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线路基础工程测量_第1页
送电线路基础工程测量_第2页
送电线路基础工程测量_第3页
送电线路基础工程测量_第4页
送电线路基础工程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线路工程基础施工测量案例小结一、线路复测过程中绕开障碍物的测量方法在未进行线路复测前,必须把精确档距L 求出小数点后3位数,方可用全站仪打通。然而,在打通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碍物,例如:建筑物、树林等之类,要绕过这些障碍物,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假如A1的坐标点(X1,Y1、A2的坐标点(X2,Y2。1、 台二线实例 1、1 A1塔位在电厂里面,A1-A2档距为283.425m ,中间有围墙和小树挡住,加上中心桩及小号构架侧方向桩都没有,所以用矩形法补桩。1、2 用全站仪架在A2号,对A3右转90°,定O1点,定出水平距离12.3m ,再把仪器架到01点,对准A2,左转90°

2、,利用已知A1-A2档距283.425m 定出O2点,把仪器架到O2点,对准O1左转90°,测水平距离12.3m 定出A1点,此时已完成对A1中心点补桩。 1、3 中心桩定出后,再分别定出大小号方向桩。2、珠香线解口B1-B22、1 B1-B2 (212212Y Y X X L -+-= 2、2 我们可以把仪器架在B2,对准B3方向,转180度过来用直角三角形来进行复测,如图:2、3 先定出辅助点0,再打出OB2、OB1的距离是否正确,计算公式如下:2、4 如计算得出a 值与实际测量值相等,则B1点正确,且B1B2垂直于OB1。3、珠香线解口A9-A103、1 A9-A10中间树林挡

3、住,用任意三角形来打通。 3、2 依右图,我们必须先求出L 值,用余弦定理来求: 3、3 用正玄定理求出A9、A103、4 校正一下三个角之和是否等于180°。61°4801+6°3552+111°3608=180°01m 217.170755.55617tan 17tan m197.58217cos 755.55617cos 17=a bab c cb COS m 431.2260836111cos 63.214982.272-263.2142982.27="' +=L ="'="'=61

4、431.22663.1420836sin111A9sin 6431.22627.9820836sin111A10sin B1 L=b=556.755m 73° a=170.217m A9 A10通视点3、5 同时可利用算出来的角A9、A10,补定大小号方向桩。4、台桂线B71-B724.1 B71-B72在桉树林的遮挡下,根本无法使用矩形法、直角三角形法、任意三角形法,如图所示,在这种地形下只能采取多边形测距法。 B71 B72 4.2如图看这地形,首先要在施工小道路上打两个桩,一个可以看到B71,一个可以看到B72。 大号桩4.3如图,测出B=121°3546,D=108

5、°503, B71-B=117.409m ,B-D=400.398m, B72-D=235.447m 。求B D B72,B71 B B72这两个三角形。 1B D B72 .求出B72-B 的距离(949.525350108cos 447.235389.4002447.235389.4007222m B B ="'-+=-.求3"'="'=4425949.525447.235350108sin 3sin.求4"'="'=52546447.235389.4004425sin 4sin验证三个角度

6、是否等于180度,D+3+4=179°5959,所以符合。 2B71 B B72.用B 3得知2=96°3142,可以求出B71B72档距。(768,551423196cos 949.525409.1172949.525409.11722m L ="'-+=.求1 "'="'=11671768.551949.525423196sin 1sin.求5"'="'=171212949.525409.11711671sin 5sin验证三个角度是否等于180度,2+1+5=180°,

7、所以符合。用5来校正B72大号桩。 二、 挖孔桩单桩高低腿基础分坑(500kV 珠香线解口A14塔 1、在未分坑前,必须复测好,并定出线路前进方向桩。先安置好经纬仪或全站仪后,用小卷尺量仪高,还要一把长卷尺(钢可以量斜长。2、对准线路前进方向,顺时针旋转45°为腿,然后顺时针再转90°为腿,、腿也是同样顺时针转90度分出。3、最后打前后水平控制桩 3、1 腿斜长:9108mm ,垂直角实测为111°5659近桩平距:9108×sin111°5659=8448mm ,近桩以外1847为坑中心。 仪器到近桩的高差:9108×cos111&

8、#176;5659=-3404mm 中心桩到近桩的实际高差:-3404+1525=-1879mm设计腿相对中心桩标高为-3.5m ,所以-3500+1879=1621mm近桩以下1621mm 为立柱顶面,近桩下15121mm 为孔深=13500+1621 3、2 腿斜长: 近桩平距:9476× 仪器到近桩的高差:9476×cos111°2729=-4369mm 中心桩到近桩的实际高差:-4369+1525=-2844mm设计腿相对中心桩标高为-2.5m ,所以-2500+2844=344mm 近桩以上344mm 为立柱顶面,近桩下13156mm 为孔深=13500

9、-344 3、3 腿斜长:8435mm ,垂直角:260°5023基础面 中心桩面基础面中心桩面 基础面中心桩面近桩平距:8435×sin260°5023=8327mm ,近桩以外1501为坑中心。 仪器到近桩的高差:8435×cos260°5023=-1342mm 中心桩到近桩的实际高差:-1342+1525=183mm设计腿相对中心桩标高为-0.5m ,所以-500-183=683mm近桩以下683mm 为立柱顶面,近桩下14183mm 为孔深=13500+683 3、4 近桩平距: 仪器到近桩的高差:8479×cos105

10、76;1556=-2232mm 中心桩到近桩的实际高差:-2232+1525=-707mm设计腿相对中心桩标高为-0.5m ,所以-500+707=207mm近桩以上207mm 为立柱顶面,近桩下13293mm 为孔深=13500-207三、等截面斜柱基础(珠香线解口A7塔1、基础分坑注意事项1、1 等截面基础施工完成后,其立柱是往对角倾斜的。 1、2 注意基础半根开要加大15mm ,预防根开变小。1、3 在分坑之前,必须先求偏心距出来,才能分出坑近远点。以A7腿为例,基础半根开=6248mm ,坑径=5200mm ,参照下图:基础面中心桩面基础根开坑近点坑远点等截面斜柱基础平面图hpSDM1

11、400mm立柱直径=1200mm h=5400mm p=900mm D=456mm S=72mm偏心距坑近点坑远点分好坑近远点后,用一把长卷尺远近点对拉,拉到坑角5200mm 后,打下坑角桩。 1、4 关键控制好模板高差,因为模板高差是确保立柱定位准确的关键。 模板高差:M1空间角:tg-1=偏心距/(h+p=746/(5400+900=6°4511 立柱直径=1200mm1、5 制模板如图:要求两块模板的值出来,制模板前必须加大2cm 。(mm S D 7462724562=+=+=(mm 5926367796032252007462156248=-=÷-+=(mm132

12、80367796032252007462156248=+=÷+=mm M 20011456sin 212001="'=(mmh D M 54382540022456222=+=+=12205438模板mm M D 80502/161488572/21221(8857=-=-=12205238100模板1、6钢筋立柱绑扎:设计给出2条主筋,1条高1条低,要求出每根钢筋长度之差才能加工。 C1=6588mm ,C2=6388mm 。K=主筋高差= C1- C2=6588-6388=200mm 。 因为60条主筋构成主柱钢筋笼,它的一半是30,每条边有15条主筋,但必须多

13、加2条进行计算:K/17=200/17=12mm所以每条主筋长度之差都是12mm ,按此数值进行钢筋加工。1、7 务必定出1号筋来,用一个加工好的正方形箍筋,顺序绕着这个圈来绑扎,最好打好水平桩来定,到时候还可以用水平桩来观察模板。8857mm ,偏心距746 mm mm M M 55382/200(54382/1(=+=+mm M M 53382/200(54382/1(=-=- 主钢筋 上点(mm D 87902/2115088577462/218857746=-+=-+=按照上点8050mm 和下点8790mm 定出号主筋。1、8 地脚螺栓中心与立柱中心柱之差为K1,说白了就是两个半对角

14、,地脚螺栓中心一个,主立柱中心一个。地螺外露190mm K1=(地螺外露×sin 空间角 =190×sin6°4511 =22mm半对角- K1=8835mm用8835来下地脚螺栓。2、地脚螺栓(例一2、1这个图很明显,对角方向是对小根开B 穿过来,如图:B=182mm ,A=320mm 。平行横担方向(8颗螺栓BBAA ÷ 2BB × 212342、2 求地脚螺栓高差-(mm A 2611456sin 232011456sin 2="'÷="'÷(mm B A 5711456sin 25

15、22611456sin 22="'+="'+÷(mm B A 8311456sin 25226211456sin 222="'+="'+÷8颗地脚螺栓的高差分别:-26mm ,-57mm ,-83mm ,按对称顺序下地脚螺栓。 3、地脚螺栓(例二A=254mm ,B=220mm ,C=127mm ,R=490mm ,空间角=6°4511 (12颗螺栓B B A CC3、1 下地脚螺栓,对角方向是刚好对准前后的地脚螺栓,从其中心穿过。3、2 12颗地螺围成一个圆,所以,地脚螺栓笼中心与相邻两地螺

16、的夹角是30°。 3、3 求地螺高差 为E1:为E2:为E3:为E4为E5:为E6:12颗地脚螺栓的高差分别为8mm ,29mm ,58mm ,87mm ,108mm ,mm K E mmK M R mm R 811456sin 6611456sin 11664244901142430cos 49030cos ="'="'=-=-=mm K E mmK M R mm in in R 298.2811456sin 24511456sin 222452454902224530s 49030s ="'="'=-=-=m

17、m R E 5811456sin 49011456sin 3="'="'=mm E E E 872958234=+=+=mm E E E 10881161325=-=-=mm E E 116326=116mm ,7个高差,按此顺序对称来下。 四、多孔桩式基础(台二线A41塔 1、基础分坑1、1先分出群桩出来,已知半根开=6920mm 。线路方向1500对角线3000中心桩基础根开基础根开3000L 280L 1LM 1M 212L 31、2 用直角三角形来计算它每个桩的角度及边长。 L3=半对角=9786mm L=半对角+800=10586mmL1=L-15

18、00=10586-1500=9086mm L2=L1+3000=12086mmtg-11=1500/L1=1500/9086=9°2227 tg-12=1500/L2=1500/12086=7°4291、3 求出以上数据后,用经纬仪或全站仪用角度法来分,分别是1=9°2227,M1=9209mm ,mmL M mm L M 1217921500222920921500211=+=+=2=7°429,M2=12179mm 。1、4分好各桩后,进行钻孔,等桩浇筑完成后,才施工承台及立柱。基础平面图线路方向1700800250对角心桩

19、近点远点基础根开基础根开1、5 分承台时分出它的远近点来,最好打水平桩控制,计算方法如下: 近点=(半对角+800-2500 =(9786+800 -2500 =8086mm 远点=近点+5000 =8086+5000 =13086mm1、6 也可以用以上分桩的方法来定出承台的4个角。 1、7 立柱用半对角来控制。五、人工挖孔桩基础(台核线3标A104基础相关数据见下表:(A104右转40°11 1、复测基础分坑前必须对前后两个耐张段完成复测,复测内容主要包括:档距、相邻杆塔高程、直线桩横线路偏移、地面凸起点、以及重要的交叉跨越(如电力线、公路、铁路等。2、基础分坑(采用全站仪分坑作

20、业前,需先将塔位植被、杂草等清理干净,分坑前认真对塔位中心桩、方向桩复检,确认其精确。具体检验方法可按照下图1,仪器架设在A104中心桩,对准A103,复查A104小号侧方向桩F2是否与A103在同一直线上;对准A105,复查A104大号侧方向桩F1是否与A105在同一直线上,准确无误后,方可对A105进行分坑。 图1线路转角平分线 图22、1 采用经纬仪对A104基础腿分坑如图3所示,仪器架在中心桩,已知仪高1450mm。实测仪器至近桩斜长8632mm,竖直角77°5749,已知半对角=10097mm,相对中心桩标高1m。可知:仪器至近桩平距:8632×sin77

21、6;5749=8442mm;仪器与近桩高差:8632×cos77°5749=1800mm;中心桩与近桩高差:1450+1800=3250 mm;近桩与基面高差:3250-1000=2250 mm,即近桩以下2250mm为基面;孔深:13000+2250=15250mm(近桩以下孔深近桩至坑中心平距=10097-8442=1655mm,即近桩以外1655mm为桩中心线。 基面图3(图中尺寸均为cmA104中心桩2、2 腿分坑图4,仪器架在中心桩,已知仪高1450mm。实测仪器至近桩斜长8176mm,竖直角74°2323,已知半对角=9588mm,相对中心桩标高3m。

22、可知:仪器至近桩平距:8176×sin74°2323=7874mm;仪器与近桩高差:8176×cos74°2323=2200mm;中心桩与近桩高差:1450+2200=3650 mm;近桩与基面高差:3650-3000=650 mm,即近桩以下650mm为基面;孔深:12500+650=13150mm(近桩以下孔深近桩至坑中心平距=9588-7874=1714mm,即近桩以外1714mm为桩中心线。 图4(图中尺寸均为cm2、3 腿分坑图5,仪器架在中心桩,已知仪高1450mm,实测仪器至近桩斜长10845mm,竖直角57°233,已知半对角=

23、10861mm,相对中心桩标高-2m。可知:仪器至近桩平距:10845×sin57°233=9100mm;仪器与近桩高差:10845×cos57°233=5900mm;中心桩与近桩高差:5900-1450=4450 mm;近桩与基面高差:4450-2000=2450 mm,即近桩以上2450mm为基面,考虑基础预偏90mm (25°<45°时按5B/1000,根据施工经验,本基础预偏值按7.5B/1000考虑,B 为基础最大根开11624后,2450-90=2360mm,即近桩以上2360mm为基面孔深:14500-2360=1

24、2140mm(近桩以下孔深近桩至坑中心平距=10861-9100=1761mm,即近桩以外1761mm为桩中心线。 图5(图中尺寸均为cm 2、4 腿双向偏心挖孔桩基础分坑2、4、1承台分坑图6。承台的分坑与板式基础相同,已知承台底面尺寸3600×3600,基础半对角11624,偏心距。可知:中心桩至坑近点距离:中心桩至坑远点距离:坑远点 图6(图中尺寸均为cm mm 9902700=mm 90782546116242180011624=-=-mm 141702546116242180011624=+=+2、4、2腿分坑图7,仪器架在中心桩,已知仪高1450mm ,实测仪器至坑近点斜

25、长10437mm ,竖直角60°261,已知半对角=11624mm ,相对中心桩标高-5m ,偏心距=990mm 。 可知:仪器至坑近点平距:10437×sin60°261=9078mm ;仪器与坑近点高差:10437×cos60°261=5150mm ; 中心桩与坑近点高差:5150-1450=3700mm ;坑近点与基面高差:3700-5000=-1300 mm ,即坑近点以下1300mm 为基面,考虑基础预偏90mm (25°<45°时按5B/1000,根据施工经验,本基础预偏值按7.5B/1000考虑,B 为基

26、础最大根开11624后,1300+90=1390mm ,即坑近点以下1390mm 为基面孔深:14000+1390=15390mm (坑近点以下孔深,含承台高3500mm 坑近点至坑中心平距,即坑近点以外2546mm 为桩中心线。 中心桩面预偏后基面图7(图中尺寸均为cm 2、5地脚螺栓中心位置校正。依据地脚螺栓加工图(8M68D36可知,R=416mm ,R1=314 mm R2=518 mm,COD=45°根据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可知:O A=cos45°/2×R= cos22°30×416=384, OA =O B 。图中可以看出:OA=O

27、O -O A ,OB=OO +O A 式中:O 基础中心桩 O 地脚螺栓笼中心点A 基础中心桩到地脚螺栓笼中心点与两个相邻螺栓孔心水平距离中线的交点(近点B 基础中心桩到地脚螺栓笼中心点与两个相邻螺栓孔心水平距离中线的交点(远点 mm 2546223600=图10分别代入公式:腿:OA=10097-384=9713,OB=10097+384=10481腿:OA=9588-384=9204,OB=9588+384=9972腿:OA=10861-384=10477,OB=10861+384=11245腿:OA=11624-384=11240,OB=11624+384=120082、6 地脚螺栓位置

28、检验值优良后(所谓优良: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与立柱中心偏移 10mm以内,露高240mm,基础根开优良值为±1.4;基础半对角优良值为±0.5固定牢靠,方可进入混凝土浇筑环节,浇筑过程中,应多次检查地脚螺栓微量偏移,及时修正。2、7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仔细校对基础根开、半对角、基础顶面与中心桩高差、地脚螺栓外露、地脚螺栓中心与立柱中心偏移。六:灌注桩的分坑,半根开6000mm,承台5800mm ,近点到承台边1600mm ,立柱1400mm。1.1先分出每个腿的4条桩 1.如图:近桩与半对角之间相差1200mm,我们用1200×2=1697,用6000×2=

29、8485mm,所以近桩=8485-1697=6788mm。2.远桩=6788+(3600×2=11879mm。3.角边桩:用一把长卷尺拉出7200mm,分成两个3600mm定出两个角边桩。以上这三点如下面的图:实线代表分远近桩,虚线代表分角边桩。 1.2再分承台1.如图:近点到立柱相隔有两段距离=(近点到承台边的距离+立柱/2×2,相当于坑近点=(6000×2-(1600+700×2=5232mm.2.坑远点=5232+(5800×2=13434mm。3.坑角点:用一把长卷尺拉出11600mm,分成两个5800mm定出两个坑角点。 七.高低腿及

30、双桩分坑 1、在未分坑前,必须复测好,并定出线路前进方向桩。先安置好经纬仪或全站仪后,用小卷尺量仪高,还要一把长卷尺(钢可以量斜长。2、对准线路前进方向,顺时针旋转45°为腿,然后顺时针再转90°为腿,、腿也是同样顺时针转90度分出。3、最后打前后水平控制桩 3、1 腿斜长:9108mm ,垂直角实测为111°5659近桩平距:9108×sin111°5659=8448mm ,近桩以外1847为坑中心。 仪器到近桩的高差:9108×cos111°5659=-3404mm 基础面 中心桩面设计腿相对中心桩标高为-3.5m,所以-3500+1879=1621mm 近桩以下 1621mm 为立柱顶面,近桩下 15121mm 为孔深=13500+1621 、2 腿分坑图 4,仪器架在中心桩,已知仪高 1450mm。实测仪器至近桩斜长 8176mm,竖直 角 74°2323,已知半对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