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授课方案陈庆云_第1页
《公共政策分析》授课方案陈庆云_第2页
《公共政策分析》授课方案陈庆云_第3页
《公共政策分析》授课方案陈庆云_第4页
《公共政策分析》授课方案陈庆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政策概论授课方案第一章 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本章通过对现代公共政策内涵的解释,说明了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阐述了现代公共政策的意义第一节 现代公共政策界说教学目的:了解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公共政策分析与系统分析的关系,掌握公共政策的涵义教学重点:公共政策的涵义教学难点:公共政策逻辑过程包含的三个要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二、现代公共政策的涵义1、 专家的观点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政策科

2、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亚伯拉罕·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张世贤认为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2、现代公共政策的概念:它的逻辑过程至少包含了三个要点,即欲达到的目标或目的、为达成目标而作的宣示或拟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政策声明所引发的权威者的实际的政策行动。 三、公共政策分析与系统分析第二节 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的特征教学重点:公共政策的问题复杂化特征和政治敏感性特征教学难点:公共政策的政治敏感性特征的原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公共政策是一门典型的

3、大学科。就公共政策的历史发展阶段而言,所谓现代公共政策通常是指本世纪50年代以后、以拉斯维尔等人为代表的、以科学理性为特征的政府公共政策。与传统的政府政策相比较,现代公共政策具有下述主要的特征:一、政策内容丰富化政府经济职能的膨胀和社会职能的扩展,政府大大强化了社会公共权力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二、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多元化三、政策问题复杂化1、政策问题具有相关性。2、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3、 问题具有动态性。四、政治敏感性1、以改进政策制定为使命的政策科学往往难以挣脱价值的束缚,它所选择的改进方向有可能不符合统治系统所信奉的价值观,因而容易遭到统治系统的压制与反对。2、政策科学在为实际政策制定

4、服务时,总是要提出各种备选方案,在不同的价值与假设中作出明确的选择,阐明可作为评估政策质量标准的目标等,这与到目前为止一直流行的政策制定模式不一致,因而易于遭到固守旧的决策模式的政策制定系统的抵制与反对。3、政策科学不仅要为政治决策过程提供各种信息输入,而且还要改造与革新决策过程,告诉决策者怎样制定政策,而决策过程向来被认为是一种由高层政策制定者垄断的“秘密艺术”,因此,政策科学容易引起政治家们的反感。4、作为政策科学的内容之一的政策分析,往往要明确揭示特定政策备选方案的潜在假设和价值,揭示政策制定者大脑中隐含的一些想当然的理论以及他们的动机与需要。这在有些时候会危及政策制定者或少数统治者的利

5、益,因而也使政策科学易于受到来自政界的压力。5、政策科学在政治上敏感的一个最常见、最直接的原因是,政策科学带来的政治变革涉及权力的更替。那些占有重要职位、掌握重大权力但能力差、素质低的政治家与行政人员就会竭力反对旨在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可能危及其权力与职位的政策科学研究。五、科学、艺术二重性作为一门科学,政策科学总是以理性原则为基础,试图运用科学方法建立各种理性模型,来改进政策制定。政策科学工作者在发现与描述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在规划与评估针对这些问题的备选方案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政策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六、知识的多学科性和跨学科性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在内

6、的大多数学科都程度不同地与政策相关,都或大或小地为政策科学作出了贡献。其中主要有:哲学、数学、经济学、管理科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历史学等。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学科意义教学目的:了解研究公共政策的意义教学重点:公共政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难点:公共政策与政治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政府的宏观公共政策能力正在变得愈来愈重要,表现在:无论选择了何种发展模式或社会制度的国家,都会要求政府在创造良好的投资条件方面发挥主要的作用,都会要求政府在加强和扩大国际贸易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都会要求政府在形成和

7、提高本民族自主开发能力方面发挥扶持甚至主导性作用等等。但本国政府是否能够及时、有力、有效、合理地发挥这些作用,从实践的结果来看毫无疑问是“因国而异”的。正因为如此,有关政府公共行政政策能力的提升和强化,就合乎逻辑地成为了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亦成为现代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行政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因此形成了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政策科学。第二章 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本章阐明了公共政策的类别,说明了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介绍了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类别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的类别教学重点:方面政策的分类教学难点:构成

8、基本政策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按照公共政策的发生和发展的逻辑顺序以及重要性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元政策、基本政策和方面政策。1、元政策元政策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作为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动准则或指南的一般公共政策而言的,它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基本政策2、基本政策基本政策是用以指导方面政策的主导性政策。构成基本政策的主要因素包括:(1)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机关的规格或级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面是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当的稳定性。(4)在权威性上,政策是否构成相关政策的依据。(1)在层次上,制定和发布政策

9、机关的规格或级别(2)在范围上,政策的适用面是否广泛。(3)在时间长度上,政策是否具有相当的稳定性。3、方面政策方面政策亦称为部门政策或具体政策,主要指针对特定而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关于方面政策的再分类,研究者已经提出了许多种划分标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1)依照方面政策与其主导学科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五类:侧重于政治学科的公共政策侧重于经济学科的公共政策侧重于社会学科的公共政策侧重于市政和区域规划学科的公共政策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公共政策(2)依照方面政策的特征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分为七类:目的型与手段型政策改造型与调整型政策创新型与改良型政策对策型与引导型

10、政策直接型与间接型政策理性与超理性政策顺序决策型政策(3)、根据政策的功用将其分为实质性政策、策略性或规划性政策、程序性政策等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教学重点:公共政策决定的过程教学难点:政策问题的形成的过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问题的形成包括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问题、政策诉求和政策分析。1、政策问题是指,由于客观情势发生了变化,特定的主体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并由于自觉价值标准、经济利益、自我意识等受到伤害而发生困惑、不满、愤怒等,于是向政府提起有关政府公共政策的既定诉求。2、政策诉求是指,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非官方的社会行

11、为主体或者公共权力主体,就上述某一面临的问题向政府提出来的、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的要求。3、政策分析是指,政府面对复杂的政策诉求和复杂的价值标准,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起以政策问题专家为主体的政策分析者的组织,而政策分析者会根据一定的理念、应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预测研究、可行性研究,并以此作为政策选择和决定的选择基础。二、政策决定 政策决定可以归纳为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选择、政策决定和政策宣示。1、政策选择是指,在政策分析者所提出的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基础上,政策决定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偏好、人生态度、谋略思想判断客观情势、权衡利弊、确定价值,择优选择自认为最佳的政策方案。2、政策

12、决定是指,政策决定者最终作出的、用以“确立公共政策行动的法律地位、指导公共政策的活动方向、确定公共政策的活动内容的决定”。3、政策宣示是指,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的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三、政策实施 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三个较为细化的过程,即政策执行、政策结果和政策修正。1、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在“行动”的界面上与各种行为主体实际发生关系的政策行为。2、政策结果是指,由于政府作为或不作为而于社会、公众等产生的影响。3、政策修正是指,对既定政策在实践中的错误或缺憾进行改正。公共政策的逻辑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原理和公共政策的学科体系

13、,了解公共政策方法论的研究重点教学重点:公共政策的学科体系教学难点: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制定系统及其改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公共政策原理公共政策原理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一般性质、公共政策的一般规律以及公共政策的根本性的价值标准。公共政策一般性质的研究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公共政策是什么”的问题。二、公共政策的学科体系 就本体理论而言,公共政策已经发展形成了一个学科体系。一般说来,这一体系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1、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2、公共政策的制定3、公共政策的方法论4、政策制定系统及其改进5、公共政策的发展三、公共政策方法论的研究重点1、政策战略2、政策分析3、政策制定系统

14、的改进4、政策评估5、政策科学的发展第三章 现代公共政策与环境本章阐述了公共政策主体的含义,说明了公共政策的环境特征,继而研究了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的关系。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主体教学目的:掌握国家公共法权主体、社会政治法权主体、社会非法权主体的概念教学重点:国家公共法权主体教学难点:社会政治法权主体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国家公共法权主体1、概念:国家公共法权主体制定公共政策,是指居于法律规定的法权地位、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机关和职位(个人)。通常,他们被称之为官方的决策者。2 类别(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

15、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行政机关(3)司法机关 二、社会政治法权主体1、 内涵社会政治法权主体参与制定公共政策,是指那些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了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且法律对他们的合法参与提供保护,但由于地位的限制,他们自己并不拥有合法的权力去做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社会行为主体。通常称他们为非官方的政策参与者。2、基本存在形式社会政治法权主体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即政党、利益集团和作为个体的公民。(1)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因政治制度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别。(2)所谓利益集团,简单地说,就是利益相同的人为争取和保障自己的权益而结合起来的团体。

16、(3)作为个体的公民。三、社会非法权主体1、内涵:社会非法权主体影响公共政策,是指那些其宗旨不在于参与制定公共政策,却有能力在需要的时候直接和强有力地影响公共政策的社会行为主体。2 、类别:其一,不见诸于公众的利益集团。他们以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为追逐目的,以执掌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权柄的官员为行为对象,通常通过幕后活动的方式影响公共政策,其中许多活动很可能是不合法的。其二,新闻媒体。新闻媒体通过制造和传播社会舆论而成为极具“杀伤力”的社会行为主体,因此历来受到政策研究的重视。四、国际组织五、自治组织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环境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的环境特征教学重点:经济社会环境教学难点:政治制度环境

17、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政治制度环境1、政治特征。社会中的一般政治气氛和政治倾向,政治权力的集中程度,分权及国民参政的程度,政治性组织的普遍程度和职能倾向,政党制度或政党政治的性质和运用,社会民主意识的强烈程度等;2、法制特征。宪法的功能及其地位,法律制度的性质及其有效性,国家权力的格局及其法治程度,各政府部门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裁判权及其运用,法的制定和法制精神,关于组织的组成、税收及控制的特殊法律等;3、国防特征。军事单位和军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的技术水平和有效性,军费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军事人员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国防力量对保卫国家安全的作用等。政治制

18、度与决策制度二、经济社会环境1、经济特征2、技术特征3、自然资源特征4、人口特征5、社会特征三、历史文化环境1、文化特征2、教育特征第三节 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教学目的:掌握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的关系教学重点:公众的政策表达教学难点:从政策的社会效果上分析利益与代价的对应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公众的政策表达公众:通常指社会的几乎所有成员。多数人:通常含括社会的多数成员。少数人:通常指居于人口少数的一部分社会成员。公民参与:宪政发展的必然趋向。二、公众利益的确定公众利益的确定作为一种政策行为其中心命题是如何有效地平衡公众的利益需求,使尽可能多的公众接受政府的政策选择。

19、强调利益的分享,理性地寻求和确定相关各方利益的相似点、相近点、相通点乃至相同点,并加以事实的陈述,是一种缓解、减弱利益冲突的正确方法。这种方法有三个主要的视角:其一,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其二,现实利益与未来利益。其三,形式利益与内容利益。三、公众利益与公众代价从政策的社会效果上看,利益与代价的对应关系存在四种类型:1、利益惠顾与代价付出同样广泛。2、利益惠顾广泛而代价付出狭窄。3、利益获取狭窄而代价付出广泛。4、利益惠顾与代价付出同样狭窄。第四章 现代公共政策研究中的若干基本范畴本章通过对现代公共政策研究的阐述,讨论了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以及理性分析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应用和局限性,并介绍了公共政

20、策分析中的基本关系。第一节 价值标准教学目的:掌握价值与价值标准、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教学重点: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教学难点:社会可行标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价值与价值标准二、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标准1、政治公正标准。第一,公民及公民团体之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参与权;第二,公共政策必须符合利益普惠的原则。2、经济效益标准。即最佳的投入产出比。3、社会可行标准。社会可行标准主要是指,一项公共政策在政策宣示后可以较为顺利地加以推行。具体说来,社会可行标准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既定的政策至少不会遭到社会的普遍的或一部分人的强烈的抵制,最好可以得到社会的较为广泛的认同和支持。第二,

21、既定的政策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或历史遗留问题,而是直接造福于国民、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4、实践检验标准。一般而论,符合社会公平或主持社会公正或维护社会公理的政策是好的政策,低输入高产出的政策是好的政策,得到社会普遍支持的政策是好的政策,没有直接或间接社会不良后果的政策是好的政策。第二节 理性分析教学目的:全面了解理性分析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的局限性及其修正教学难点:政策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理性的一般意义社会生活领域里所谓的理性,其一般意义通常是指一种趋利避害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实际过程中,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主要表

22、现为扩大目标成就的行为选择。二、理性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现代公共政策所说的理性主义或理性化,主要是指特定的政策主体为着一定的目的,利用一切可能收集的资讯,经过客观和准确的计算或度量,以寻得最佳的政策手段和最大值的政策结果。三、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的局限性一般而论,一项理性主义的公共政策分析及其理性选择要求同时具备以下要件:(1)知道所有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在社会人群中的比重;(2)详尽了解相关资料,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各种可能的政策方案;(3)充分把握每一种政策方案各种可能的结果;(4)准确估计每一种政策方案的损益期望值和社会价值比;(5)合理选择最为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从实践的情况来看,要在一项政策

23、过程同时具备上述诸方面的要件几乎是不可能的。按照上述标准进行理性主义的公共政策分析,要么事实上无法进行,要么会陷入各种可能的误区或困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差异而造成的理性主义公共政策分析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分析者的局限性。(1)社会价值标准变动不居。(2)面对错综复杂、彼此冲突的价值选择,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分析者常常难以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妥当的权衡,政策选择在主观上也将随之陷入困境。(3)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分析者个人的能力、智慧、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其无法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理性的选择。 2、政策分析方法的局限性。(1)在数理分析方面的假设前提:理性主义的

24、公共政策分析过于重视数字或数据以及建立在数字或数据基础之上的数学推理方法。在通过数理模型进行实证性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中,模型时常被与现实混为一谈,或者陷入过多的数据而无法自拔,或者倒因为果、削足适履、歪曲事实以符合模型,或者用封闭的手法截断现实因素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或者错用模型而付出了机会成本。 公共政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是公众政策,它在本质上是关于社会价值的一种权威性的分配,具体则表现为政府选择作为或木作为的行为。在现代民主国家里,政府的每一次政策选择都应当抑或不得不考虑到公众的态度倾向和心理状态,而态度、心理、动机、感情、情绪、潜意识等人类特质及其相应的行为选择,事实上是很难准确地进

25、行量化处理的。 (2)逻辑推理方面的假设前提: 多元的逻辑导致多元的结论。 逻辑推理的有效性不等于逻辑结论的真实性。逻辑推理之于未来只具有或然性。3、政策分析条件的局限性(1)人类知识的局限性。(2)分析资料的局限性。(3)时效的局限性。四、理性分析缺陷的现代解决方式1、制度选择的政治学2、无知与自由3、非理性4、中国改革方式和改革过程的实践对有限理性的实证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若干基本关系教学目的:掌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教学重点: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教学难点: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二、确定性与不确

26、定性的关系三、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五、现实与未来的关系第五章 现代公共政策质量与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本章重点介绍了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问题的根源问题,阐述了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的涵义及构成,对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一节 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问题的缘起教学目的:掌握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东亚经济现代化与政府公共权威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与政府公共行政能力、对东亚奇迹的再思考从奇迹到没落的警示教学难点:对东亚奇迹的再思考从奇迹到没落的警示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罗斯福“新政”与政府公共行政能力二、“东亚政治经济学”与政府

27、公共行政能力三、东亚经济现代化与政府公共权威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五、对东亚奇迹的再思考从奇迹到没落的警示第二节 现代政府宏观公共行政能力的内涵教学目的:掌握公共行政能力与政府职能、公共行政权力和公共选择的关系。教学重点:公共行政能力与政府职能、公共行政能力与公共行政权力教学难点:公共行政能力与公共选择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案例分析教学过程:现代政府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主要是指现代根据的政府在既定的宪政体制内,通过正确地制定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进而引导和推动本国社会快速、均衡、健康、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对全社会实施公共性质管理的能力。具体来说,其内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

28、理解:一、 公共行政能力与政府职能 如何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二、 公共行政能力与公共行政权力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单方性和强制性并不是公共行政权力的本质特征。在程序正义作为公法行为的基本原则下,公共权力的本质就是契约。对话、谈判、妥协和自治,体现了公共权力程序正义的契约理念。在市场机制和全球化背景下,公共权力的性质、国家中心主义和公私关系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三、 公共行政能力与公共选择第三节 现代政府宏观公共行政能力的构成教学目的:掌握经济能力、社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教学重点:社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教学难点:社会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29、经济能力1、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能力2、维持税收和保持公共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二、 社会能力1、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2、达成社会谅解和实现社会整合的能力3、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的能力三、 自我发展能力1、有效的反应和应变的能力2、适应环境创新发展的能力3、自我更新的能力第六章 现代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本章主要以现代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为重点,对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转化以及政策议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最重要环节政策决定进行重点阐述。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教学目的:掌握公共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学重点:问题与政策问题的关系,影响政策问题认定的重要因素教学难点:问题与政策问题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

30、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问题与政策问题1、 公共问题概念问题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公共问题是大众的问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利益或生存条件遭到了威胁而出现的问题。2、 公共政策问题公共问题、社会问题只有当通过个体与集团的行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而且该问题又属于该部门权限,政府又试图采取干预的手段去解决时,才会把它们列入政府议程,此时的问题就成为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是尚未被实现的社会价值或需求,而这些需求或价值能够通过公共活动来加以实现。3、公共政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寻求公共问题的解决:(1)减少公众的主观差距,降低或转移公众的期望值,缓和公众的不满情(2)减少客观差距,即公共政策着

31、眼于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直接接受公共问题的挑战公共政策无论是从减少主观差距还是从减少客观差距,其着眼点都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因此,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政府通过对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考虑,在减少主观差距和减少客观差距之间做出选择,进而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公共政策既可能直接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减少客观差距,包括对公共利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也可能置公共利益于不顾,仅仅减少公众的主观差距,降低或转移公众的期望值,缓和公众的不满情绪。二、政策问题的认定条件。三、影响政策问题认定的重要因素决策者所面临的情境是影响政策问题结构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与政策问题相互关联的决策情境有三种状况,即确定性情

32、境、风险性情境和不确定性情境。不同的决策情境,对政策问题的确认会产生不同的限制。政策问题应当同时满足的条件。1、政治领袖2、利益集团3、危机和特殊事件4、抗议活动5、大众传播媒介6、新旧事物的差别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议程教学目的:掌握政策议程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政策议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政策议程的创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案例分析教学过程:政策议程又称之为政策日程,通常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认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被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一、政策议程的基本形式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系统成员

33、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同时又与现存政府的法定职权内的事务直接相关的一切问题。政府议程,又称为正式议程,是指那些引起了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在政府议程过程中被提起的政策问题。政府议程包括界定问题议程、规划议程、议价议程和循环议程。二、政策议程的创立政策议程创立的条件:第一,要使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就必须有问题察觉机制。第二,社会问题必须经过一定的政治过程才能进入政策议程。政治组织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条件。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形成政策议程的基本途径。三、政府在政策议程中的作用国家的意志和职能是通过政府来体现的,政府拥有对整个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权力。因此,政府当局对于公共问题是否进入政策议程具有决定

34、性影响。政府在公共问题列入其议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可分为四类:(1)任其产生;(2)鼓励其产生;(3)促使其产生;(4)阻止其产生。第三节 公共政策决定教学目的:掌握政策决定的形成及其与非政策决定的关系教学重点:政策决定的概念,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教学难点:政策决定的准则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 政策决定的形成1、政策决定的准则(1)个人价值观(2)党派认同(3)选区或地区的利益(4)公共舆论(5)听取意见(6)传统或惯例2、政策决定形成的方式:交换、说服、强制二、政策决定与非决定政策决定是指那些进入了正式的政策议程、提出了政策议案、形成了政策决定并公诸于众、开始执行的政府

35、行为。政策非决定,是指把一定的政策问题、政策主张、政策建议排斥在政策议程之外的现象。三、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在国家民主政治法统已经确立的基础上,主要是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程序必须符合一切适用的法律规范。第七章 政策规划本章阐述了政策规划的理论,介绍了政策规划的法定主体,同时说明了政策规划的程序。第一节 政策规划理论教学目的:掌握政策规划的概念与指导原则教学重点:政策规划的指导原则教学难点:政策规划的系统分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政策规划的概念1、概念:所谓政策规划,指的是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提出一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并进而制定出政策的过程。2、 内涵(1)

36、政策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2)政策规划的基本内容是政策设计和政策择优(3)政策规划是一系列的活动政策规划。二、政策规划的指导原则1、社会公正原则2、最终受益人是个人的原则3、最劣者受益最大原则4、连续性原则5、紧迫性原则三、政策规划的系统分析第二节 政策规划的法定主体教学目的:掌握政策规划法定主体的类型教学重点:作为政策规划法定主体的行政机关教学难点:行政机关在政策规划方面的权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行政机关二、立法机关三、研究机构第三节 政策规划的程序教学目的:掌握政策规划的程序教学重点:确定政策目标应考虑的因素教学难点: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37、多媒体教学过程:政策规划的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一、政策目标的确定在分析和确定政策目标时,应着重考虑的问题:1、政策目标的具体性2、政策目标的可行性3、政策目标的规范性4、政策目标的协调性二、政策方案设计政策方案设计包括方案轮廓的构想和细节设计两步。1、政策方案轮廓的构想2、政策方案的细节设计三、政策方案的评估择优 1、 含义评估,就是对所有制定出的政策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择优,就是在经过评估的可行性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2、步骤:评估、择优四、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1、政治可行性,即某项政策被决策机构或与决策相关的群体接受的可能性。2、经济可行性,即获取政策资源的可能性。3、技术可行性,

38、即实现政策目标在技术水平上的可行性。第八章 现代公共政策执行本章介绍了政策执行问题的由来,描绘了政策执行的模型,说明了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政策执行问题的由来教学目的:掌握政策执行的概念,政策执行与政策效果的关系教学重点:对政策执行问题的争论教学难点:学术界对政策执行的界定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政策执行问题的提起及其重要性二、政策执行的概念及其争论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对政策执行的界定学术界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以描述。一个是行动学派,另一个是组织理论学派。行动学派十分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指导作用。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执行组

39、织机构的作用。三、政策执行与政策效果第二节 政策执行模型教学目的:掌握政策执行的基本模型教学重点:政策执行模型的解释教学难点:史密斯模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史密斯模型史密斯为政策执行过程建立的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它由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二、霍恩和米特模型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至少包括八个方面的相关的变数:政策标准、政策资源、组织沟通、强制力、执

40、行机关的特性、执行人员的特性、政治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三、梅兹曼尼安和萨巴提尔模型 政策执行中的主要变数可以分为问题的可处理性、政策本身的法定规制能力、政策以外的非法定变项三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第三节 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教学目的:掌握政策决定、政策资源的概念,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教学重点:政策决定与政策执行效果的关系教学难点: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分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政策决定政策决定是指经由完整的法定程序,由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并昭示公众的、关于某一特定政策问题的具有社会公共权威性的规定。这种规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效

41、果。1、政策的合法性政策的合法性主要指既定政策的两种属性:即是否符合法律;是否符合传统。2、政策的合理性政策合理性应该同时具备几个方面的特征(1)政策建立在明确的理论基础之上(2)政策建立在理性分析判断之上(3)政策设定了明确而具体的政策目标。3、政策可行性政策可行性是指,既定的政策具备执行所需要的基本的客观条件,经过政策执行者的主观认同和努力,可以属性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即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二、政策资源政策资源是指政策执行主体执行既定的政策决定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客观的和主观的条件。实际的公共政策执行至少要具备如下方面的资源要项:执行经费、执行人员、执行机构、执行权威、执行保护。三、政策执行环境

42、政策执行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之外的诸多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总和。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包括:1、公众态度。标的团体泛指由于政策的强制性必须对本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调运的群体。通常,目标群体之所以顺从和接受某一项政策,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对政策合法化的看法(3)对成本利益的衡量(4)顾全大局(5)避免惩罚(6)条件的变化2、政策执行机构对待公众的态度。政策执行机构消除不顺服事态的对策包括:说服;协商;仲裁;权威;等待拖延;平衡;妥协3、政府相关机构的整合程度第九章 政策评估本章介绍了现代政策评估的含义及意义,说明了政策评估的标准和问题,阐述了政策终结的对象、

43、方式、阻力及解决措施。第一节 现代政策评估及其理论发展教学目的:了解掌握政策评估的作用及理论发展,掌握政策评估的类型教学重点:政策评估系统教学难点:政策评估的主要类别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政策评估的一般意义1、政策评估的内容政策评估就是对政策的效果进行的研究。具体来看,政策评估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1)规范,即确定政策评估得以进行的标准。规范是科学评估的一个先决条件,在评估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测度,即收集有关评估对象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高度精确的,也可以是不很精确的,甚至是完全凭主观印象的。(3)分析,即评估者运用所搜集到错各种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方

44、法,对政策的价值作出判断,提出结论。分析是政策评估最基本的活动。(4)建议,即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2、政策评估的作用政策评估的重要地位来自于政策评估在政策实践过程中的作用。政策评估的作用,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察:(1)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2)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3)政策评估是迈向政策决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3、政策评估系统 (1)政策评估系统的构成:评估者;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 (2)政策评估的一般步骤:评估的组织准备;实施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和总结 (3)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影响的广泛性;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的重叠;有关人员的抵

45、制 (4)促进政策评估的途径:端正评估的指导思想;政策评估制度化;精心选择评估对象;建立政策追踪系统;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二、政策评估理论的发展三、政策评估的主要类别1、政策效果评估政策效果评估又称为成果评估、影响评估、总成评估等。它以政策的效能和效率为评估的中心的问题。政策效果评估类型:(1)直接效果。(2)附带效果。(3)意外效果。2、政策执行评估政策执行评估的中心问题在于确定政策执行是否按照政策规定采取了适当的政策执行行为,政策执行行为又是如何影响政策成败的。政策执行的评估最重要的是确定好完美的政策执行模型。它是评估的参照,是政策执行最理想的模式,它也应当是本着社会公正的原则。3、政策

46、效率评估政策效率评估在基本特征上是一种经济考虑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能分析是常用的方法。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标准与问题教学目的:了解政策评估的误区,掌握政策终结的概念、阻力与解决对策教学重点:克服对政策终结阻力的对策教学难点:反对既定政策终结的原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评估的首要标准与次要标准二、评估的误区与问题1、主观误区(1)以表象取代事实(2)以形式取代研究(3)以政治取代科学(4)以研究取代服务(5)以社会目的取代政策目的(6)图获取资源取代政策目的2、客观误区(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2)因果关系的不确定(3)政策效果的不确定(4)政府态度的不确定(5)评估客

47、观数据的不确定三、政策终结政策终结就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多余的、不必要或无效的政策的过程。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具有双重的地位。一方面,政策终结意味着旧的政策过程的结束。但另一方面,政策终结也意味着新的政策活动的启动。1、政策终结的对象 (1)功能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所谓功能的终结,就是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2)组织任何一项政策活动都是通过组织来推动的,而组织存在的根本依据,也正是在于它能够承担政府的各项活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此,政策终结

48、通常也伴随着组织的缩减或撤销,这就是组织的终结。(3)政策指对政策本身的终结即停止执行某项政策。承担政策活动的机构依旧存在,政策所承担的功能由新的政策来担负。同以上两种终结相比,对政策本身的终结所遇的阻力最小,这是因为:(1)政策的目标比较单纯,因而容易进行评估并决定取舍;(2)政策本身无法保证其所需要的资源,因而在缺乏强有力的支持时,比功能和组织更难维持;(3)政策更改的代价远比功能转变、组织调整要小得多,因而容易得到实际部门的认可;(4)政策的可选择性较大,不同的政策选择往往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或团体的利益要求,因此政策本身拥有一批天然的反对势力,这将有助于政策终结的实现。2、政策终结的方

49、式(1)替代 替代指的是旧的政策由新的政策所代替,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上没有变。(2)合并 合并指的是旧的政策虽被终止,但政策所要实现的功能并不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政策或是其他机构的工作中。 (3)分解 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4)缩减缩减就是采用渐近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3、反对既定政策终结的原因(1)利益差别:既定权力与利益;既得经济利益(2)习惯性:职业认同感、不安全感(3)认知:对政策终结缺乏必要的了解、对政策终结缺乏必要的理解、利益对政策

50、终结的影响。4、克服对政策终结阻力的对策创造和谐的政策终结的气氛立场分析广泛的参与建立群体的一致性强制力利用个人的威信改变领导和管理方式加强组织沟通加强革新性折衷妥协第十章 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本章主要讨论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介绍了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综合决策模型、团体决策模型、精英决策模型和政治系统决策模式的理论观点和相应的评价。第一节 渐进主义决策模型教学目的:了解公共政策分析的渐进主义决策模型的政策观点教学重点:渐进主义决策模型解释教学难点:对渐进主义政策分析模型的批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渐进主义模型的由来 渐进主义政策分析模型最初是由美国学者C.E林德布罗姆

51、于1959年发表的“调适”的科学一文中提出来的二、渐进主义政策模型的政策观点1、政策制定过程必须在民主政治制度的框架内按照民主的运行原则进行2、政策过程与多元社会政治权利主体的交互影响和制衡过程相一致3、任何政策问题都需要界定4、政策制定者没有必要费劲力气考虑几乎所有可能的政策备择方案,而只许考虑那些与现行政策有着密切联系 、是现行政策渐进式发展的有限的政策 5、考虑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目的手段目的的合理调适,以使政策问题变得较易处理6、政策奸计的客观性,政策结果基本上是可以预测的。7、与政策方案的有限性、政策结果评估的有限性相联系,政策修正也是有限的,但也是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的8、渐进

52、公共政策的政策目的不在于急速地解决根本性的社会问题,而在于有序地缓和和减少社会问题三、关于渐进主义政策分析模型的批评第二节 综合决策模型教学目的:了解综合决策模型的由来及其理论假设,掌握综合决策模型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综合决策模型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综合决策模型的理论假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综合决策模型的由来及其理论假设综合决策模型是国际著名公共政策研究学者Y·德罗尔于1968年在起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中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模型二、综合决策模型的主要特征1、确认重要的政策目的,决策标准和基本的价值标准 2、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政策方案 3、 预先审视各种政策选择方案的

53、政策期望与代价,选择风险最小的、效果最佳的政策方案 4、 政策者可以首先应用渐进主义的政策分析模型检视现行的政策 5、 判定政策是否最佳的有效方法,在于不同的分析者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经由成和自由的讨论后取得协商一致的意见6、决策者在决定对一项政策进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积极进行是否值得的求证 7、只要是合理的,本模型不拒绝应用任何有益的分析方法 8、 为了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有必要切实改进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三、对综合决策模型的批评第三节 团体决策模型教学目的:掌握团体决策模型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教学重点:团体决策模型的观点教学难点:团体决策模型的理论盲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团体决

54、策模型的缘起二、团体决策模型的主要观点三、团体决策模型的理论盲点第四节 精英决策模型教学目的:掌握精英决策模型的主要理念及理论缺陷教学重点:精英决策模型的主要理念教学难点:精英决策模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精英决策模型的提出精英决策模型又称之为杰出人物模型,是托马斯.戴伊和哈蒙.齐格勒于1975年在民主政治的讽刺一文中提出来的。二、精英决策模型的主要理念1、社会事实上分化为执掌权力的人和没有权力的多数人。2、少数的杰出人物并不是多数的被统治者的代表,他们来自经济地位比较优越的社会阶层。3、在基本的社会制度和基本的价值观念方面,精英集团的看法异常的一致,并会为此而共同奋斗。4、群众通常是冷漠的、无知的、自私的、消极的,因此,杰出的人物不应该事实上亦很少受到群众的直接影响。5、公共政策是由杰出人物作出的决定。三、关于精英决策模型的再争论 第五节 政治系统决策模式教学目的:掌握政治系统决策模式的主要概念教学重点:政治系统决策的要素教学难点:政治系统决策模式解释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政治系统决策模式的构想 政治系统决策模型是美国政治学著名的学者戴维·伊斯顿于1979年在其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中提出二、政治系统决策模式的几个主要概念输入表示政治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概括性变量要求表示,构成政治系统环境的个人和团体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