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说课稿_第1页
三顾茅庐说课稿_第2页
三顾茅庐说课稿_第3页
三顾茅庐说课稿_第4页
三顾茅庐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说教材地位: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九上第六单元的课文,本课是根据我 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节选。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 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小说,作为一种 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 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 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 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二. 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本单元都是古典名著的节选,所以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智取生辰 纲范进中举等名篇,所以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说的有 关知识及欣赏小说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

2、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 难点及教 学对策。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初步形成, 所以我把着眼于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的能力确立本文重点、难点。加之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第一课时已经完成疏通文意的任务, 所以 我把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 知识与能力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感悟刘备真诚的礼贤下士的人物特点。2. 过程与方法学习并深入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侧面烘托的写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物的精神,体会真诚的人性之美。4.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精妙的构思,学会欣赏小说的常用方法。5.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

3、思想内涵,感悟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三. 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 是 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只要处理得当,是很容易吸引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因此, 我采用以下教法:阅读复述法起到整体感知的作用启发引导法引领学生在品评人物、探究文旨。板书及多媒体辅助法既能纲举目张, 又能总结提升,使一些问题 和要点形象化。扩展讨论法起到扩展学生视野,增强学习的自主性的作用。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中曾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觉得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参与者, 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与学法的指导。为此我采用以下的学

4、法:自主预习法、角色朗 读法,复述法、批注赏析法、小组讨论法。四.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 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将这样导 入这堂课。首先提出问题:“课题三顾茅庐的出处是哪里? ”意在培养 学生“阅读由题目开始”的意识。很多学生会认为就是出自小说三 国演义。其次,我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师表中的重点段落“臣本 布衣,躬耕于南阳”一段,明确“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是出自出师 表。出师表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课文,这也可以为 以后的学习进行一个铺垫。继而提出问题:“诸葛亮由最初的躬耕南阳到二一年来的受任与奉命,你认

5、为他人生态度转变的原因是什 么?”我们都知道“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诸葛亮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探究他人生态度转变的原因,自然的就把话题引领到刘备的真诚邀 请,礼贤下士的做法上,这样就导入了这一课。2. 整体感知(1 )选择性阅读朗读你认为能够表现刘备遭受波折的段落和词 句。它是中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 节,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是采 取各种各样的方式训练学生朗读。选择性阅读既能够训练阅读朗读能 力又能锻炼学生迅速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2)给出关键词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 把课文内容 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听写关键

6、词语,既能够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又能够给学生以抓手,不至于复述课文时把握不住重点或者产生遗 漏。我将给出下列关键词:亲叩惆怅拥炉抱膝枉驾侥幸光阴荏苒顿开茅塞衣襟尽湿3. 精读赏析课文的精读既要关注整体性,避免过多琐碎的提问肢解课文,又 要有一定的深度,防止阅读流于肤浅。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讨论:“刘 备请诸葛亮出山,遇到了哪些波折?刘备的哪些言行能够表明他的诚 意和谦恭?”这是关于刘备这一艺术形象的核心问题, 引导学生梳理 课文,有条理的对刘备所遇波折进行赏析, 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 品评人物了。刘备“三顾茅庐”,遇到的波折可不仅仅是三个。简述如下:第一折,表现在姿态上。第一次拜访,刘备是

7、这样报家门的:“汉 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刘备虽 尚未成就,然而声名却是天下俱闻,又兼具皇室血统,刘备也是颇为 自得的。然而诸葛亮负责接待的小童子却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一句“先生不在家”,门都没让进去。第二折,遇上恶劣天气。二请诸葛,恰逢隆冬时节,下起大雪。 张飞抱怨天冷,而刘备却认为这是好时机啊,赶上雪天去,正好让诸 葛明白他的一片殷勤之意。此等殷勤,也不白费,这次好歹被让进门 了。可是进门后只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留一小笺表达自己的 诚心相请之意。其措辞,也极为谦恭。称诸葛仁慈忠义,以姜子牙、 张良喻暗诸葛亮才华。诸葛亮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

8、备对其夸赞更 上一层楼。从中可见刘备非常懂得人情世故,表现出十分的诚意。这 一情节中,刘备进门遇见的是其弟,出门又遇到其岳父,两者之身形 气质让刘备都误以为是诸葛孔明,通过对其亲人出场描述和对诸葛亮 居住环境的描写都衬托出亮高人雅士之风范。第三折,春暖花开,诚心出硕果,请的贤士归。三请诸葛,刘备 更为用心。这次去,先请卜卦者,选了一个好日子,又斋戒三天,还 要熏沐更衣,备上礼物,如此这般,愈发郑重。如果说前两次去请诸 葛亮刘备确实也是一片真心诚意,是真诚的,那这第三次可以说是虔 诚的。这次到隆中,离草庐还有半里路,就提前下马步行,前两次都 是到门口才下马,这细小的行动变化也彰显了刘备内心的恭敬

9、与虔 诚。这次诸葛亮倒是在家,只不过还没睡醒。刘备自己“徐步”而入。 徐,缓慢,没有声音。看着诸葛亮在堂上大睡。刘备呢,“拱立阶下”。 特别恭敬的站在台阶下。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睡。刘备接着又等了一 个时辰。终于正式见面了,刘备是下拜诸葛,称自己是“汉室末胄, 涿郡愚夫”。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无不显示着刘备的赤诚与真心。邀请贤人,仅仅是做到恭敬还不够,也需要洞明贤人的心志。刘 备是如何言语打动孔明的呢?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怎么能够白白的 让一生浪费的山林泉水之间呢?希望您能为天下老百姓着想啊。”刘 备是很高明的,他不说你跟我一起建立功业吧,而说以天下苍生为念。刘备的至诚之心,终于打动了诸葛亮。闻

10、名千古的隆中对由此诞 生。然而,还有一折。问策完毕,刘备再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 却又推辞。使得刘备使出最后杀手铜。哭。刘备的哭,是出了名的, 但也是很有艺术含量的。“先生要不出,天下老百姓可怎么办啊?” 这个哭啊,气势磅礴。“泪沾袍袖”,衣襟全都湿了,估计是涕泪滂 沱。以柔克刚,乃是一等一的大智慧,孔明终于被感动了,决定出山。 刘备好高兴啊,可算是把高人请出了。然而还不算完,还有一折。这最后一折是送礼。这个送礼更是有讲究了。你送,人家诸葛亮 清高不受。怎么办?看刘备怎么说:“这不是聘大贤的礼品,只是表 明我个人的一点点心意而已。”如此,孑L明才接受。至此,教师可以明确:对刘备形象的塑造采用

11、的手法以语言、动 作描写为主,表现了刘备宽宏的气度和礼贤下士的品质, 以及他兴复 汉室的诚挚之心。那还有哪些是“为辅”的呢?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情节中关、 张二人的作用。我提出这样的讨论问题:“同去邀请诸葛亮,面对这些波折,关张二人有怎样的言行呢?这样刻画关张二人有什么作 用?”我们看文中的关、张二人的言行。第一次请诸葛亮不遇,刘备与 崔州平,聊了很长时间,张飞抱怨刘备“闲谈许久”,并无他言;第 二次去隆中张飞抱怨天冷;第三次连关羽都觉得过分,认为那诸葛亮 不过徒有虚名,不敢见而已。认为刘备礼遇太过了。张飞更直接,干 脆我拿个麻绳把他捆来算了。这些言行,从侧面更显出刘备非凡的识人智慧。教师可以

12、总结, 通过与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态度的对比,侧面烘托了刘备善识人 才,渴求贤才的特点。4. 探究主题:任何作品都是社会的反映,绝不是空中楼阁。它来源于生活又高 于生活,有许多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后才能深切地理解内 容与感情,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地概括作品的主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设计了讨论题:“作者为什么如此刻详尽画刘备的诚意与谦恭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 解,我从三个角度回答。第一原因,就是小说一定要好看,小说不好看就失去了小说的意 义,而三国演义中的这段“三顾茅庐”,不管真假,确实好看, 小说的特点决定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为整部小说“尊刘”的情感基调服务,

13、为小说 的主题服务。这是由整部小说的思想情感决定的。我想重点说说第三原因,此时应该给学生一点关于作者的资料和 写作的背景信息。我认为传统的语文课一上课老师就将作者资料和写 作背景等知识展示给学生,尤其像这样的大部头作品,介绍的文字量 相当的大,可是那时候学生并不知道哪些重要, 学习这一课需要哪些 背景知识,所以老师介绍的这些但对这一节课来说, 基本没有什么大用。而在探究主题的环节中给一些必要的作者介绍,学生会有恍然大悟之感,这就达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了。比如这个问题,此 时我给学生关于作者罗贯中的背景知识。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当过张士诚的 幕僚,史书上说罗贯中这个

14、人有志图王,什么意思呢?他也是一个想 出来辅佐一个人成就帝王之业的,只不过在后来的斗争中,是朱元章 胜利了,所以他在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 难免寄托自己的 一些想法,就是自觉不自觉的就把自己比做诸葛亮了, 希望自己得遇 明主,建功立业,这不就是把自己的理想融到作品中吗,这不就是所 谓的“知人论世”吗?那这些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怎样评价刘备的这种诚意?” 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为开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 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个问 题无疑是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表达,大胆评价。教师应该有一点 的宽松度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观点。5. 延伸扩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 极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 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 该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 而课堂进行至此,学生思维已经完 全打开,教师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