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102)一、 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与研究动态,能够进行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及运行管理等,品学兼优、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科学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适应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撰写论文摘要;同时具有健康的体格。二、 研究方向1、检测理论、方法及应用 主要研究测控信息的获取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现代传感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软测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多变量传感器的研究与信息处理。2、自动

2、化装置的集成化与智能化主要从事智能仪表、控制装置的硬、软件技术开发与应用;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仪表、装置及系统的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3、复杂工业过程控制 以典型的复杂工业过程为背景,针对预测控制和智能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解决方法。三、 学习年限硕士生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原则上前两个学期修满学分,后四个学期主要从事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工作。四、 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不少于22 学分,选修10学分。五、 课程设置(具体见附一:课程设置一览表) 1 必修课l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

3、学分。l 第一外国语4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l 学位基础课:2门,6学分。l 学位专业课:2门,6学分。l 前沿讲座:2学分 前沿讲座的基本形式前沿讲座的基本形式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对本学科及本研究方向的前沿问题有基本的了解,提高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对话的能力。前沿讲座由教师和硕士生讲授交叉进行,以讨论和对话为主要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 前沿讲座的基本要求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对本学科及本研究方向的前沿问题有基本了解。每位硕士生参加的讲座不得少于5次。其中听取前沿系列报告不少于3次。硕士生每人主讲不少于2次,主讲者应写出讲稿,内容要充实,有个人见解,能反映本学科学术发展的态势。

4、前沿讲座的考核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学生根据听取的前沿报告内容,结合课题组内部的学术讨论活动和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撰写总结报告,由学科组有关教师和指导老师依据参加前沿讲座情况和总结报告内容共同评判记分,成绩及格者计2学分。 2 选修课l 不少于10学分,其中跨学科不少于2学分。l 硕士生第二外国语,作为选修课,每周4学时,一学期,计2学分。l 体育课作为选修课记1学分。 3 补修课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门有关课程,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六 中期筛选硕士实行中期筛选制度,第四学期初由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的考核小组统

5、一组织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课程综合考试和科研能力考核。中期筛选成绩合格者,可以申请进入硕士论文阶段。中期筛选不合格者,无资格进入开题报告阶段,并按山东大学硕士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七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一)、文献综述要求广泛阅读与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不少于30篇,开题报告前写出综述报告。(二)、开题报告(内容与格式见附件二)从第三学期开始,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题调研。在第四学期初确定选题,并做报告。开题报告要对所研究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进行综合评述

6、;论证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可行性,并尽可能结合科研任务进行。同时,要阐明论文研究工作的方案资料、实验方法、工作进度和预期研究成果。(三)、论文要求试行在学期间每位硕士研究生必须:(1)在有关杂志或者会议发表(或录用)一篇学术论文;(2)或者完整参与一项实际的工程课题,提交一份工程总结报告(论文形式);(3)或者阶段性完成一项开发项目,提交一份研究工作总结报告(论文形式)。学位论文应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论文撰写要求语言通畅,图表清晰,符合学位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字数不得少于3万字。继续实行并完善学位论文的抽查制度,按照学校规定时间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并依照山东大学

7、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八 实践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并提交一份社会调查报告,由学院分团委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进行考核评价。在学期间每个研究生参加不少于60学时教学辅导或科技服务或科研实践活动,由主讲教师或导师进行考核写出评语,不计学分。附件一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类别序号课程代码课 程 名 称开课学期总学时数学分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必修课学位公共课1MP09001马克思主义理论1723马列教学部考试2MP15001第一外国语1、21804外语学院考试3M044002

8、专业外语1321控制学院考试学位基础课1MP19001工程中的矩阵理论1543数学院考试2M044030随机过程1543张承进考试学位专业课1M044032线性系统理论*2543钟麦英考试2M044019现代检测理论及应用1543隋青美考试3M044001前沿讲座2-52控制学院选修课本学科专业课1M044022模糊控制*2362贾 磊考试2M044021现代传感器技术2362王 雷考试3M044020预测控制*2362刘红波考试4M044020工业过程建模优化与仿真3362马 昕考试5M044031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2543张承进考试6M044014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2543林家恒考试7

9、M044043系统工程与分析*2543李歧强考试8M044035计算机测控网络系统1543李正军考试9M04401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原理2543乔谊正考试10M044041最优化方法*2362李晓磊考试补修课1自动检测技术136控制学院2过程控制装置136控制学院注:课程名标注“*”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附件二 开题报告内容与格式开题报告题 目:姓 名:指导教师:一、 课题的目的意义二、 研究现状三、 研究内容四、 要实现的目标或达到的指标五、 创新点六、 研究方法七、 技术路线八、 时间安排九、 经费、设备、图书资料要求附件三 主要学术期刊目录1.Automatica2.IEEE Trans.

10、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3.IEEE Trans.Engineering Managenment4.IEEE Trans.Industrial Applications5.IEEE Trans.Signal Processing6.IEEE Trans.Neural Networks7.IEEE Trans.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8.Artificial Intelligence9.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ineering10.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

11、ce11.Control Engineering12.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13.IEE Proceedings-D: Control and Application1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1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16.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17.Control and Instrument 18.I & CS (Instrument and Con

12、trol System)19.Measurement and Control20.Measurement21.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2.Transactions of the Instrumentation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23.仪器仪表学报24.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5.中国科学各辑26.传感器技术27.传感器学报28.传感器应用技术29.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30.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31.光学仪器32.光学仪器标准化33.控制理论与应用34.控制与决策35.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技术36.仪器仪表学报37.仪器仪表标

13、准化38.仪器仪表与分析检测39.中国工程科学40.科学通报41.自动化学报42.自动化仪表43.系统仿真学报44.计算机仿真45.信息与控制附件四 主要学术著作阅读书目 1、模式识别导论,沈清 ,汤霖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张学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模式识别导论,李金崇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4、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二版),蔡自兴,徐光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5、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王永庆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6、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吴泉源,刘江宁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7、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美陈启宗 8、人工神经网络,杨行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9、神经网络系统理论,焦李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 10、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李士勇,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智能控制理论和方法,李人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窦振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3、系统辨识与参数估计,史维,机械工业出版社 14、最优控制,秦寿康、张正方,电子工业出版社 15、计算机视觉,美巴拉德DH、王东泉等译,科学出版社,1987年 16、数字图像处理,周新伦,国防工业出版社 17、数字信号处理,吴兆熊,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年 18、计算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