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_第1页
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_第2页
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缩小城乡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 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中共十七大报告以统筹城乡的科学 发展观为主线,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手段,以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开启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时代。 从 2000 年开始,我国启动了农村税费改革, 2005 年,按照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 作,时至今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农村经济持续快 速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 步,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村社会保障 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为了更好 地缩小工农剪刀差,建立以工促

2、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我们必须以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坚持城乡一体化 为原则,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一、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和进程 从历史上看,我国在建国后的一个时期实行城乡分治 理,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当时的中央文件明文规定,限 制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城乡分治的结果一方面是大中城 市的人口保证了就业和稳定,另一方面是城市与农村斩断了 血与肉的脐带关系,并直接导致了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 的走向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化。另外,建国初期,为了保证工 业的发展,开始将资源、政策向城市的工业倾斜,并对农村 的粮食价格和城市的工业产品价格实行了剪刀差,使得农村 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先改革的并不是农林行业,而是工 业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乡镇企业 的异军突起,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有拉近的可能性,但是 遗憾的是,由于政策的原因,使得乡镇企业在短暂的春天后 迅速枯萎。在这一时期,我国的改革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收 益主体,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大中城市里的人,中国广袤的 农村,占人口八成的农民却没有从中获得与城市人一样的待 遇。面对“三农”严峻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国民经济 全局出发,对城乡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做出重大调整。中共 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4、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 重的地位得到再三强调。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按照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 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 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 开,把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作为当今主题,在新起点上推进 农村改革。纵观改革开放 30 年,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十 分重视,共出台了十个“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 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但是现在“中央一号文 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

5、共中央 在 1982 年 1986 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 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 重点是调动农民积极性。 2004 年至 2008 年又连续五年发布 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基本精神 是增加农民收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促 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进程的丰碑。二、学习和借鉴国外在解决城乡差距方面的做法和经验1. 美国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城乡统筹,其成功统筹城乡经济协调 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经验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其城镇 化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城市化和郊区化

6、。工业革命后,美国 的电力、钢铁、汽车等制造业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也成为了美国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 动力就业,为美国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 础。在形成大量的中小城市和几个超级大城市后,美国政府 根据形势的变化对纽约等几个过度集中的城市集群采取了 郊区化的战略。美国政府积极采取援助公路建设等政策,使 美国的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飞速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 通网络。发达的交通网络在带动公路沿线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方便了城乡间的要素流动。与城乡间便捷的交通相配套的 措施是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实行的有利于向郊区扩散的住宅 政策,这使得大量工厂、商业中心和居民住宅区向

7、大城市周 边地区扩散,最终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城市群。2. 韩国 韩国是亚洲国家中在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相对平等的 收入分配的典型,但是韩国在其工业化过程中也曾一度出现 忽视农村、 农业, 城乡经济悬殊的阶段。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 韩国走出了一条由政府推进的、扩散型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政府发动了由政府主导调整经济结构 的战略性全民运动即“新村运动” 。“新村运动”的主要措施 有, (1)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是 1970 年 11月 1971 年 7 月的新村运动的重点) 。如采取了“政府出大头、地方 出中头、农民出小头”的建房政策,即中央政府出建房资金 的 55% ,地方

8、政府出 30%,每家农户出 15%的方式,向农户贷款帮助建房(农民贷款以秋后向国家卖粮,按比率逐年返 还的方式进行) ;提高农村电力应用水平;推广饮用自来水 等。 (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如桥梁、村级公路、河堤等建设投 入。经过近 10 年的努力,韩国基本构筑起了乡村公路网, 实现了村村通车。农村的水利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改进。 (3)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低素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通 过劳动密集型工业成功实现了就业,从而加速了城市化进 程,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收入分配的均等。 (4)在发展各地农村 经济的过程中注意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5) 政府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统筹发展策略。 1988 年

9、新村运动进入国民自 我发展阶段。韩国政府适时地将政府主导推进作用转变为规 划、协调与服务的作用,并且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与流通业。 (6)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发展农村经济。 1961 年成立的韩国农 协中央会是韩国农协的全国性联合组织,也是韩国农业领域 最大的民间组织。其职责是通过改变农民的经济、社会、文 化现状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提高韩国农业的竞争力 来确保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7) 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 时,韩国政府特别重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各地农村兴建大量的村民会馆,举办各种 农业技术培训班和交流会。此外,村民会馆还经常组织各种 演出活动,丰富农民的生

10、活,同时也激发农民致富的热情。3. 印度同是亚洲发展中大国的印度,一直以来经济发展落后于 中国,但是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印度却有很多值得我国借 鉴的地方。其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措施有, (1)从 1978 年开 始实施乡村综合开发计划,对低于贫困线的乡村贫困居民提 供能产生收入的资产,为其创造就业机会。 (2)从 1981 年 4 月开始执行国家乡村就业计划,在乡村地区创造带来大量收 入的额外就业,目标是每年达到 3 至 4 亿个劳动日。对无业 和非充分就业的乡村穷人、无地乡村穷人、乡村残疾人优先 改善其营养状况和生活标准。 (3)从 1983年 8月开始实施乡 村无地人口就业保证计划,该计划保

11、证每个无地家庭至少有 一个成员一年能获得 100 个工作日。(4)实施乡村工业化政策。 首先,在全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着重对乡村工业化项目在资金 和人才培训上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其次,从 1967 年开始 规定一些产品只能由乡村企业生产,以免乡村工业在起步阶 段受到大工业的竞争排挤难以生存。再次,国家长期贷款向 乡村工业和乡村中小企业倾斜,并对乡村企业提供税收减 免。最后,政府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对文盲进行文化教育 培训,以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 (5)印度的乡村治 理,除政府管理之外还有民间组织参与。这些民间组织非常 重视农业建设,深入乡村,帮助村民解决了如义务教育等现 实问题。4. 巴

12、西巴西和我国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因而探讨巴西在统筹城 乡差距过程中的经验对我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由于城乡差 距过大曾给巴西带来惨重的损失,巴西政府从20 世纪 60 年代逐渐开始重视农业、农村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1)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度的农业投入, 使巴西的农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2)通过“土地银行”式土 地改革(即:巴西联邦政府向农民提供信贷用于购买农村地 产的方式) 来推动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3)实行移民垦殖, 鼓励开荒。巴西政府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移民垦殖计划, 不仅促进了落后地区农业的发展,减少了农村的土地冲突, 也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4) 以工业化促进农业的发展。巴 西政府为鼓励资本流入农村开发,对前往农村开发的企业采 取一系列财税优惠措施。 (5) 优化城市布局。巴西政府为发挥 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