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札记_第1页
《最后一课》教学札记_第2页
《最后一课》教学札记_第3页
《最后一课》教学札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后一课?教学札记都德的?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中的精品,自1873年发表以来,曾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并常被选为中小学的语文教材,流传广泛,脍灸人口。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化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样一篇小说,在开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近代中国,是很易引起共鸣的。梁启超曾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的功能,因此,他竭力强调小说要以开通民智,改造国民思想品德为己任。这固然主要是针对创作小说而发,但可以说,近代文学史上的很多翻译作品也是

2、以此作为自己的神圣宗旨的。?最后一课?被介绍到中国来,首先就是因为它的爱国主义。这可以从先后发表的几种译文上得到佐证:1913年1月发表的匪石译本将?最后一课?标明为“教育小说,1915年5月发表的江白痕译本那么标明为“爱国小说,两者不约而同都强调了作品的爱国性质及其教育意义;此外,胡适的译本和江白痕的译本还分别对小说的篇名作了改动,胡译为?割地?,江译为?小子记之?,显然,译名强调的是对丧权辱国的刻骨仇恨。这些细节已颇能说明问题,但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上述三种译本都非常郑重地在译文前加有按语,有的甚至还有跋语,这些“序跋,更清楚地说明了他们翻译这篇小说的意图。目前发表的?最后一课?的最初译本

3、是由匪石翻译的,发表在1913年1月31日出版的?湖南教育杂志?2卷1期上。译者生平不详,以“匪石为名者大约不会很多,故未知是否即南社成员陈匪石。据郑逸梅先生?南社丛谈?载,陈匪石早年曾留学日本,“庚辛之际,新学渐盛,他任课幼幼学堂,时以国家积弱之故,与列强国力外张之由,勉励学生,谓:‘学必有用于世,始名为学’。从上述记载看,陈匪石从日文转译此作也是有可能的。其译者按语曰:“西历一千八百七十年,法兰西与普鲁士交哄,法人大败,普军尽据法之东境。明年,进攻法之巴黎,法人力竭不能御,乃为城下之盟,赠款五千兆弗郎,约合华银二千兆元,盖五倍于我国庚子赔款矣。赔款之

4、外,复割阿色司、那恋两省之地与普。时文学大家都德目睹其事,然伤之,乃托为阿色司省一小学生之语气,写割地之惨然,以激扬法人爱国之心。言虽鄙俚,含有精意。法国小学老师,咸定为课本,授之儿童云。这篇按语言简意赅,既交待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又深深寄托了对法国的同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爱憎是很清楚的。译文纯用白话,通俗明了,但对原作却略有删改,如“我上学前在市政厅遇见铁匠及其徒弟的情节即被全部删去。一般来说,翻译作品,尤其是寥寥二、三千字的短篇小说,在当时很难引起什么反响,但匪石的译文发表后仅两月,即有人赋诗发表读后感,其诗名?最后一课题辞?,作者健铁,诗曰:“柏林书到意苍茫,汉麦先生辍讲章。四十年来求学地

5、,知从何处话兴亡。凝神端坐睨诸生,忍泪念愁哭不成。祖国文章君识否,山残水剩最凄清。一声木铎日轮高,却怪先生新换袍。稚子亦知亡国恨,春风和泪看胡桃载1913年4月15日?湖南教育杂志?2:6。诗作语气沉痛,但又不乏愤激,说明作品在当时深深引起了人们的共鸣。第二种译文是胡适翻译的。胡适于1910年7月考取第二届庚子赠款留美官费生,遂赴纽约康奈尔大学深造,?最后一课?即译于美国,于1915年3月发表在?留美学生季报?春季号上。据该报编者注明,胡适此译作曾登载于上海某报,此说如属实,那么胡译首次发表大约也在1913年左右,因为胡适译文后注有“民国元年九月记于美国的字样,从时间上推算,发表之日当和匪石译

6、本根本同时。此外,胡适的“译者按语在内容上和匪石根本一样,甚至连造句遣词也大致吻合,这种雷同现象颇令人迷惑不解。胡适的翻译,素来删节极多,曾被人讥之为“胡译。这篇译文在三种译文中也是删节最厉害的,大凡无碍根本情节的景物描写,人物语言等等均遭删节,以后曾有人在?洪水?杂志上引法文原作对胡适的这篇翻译大加指责。尽管如此,胡适的译文在语言上是比较标准的,在当时也比较受欢送,1917年收有?最后一课?的胡译?短篇小说?第一集出版,至1940年累计重印多达21次,由此不难揆察胡适译作影响之大。继胡适译本后,江白痕在1915年5月1日出版的?中华小说界?2卷5期上也发表了?最后一课?的译文。江白痕其人不详

7、,他发表作品不多,偶尔在当时的报刊上能看到他的译作。他在译文前也加有一段按语,曰:“普法战争后,法人割亚尔萨斯、罗亨二州以和,而亚尔萨斯人常不忘其祖国,今观是篇,对于祖国文字三致意焉,法人爱国之情亦可概见。文字之间,可以看出充溢着对祖国的眷爱,其翻译此作的用意是很明显的。和前述两种译文不同的是,江白痕系用文言翻译,然译文却非常忠实原著,根本是逐句翻译,当可说是对?最后一课?的首次全译。除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一课?精湛的艺术构思也常为人们所赞赏,难能可贵的是中译者们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匪石和胡适曾分别在译文后特附跋语,对都德的艺术技巧赞叹不已,兹抄录胡适“跋语之一节,以见其仰慕之情之一斑:“此篇佳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