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用典_第1页
诗歌鉴赏之用典_第2页
诗歌鉴赏之用典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之用典一、用典: 诗歌中援引历史故事、诗文词句或者神话传说来抒发情怀的手法。二、用典类型:(一)按内容分1. 事典: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属于借古抒情。2. 语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词,目的在于加深诗词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 言外。3. 神话传说:(二)按方式分1. 明用和暗用 明用: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的指出是何人何事 暗用:比较隐蔽,不能一眼看出指的是什么人什么事2、正用和反用 正用:正用典故的意义 反用:反用典故的意义三、用典的作用1. 语言精练,内容丰富;2. 含蓄委婉,情思深刻;3. 增强艺术感染力、说服力。四、用典答题步骤1. 知典故

2、:指出所用典故2. 明原旨:典故原来所表达的意思。3. 析境义:综合作者写本首诗处境、个人经历、社会大背景来分析诗人引用此 典故所要表达的情感。4. 品妙处: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委婉含蓄,情思深刻;增强艺术感染力和说 服力。五、用典的设题方式1. 选择题2. 主观题真题1.精卫词( 2018 全国卷三) 【作者】王建 【朝代】唐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注:(1)磊磊:山石众多而委积的样子。( 2)但得:只要。 (3)何所为:做什么。 (4)穿:破。

3、 ( 5)空:仅仅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2.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1. A (A 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 死子还生” 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 可知该项 “作者对精卫填 海的动机感

4、到困惑说法有误)2. (北京卷 2018)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1】()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 【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 西南更草相如檄 【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 如椽笔。 儿女泪, 君休滴。荆楚路, 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 【4】上三更月。正梅 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 【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官服。 【3】相如檄:指司法 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代指襄阳。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李正之:

5、李大正,字正之;提刑:提点刑狱使的简称,主管一 路的司法、刑狱和监察事务。绣衣:西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他们身着绣衣,以示 尊贵。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东北看惊:指曹魏有惊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闻风心惊。诸葛表:诸葛亮出师 北伐曹魏,有出师表上蜀汉后主。西南:川蜀地处西南。檄( x席):檄文,即告示。相如檄:司马相如有喻巴 蜀檄。功名:赞友人文才出众,足能立功建业。君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后泛指达官 贵人,此指李正之。如椽( chun 传)笔: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笔,指大手笔。 休:不要。荆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经之地。稼轩曾官湖南、湖北, 故谓“吾能说

6、”。要:请。 赤壁矶: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苏轼以为是当年周瑜破曹之地,曾 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赤壁赋凭吊之。铜鞮( d):铜鞮在今湖北襄阳。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把子时作为三更, 一般用三更来指深夜。正:正值,正当时。 相忆:相思;想念。15.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 望其早归。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

7、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 的凄苦。16.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 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6 分)14.D(“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有误,梅花花开、大雪纷 飞是眼前之景,并非回忆之景。)15.(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 2 分)(2)“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 宏的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 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 2 分)(

8、3)“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 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3.2017 全国卷二送子由使契丹 宋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释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莫道中朝第一人: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 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

9、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 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 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 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 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 安归来。答: B、 D( 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的说法不正确, 把典故理解得过偏过实;苏轼兄弟也并没有“自居第一”的想法。 D 项“切莫以 家世傲人”的说法不正确,“家世”并无“傲人”之处,

10、苏轼也了解弟弟,这一 点无须嘱咐。)4.2016 全国卷一金陵望汉江 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 ,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 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 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 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 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 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 分)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 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

11、 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作者自比任公子, 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 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失落。5.2013 全国卷一 鹊桥仙华灯纵博 宋代: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译文当年在华丽的灯光下纵情地博弈, 骑着骏马猎射驰骋, 谁还记得我当年豪壮的军 旅生活?那些无聊酒徒有许多如今都封了官爵,只有我等愿意隐居江边做渔翁。 江边有八尺轻舟。 撑着低低的三扇篷, 独自享受长满蘋草的水边景色, 镜湖本来 就属于像我这样的闲适之人。又何必非要你“官家”赐与不可呢?注释

12、华灯:装饰华丽的灯台。 纵博:纵情赌博。此处视为豪爽任侠的一种行为表现。 剑南诗稿 卷二十五九 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华灯 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酒徒:犹言市井平民,普通人。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郦生嗔 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渔父:渔翁,打鱼的老人。占断:完全占有。 蘋洲:丛生苹草的小河。镜湖:在浙江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周遭三百余里,以水平如镜而出名。 闲人:作者自称,乃愤激之辞。官家赐与: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到会稽,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 陆游反用其典,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官家,指皇帝,此

13、处明指唐玄宗,实指当 时的南宋皇帝。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 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 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再说, 天地之大, 何处容 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试题分析:此题考察诗歌用典的作用,理解典故要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知 人论世,分析典故的内涵、 手法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用贺知章告老 还乡和诗人被迫隐逸做对比, 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另一方 面通过对皇帝“多此一举”的赏赐。暗示诗人不甘心作闲人。表达报效国家的理 想愿望和对统治

14、者的不满。模拟题:古风(其十五)李白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 方赵至,邹衍 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注】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 赵国人。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 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 突出诗人不被重用, 怀才不遇的现 实处境;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每点 2 分,共 6 分)被檄夜赴邓州幕府金?元好问 幕府文

15、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注:“岂不怀归”出自 诗经 ?小雅 ?出车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 荐、选拔、考试诸事。15. 本诗主要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 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

16、:这里指东汉伏波将 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 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 ?渔父中有“沧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 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 “伏波故道风烟”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 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 人心变异,世道衰微。D. “直以慵疏招物议” , 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

17、招来非议, 实则感叹自己怀才 不遇,心中愤激不平。E. “休将文字占时名” 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 , 此处 多有调侃、自嘲之意。15. 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 垂泪千行便濯缨” 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答案】 14. BD15.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2) 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 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解析】14. 试题分析: 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 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