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检测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检测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检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时检测一、选择题图乙是图甲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统计资料图。读图完成12题。1比拉姆每年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A地势   B洋流C人类活动   D太阳直射点挪动2由比拉姆向北,随着纬度的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B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一个少雨期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读下表,答复34题。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1月7月1月7月全年甲23°0813.328.420.0210.01 614.1乙39&

2、#176;484.726.02.6196.0682.9丙48°583.518.454.353.6647.4丁39°174.019.0194.345.01 465.33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A甲地在南非西南部B乙地在欧洲西部C丙地在内蒙古西部D丁地在北美大陆西岸4丁地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形成大量降水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泼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寒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以下图为“沿某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O为极点,点A、B均位于赤道上。表示气候类型。读图答复56题。5在同一

3、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的是A和   B和C和   D和6气候类型所在大陆为A澳大利亚大陆   B南美大陆C北美大陆    D非洲大陆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消费的影响图,答复78题。7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A冀 B鄂C甘   D吉8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消费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B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C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D玉米种植上限

4、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答复910题。9分析图示资料可知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根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根本一致10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根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沙尘爆发生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进步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程度变迁图,答复1112题。11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

5、是A海拔高度的变化   B距海远近的变化C气温的变化   D降水量的变化12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A西西伯利亚平原   B亚马孙平原C墨西哥高原   D埃塞俄比亚高原二、综合题13读“某理想大陆图,答复以下问题。1乙区域同属一种气候类型,但x,y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填“x或“y,请分析其原因。2假假设黄赤交角为0°时,图中甲、乙两种气候类型中不存在的是_填“甲或“乙,试分析其原因。3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月平均气温大于0,且降水较多,试

6、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4读“两区域气候资料图,答复以下问题。1两地纬度不同,但1月均温相当,试分析原因。2两地夏季的降水有何特点?原因分别是什么?3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及解析】1D2.C第1题,比拉姆位于非洲中部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每年太阳直射赤道附近的一段时期,赤道低气压带在此影响较强,对流运动最为明显,这个时期降水也比较多。这样的时期一年有两个,也就形成了两个多雨期,还有两个相对少雨期。第2题,由比拉姆向北,两个多雨期的间隔会变短,直至最后变成一个多雨期,一个少雨期。比方向北是热带草原气候区,一年有干湿两季。3D4.A第3题,甲地位于回归线附近,且夏季降水丰富,属于亚热

7、带季风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丁地属于地中海气候。第4题,由上题可知,丁地位于北美洲西海岸,为山脉迎风坡,气流上升,降水多。5A6.A此题组考察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全球地理特征。第5题,O点为极点且位于大陆上,说明图示范围位于南半球,地球上的低气压带包括副极地低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在图示范围内,没有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A、B均位于赤道上,其附近的、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第6题,此题考察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区域定位。根据南半球的三个大陆南北跨的纬度多少可排除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所以A选项正确。7D8.D第7题,从播种的农作物可知该省为吉林省。

8、第8题,从图中可知该省气温呈上升趋势,会使得该省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纬度增大,种植范围扩大。9D10.A第9题,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根本是呈波动上升,降水的变化根本是呈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根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根本一致。第10题,气温呈波动上升,降水呈波动减少,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沙尘爆发生频率增加。因为气温上升,蒸发量就会增多,加上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加枯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爆发生的频率增加。11C12.B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个天然物种均向北移,但甲向北挪动的范围大,乙挪动的范围小,其差异是由气温变化造成的。第12题,亚马

9、孙平原地区地跨赤道两侧,它们应向南北两侧挪动,故甲乙两天然物种的重叠范围不会越来越小。13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乙区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区,但x、y两地纬度不同,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不同,y地降水多于x地。第2题,假假设黄赤交角为0°,气压带、风带将不再发生季节挪动,地中海气候将不再存在。第3题,在大陆上,1月份0等温线大致穿过34°N35°N,M为海岛,受海洋影响大,降温速度较慢,月均温大于0,1月份该岛盛行西北风,岛屿西部为迎风坡,降水较多。答案:1yy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2乙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会有季节挪动,

10、气压带和风带不会随季节挪动,乙地就不可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3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35°N纬线延伸;由于受海洋影响,降温速度慢,所以月平均气温大于0;1月份受大陆东部冬季风影响,岛屿西部是迎风坡,所以降水多。14解析:第1题,两地纬度不同,但1月均温相当,其原因应该从地形、洋流、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从两地的区域特征可排除地形因素两地海拔差异不大,地沿海有暖流,所造成结果与题干不符,可排除洋流;从两地均临海,可排除海陆分布。由此可知与大气环流有关,地纬度较高,但1月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地纬度较低,但受寒冷的西北风影响,故两地1月均温相当。第2题,两地所处的大气环流不同,导致其夏季降水特点不同。第3题,由以上两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