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生能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论自生能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论自生能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论自生能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着手,阐述了企业自生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说明了比较优势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条件;竞争优势是一种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综合能力的作用结果,二者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根据我国企业发展现状,在比较优势战略的指导下,培育企业的自生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发挥经济的后发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 关键词:自生能力 核心竞争力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理论 林毅夫认为,自生能力(Viability)是“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只要有着正常的管理,就可以预期这个企业可以在没有政府或其他外

2、力的扶持或保护的情况下,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率。” 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所谓比较优势战略,简单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选择符合自己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在任何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是资本的严重缺乏。在此条件下,为了推行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所能做到的仅仅是把有限的资金倾斜地配置到少数几个产业上,其它产业则得不到最起码的资本,结果所扶持的产业,在扭曲价格和国家政策保护下最终因缺乏自生能力丧失竞争力。因而,整个经济缺乏竞争力,就谈不上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且,违背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畸形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丰富的要素禀赋形成矛盾,从而大

3、大抑制了对劳动力的吸收。所以,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要改变资源结构,即增加资本在要素禀赋中的相对丰富程度。如果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能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那么这个经济的生产成本就会低,竞争能力就会强,创造的社会剩余就会多,积累的量也就会大。 如果一个劳动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多廉价的劳动力,节约昂贵的资本,其产品相对来说成本就比较低,因而具有竞争力,利润从而可以作为资本积累的剩余量也就较大。而当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稀缺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就能创造出最多的剩余。要使一个国家(或企业)

4、 在做技术和产业选择时都能够对比较优势作出正确的反应,就需要有一个能够充分反映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价格结构。即在劳动力相对丰裕的禀赋条件下,劳动力价格应该相对便宜;反之,在资本变得相对丰裕的禀赋条件下,资本就相对成为便宜的要素。 由于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内生地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那么,欠发达国家要想“真正”赶上发达国家首先就必须使其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唯一能够保证国家快速地积累资本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它就不需要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因为这些最先进的技术也是资本最密集的技术,它与欠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并不适合。为了进行技术升级,欠发达国

5、家只需要引进一些比自己现有技术略微先进但在发达国家又不处在前沿的技术。这就使欠发达国家能够比较容易地、低成本地获得新的技术。与之相反,那些推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则可能需要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这就增加了技术引进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引进的成本。 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理论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某一两个环节上, 明显优于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 它强调的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能力。核心竞争力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 但又不完全由技术因素来决定,它与企业的组织、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通过协调有序的组织结构以产生系统效应, 并在和谐有凝

6、聚力的企业文化氛围中, 企业才能在其发展过程中培育并发展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一般来说,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第二,应具备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

7、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生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第三,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意味着企业在参与依赖核心竞争力的最佳产品市场上拥有了选择权。首先,它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所以核心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

8、要,使企业避免目光短浅所导致的战略性误区。其次,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第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更多地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是某项重大发明导致的重大跃进。因此,即使产品周期越来越短,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仍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方面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在建设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中领先的企业,往往很难被赶超。 基于自生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我国企业发展策略 (一)我国企业发展现状及发挥比较优势的必要性 在转型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很多企业不具备自生能力,中国也不例外。从宏观上

9、看,许多国有企业是政府为了尽快赶上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水平而违反其比较优势建立起来的,尤其是重工业中大型的国有企业,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不具有成本和竞争优势。另外,虽然已基本形成了一种市场导向、企业决策的资源配置机制,但由于计划经济惯性的作用,企业在按市场化运作上还不适应,不愿离开政府的保护和支持。 在经济全球化和入世的影响下, 我国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 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 而从全球竞争的角度考虑, 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国企业竞争力不高主要表现在:缺少规模经济、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不足、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等方面。 我国还是一个资金相对稀缺

10、的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上虽然占有一定优势,但中国的工资水平很低,平均而言只有不到美国和日本的1/50。然而,中国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也很低。尤其是在制造业,其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25以及日本的1/26。如果考虑到这一因素,将劳动力成本进行分解,那么美国每生产1美元产值所需的工资成本仅比中国高1/3。同时,中国制造业创造的增加值相对而言是很低的。在2000年,中国的平均增加值仅26%,大大低于美国49%和日本43.6%的水平。 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技术结构内生决定于这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不顾自己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现状,试图去建立、采用、生产和发达国家

11、同样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其发展目标载体的企业必然没有自生能力,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无法生存(林毅夫,2002)。毫无疑问,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和要素禀赋理论,我国的比较优势在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上。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也应该是开放经济的一个重要目的和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应该利用目前发达国家对外进行部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转让的机会,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 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样,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起步的。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其工业化水平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仍然很低,资本和外汇十分稀缺。但是,这些经济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持续、快速

12、增长,并且随着资本、技术的积累,它们又逐步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这一切都归根于它们循序渐进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上,都能够充分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不是脱离比较优势进行赶超。这些经济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由于不同的比较优势,形成的主导产业也不一样。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提高,资源禀赋结构得以提升,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变到资本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 (二)我国企业提高自生能力及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在关于企业的自生能力问题的解决上,专家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第一种类型的企业是生产其产品所要求的资金和技术很密集,在我国不具有比较优

13、势,但没有它就没有国防安全,而且无法从国外进口。对这样的企业,任何国家都是只能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来扶持,并由政府直接监督其生产经营。然而,属于这类型的企业数量不会太多;第二种类型的企业,同样要求有非常密集的资金和技术,但是它的产品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同时,在国防安全上也不是非常敏感,对这一类型的企业,可以采用以市场换资金的方式,利用国外的资金来克服国内要素禀赋结构对企业自生能力的限制。以市场换资金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直接到国外去上市,其二是跟国外的企业合资,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第三种类型企业其所在的产业资金很密集,但产品在国内没有多大的市场,不可能用市场换资金,对这一类型的企业解决自生能力唯一的

14、办法是利用传统大型国有企业在工程设计力量的人力资本优势,转向生产符合国内经济比较优势,并且有相当大国内市场的产品。第四种类型的企业连人力资本的优势也没有,则只能让其破产。 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了创造高层次的竞争优势,企业唯一的选择是进行持续的投资和创新。因此,一个有利于企业持续投资和创新的环境对企业创造高层次竞争优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条件。要创造这样的有利环境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就需要信息、知识和智力的大胆投入,需要高新技术的推动,以雄厚的资金支出支撑智力资源的占有,走大规模、快速度、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道路。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机制, 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加速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另外,发挥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前提下,加大企业对资金的投入,形成企业自身进行技术创新的良性发展机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工艺升级;政府应加强对技术发展的政策扶持,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