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_诠赋》辨疑(一)_第1页
《文心雕龙_诠赋》辨疑(一)_第2页
《文心雕龙_诠赋》辨疑(一)_第3页
《文心雕龙_诠赋》辨疑(一)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心雕龙 ·诠赋辨疑 (一)内容提要:诠赋是刘彦和文心雕龙 “论文叙笔 ”(“文类论 ”)的第三篇。从文论的角度看,诠赋中的疑点主要有三个: 一是 “体”“用”之辨,二是 “物以情观 ”的理论意义,三是 “风归丽则 ”的理论内涵。本文认为,彦和的 “赋”观是 “赋体 ”兼“赋用 ”。所谓 “物以情观 ”,是指 “以情观物”。“物以情观 ”把“感物 ”和“吟志 ”联接起来。“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象的选择上追求 “唯美 ”。二是写法上 “极声貌以穷文 ”。三是语言上讲究 “绮丽 ”。“则”是赋体的创作规范。 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 “体物写志 ”。二是关乎 “风轨 ”。关键

2、词:诠赋;体用;物以情观;风归丽则诠赋是文心雕龙 “论文叙笔 ”的第三篇。 因赋是古诗的流变, “不可歌 ”1(P86),“不宜声乐 ”2(P60),故居乐府之后,列第三。本篇阐明赋的含义和特点,追述赋的来源,考察其发展和演变,铨评重要作家作品,最后确定 “立赋之大体 ”,是一篇完整、成熟的文类论(体裁论)。从文论的角度看,诠赋中的疑点主要有三个:一是 “体”“用”之辨,二是 “物以情观 ”的理论意义,三是 “风归丽则 ”的理论内涵。“体”“用”之辨“赋”是“体”(体裁),还是 “用 ”(表现方法),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或曰“体”,或曰 “用”,或曰 “体用兼备 ”。其实,在彦和之前, “赋”是

3、“体”还是“用 ”,似乎并没有明确的划分。 周礼 ·春官云: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毛诗序只是把 “六诗说 ”改作“六义说,其内容、次序没有变: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无论是周礼 ·春官,还是毛诗序,都没有指出这六者是 “体”或“用”,没有把 “风雅颂 ”和“赋比兴 ” 区别对待 相反是等同视之,而且 “其二曰赋 ”。也就是说, “赋比兴 ” 和“风雅颂 ”一样,既可以作为 “诗体 ”,也可以作为 “诗用 ”。彦和撰文心雕龙时,则把 “比兴 ”置于 “文术论 ”,作为 “诗用 ”;将“赋”置于 “

4、文类论 ”,作为 “赋体 ”。这就把 “赋比兴 ”从“六义 ”中剥离出来,使之有别于 “风雅颂 ”。彦和之所以把 “赋”单列在 “文类论 ”中,是因为荀况的礼、智赋,宋玉的风赋、钓赋,“爰锡名号,与诗画境 ”,由“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但这是不是表明彦和否认 “赋用 ”呢?事实上,赋的 “体与用 ”在彦和的看来可以兼容: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即“赋”的含义是铺陈,其特点是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这里对 “赋”的界定,既适用于 “赋体 ”,也适用于 “赋用 ”。亦此亦彼,“体”“用”不悖。他在谈到 “立赋之大体 ”时指出:“原夫登高之旨, 盖睹物兴情。丽词雅义,符采相胜

5、,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着玄黄,文虽杂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 ”这是从表现方法(用)角度讲如何作赋(体),提出“睹物兴情 ”和 “丽词雅义 ”,是“赋体 ”之“用”。彦和的“赋”观是 “赋体 ”兼“赋用 ”。比兴篇虽然是把 “比兴 ”作为 “用”来讲的,可在具体论述中,彦和也视之为 “体”:诗文弘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于是赋颂先鸣,故比体云构,纷纭杂遝,倍旧章矣。这就是说,彦和的 “比兴 ”观是 “诗用 ”兼 “诗体 ”。由此可见,彦和将 “赋比兴 ”从“六义 ”中分离出来,对它们是持 “体用合一 ”的观点来看待的。唐代以后才严格区分 “赋比兴 ”与“风雅颂 ”3(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