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速线材粗中轧轧机的调整05冶金孟志刚指导教师:王静2008年 5月 28日目 录摘要 2 前言 3 1 粗中轧区域的轧机 4 1.1机架 4 1.2轧辊 4 1.3轧辊平衡以及水平调整装臵 4 1.4轧机的压下装臵 41.5轧辊的轴向调整装臵 42 粗中轧导位安装与调整 4 2.1导板梁标高的找正 5 2.2导位横梁移动 5 2.3导位的吊装 5 2.4导位的固定 5 2.5过桥导槽与喇叭口 5 2.6导位鼻端与轧槽的间距 52.7导位与孔型的对中 63粗中轧机组轧制过程中的轧机调整操作 6 3.1粗中轧导位的操作 6 3.2轧件尺寸的检查 6 3.3辊缝的调整 63.4张力的设定与调节 6
2、4粗中轧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6 4.1事故分类 6 结论 7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摘要 :本文详细叙述了高速线材粗中轧轧机的调整与操作以及在轧制过程中 容易发生的一些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 通过我的叙述让各位老师对我工作的进一步 了解。以及我在实践过程操作中对工艺流程所提出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调整 轧辊 导位 操作方法 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前 言企业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员工的较高素质, 轧钢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熟练握是企 业高效率生产及操作技能水平。 进行这次毕业论文设计。 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实际应用中。 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 我都尽量使它符合实际 操作。 因为我比较侧重实
3、际操作技能。 所以我不断要求自己提高实际动手解决为 体的能力。 使自己的工作水平更上个台阶以及对我国钢铁企业尽一份自己的微薄 之力。1粗中轧区域的轧机1.1机架由两个两个框架状的轧机牌坊联结而成、 轧机牌坊的敞开部分叫做 “窗” ,在这个“窗”中安装轧辊的轴承座。通常高速线材粗轧机采用闭式机架 , 这是因为闭式轧机具有刚性大的优点。 二辊机架排放通常由铸钢铸造而成 , 也可用厚钢板焊接而成,后者的强度与刚性 较好,并且具有体积小 , 重量轻的优点。1.2轧辊基本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既辊身、辊颈、辊头,辊身是轧辊与轧件 接触的工作部分 , 型钢轧机的轧辊辊身是圆柱体 , 上面车有孔槽 . 辊颈是轧
4、辊的支 撑部分 , 轧辊是依靠辊身两侧的辊颈而支撑在轴承上 . 辊身和辊颈交界处由于断 面变化可能成为集中的地方 , 容易断裂 . 所以 , 为了提高轧辊强度 , 交界处应有适 当的过渡圆角。轧辊的辊头具有连接传动接轴 . 传递轧制力矩的作用。轧辊直径 :许轧机组轧辊辊身直径一般为轧件平均高度的 4到 5倍 , 这不仅是 为了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咬入能力 , 也是为了轧制时的变形渗透 , 以避免轧 件端部出现由表面变形造成的双叉鱼尾状 , 而在继续轧制时发生顶撞入口导位的 故障 . 为保护正常轧制所必需的强度 . 刚度及咬入能力等条件 , 高速线材轧机中轧 机机组轧辊辊身直径为 :D=350
5、到 480mm. 轧辊辊身长通常为轧辊直径的 1.8到 2.0倍 , 对于悬臂辊轧机辊环宽大约为辊环直径的 0.45倍 .1.3轧辊平衡装臵 :轧辊平衡装臵起着平衡上辊及其轴承座重量的作用 . B 轧辊水平调整装臵 :轧辊的水平调整包括轧机中心线的标高调整和上 . 下 辊间距的调整 . 轧机中心线的标高通过改变下轧辊轴承座底部的垫块厚度来调整 ; 上下辊的最大间距是由改变上辊平衡器的垫片厚度来设定 . 随着轧辊轧槽使用后 的重新加工 , 轧辊直径递减 , 下轴承座底部的垫块须逐渐垫高 , 而上辊平衡器的垫 片则相应的要降低 , 以补偿辊径减小对轧机中心线标高的影响 . 这两种垫片的设 定安装均
6、在生产准备车间进行 . 在现场如发现下辊不水平或轧辊总成的高度过高 , 即上轴承座的上端过于接近机架窗口上沿 , 则可能是上述垫块高度设定的不正确 所致 .1.4 轧机的压下装臵是实现上辊压下,调整辊缝的机构 . 压下装臵的形式有 电动压下、 液压压下、 气动压下和手动压下几种、 在高速线材轧机上多采用电动 压下或者气动压下形式 , 辅以手动压下 . 电动和气动压下装臵的压下调整速度快、 省事省力,用于辊缝的粗调;而手动压下是用于对辊缝进行微量的精确调整 . 不 论采取何种方式, 均要求调整后, 轧辊两侧的辊缝相等、 粗轧机轧辊径向调整量 较大,一般为轧辊直径的 15%左右。1.5 轴向调整的
7、目的是使轧辊沿轴向移动 , 实现上下轧辊的孔型对中一致 , 消除错辊现象 . 轴向调整装臵采用轴承座端头调节螺栓和侧压板两种 . 调整方法 是以任何一个轧辊为基准 , 给另一个轧辊以作用力 , 使其沿轴向移动达到孔型对 中一致 . 使用滚动轴承时 , 以增减轴承箱中止推垫片的厚度来调节轧辊的轴向位 臵 .粗轧机组的轧辊轴向调整量为正负 2到 3mm, 这样的调整量对于在线材粗轧 中无不均匀的轧辊轴向磨损的对称轧制 , 足以满足装配时的轧辊孔型对中调整 . 2 粗中轧导位安装与调整导位的引导轧件在轧制过程中始终按预定的方位进出孔槽的装臵 . 导位装臵 按用途可分为滑动导位 . 辊式入口导位 .
8、辊式出口扭转导位等 . 滑动导位用于方 . 圆轧件的导向 ; 辊式入口导位用于扶持椭圆轧件以正确方位进入轧槽 ; 辊式扭转 导位用于水平布臵的椭孔机架出口轧件的扭转导向 (扭转 90度 . 平 -立交替布臵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论文) 的粗.中轧机组不需扭转导位.粗轧机组前几架的间距较大,因而设置有过桥导槽; 此外,在剪机和机组之间也设置有过桥导槽来实现轧件导向. 2.1 导板梁是固定导位的平台、导板梁标高的正确对错是关系到轧制能不能 稳定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入口导板梁超高会造成轧件在入口处咬入困难引起堆 钢,或造成轧件在出口处往下扎,过底又会造成轧件在出口处抬头、因此在安装 导位之前必须对
9、导板梁标高找正.具体做法是:将导板初步固定在机架上,找平. 找正.测量导板梁上表面与轧制线的距离是不是等于导位中心线到导板梁上表面 的距离,然后根据其位置,调整导板梁高度及水平度,使导位的中心线与轧制中心 线保持一致.调好后紧固导板梁螺丝. 2.2 导位对准相应孔型是通过横移导位梁来实现.在导位安装操作中,需要 先将横梁移动,使其相应的导位位置大致对准对应的孔型;然后,再安装导位,并 微量移动衡量,以保证导位与孔型的准确对中.如果先将导位安装到横梁上,则可 能会使导位突出的鼻端不能越过轧辊的辊环,而无法移至相应的轧槽上去.横梁 只能横移,而不能向高调整.所以导位的高度位置是固定的,从而保证了导
10、位与轧 制线的相对距离不变. 2.3 粗中轧机机组的导位一般比较庞大.笨重,需要吊车吊运.导位在吊放到 横梁上之前,需先清察横梁上的导位安装面和定位槽,并涂上润滑脂.导位的底部 在安放前也需擦净.导位在吊放时,可能会发生吊绳与机架上端接触后,导位还不 能接近轧辊到达横梁上相应的位置.此时,可由人推着导位向前接近轧辊,同时吊 钩下行将导位置于横梁上.一般来说,吊放的导位往往不能完全到位,因此,需用 小撬棍等工具适当移动导位,使其底部定位键与横梁定位槽完全吻合,并将导位 向轧辊方向移至到位.导位应安放平稳,此时导位内孔中心线应和轧辊轴线互相 垂直. 2.4 导位梁安装应对准水平.导位梁的牌坊和导位
11、的接触面应光洁.平滑,不 应有加工时留下的凸起部分.导位安装前需微调导位梁的位置,使导位内孔的中 心线与已调整完毕的轧辊孔型中心线相一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虑到随着 轧槽轧制吨位的增加,孔型中心线也在不断地改变这一因素,在使用新孔型时,导 位内孔中心线高度应稍底一些. 导位在横梁上吊送到位后,然后将其紧固.如图所示,该轧机是采用螺栓和夹 板来固定导位装置.对于粗轧前几架的辊式扭转导位,由于承受较大的轧件作用 力,有些还增加了上部固定,以避免扭转导位倾覆.滑动导位由下部导槽主体和导 板组成.下部主体通过上述的螺栓和夹板固定方式固定,上导板与轧辊之间的距 离也在紧的时候固定下来.所以这个距离在
12、安装时要注意,上导板前沿不要过于 贴近孔型. 2.5 在粗轧前几架间装有过桥导槽,换辊.换导位等操作时,需横向移动过桥 导槽.过桥导槽的的定位是通过过桥小车底部的定位萧来实现,在轧钢时,应注意 将定位销插到合适的定位孔中. 粗中轧机组几架轧机的间距较小,原则上不需设置过桥导槽而是在进口导位 前采用加导向喇叭口来导向的方式.喇叭口直接安放在相应的进口本体上,安装 操作较为方便. 2.6 在中轧机组,因轧件的断面尺寸较小,出口导位有的采用了简单的导管 形状.这种导位的安装与前述的固定导位相似,但须注意的是导管的鼻端与轧槽 的距离在安装时是可确定的,这个距离一般控制在 0.5 到 2.0mm 粗中轧
13、机组的导位沿轧制方向上的位置调整,既导位鼻端与轧槽的间距,在 第5页 共8页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论文) 导位设计中就已考虑.安装时,只需将导位推倒位固紧,这个间距也就随之确定. 只有前面提到的固定导位的上导板和导管蚀导位须在安装时注意间距的调整. 2.7 粗中轧机组导位的横向位置调整,既导位与孔型在轧制线上的对中调整 是在轧辊和进出口导位均安装好后,观察导位的两侧面与孔型的位置是不对称来 判别,并可通过导位横梁的移动来调整.导位的或左或右偏向,会导致轧件头部弯 曲或堆钢等事故. 3 粗中轧机组轧制过程中的轧机调整操作 3.1 辊式导位的辊间距调整:辊式导位分辊式入口导位和辊式出口扭转导位.
14、 辊式入口导位的辊间距在导位安装前就已设定,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予调整;只 有在发生堆钢事故后,为取出卡在导位导辊之间的轧件而变动了辊距的情况下, 才需要重新设定.辊间距的设定是通过标准试棒进行的,以试棒在两导辊间能推 拉带动两辊同时转动为合适.辊式出口扭转导位的辊间距设定方法与辊式入口导 位操作相同,不同的是扭转导位的辊间距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调整.其调整以轧件 扭转角度是不正确为依据.判断轧件扭转是不正确为依据.判断轧件是不正确,可 观察轧件进入下一架轧机轧槽时的竖立状态,或者观察轧件出下一架轧机后轧件 是不仍在扭转来确定.如扭转过大(既辊间距过小,轧件出下一架轧机后仍会继 续扭转.可见,扭转导
15、位的辊间距是靠经常观察轧件的扭转状况来进行调整的.一 般来说,换钢种时应调整扭转导位的辊间距.钢种不同时,轧件的变形抗力就不同, 因而在辊间距相同的情况下,轧件的扭转角度亦不会相等. 导位的一般操作:安装在轧机上导位可能在很长时间后才会更换,导位在轧 制过程中,个固定件很容易松动,造成导位与孔型不对中,以至堆钢.因此要经常 检查,及时紧固和处理. 3.2 粗中轧机组的任务就是向预精轧机和精轧机输送尺寸合格的轧件;轧机 的各种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均会反映到轧件尺寸变化上来.辊缝调整及张力调整的 操作依据主要来自轧件尺寸的检查. 轧件尺寸的检查包括轧件的形状,轧件的高度,轧件的宽度等内容.根据轧件 形
16、状检查可以发现"错辊"和轧槽磨损后孔型变形情况,由轧件高度可直接判定辊 缝调整的正确;而轧件宽度变化则反映了张力影响和轧件充满孔型的程度.轧件 尺寸的检查通常是对粗中轧机组末架出口轧件的头部或尾部试样的检查.具体地 说就是轧件尺寸的检查包括试样的选取和测量两个环节. 3.3 辊缝调整的正确直接影响轧制过程的稳定,也决定了轧件出口的尺寸. 辊缝调整质量的判别依据是:轧制过程平稳.轧件尺寸合格,轧件形状正常和压下 量分配均匀. 3.4 高速线材轧机的粗中轧机组均实行小张力轧制.张力的控制调节在主空 台上进行.然而张力检查和判别的许多操作是在轧机上进行的.张力的大小影响 轧件的尺
17、寸,因此张力也与辊缝调节有关.对张力的要求是:各架张力恒稳不变, 减少张力波动对轧件尺寸和轧制过程的影响. 调张力主要是通过调节轧机转速实现的.但是实现这一过程之前,必须保证 各架轧机轧件高度尺寸符合工艺要求.切不可在调转速的同时又调辊缝,两项同 时调整势必造成调整混乱. 4 粗中轧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4.1 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三方面的原因所致,它 们为:a 设备因素造成.b 明显的操作失误.c 操作技能不高(不熟练而没有能察觉 出事故隐患 第6页 共8页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论文) 结 论 通过在棒材厂几个月的工作实践中,使我认识到粗中轧是高速线材轧机不可 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为下一部的生产线做准备.粗轧使坯料得到初步压缩和延 伸,得到温度合适,断面形状正确,尺寸合格,表面良好,端头规矩,长度适合工艺 要求的轧件.中轧使继续缩减粗轧机组轧出的轧件断面.轧机调整的标准与否直 接影响到高度机械化,高度自动化的实现,从而影响到高速线材轧机生产效率.所 以通过本文的论述,要想实现高速线材轧机调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事业单位电气安全协议
- 矿山环保音乐项目施工合同样本
- 医师授权与医疗安全
- 深圳影视制作公司租赁合同模板
- 乡村物业管理员劳动合同模板
- 湖南省娱乐经纪人管理政策
- 活动帐篷租赁合同
- 水上乐园管理规章
- 别墅户外排球场施工协议
- 产品发布包车租赁合同
- SPC培训资料_2
- 压力表使用警示标识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探讨
- ADS创建自己的元件库
- MATLAB仿真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详细完美)
- 2019年重庆普通高中会考通用技术真题及答案
- DB44 T 552-2008 林业生态 术语
- 天秤座小奏鸣曲,Libra Sonatine;迪安斯,Roland Dyens(古典吉他谱)
- 光缆施工规范及要求
- 三国志11全人物信息(五维、特技、生卒年等)
- 第六章 气体射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