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_第1页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_第2页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_第3页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_第4页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从稳定性考虑,原子核(原子)可以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2大类不稳定的原子核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会自发的或在外界影响下从某种核素(元素)变化到另一种 核素(元素),与此同时会释放出各种类型的粒子,同时释放出不同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上述粒子携带大量能量高速运动,形成射线; 常见的例外的情况是X 射线,医用、工业用X射线是由核外电子能态变化引起 本课的目的:采取各种方法、手段,有效地避免放射性对人体的损害凡是存在放射性应用的地方,则必然伴随着辐射防护工作第一阶段:早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1895-1930) 第二阶段:中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又称放射线诊断、治疗损伤时期)(19301960) 第

2、三阶段:近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又称流行病学调查所见的辐射损伤时期)(1960现在)01电离辐射:由能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 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由它们 混合组成的辐射;电离辐射场:电离辐射无论在空间,还是在介质内部通过、传播以至经由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传递的整个空间范围,由此形成的场;辐射量:为了表征辐射源特征,描述辐射场性质,量度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程度及受照物质内部发生的辐射效应的量; 粒子辐射:是指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由这些粒子组成的原子核。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仅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辐射计量学量:根据辐射场自身的固有性质来定义的物理量; 辐

3、射剂量学量:描述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移、沉积的物理量; 辐射防护学量:用各类品质因数加权后的吸收剂量D引申出的用于防护计算的物理量;粒子通量():粒子数在时间间隔dt的变化量dN,s-1能量通量():辐射能在时间间隔dt内的变化量dR,Js-1;粒子注量():可以认为是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m-2能量注量():进入向心截面积为da的小球的辐射能 dR与da的比值,Jm -2粒子注量率():表征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的多少,又称为粒子通量密度,m-2s-1 能量注量率():表征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辐射能的多少,又称为能量通量密度, Jm -2s-1 电离:从一个原子

4、、分子或其它束缚状态释放一 个或多个电子的过程;电离密度:带电粒子在单位路径长度上形成的离子对数,单位为离子对/cm。激发: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原子由基态转入高能态。退激: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以发射光子的形式放出相应的能量回到低能态轨道。散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与带正电的原子核发生排斥作用而改变其本身的运动方向。电离和激发两过程构成了重带电粒子在碰撞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损失。 传能线密度LET:表示带电粒子在单位长度径迹上传递的能量。单位是 MeVcm-1 射程:带电粒子从进入物质到完全被吸收沿原入射的方向穿过的最大距离,称为该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如果不指明在哪种物质中,就是指粒子在标准状况下的

5、空气中的射程。 平均射程:一组单能粒子射程的平均值。射程歧离:单能粒子在同一种物质中的射程并不完全相同。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弹性碰撞、辐射相互作用、弹性散射、核相互作用、电子对生成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电子对生成、相干散射、光核反应中子物质的相互作用:弹性散射、非弹性散射、去弹性散射、俘获、散裂 粒子:能量超过某定值(一般为100eV)的带电粒子,可以明显偏离初始运动方向且穿越一段路程,进一步引起其它原子激发/电离。电离过程中带电粒子损失的能量并非直接沉积在当地,而是有很大一部分被粒子散播到其它位置。 v轫致辐射:快速电子通过原子核附近时,在原子核库仑场的作

6、用下一部分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来。高能电子能量损失的主要方式,而重带电粒子可忽略。射线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电磁辐射光子。 X射线 a. 轫致辐射x射线。由带电粒子在原子核库仑场中慢化而产生的电磁辐射。 b. 特征x射线。由原子电子能级改变而产生的电磁辐射。 与物质的作用类型完全吸收:光电效应、电子对生成、光核反应和光介子生成等。 部分吸收:康普顿散射和核共振散射。 不吸收:弹性散射。特点:在介质中可以穿行比较长的路程,一次相互作用过程中光子损失的平均能量较大。 高能中子 能量大于10MeV v 快中子 100keV-10MeV v中能中子 1keV-100keV v 慢中子 0-

7、1keV 作用类型1) 弹性散射:总动能守恒。 2) 非弹性散射 :总能量、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3) 去弹性散射 :(n,p), (n,)等; 4) 俘获(Capture):(n,); 5) 散射(Spallation);以上均属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系数 1、 线阻止本领,质量阻止本领 带电粒子使物质原子电离或激发而损失的能量称为电离能量损失。 把带电粒子在物质中单位路程上的电离损失称为电离能量损失率,又称为阻止本领。(1) 阻止本领与重带电粒子电荷数的平方成正比。(2) 阻止本领与带电粒子的质量无关。(3) 阻止本领与重带电粒子的速度有关。(4) 阻止本领与物质

8、的电子密度NZ成正比。线阻止本领:S=dE/dl dE是dl距离上损失能量的数学期望值。单位为J.m-1 质量阻止本领:S/ 单位为 J.m2.kg-1 2、 质量碰撞/辐射阻止本领质量碰撞阻止本领:指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指定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的物质层时,由于电离、激发过程所损失的能量。单位:Jm2/kg质量辐射阻止本领:指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指定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的物质层时,由于轫致辐射过程所损失的能量。 单位:Jm2/kg 重离子的能量损失机制主要电离、激发临界能量:质量碰撞阻止本领=质量辐射阻止本领的电子能量非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系数一、衰减系数描述入射射线本身的衰减程度质量

9、减弱系数特点和作用 1、 只涉及到物质中入射不带电粒子数目的减少,并不涉及进一步的物理过程。 2、 数值不因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3、 康普顿占优势的光子能量范围内,几乎所有物质的质量减弱系数大致相同。 射线(X射线)同物质相互作用,其能量分为两个部分:1、光子能量转化为电子的动能 2、能量被能量较低的光子所带走二、能量转移系数tr描述入射射线与物质作用后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的能量份额质量能量转移系数:射线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因相互作用,其能量转移给电子的份额。m2/kg 辐射剂量学中,重要的是光子能量的电子转移部分。只涉及到在物质中入射不带电粒子能量的转移,而不涉及能量是否被物质

10、吸收的问题 三、能量吸收系数en描述次级带电粒子与物质作用并耗散能量后最终能够留在观测物质中的能量份额质量能量吸收系数:射线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质量厚度后,其能量被物质吸收的份额。m2/kg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带电粒子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把能量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第二阶段:次级带电粒子通过电离、激发等方式 把转移来的能量大部分留在介质中;引入转移能和比释动能K,描述第一阶段的过程;转移能tr:指定体积内由不带电粒子释放出来的所有带电的电离粒子(具备电离能力)初始动能之和,单位 J 比释动能K:dtr即转移能的期望值。K=dt/dm 单位:戈瑞(gray),简写Gy,

11、1Gy=1JKg-1比释动能与能量注量的关系:K=(tr/)比释动能与粒子注量的关系:K=Fk P308 附表3,粒子注量等于单位体积内的径迹总长度。比释动能率:=A/R2,单位:JKg-1s-1或Gys-1或 rads-1 P75表3.2比释动能由空间指定点的不带电粒子注量和介质的作用系数决定。谨慎保持辐射场不变,那么比释动能则由作用系数即可确定。照射量X:dQ为X,射线在质量为dm的空气中释放的全部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所产生的一种符号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X=dQ/dm照射量与粒子注量的关系:X=Fx P22 表1.2照射量率:= A/R2,单位:Ckg-1s -1或Rs-1 P7

12、5表3.2授与能1:指该能量沉积事件所涉及到的单个或单类相关电离粒子在指定体积V内发生的所有的相互作用中沉积能之和。1=Ein-Eout+Q带电粒子平衡条件总结: 1) 离介质边界要有一定的距离。被考虑的体积边界与介质边界的最短距离d必须不小于次级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的最大射程,即dRmax; 2) 均匀照射条件。要求离所考虑体积的边界等于次级带电粒子最大射程的体积内,辐射的注量率处处相等3) 介质均匀。在上述体积范围内介质均匀一致,使得粒子在该体积内的作用保持一致性;例1、 一个动能E=10MeV的正电子进入体积V,通过碰撞损 失掉5MeV的能量后与体积内的一个静止负电子发生湮没, 产生能量相等

13、的两个光子,其中的一个逸出体积V,另一 个在V内产生动能相等的正负电子对。正负电子在V内通 过碰撞各自消耗掉其一半动能后负电子逸出V,正电子与 一个静止负电子发生飞行中湮没,湮没光子从V逸出。求 对V的授与能。(为了便于计算假定静止的正负电子对湮没 产生1MeV的光子,反之亦然) 解:Rin=10MeVRout=(Rout1)u+(Rout2)c+(Rout3)u(Rout1)u=(10-5+1)/2=3MeV(Rout2)c =(3-1)/2/2=0.5MeV(Rout3)u =0.5+1=1.5MeVQ=2mc2-2mc2+2mc2=1MeV= Rin - Rout +Q=10-3-0.5

14、1.5+1=6MeV吸收剂量D: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平均电离辐射能量。D=d/dm任一体积元内物质吸收的能量,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该体积内释出的带电粒子就地授与的那部分能量;其二是起源于其他位置而来到这一体积的带电粒子所授与的能量。 带电粒子平衡的条件下,若忽略带电粒子因轫致辐射引起的能量损失,K=D,D=fmX02按产生方式:放射性核素中子源,如镅(Am)铍源,锎-252源加速器中子源反应堆中子源等离子体中子源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

15、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大可能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类、类、类。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甚至死亡,或对环境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

16、员的放射损伤。归一化因子(D值)放射源可导致确定性健康效应的“危险”活度水平;如果某放射源活度超过相应“D”值水平即被认为是“危险源”。辐射作用后产生的生物效应的特点1、 低吸收能量引起高生物效应2、 短暂作用引起长期效应:直接作用,间接作用1) 直接作用:辐射粒子照射活细胞时,通过电离与激发与生物大分子DNA直接发生作用,导致细胞的损伤。 2) 间接作用:辐射粒子与细胞内环境成份通过电离与激发发生作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扩散再与DNA作用,导致细胞的损伤。 传能线密度LET:单位长度上发生的能量转移。高LET辐射:直接产生的或通过次级带电粒子产生的各电离事件之间的距离以细胞核的尺度衡量比较小的

17、辐射。一般指快中子、质子和粒子等。低LET辐射:直接产生的或通过次级带电粒子产生的各电离事件之间的距离以细胞核的尺度衡量比较大的辐射。一般指X、辐射等。 一般说来,高LET辐射(n,)的生物效应比低LET辐射 (X,)的更为明显或严重。高度敏感: 淋巴组织、 胸腺、骨髓、性腺、胚胎、肠胃上皮 中度敏感::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等轻度敏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不敏感::肌肉组织、软骨组织、结缔组织辐射作用人体的方式:(1) 外照射: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包括均匀全身照射、局部受照。 (2) 内照射:存在于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称

18、为内照射。(3) 放射性核素的体表沾染:是指放射性核素沾染于人体表面。沾染的放射性核素对沾染局部构成外照射源,同时尚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构成体内照射。a) 确定性效应:有剂量阈值,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b) 随机性效应:无剂量阈值,发生几率与剂量成正比,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当组织中相当数量的细 胞被电离辐射杀死后,此时在组织或器官中产生临床上可以检查出来的严重的功能型损伤,即为确定性效应,此时会产生放射病。阈值为100mGy。 随机性效应是指发生几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相关的效应。从防护的角度来看认为不存在剂量阈值。分为在受照者体内可能引起癌症和由生殖细胞异常从而引发受照者后代出现

19、遗传疾患等2大类。吸烟的作用:缩短了辐射诱发肿瘤出现的时间。 有益的:人类生存条件之一,天然辐射提高免疫力、刺激作用。 v有害的:大剂量照射时,可能得各种放射病; v与个体相关的辐射量 1. 剂量当量剂量当量是组织内被考察的某一点H=DQN (N=1)当量剂量是被考察的组织的平均值HTR=DTRWR品质因数即辐射权重因数:w=25 , wX=1 ,w=1 ,wn=25 2. 剂量当量率dH/dt 单位:Sv/s3. 危险度与有效剂量当量危险度T:有了某一个器官的受照剂量当量和该器官的危险度就能唯一确定辐照对该器官产生有害生物效应的发生几率。 相对危险度的权重因子:T=T/全为了计算受到照射的有

20、关器官和组织带来的总的危险即局部器官对人体整体的影响,相对随机性效应而言,在辐射防护中引进了有效剂量当量:HE=THT相对危险度权重因子即组织权重因子:w肺=0.12, w甲状腺=0.034. 待积当量剂量待积剂量当量:人体单次摄入放射性物质后,某一器官或组织在50年内将要受到的累积的剂量当量。 待积有效剂量当量:受到辐射危险的各个器官或组织的待积当量剂量经WT加权处理后的总和。 受辐射对象的特点及需考虑因素:材料组成、几何形状、体积、受关注层次、按可分割性、按运动状态注意:无论什么方法,均倾向于计算机自动处理,这需要重视!特别是蒙特卡罗方法,则基本依靠计算机。 应用上,由于人体是不允许分割的

21、,因此围绕人体制作的各类体模是最多的。吸收剂量指数DI:以待测点为中心,直径为30cm的ICRU球内的最大吸收剂量。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指数为吸收剂量指数率。剂量当量指数HI:即当ICRU球心位于该点时,球内的最大剂量当量H值。 扩展场:注量及其角分布、能量分布在所关心的区域处处与实际辐射场中参考点的相同的辐射场。 齐向扩展场:注量及其能量分布在所关心的体积中处处与实际辐射场中参考点的相同,而注量是 单向的衍生辐射场。 如果HT,皮肤 10倍HE ,皮肤,表示射线能量大部分停留在人体表层,即为弱贯穿,反之为强贯穿周围剂量当量H*(d)主要用于强贯穿场情况,且多用H*(10) mm定向剂量当量H

22、(d, )一般用于弱贯穿辐射,且多用H(0.07, )。 mm生活中的辐射来源:天然辐射、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是人类的主要辐射来源天然辐射:宇宙射线 、宇生放射性核素 、原生放射性核素一般场所:天然本底为 2. 4mSv/year, 多为内照射 (222Rn, 60%) 辐射防护的目的:1 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 2 减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 辐射实践正当化:只有当辐射实践所带来的利益大于为其所 付出的代价时,才能认为该项辐射实践是正当 的。 这是指导辐射实践的第一准则; 2、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在实施某项辐射实践的过程中,可能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

23、在对几个方案进行选择时,应当运用最优化程序,也就是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的因素之后,应当将一切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也叫做ALARA原则 3、 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对于给定的某项辐射实践,不论代价与利益的分析结果如何,必须用剂量当量限制对个人所受到照射加以限制。 辐射防护标准一般分为:基本限值、导出限值、管理限值、参考水平基本限值:工作人员 随机性效应:HE=50mSv 确定性效应:HE=500mSv公众人员 随机性效应:HE=5mSv 确定性效应:HE4*109乙级2*1074*109丙级豁免水平2*107 08空腔电离理论就是利用空腔中的电离电荷来表征空腔中气体所接受的吸收剂

24、量进而表征在空腔位置处壁材料的吸收剂量所需的条件。空腔里面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其他气体。B-G条件(两条基本假设):a. 腔室的线度比撞击腔室的带电粒子的射程小得多,以致腔室的存在不会干扰带电粒子辐射场。 vb. 腔室内的吸收剂量完全是由穿过腔室的带电粒子产生的。 热释光剂量计:具有晶格结构的固体材料受到辐射照射时,禁带中的电子受激被陷阱捕获。当材料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电子返回禁带时,发出兰绿色的光,光强与固体所受剂量有关。热释光剂量计特点:易制作,体积小,便于操作,易实现自动化测量,灵敏度高,可测剂量范围宽,能量响应好。09辐射防护监测的概念:为估算和控制公众及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而进行的测量。 个人剂量监测 监测内容:一是测出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外照射剂量;二是内照射,测出工作人员吸入放射性物质的量;三是测出体表放射性物质沾污程度。外照射剂量监测:是指用工作人员佩带的个人剂量计所进行的测量及对测量结果的解释和分析监测时应侧重以下几点:a、 位置选择 b、选用合适的个人剂量计 c、佩带部位合适根据辐射场的强弱、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