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年第6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32期No.6.2009Journal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um No.132诗歌译者地位的阐释学浅析介评诗经关雎五个英译版本曹克煜3(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对于翻译以及译者的研究由来已久,在诗歌翻译领域,受传统翻译理论家和学者更多关注的常为翻译客体或主体采用的翻译策略,而对于诗歌译者地位的研究为数不多,本文将从阐释学角度,通过对诗经关雎五个英译版本的分析,对诗歌译者的地位进行探究。关键词:诗歌翻译;译者地位;阐释学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1004-4310(200906-0055-03作为一项复杂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翻译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众所周知,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翻译过程,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主体与客体,也就是译者和译文。传统的理论家以及学者关注更多的是客体或是主体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而忽略或者极少关注译者的地位。同样,有关诗歌翻译的讨论也存在已久,然而对于诗歌译者地位的阐释学研究仍然不多。一、诗歌翻译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曾这样写道:“诗歌和翻译的研究很少是从非实践性角度来讨论方法论问题,而这类研究才是最有价值和最需要的。”(Bassnett,2002:8
3、31的确,传统的诗歌翻译研究局限于诗歌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以及直译与意译,很少超越实证性评论。对于诗歌翻译的策略,过去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大量相关的论述。詹姆斯霍姆斯(Ja mes Hol m es将诗歌译者的翻译策略归纳为四种。第一种为“模拟式”(m i m etic f or m,即保留源语诗歌的形式。该策略仅限于源语诗歌与目的语诗歌拥有相似的传统形式。第二种为“类比式”(anal ogical for m,即译者判断源语诗歌形式的功能之后在目的语中找到一个功能相似的形式进行代替。第三种为“内容派生式”(content-deriva2 tive或称“有机式”(organic f or m,
4、即以源语诗歌的语意材料为出发点,使目的语诗歌的形式自然而然的形成,此时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融为一体。这也正是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在翻译中国古诗时采用的策略。第四种为“游离式或变相式”(deviant or extraneous for m,即译者采用一种完全不同于源语诗歌的新形式。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Lefevere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七种策略:“音位翻译法”、“直译法”、“韵律翻译法”、“散文翻译法”、“谐音翻译法”、“无韵律翻译法”以及“释译法”。“音位翻译法”即在保留源语诗歌的意境下采用目的语音位;“直译法”则强调逐字翻译;“韵律翻译法”重点关注源语诗歌的韵脚翻译,正
5、如勒菲弗尔所指出的那样,该翻译策略与“直译法”一样只关注诗歌的一个方面而放弃对诗歌的整体考量;“散文翻译法”则会引起诗意、交际价值和句法的变化;“谐音翻译法”中,译者则受到韵脚和韵律的双重约束;“无韵律翻译法”同样在诗歌结构选择上有所约束;而最后一种“释译法”,则是将诗意保留而改变诗歌的形式,即译者仅仅保留了诗歌的题目和出发点而创作了一首新的诗歌。二、诗歌译者地位的阐释学分析有关译者地位研究已经十分广泛而且深入,有关诗歌译者研究主要集中于译者的策略研究,而对于诗歌译者的阐释学研究还在少数。(一阐释学理论从古代到现代,阐释学经历了许多发展阶段,并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和著名的代表学者。1.阐释学起源阐
6、释学(Her meneutics一词起源于希腊词“her mebe2 u m”,其词根为“Her mes”。根据希腊神话的描述,Her mes是向普通百姓传达上帝旨意的人,是宙斯的信使。“Her meneu2 tics”一词最初的意思是“解释”,并派生出另外两种意思:一种是将隐藏的事情抖露出来,另一种是将模糊的事情明了化。因此,阐释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理解和解释的行为。2.阐释学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从时间上看,阐释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阐释学时期、传统阐释学时期和现代阐释学时期。在欧洲中世纪,阐释学是作为阐释上帝旨意的一门特殊学科。那时,宗教在整个社会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阐释经文的工作也深
7、受关注。“释经学”(Exegesis和文献学的553收稿日期:2009-09-15作者简介:曹克煜(1984-,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方向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产生是阐释学的胚胎阶段。这一时期即为古代阐释学时期。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 marcher,1768 -1834的研究将古代阐释学推进到传统阐释学时期,实现了第一次大转折。施莱尔马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和技巧方面的阐释,这些都建立在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普遍性和作者本身的特殊性基础上。根据他的观点,我们必须比作者更加了解作者自己。“哪里有误解,哪里就有阐释阐
8、释学的意义在于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李建盛,2002:2。该时期另一个著名代表当属狄尔泰(W.C.L.D ilthey,1833 -1911,他认为阐释学的任务就是要从历史文献和文章中发现最初的世界,然后把我们自己当作作者来进行解释。阐释学发展的第二个大转折应归功于德国另一位哲学家和存在主义的奠基者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海德格尔将阐释学从方法论推向至存在论,将其重点从解释变为存在主义的理解。在他看来,解释只是此在(Dasein存在的一种方式,并非方法。意义只能通过对此在的调查才能被揭晓。正如塞尔登(Selden,R.所说:“我们的意识不仅反映了
9、世界同时也被世界存在的本质而制约。”(Selden,2004:522。同时,海德格尔从存在论角度分析了语言的意义,奠定了哲学阐释学基础。哲学阐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为伽达默尔(Hans-Geory Gada mer,1900-2002。作为现代阐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认为每一种解释和理解都具有历史性,不存在完全绝对的客观理解。他认为“所有对过去文学的解释都来自于过去和现在的对话,但同时过去只能通过现在现有的角度来把握阐释学意义中的理解是过去和现在的融合”(Selden,2004:54-55。现代阐释学代表人物还有很多,诸如尤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 mas,1929-和保罗利科(P
10、aul R icoeur,1913-2005。从上述三个阐释学发展阶段可以看出,阐释学从纯文本阐释发展到更大范围的阐释,并可以应用到各个学科。现代阐释学从一定意义上将人文科学从科学至上中解放出来,并理清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在文学研究上则从“以作者为中心”转为“以读者为中心”。3.翻译和诗歌翻译与阐释学的内在联系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阐释学是一门理解和解释的学科,而翻译也是一门与理解和解释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阐释学的理解过程可以表示为:作者源文本读者(阐释者目的语文本(阐释而这个阐释过程与翻译过程极为相似,翻译过程可以表示为:作者源文本读者(译者目的语文本(翻译可见,正如阐释者一样,译者首先须理解
11、源文本,继而进行转换。唯一不同的是阐释者无需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意义转换。对于诗歌译者来说,必须最大程度的将源语诗歌的音、韵律和意义都转换成目的语诗歌。总体来说,阐释过程和翻译过程的本质是一样的。(二诗歌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处于主体地位,诗歌译者也不例外。译者主体地位可以从三个阶段予以表现。首先是接收源文本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接收源文本中,译者首先进行源文本的选择,译者必须对源文本和自身有足够的了解。不同的译者自然会选择不同的源文本,从而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此外,该阶段的译者主体性还体现于在接收源文本之前译者就已经拥有了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从而影响整个翻译过程。这一观点与尧斯(
12、Jauss的“历史读者”不谋而合。“历史读者是建立在期待视域的基础之上的,期待视域即在某一作品出现的历史时刻,读者的文化的、民族的、文学的(生成的、文体的、主题的期待。后时期的读者必须重构这些期待从而恢复该作品与首批读者之间的对话,继而产生他们与该作品的再一次对话。”(朱刚,2001:1753在复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的会加入其自身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知识沉淀和价值观,从而在不同的译者之间产生不同的理解、解释以及最终的不同翻译版本。译者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译者对源文本的理解和目的语文本的创造过程中。翻译的过程就像是译者与作者的对话,译者开始的任务就是找到作者最初的意图,这也是整个翻译过程
13、的基础。然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与作者直接对话可能性几乎为零。此外,根据伽达默尔的观点,作者的意图并不存在。解释是历史的,因此要译者找出作者的真正意图变成不可能的任务,从而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创造了更多更广的空间。在最终形成目的语文本的过程中,译者所处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翻译目的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翻译过程,这正是体现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三、介评诗经关雎五个英译版本诗经关雎的英文翻译众多,本文采用了其中的五种版本,分别由五名国内外译者翻译。源语诗歌如下: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译文一(汪榕培译The waterfowl would cooUpon an islet in the b
14、r ooks.A lad would like t o wooA lass with p retty l ooks.译文二(许渊冲译By riverside a pairOf turtledoves are cooing;Theres a good maiden fairW ho,a young man is wooing.译文三(丁祖馨译The turtledoves coo,Perched in pairs on shoal.The best girl is p rettyFor me t o court.译文四(伯顿华岑译Burt on W ats onGuan!Guan!Cry the
15、 fish hawksOn sandbars in the river:A m ild mannered good girl,Fine match f or the gentle man.译文五(杨宪益夫妇译Merrily the os p reys cry,On the islet in the strea m.65Gentle and graceful is the girl,A fit wife f or the gentleman.产生五种译文的主要原因是译者对于源语诗歌的理解和阐释的不同。他们在译诗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并由于各自在接收、理解和再创造过程中的差异而产生了不同的翻译版本。
16、作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读者”,上述五名译者拥有自身的知识沉淀和价值观,同时受到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翻译目的的影响,产生不同的译文便不可避免。首先是对于“鸠”的四种不同译文(waterf owl,turtle2 doves,fish ha wks和os p reys,选择四个不同译文取决于译者对于中文“鸠”理解。“鸠,为鸠鸽科部分种类的通称。我国有绿鸠、南鸠、鹃鸠和斑鸠等。鸠通常指本科中体型较小而尾长的成员。”4而waterf owl,turtledoves,fish hawks和os2 p reys的英文意思分别是“a bird that can s wi m and lives ne
17、ar water,es pecially a duck or goose”,“a wild dove,a type of bird with a p leasant s oft call,thought t o be a very l oving bird”,“a bird that kills other creatures f or food”,以及“a large bird of p rey(a bird that kills other creatures f or f oodthat eat fish”5。笔者认为turtledove更贴近源语诗歌的本意。其次是“河之洲”的翻译,五位
18、译者提供了五种不同的译文,原因仍然是对于中文词“河之洲”的不同理解。正如上文所说,译者与作者之间无法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此外“河之洲”也不存在权威的中文解释,因此产生五种不同的英译。笔者认为,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使用了霍姆斯的“内容派生式”的方法,不拘泥于源语诗歌形式,根据意思自然而成,相比之下更为恰当。再次是“窈窕淑女”和“君子”的翻译。五种译文在意思表达上都是合理的,并且在形式上五位译者也尽量做到形美,如汪容培先生使用“lad”“lass”,从而使句子结构产生对称的效果。最后就是“好逑”的翻译。因“好”字为多音字,因此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意思,而正式的汉语词典上基本都将“好”字标为第三声,因此其中
19、文意思即为“好的配偶”。这样看来,伯顿华岑和杨宪益夫妇的译文较为恰当。但前三位译者的译文也正确表达出了源文本的意思和意境,笔者认为都是可取的。四、结语尽管关于诗歌翻译是否可译存在着永无止境的争论,但在众多学者,包括笔者看来诗歌具有可译性。而在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的主体性地位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译文。从阐释学角度看,翻译与阐释学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这也是为什么在不同的译者之间,同一个源文本不可能产生同一种目的语文本的原因。参考文献:1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 tudies.(3rd ed.M.Lon2 don:Routledge.2002.2塞尔
20、登(Selden,R.等.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第四版M.北京:外国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htt p:/ w/91038.ht m5O xford Advanced L earners English-Chinese D ictionary S ixth e2 dition.The Commercial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 ress.2004.6Edmund Husserl.Ideas Pertaining to a Pure Pheno m enology and to a Phen
21、o m enological Philosophy(B ook IIM,R.Rojcewicz and A.Schuwer.Trans.London,Bost on,Dordrecht:Kluwer Acade m ic Publishers.1989.7English-Chinese D ictionary Second edition.英汉大词典第二版,陆谷孙,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8Bassnett,Susan,Lefevere,André.Constructing Cultures:Es2 says on L 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
22、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 on Press.2001.9Lefevere,André.Translation,Re w riting and the M anipulation of L iterary Fam 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2 ti on Press.2004.10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 ctivity:Func2 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
23、ghai Foreign Lan2 guage Educati on Press.2001.11N ida,Eugene.L 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 on Press.2001.12W arren,R.The A rt of Translation:Voices fro m the F ield. M.Bost on:Northeaster University Press.1989.13伽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4李建盛.理解事件与文本意义一文学设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15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6朱献珑.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从阐释学角度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3,94(3:104-107.17朱慧.诗歌翻译之策略J.考试周刊外语研究, 2007,15:49-51.A Herm eneuti c Approach to Poetry Tran sl a torsPositi onA C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劳动者补偿薪酬协议
- 二零二五版WTO电子商务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监管与协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科技工程设计与咨询服务居间合同正本3篇
- 基于2025年度销售目标的劳动合同3篇
- 2025年专业师资培训协议模板
- 2025年外卖配送分成合作协议
- 2025年商标使用权转让金合同
- 2025年度绿色建筑铝塑窗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4篇
- 小学生户外自然活动与观察能力提升报告
- 2025年消防资料编制与档案管理合同
- 制氮机操作安全规程
- 衡水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 护理安全用氧培训课件
-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 注册电气工程师公共基础高数辅导课件
- 土方劳务分包合同中铁十一局
- 乳腺导管原位癌
- 冷库管道应急预案
-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
- 公共部分装修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 《学习教育重要论述》考试复习题库(共250余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