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一)_第1页
有理数的加法(一)_第2页
有理数的加法(一)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理数的加法(一)苏盖提乡中学:热孜万古丽卡斯木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 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能力训练目标:1. 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3. 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 学学习的过程中来。二、教学重点: 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三、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四、教学方法:讨论及探究式教学法。五、教具准备:六、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2、,引入新课活动1: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 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例如,足球循环 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 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在本章前言中,红队进 4个球 ,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 个球;黄队进2 个球,失4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数为4 (一2)蓝队的净胜数为(-1)黄队的净胜数为2 (-4)这里用到了正数和负数的加法。师在足球循环赛中,如果两个队的积分相同, 净胜球多的队排名在前。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 球数记负数,净胜球数就是进球数与失球数的和,这 涉及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 习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运算。有理数的分

3、类按大小分可分为:正有理数、零、 负有理数。你能根据这种分类方法思考,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吗(小组讨论完成,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师生共析 (1)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相加,负有理数与负 有理数相加可以归结为“同号相加”;(2)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相加,负有理数与正 有理数相加可以归结为“异号相加”;(3)任何一个有理数与零相加,或零与任何一 个有理数相加是同一类。 下面我们就根据具体情况来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二)讲授新课:A、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活动 2:看下面的问题:1.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 向右为正,向运动5ni己作5m,向左运动5ni己作一5m 如果物体先向右

4、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 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 右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 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 左运动了 8m,写成算 式就是:(一5)十(一 3) =一8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课本图1.3-1)师:结合数轴说明两正数的加法。然后对比 说明两负数的加法。活动3: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 ,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m写 成算式就是:5十(一 3)=2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见教科书图1.3-2 )。2、探究

5、: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物体运动两次的 结果:(1)先右运动3m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m 。(2)先右运动5m 再向左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m 。(3)先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物体从起点向 运动了 m 。启发学生或由教师写出对应的算式:3十(一 5)=一25十(一 5)=0(一 5)十 5=03、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向左)运动5m 第2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或)运动了m启发学生或由教师写出对应的算式:5十0 = 5 或(一 5)十 0 = 5 活动4:你能从算式发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吗?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过程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

6、符号,并把绝 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 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 相加得 0;(3)一个数同 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巩固、提高活动5:例1. 计算:( 1)(一 3)十(一 9)2)(一 4.7 )十 3.9.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 4:1,黄队胜蓝队 1:0, 蓝队胜红队 1:0. 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活动6:1. 练习 1、2(教科书第 23页)1. 解:( 1)(一 4)十 7=十( 7一4)=3 (2)(十 7)十(一 5)= 十( 7一5)=2 2. 解:( 1)15十(一 22)=一( 22一15)=一7 (2)(一 13)十(一 8)= 一( 13十8)=一21(3)(一 0.9 )十1.5= 十( 1.5 一0.9 )=0.6(4)2.补充练习:计算(1)(十 7)十(十 3);(2)(一 7)十(一 3);(3)(一 7)十(十 3);(4)(十 7)十(一 3);(5)(一 7)十(十 7);(6)(一 7)十 0.(四)课时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