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必备必背知识点(1—6)_第1页
一轮必备必背知识点(1—6)_第2页
一轮必备必背知识点(1—6)_第3页
一轮必备必背知识点(1—6)_第4页
一轮必备必背知识点(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届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系列一)一走进化学科学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_的一门自然科学2.化学特征:a.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b.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包括_观察法、_实验法、_分类法_、比较法_以及模型和假说等方法二钠1.物性:颜色: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硬度: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密度:(H2O)(Na)(煤油);熔点:低于100;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简记:亮、软、轻 、低、导2.化性:(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O2Cl2:2NaCl22NaCl(2)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

2、OHH2。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右图)(3)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H的反应,钠与酸溶液的反应,先与酸反应。(4) 盐溶液NaH2O反应3钠的制取及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Cl2。(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4钠的用途(1)制取Na2O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4)冶炼某些金属三钠的氧化物化学式Na2ONa2O2氧元素化合价21色、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阴、阳离子个数比1212是否为碱性氧化物是不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3、式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2HCl=2NaClH2O2Na2O24HCl=4NaCl2H2OO2Na2O2结构和强氧化性的常考点1Na2O2的电子式为Na2Na,O是个原子团。2Na2O2与H2O、CO2的反应都是Na2O2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H2O、CO2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3在研究Na2O2与其他溶液反应时,要注意Na2O2的强氧化性和其溶液的强碱性。熟记Na2O2表现强氧化性的5个实例:(1)Na2O2与SO2的反

4、应:Na2O2SO2=Na2SO4。(2)Na2O2与FeCl2溶液的反应:能将Fe2氧化成Fe3,得到Fe(OH)3沉淀。(3)Na2O2与氢硫酸的反应:能将H2S氧化成单质硫。(4)Na2O2与Na2SO3溶液的反应:能将SO氧化成SO。(5)Na2O2与品红溶液的反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从“四个角度”理解H2O、CO2与Na2O2反应的定量关系1物质的量的关系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2气体体积关系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则气体体积减少的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体积

5、的,且等于生成氧气的体积。3转移电子关系2mol的Na2O2不论与H2O还是与CO2反应均生成1mol的O2,转移2mol的电子。如:4固体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拓展应用)由化学方程式的生成物中固体(NaOH或Na2CO3)与反应物中固体(Na2O2)的化学式及式量比较可知,每1molCO2、水蒸气分别与足量Na2O2反应时,固体分别增重28g、2g,从组成上看相当于吸收了CO2中的“CO”,或相当于吸收了水蒸气中的“H2”,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m28n(CO2)或m2n(H2O)。此规律适用于通式符合(CO)m(H2)n的纯净物或混合物,在O2中充分燃烧后产物被足量Na2O2吸收后固体质量增重

6、问题的解决。如:wg符合通式为(CO)m(H2)n的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后,将其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完毕,固体增重也必是wg。常见物质中符合通式的有CO、H2、CH3OH(甲醇)、CH3COOH(醋酸)、C6H12O6(葡萄糖)等。四碱金属的一般性与特殊性(1)一般性相似性递变性(由LiCs)原子结构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性质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最高正价均为1价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性质物理性质(除Cs外)都呈银白色,密度较小,熔、沸点较低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化学性质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还原性逐渐增强;与O2反应越

7、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2)特殊性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五焰色反应(1)焰色反应的概念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2)焰色反应的操作铂丝无色待测物观察火焰颜色铂丝无色(3)常见元素的焰色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绿色。2017届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系列二)1 氯气1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

8、度毒性溶解性黄绿色气体刺激性比空气大有毒1体积水溶解约2体积Cl2注意实验室里闻有毒气体及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如图所示)2从氯的原子结构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与铁反应:2Fe3Cl22FeCl3。 与铜反应:CuCl2CuCl2。(2)与非金属反应与H2反应:H2Cl22HCl。现象(3)与还原性无机化合物反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Cl22KI=2KClI2。 与SO2水溶液反应:Cl2SO22H2O=H2SO42HCl。与FeCl2溶液反应:Cl22FeCl2=2FeCl3。3从化合价的角度认

9、识Cl2的化学性质歧化反应氯气与水或碱反应,氯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因而氯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1)与水反应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OHClHClO。(2)与碱反应(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与烧碱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制取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2,有效成分是Ca(ClO)2。4次氯酸和次氯酸盐的性质(1)次氯酸(HClO)不稳定性: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弱酸性:比碳酸酸性弱。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能杀菌消毒。(2)Ca(ClO)2的主要化学

10、性质Ca(ClO)2的稳定性比HClO强。水解显碱性,其水解离子方程式:ClOH2OHClOOH。与酸反应生成HClO,作为漂白或消毒剂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lO)2CO2H2O=2HClOCaCO3。氯水的多重性质氯水的各种成分决定了它具有多重性质:1Cl2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如:2FeCl2Cl2=2FeCl3(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SO2Cl22H2O=2HClH2SO4(SO2和Cl211混合物通入水中不再具有漂白性)Na2SO3Cl2H2O=2HClNa2SO4(除去水中的余氯)2HCl酸性和Cl的性质向NaHCO3溶液中加入氯水,有气泡产生就是利用了盐酸

11、的酸性。加入AgNO3溶液可以检验出氯水中的Cl,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3HClO的氧化性在解释漂白性、杀菌消毒时,使用的是HClO的氧化性。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H作用的结果),后褪色(HClO作用的结果)。氯水成分寻找方法氯水中存在三个平衡关系:(1)Cl2H2OHClHClO(2)HClOHClO(3)H2OHOH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即可得出氯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粒。2Cl2H2OHClHClO平衡移动的应用向氯水中加入的物质浓度变化平衡移动的方向应用可溶性氯化物c(Cl)增大左移用饱和食盐水除Cl2中的HCl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盐酸c(H)和c(Cl)增大左移次氯酸盐与浓

12、盐酸反应制Cl2NaOHc(H)减小右移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Cl2Ca(OH)2c(H)减小右移制漂白粉CaCO3c(H)减小右移制高浓度的HClO溶液光照c(HClO)减小右移氯水避光保存或现用现配5.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为了减少制得的Cl2中HCl的含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的挥发。2必须用浓盐酸加热才可反应,稀盐酸不反应。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2后,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4尾气吸收时,用NaOH溶液吸收Cl2,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因为溶液中含Ca(OH)2的量少,吸收不完全。二卤素的性质及X的检验1溴、

13、碘单质物理性质比较性质Br2I2颜色深红棕色紫黑色状态液体固体溶解性水中溶解度不大溶解度不大有机溶剂中易溶易溶特性易挥发、有毒易升华 使淀粉变蓝2.氯、溴、碘单质化学性质比较(1)与碱溶液反应,如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2=NaXNaXOH2O(XCl、Br、I)。(2)氧化性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如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X2=2NaX(XCl、Br、I)。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是Cl2Br2I2,阴离子的还原性:ClBr(a%b%)。(2)当溶液密度小于1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如酒精、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1gcm3还是

14、1gcm3),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a%b%)。以上规律概括为“计算推理有技巧,有大必有小,均值均在中间找,谁多向谁靠”。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有关仪器的使用(1)容量瓶的使用特点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a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其操作顺序为装水盖塞倒立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倒立。b用“能”或“不能”填空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2)托盘天平的使用若配制0.2molL1NaCl溶液500mL,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5.9g,称量时,不慎将物品和砝码颠倒放置,实际称量的N

15、aCl的质量为4.1g。(3)量筒的使用量筒没有0刻度;量取7.2mL溶液,应选用10_mL量筒,量筒上标有使用温度、容量、刻度;不能加热,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量筒中溶解或稀释。2配制过程示意图简记:一算二量三溶稀,四冷五移六洗涤,七加八定九摇匀2017届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系列四)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 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16、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常见混合物: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常

17、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注意: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2)物质的分类1简单分类法概述(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图中的括号中:硫黄次氯酸NH3H2O铜硫酸氢钠NO23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

18、成辨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应注意:升华、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焰色反应、电离等都归为物理变化,脱水、蛋白质变性、水解、同素异形体互变、电解、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都归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点内容如图所示。2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3物质变化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八化”归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溶化、汽化、液化、酸化、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3 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

19、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2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100_nm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沉淀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3.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

20、eCl33H2OFe(OH)3(胶体)3HCl。胶体知识“6”提醒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2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3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5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6掌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

21、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2017届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系列五)1 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前提条件实验条件现象实质实例电解质化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自身电离出离子HCl、CH3COOH、NaOH、BaSO4、NaCl、Na2O等非电解质化合物水溶

22、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酒精、蔗糖、NH3、SO3、CO2等注意必须是化合物“或”与“和”的区别用“是否导电”不能确定是否为(非)电解质用“自身”能否电离,可确定是否为(非)电解质NH3、SO3等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自身电离而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部分电离平衡不存在存在溶液中微粒种类水合离子、水分子水合离子、水分子、弱电解质分子相互关系均为电解质。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溶液举例强酸、强碱、绝大部分盐(BaSO4、NaCl)、活泼金属氧化物(CaO)弱酸、弱碱、H2O、极少数盐3.电离:电解质在

23、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依据元素周期表,突破强、弱电解质的记忆A:除LiOH外其余都是强碱。A:除Mg(OH)2、Be(OH)2外其余都是强碱。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A:H2CO3、H2SiO3均为弱酸。A:强酸:HNO3中强(或弱)酸:HNO2、H3PO4。A:强酸:H2SO4弱酸:H2SO3、H2SA:强酸:HCl、HBr、HI、HClO4等弱酸:HF、HClO等。过渡元素中的常见弱碱:Fe(OH)3、Fe(OH)2、Cu(OH)2、Zn(OH)2等。提醒:盐不论难溶、易溶,绝大多数都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思维模型(右图)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

24、对比1金属导电是由于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移动,温度高、金属阳离子振动幅度大,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阻力增大,金属导电性变弱。2电解质溶液之所以导电,是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和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联系。但温度升高时,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增大、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会增强。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1)概念: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的条件在稀H2SO4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反应的请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A加入BaCl2溶液:Ba2SO=BaSO4, B加入CH3COONa溶液:

25、CH3COOH=CH3COOH,C加入Na2CO3溶液:CO2H=CO2H2O,D加入Zn粒:Zn2H=H2Zn2, E加入NaOH溶液:HOH=H2O。从AE可知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的物质;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易挥发的物质;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离子反应的本质AE中,混合后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A(填序号,下同);H的物质的量减少的是BCDE;因此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减少。2离子方程式(1)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3)

26、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按“写拆删查”四步进行,但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需要用上述步骤书写,而是要抓住离子反应的实质,直接书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如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首先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有Cu2、SO、Ba2、OH;然后分析哪些离子相互结合,Cu2与OH反应生成Cu(OH)2、SO与Ba2反应生成BaSO4;最后根据离子的个数比配平方程式。再如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是HCO与OH反应生成更难电离的H2O,同时生成的CO再与Ca2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aCO3沉淀,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三种离子的个数比写出与量有关的离子方

27、程式。(4)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点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不要忘记“”;溶液中铵盐与碱反应加热放出NH3,不加热写NH3H2O;浓HCl、浓HNO3在离子方程式中写离子符号,浓H2SO4不写离子符号;HCO、HS、HSO等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开写。强化记忆盐、碱溶解性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硫酸盐不溶铅和钡;盐酸盐不溶银亚汞;微溶物有四种;强碱都易溶,Ca(OH)2是微溶。说明:(1)四种微溶物是指Ag2SO4、CaSO4、MgCO3、Ca(OH)2。(2)AgCl、AgBr、AgI、BaSO4及微溶的CaSO4、Ag2SO4都难溶于稀强酸三离子共存1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

28、用 离子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2熟记常考离子的性质颜色MnO(紫)、Cu2(蓝)、Fe2(浅绿)、Fe3(黄)氧化性ClO、MnO、NO(H)、Fe3、Cr2O还原性S2(HS)、SO(HSO)、I、Br、Cl、Fe2水解显酸性NH、Mg2、Al3、Cu2、Fe2、Fe3水解显碱性AlO、S2、SO、CO、SiO、ClO、CH3COO两性离子HCO、HS、HSO、HPO、H2PO注意“两性离子”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离子,一般为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3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酸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蓝色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

29、呈蓝色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和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HNO3除外);能使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c(H)水或c(OH)水等于10amolL1(a7)的溶液。判断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和其他离子大量共存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CO考虑生成气体和沉淀;(2)SO考虑生成气体、沉淀和其还原性;(3)Fe3考虑生成Fe(OH)3、双水解及其氧化性;(4)Al3考虑生成Al(OH)3、双水解;(5)I只考虑其还原性;(6)NO(H)考虑酸性及NO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警惕题干中的常见“陷阱”条件类型高考中的常见表述误点点悟常见的限制条件“无色”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p

30、H1”或“pH13”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只能是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不包括其他类型反应的离子常见的易错点“透明”“透明”也可“有色”“不能大量共存”易看成“大量共存”常见的隐含条件“与Al反应放出H2”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但不能是氧化性酸,如HNO3“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通入足量的NH3”与NH3H2O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常见题干要求(1)“一定大量共存”(2)“可能大量共存”(3)“不能大量共存”审清关键字四离子的检验和推断1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离子性质

31、不同而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现象不同,可把检验离子的方法归纳为三种类型: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显现特殊颜色。离子试剂现象注意沉淀法Cl、Br、IAgNO3溶液和稀HNO3AgCl(白色)、AgBr(淡黄色)、AgI(黄色)SO稀盐酸和BaCl2溶液白色沉淀先用稀盐酸酸化Fe2NaOH溶液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Fe3NaOH溶液红褐色沉淀Al3NaOH溶液白色沉淀溶解不一定是Al3气体法NH浓NaOH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要加热CO稀盐酸和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SO、HSO、HCO有干扰SO稀H2SO4和品红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气体

3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显色法I氯水(少量),CCl4下层为紫色Fe2KSCN溶液和氯水先是无变化,滴加氯水后变血红色先加KSCN溶液,无变化,再加氯水Fe3KSCN溶液血红色苯酚溶液紫色Na、KPt(Fe)丝和稀盐酸火焰分别呈黄色、紫色K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焰色2.熟练掌握在溶液中有特征颜色的离子常见的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有:MnO呈紫色,Cu2呈蓝色,Fe2呈浅绿色,Fe3呈黄色。沉淀的颜色: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解题时特别注意题干条件是“无色透明”还是“澄清透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破解离子推断题(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33、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Fe2、Fe3、Cu2、MnO、CrO、Cr2O)(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4)进出性原则: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电荷守恒在离子反应定量推断试题中的应用解与离子反应有关的定量推断类试题,需要掌握定量推断最后一种离子存在的方法:如果多种

34、离子共存,且只有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未知,可以用电荷守恒来确定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无色溶液中离子检验的一般思路离子检验实验操作的答题模板取样 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例如:检验某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不显血红色,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H2O2(或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而不含Fe3。2017届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系列六)1 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结合实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实例:在Fe2O33CO2Fe3CO2的反应中Fe2O3是氧

35、化剂,CO是还原剂;C元素被氧化,Fe元素被还原;Fe2O3具有氧化性,CO具有还原性;CO2是氧化产物,Fe是还原产物。2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本质特征: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本质: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2)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3)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即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4)还原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后生成的对应产物。3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

36、反简记:标好价看变化,还原剂被氧化,失电子升高价。走好关键第一步正确标出元素化合价正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其前提是确定物质中各元素(特别是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基本方法是先标出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求解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借助化合价口诀来记忆:一价氢、钾、钠、氟、氯、溴、碘、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近几年高考中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判断CuFeS2Cu2Fe2S2K2FeO4Fe6 Li2NHN3LiNH2N3AlNN3 Na2S2O3S2

37、MOM5C2OC3HCNC2N3CuHCu1H1 FeOFe(8n)Si3N4Si4N32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1)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

38、2等。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价态高低进行判断与同一物质反应,一般越易进行,则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反应,Al与水加热反应也不明显,所以还原性:NaMgAl;非金属单质F2、Cl2、Br2、I2与H2反应,F2与H2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Cl2与H2光照剧烈反应并爆炸,Br2与H2加热到500才能发生反应,I2与H2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缓慢发生反应,且为可逆反应,故氧化性:F2Cl2Br2I2。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低,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MnO24HCl(浓)MnCl2Cl22H2O,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由上述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判断氧化性:KMnO4MnO2。当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不相同,可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进行判断:氧化产物的价态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2Fe3Cl22FeCl3,FeSFeS,则氧化性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