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验光2-1老视验光_第1页
高级验光2-1老视验光_第2页
高级验光2-1老视验光_第3页
高级验光2-1老视验光_第4页
高级验光2-1老视验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老视及矫正一、老视及矫正二、操作技能操作技能11. 1. 老视的机理:老视的机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近点移远,年龄相关性的视近困难称为老视。 (1)调节与年龄的关系。(2)调节衰退的机理。(3)影响老视的其他因素: 1) 屈光不正、 2)用眼习惯、 3)其他因素。(4)老视的症状。2年龄与调节幅度相关曲线年龄与调节幅度相关曲线(1 1)老视的矫正原则:)老视的矫正原则: 1)调节需求 2)调节幅度和调节储备 推进法、 负镜法 、 融像性交叉柱镜(FCC)法 3)附加光度。 在计算附加光度时,必须保证使被测眼保持相当于1/2调节幅度的储备调节。(2 2)融像性交叉柱镜()融像性交叉柱镜(F

2、CCFCC)检测的原理)检测的原理 : 1)融像性交叉柱镜的屈光作用 2)近交叉视标检测的分析3近交叉视标近交叉视标被测眼有足够的调节被测眼没有足够的调节交叉圓柱透镜观察近交叉视标交叉圓柱透镜观察近交叉视标测定调节幅度测定调节幅度确定老视附加光度确定老视附加光度4(1 1)双眼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 (2 2)右眼内置辅镜调整平光,左眼遮盖。 (3 3)开启近读灯,将近视力视标卡设置在40 cm。 (4 4)嘱被测者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5 5)以1 cm / s的速度将近视标卡向被测眼移近,接近近点时速度应更慢,直至被测者诉视标模糊,退回到清晰临界点。(6 6)记录近视标卡与眼镜平面

3、的间距,并换算成调节幅度。【例】近视标卡间距为20cm,调节幅度为5.00D; 近视标卡间距为16cm, 调节幅度为6.25 D。(7 7)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左眼,取双眼中调节幅度较小的测定值进行理论附加光度计算。 (8 8)若被测眼不能分辨40cm近视力视标,证实被测眼调节幅度小于2.50 D可在视孔置入+3.00球镜,测试完毕后,将所测得的调节幅度减去+3.00即可。【例】视孔附加+3.00球镜后,测得近视标卡间距为20cm, 调节幅度为 5.00 3.00 =2.00D。 5(1)双眼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 (2)右眼内置辅镜调整为平光,左眼遮盖。 (3)开启远投影视力表。(4)嘱被测

4、者注视最佳远视力上一行视标。(5)调整球镜焦度轮盘,逐量增加负球镜焦度,直至被测者诉视标模糊,退回0.25D。(6)记录所加负球镜焦度,即为该眼调节幅度。 (7)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左眼,取双眼中调节幅度较小的测定值进行附加光度计算。6(1)计算并置入近用光心距,并适量调整集合掣。 (2)双眼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 (3)双眼内置辅镜调整为士0.50交叉圆柱透镜。 (4)开启近读灯,将近交叉视标卡设置在40cm。 (5)嘱被测者双眼注视近交叉视标。(6)若诉水平焦线像清晰,逐量递增+0.25D球镜试片焦度(近视眼则逐量递减 0.25D球镜试片焦度),直至被测者诉水平与垂直焦线像清晰度相同,记录

5、临界附加焦度值。(7)若诉两焦线像清晰相同,逐量递增 0.25 D球镜试片焦度(远视眼则逐量递减+0.25 D球镜试片焦度),直至水平焦线像比垂直焦线像清晰,退回0.25 D,记录临界附加焦度值。7(8)计算被测眼调节幅度,公式为:Fr=FdA式中: Fr 眼的调节幅度; Fd 近工作距离的调节需求; A 临界附加焦度。【例】设被测眼检测距离为40cm,临界附加焦度为+1.50D。 求被测眼的调节幅度。 解: Fr=2.50 1.50=1.00 D【例】设被测眼阅读距离为33cm,测定临界附加焦度为0.75 D。 求被测眼的调节幅度。 解: Fr=3.00 (0.75)= 3.75 D8Hof

6、stetter 曾提出调节力与年龄的相关性经验公式如下:人群调节幅度低值=15 0.25 X 年龄 人群调节幅度高值=150.4 X 年龄 人群调节幅度中值=18.5 0.3 X 年龄9年龄与调节幅度年龄与调节幅度10年龄(岁)年龄(岁)调节幅度(调节幅度(D)年龄(岁)年龄(岁)调节幅度(调节幅度(D)1014.00453.501512.00502.502010.00551.75258.50601.00307.00650.50355.50700.25404.50750.001、调节幅度的检测必须是在屈光不正规范矫正的条件下进行,在双眼矫正为正视状态的情况下,假定被测眼在看远时不使用调节,检测

7、结果才可能是被测眼的全量调节幅度。 2、常规屈光检查中已经充分进行了双眼视力平衡的调整,虽然推进法和负镜法是单眼分别检测,若没有屈光参差,双眼的调节幅度测定结果不应有很大差异。3、融像性交叉柱镜检测的近交叉视标卡的检测距离应精确地设置在40 cm处,也可以设置在33cm或25cm处,但在计算被测眼调节幅度时,应注意采用相应的调节需求。11【操作步骤操作步骤】 1. 计算理论附加光度 测得被测眼的调节幅度后,可根据被测者实际的调节需求计算出初步的理论附加光度,计算中应保证被测眼保持 1/21/2 调节幅度作为储备调节。即调节需求的量值应该等于 1/21/2 可使用的调节幅度加上一定量的附加光度,

8、计算公式如下: F F d d = 0.50 F= 0.50 Fr r + F + F a a F F a a = F= Fd d0.50 F0.50 Fr r式中:F d 近距离工作的调节需求; Fr 被测眼调节幅度; F a 理论附加光度。12【例例】设被测者调节幅度为3.00D , 习惯的阅读距离为40cm。求求 被测眼的理论附加光度。 解:解: F a = 2.50 0.5 X 3.00 =1.00 (D)【例例】设被测者调节幅度为2.50 D, 习惯的阅读距离为33cm。求求 被测眼的理论附加光度。 解:解: F a= 3.000.5 X 2.50 =1.75 (D)13 理论附加光

9、度的计算结果受年龄和屈光不正的影响。理论附加光度与年龄和屈光不正的相关性(注视距离40cm)14年龄年龄近视、正视近视、正视低度远视低度远视中、高度远视中、高度远视35-3700+0.7538-400+0.75+1.0041-43+0.75+1.00+1.2544-46+1.00+1.25+1.5047-49+1.25+1.50+1.7550-52+1.50+1.75+2.0053-55+1.75+2.00+2.2556-58+2.00+2.25+2.5059-61+2.25+2.50+2.7562+2.50+2.75+3.00(1)双眼内置辅镜调整为平光。(2)计算并置入近用光心距,适量调整

10、集合掣。(3)双眼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并置入理论附加光度。(4)开启近读灯,将近视力视标卡设置在被测者习惯的阅读距离。(5)嘱被测者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6)(NRANRA)调整双眼球镜焦度轮盘,逐量增加正球镜焦度,直至被测者诉视标模糊,退回0.25D, 所加的正球镜焦度为被测双眼的负相对调节(NRA) 将视孔焦度调回初始处方(7)(PRA) PRA) 调整双眼球镜焦度轮盘, 逐量增加负球镜焦度,直至被测者诉视标模糊, 退回0.25D, 所加的负球镜焦度为被测双眼的正相对调节(PRA)(8)将负相对调节与正相对调节之和除以除以2 2作为调整值,加入理论附加光度,合称精调附加光度。15【例例】设被测者理论附加光度为+2.50D, 负相对调节为+2.25D,正相对调节为 1.75。 求:被测眼的精调附加光度Ft。 解: F t = 2.50 + 0.5 ( 2.25 1.75) = 2.75(D)【例例】设被测者理论附加光度为+1.25D, 负相对调节为+2.25,正相对调节为 2.75。 求:被测眼的精调附加光度Ft。 解:F t = 1.25 + 0.5 ( 2.25 2.75) = 1.00(D)4.4.试戴试戴调整试镜架双眼近光心距置入远用眼镜屈光处方数据及精调附加光度在习惯的近工作距离阅读10号印刷读物1520min询问被测者戴镜近读时的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