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氧化层厚度估算化学反应扩散掺杂量的研究_第1页
由氧化层厚度估算化学反应扩散掺杂量的研究_第2页
由氧化层厚度估算化学反应扩散掺杂量的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由氧化层厚度估算化学反应扩散掺杂量的研究 收藏 分享 2011-5-13 13:28| 发布者: 么西么西| 查看数: 960| 评论数: 0摘要: 在扩散制备p/n结后,往往需要测量扩散进入硅中的掺杂量。一般用四探针法测量扩散层的方块电阻,由方块电阻直接反映扩入硅片内部的杂质量多少,但用四探针法需要专用的精密仪器。实际上,在化学反应扩散的情况下 .在扩散制备p/n结后,往往需要测量扩散进入硅中的掺杂量。一般用四探针法测量扩散层的方块电阻,由方块电阻直接反映扩入硅片内部的杂质量多少,但用四探针法需要专用的精密仪器。实际上,在化学反应扩散的情况下,伴随反应生长的SiO2薄膜的厚度与扩散进入硅中的

2、掺杂量有确定的关系,由此可用称重法或辨色法测量或估计氧化层厚度,简便地估算出扩散掺杂量。本文以适用于硅太阳电池的液态源磷扩散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讨论。 一、理论计算 硅太阳电池的液态源磷扩散一般是在过量氧的气氛和900左右的高温中,用氮气通过液态源携带挥发的汽态POCl3,在扩散石英管中和硅片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进行的,其反应式为4POCl3+3O2=2P2O5+6Cl2(1)2P2O5+5Si=5SiO2+4P(2)由上式可见,每生成四个磷原子,就有五个二氧化硅分子伴随,则磷原子数Qp与二氧化硅的分子数MSiO2的关系为(3)而Msio2=sdnsio2(4)s和d分别为二氧

3、化硅的面积和厚度,nSiO2是二氧化硅的分子密度,数值为2.30×1022cm3。干氧与硅也会直接发生反应生成SiO2薄膜,但干氧氧化速率相当低,在硅太阳电池的液态源磷扩散的条件下(900,1015min),干氧与硅直接反应生成的SiO2薄膜在10nm左右,可以忽略不计,亦可做为修正因子,SiO2薄膜主要是由反应式(1)和(2)生成的。反应式(2)的氧化机理是:高温下的P2O5分子与硅片表面的Si原子反应,生成SiO2起始层,此后,由于氧化层阻止了P2O5分子与硅片表面的直接接触,P2O5分子只有以扩散方式通过SiO2层,到达SiO2-Si界面,才能与Si原子反应,生成新的SiO2层

4、和P原子。在900时,磷在硅中的扩散系数约为其在二氧化硅中的100倍,而且磷在硅中的固溶度约为其在二氧化硅中的10倍,可以认为所生成的磷原子绝大多数扩入了硅片中。硅片中磷原子掺杂量为QSiQp(5)将式(3)和(4)代入上式,可得单位面积扩入硅片的磷原子掺杂量:QSicd(6)式中,常数c=1.84×1019,QSi的单位为cm2,d的单位为m。 二、结果讨论(1)扩散进入硅中的掺杂量与化学反应生成的SiO2薄膜的厚度成正比。(2)式(6)对于浅结扩散较为准确,对于深结的长时间扩散,P原子不可能绝大多数扩入硅片中,部分P原子可在SiO2-Si界面积累或扩入SiO2中,理论上精确处理很复杂,但SiO2薄膜的厚度与扩散进入硅中的掺杂量仍有确定的关系,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常数因子c做出实验修正。(3)在硅太阳电池的液态源扩散中,结深一般为0.3m左右,扩散浓度为不发生简并情况的上限1019cm3,SiO2薄膜的厚度在0.3m左右,呈深蓝色,将其具体应用于理论公式,理论与实验相符。(4)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