3326.522.51920121012101512151225202015202521露天变配电所10kV及以下1915151520151020102010201020101510152022变压器10kv以上2923232330201530203020302030202010203023独立变配电间和中心控制宜191511.51
14、1.515121015101510151015101210152024铁路机车走行线2419191920151220152015201520151510152025有明火及散发火花的建筑物、构 筑物及地点3326.526.526.530201530203020302040303020304026油罐车库2822.5191520151215122015201520151510152027围墙14.511.57.56B10510515515555101028其他建筑物、构筑物24191511.5121210121015101510151212101515注:1.序号1、2、3、4的油罐,系指储存甲
15、类和乙A类油品的浮顶油罐或浮顶油罐、储存丙类油品的立式固定顶油罐、容量大于50m的卧式油罐。对于储存乙B类油品的立武固定顶油罐,序号I、2、3、4的距离应增加30%;对于容量等于或小于50用的卧式油罐,序号4的距离可减少30%。2. 储油区油泵站采用棚式或露天式时,甲、乙、丙A类油品泵棚或露天泵应布置在防火堤外,其与序号1、2、3、4的油罐间距可不受本表限制,与其他序号的建筑物、构筑物间距以油泵外缘按本表油泵房与其他建筑物、构筑物间距确定。丙E类油品露天泵可布置在丙B类油品罐组的防火堤。3. 灌油间与高架油罐邻近的一侧如无门窗和孔洞时,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不受限制。4. 密闭式隔油池与建筑物、构筑
16、物的距离可减少50% ;油罐组的隔油池与油罐的距离可不受限制。5. 四、五级石油库各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除序号1、2、3外,可减少25%。6. 序号I、2、3、4储存甲、乙类油品的油罐至河(海)岸边的距离:当单罐容量等于或小于1000需时,不应小于20m当单罐容量大于1000ni时,不应小于30m储存丙类油品的油罐至河(海)岸边的距离:当单罐容量等于或小于 500需时,不应小于12m当单罐容量大于500帛时,不应小于15m其他各序号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序号27号除外)至河(海)岸边的距离不应小于10m=7. 仅用于卸车作业的甲、乙类油品铁路油品装卸线,本表距离可减少25%。8. 与油
17、品泵房相毗邻的变配电间至石油库各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与油品泵房相同。9. 上述折减不得叠加。4.2平面设计根据选址要求及天然气消防安全等相关规定,绘制平面布置图4.1所示图4.1站场平面布置图如图4.1所示,本站场总面积为125m 175m=21875川,共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 位于站场中心的生产区(占地约为总面积的65% ,设备区(即辅助生产区),办公区(包 括办公室、会议室及活动室),职工宿舍区(即生活区)。其中生产区与办公区、设备区 的防火距离为35m至40m,与员工宿舍的防火距离约为 75m场站设西门、北门两个门, 西门主要为参观大门,北门为员工出入后门。两门均设置在上风口。西门外设停车场,员工宿舍区设篮球场。站场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10%呈环形靠墙而建5 结论本次小组设计任务为天然气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设计,本人具体负责工艺流程及平面布置设计。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本人查阅了大量资料。从熟悉CAD操作到绘制出工艺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 其中,在工艺流程设计中, 经查阅资料, 采用双塔交替脱水工艺, 并在吸附脱水前设置气液分离器,先用重力式脱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