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路常见故障诊断与分类(共4页)_第1页
电缆线路常见故障诊断与分类(共4页)_第2页
电缆线路常见故障诊断与分类(共4页)_第3页
电缆线路常见故障诊断与分类(共4页)_第4页
电缆线路常见故障诊断与分类(共4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电缆线路常见故障诊斷与分类【模块描述】本模块介绍电缆线路故障分类及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概念解释和要点介绍,掌据电缆线路试验击穿故障和运行中发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步骤。在查找电缆故障点时,首先要进行电缆故障性质的诊断,即确定故障的类型及故障电阻阻值,以便于测试人员选择适当的故障测距与定点方法。一、电缆故障性质的分类电缆故障种类很多,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接地故障:电缆一芯主绝缘对地击穿故障。2)短路故障:电缆两芯或三芯短路。3)断线故障:电缆一芯或数芯被故障电流烧断或受机械外力拉断,造成导体完全断开。4)闪络性故障:这类故障一般发生于电缆耐压试验击穿中,并多出现在电缆中间接

2、头或终端头内,试验时绝缘被击穿,形成间隙性放电通道。当试验电压达到某一定值时,发生击穿放电:而当击穿后放电电压降至某一值时,绝缘又恢复而不发生击穿,这种故障称为开放性闪络故障。有时在特殊条件下,绝缘击穿后又恢复正常,即使提高试验电压,也不再击穿,这种故障称为封闭性闪络故障。以上两种现象均属于闪络性故障5)混合性故障:同时具有上述接地、短路、断线、闪络性故障中两种以上性质的故障称为混合性故障。二、电缆故障诊断方法电缆发生故障后,除特殊情况(如电缆端头的爆炸故障,当时发生的外力破坏故障)可直接观察到故障点外,一般均无法通过巡视发现,必须使用电线故障测试设备进行测量,从而确定电缆故障点的位置。由于电

3、缆故障类型很多,测寻方法也随故障性质的不同而异。因此在故障测寻工作开始之前,须准确地确定电缆故障的性质。电缆故障按故障发生的直接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试验击穿故障,另一类为在运行中发生的故障。若按故障性质来分,又可分为接地故障、短路故降、断线故障、闪络故障及混合故障。现将电缆故障性质确定的方法和分类分述如下。1.试验击穿故障性质的确定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击穿的故障,其性质比较简单,一般为一相接地或两相短路,很少有三相同时在试验中接地或短路的情况,更不可能发生断线故障。其另一个特点是故障电阻均比较高,一般不能直接用绝缘电阻表测出,而需要借助耐压试验设备进行测试。,其方法如下:1)在试验中发生击穿

4、时,对于分相屏蔽型电缆均为一相接地,对于统包型电缆,则应将未试相地线拆除,再进行加压,如仍发生击穿,则为一相接地故障,如果将未试相地线拆除后不再发生击穿则说明是相同故障,此时应将未试相分别接地后再分别加压查验是哪两相之间发生短路故障。2)在试验中,当电压升至某一定值时,电缆绝缘水平下降,发生击穿放电现象;当电压降低后,电缆绝缘恢复,击穿放电终止。这种故障即为闪络性故障。2.运行故障性质的确定运行电缆故障的性质和试验击穿故障的性质相比,就比较复杂,除发生接地或短路故障外,还可能发生断线故障。因此,在测寻前,还应作电缆导体连续性的检查,以确定是否为断线故障。确定电缆故障的性质,一般应用绝缘电阻表和

5、万用表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1)先在任意一端用绝缘电阻表测量A一地、B一地及C一地的绝缘电阻值,测量时另外两相不接地,以判断是否为接地故障。(2)测量各相间A-B、B-C及C-A的绝缘电阻,以判断有无相间短路故障。(3)分相屏蔽型电缆(如交联聚乙烯电缆和分相铅包电缆)一般均为单相接地故障,应分别测量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当发现两相短路时,可按瓶两个接地故障考虑。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常发生不同两点同时发生接地的“相间”短路故障。(4)如用绝缘电阻表测得电阻为零时,则应用万用表测出各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和各相间的绝缘电阻值。(5)如用绝缘电阻表测得电阻很高,无法确定故障相时,应对电进行直流电压试验,判断电缆是否存在故障。(6)因为运行电缆故障有发生断线的可能,所以还应作电缆导体连续性是否完好的检查。其方法是在一端将A、B、C三相短接(不接地),到另一端用万能表的低阻挡测量各相间电阻值是否为零检查是否完全通路。3.电缆低阻,高阻故障的确定所谓的电缆低阻、高阻故障的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