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容易与语码转换混淆的若干概念_第1页
论容易与语码转换混淆的若干概念_第2页
论容易与语码转换混淆的若干概念_第3页
论容易与语码转换混淆的若干概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容易与语码转换混淆的若干概念         这篇论容易与语码转换混淆的若干概念的关键词是语码转换,语码混用,双言制,借用,临时借用。,                    摘要:语码转换指言语者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它在语言接触的使用中非常普遍。但是,在语言研究与使用过程中,它很容易与语码混用、双言制、

2、借用、临时借用等概念混淆。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下语码转换与这几个术语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关键词:语码转换,语码混用,双言制,借用,临时借用。        引言:        语码转换虽然是很早就有的现象,可是学术界真正对它产生浓厚兴趣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者们大致研究了三个问题(刘绍忠、韦娟,2001年10月):第一,关于语码转换的定义(Gu

3、mperz,1971;Hudson,1981;Verschueren,1999);第二,对语码转换进行分类描写(Gumperz,1971;Gumperz&Hymes,1972;Hudson,1981;Auer,1990);第三,关于语码转换的交际效果(祝畹瑾,1992;许朝阳,1999;阳志清,1992)。本文将重点阐述第一个问题- 语码转换的定义以及容易与之混淆的几个概念。        一、语码转换的定义        对语

4、码转换的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各有侧重(何自然、于国栋,2001 年)。Fraomkin (1998)的定义是将一个单词或词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话中,或在两种语言变体或语码间来回变换使用的现象。Scotton (1993)认为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McKay & Hornberger (1996)认为当言语社团中存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时,讲话人经常从一种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是语码转换。Poplack (1993)描述的语码转换是在连续的话语中出现不同语言的句子或句子片段的现象。她认为新插入成分的内部结构必须符合原有语言的句法和词法规则。 

5、0;      总的说来,对语码转换的定义有三方面的内容(王瑾、黄国文,2004年):第一, 操双语或多语者在同一次会话中从一种语言转向使用另一种语言的现象(Herman1968, Rubin1968, Greenfield1972, Laosa1975, Sankoff1980)。第二,在主要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穿插使用另一种语言组块(词、词组、句子或更大的语言单位),对于这种现象,有的社会语言学家认为是语码转换 (Valdes Fallis1978);有的则认为它仅是一种语码混合(Gumperz1977,Graser1980,et

6、 al)。第三,指某一语言系统内各种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Blom&Gumperz1972,Coapland1980,et al)。        进行语码转换的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基础语,另一种是辅助语。前者是会话中使用的主要语言,后者则是转换中出现频率相对小一些的语言。        二、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与语码混用(code-mixing)     &

7、#160;  研究语码转换,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语码混用,关于二者的关系,大致有三种看法(王瑾、黄国文,2004年):(1)认为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与语码混用(code-mixing)之间存在区别;(2)认为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没有什么区别;(3)对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区别不置可否。        将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混用区分开来的确有利于研究语法限制,但是在研究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混用的交际功能时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是否要做出区分取决于具体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通常情

8、况下,讲到语码转换,即包括句间语码转换,又包括句内语码混用,这样既可以省却了术语烦琐,也避免了"语码混用"这个术语带有的消极意义。        三、语码转换与双言制(diglossia)        语码转换与 Ferguson(1959)说的双言制之间共同的地方是它们涉及到同一语言社团或个人对两种语言或语码的使用。但是语码转换与双言制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     

9、;   在典型的双言制情景下,语言的功能是由制约双语语境的社会因素决定的,而且这种决定是永久性的(何自然、于国栋,2001年)。双言制下的两种语言共存于一个语言社团,而且两种语言各司其职、各有专能。所以,在双言制的语言社团内语言与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尽管交际者掌握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但是他们在交际的时刻只使用其中的一种语言。双言制所涉及的两种语言,其中一个往往是高变体,另外一个是低变体,这种不同取决于语言的使用场合。        然而,语码转换的使用却要涉及到众多的因素,

10、不仅仅是情景或使用场合。比如交际者之间的关系、交际者的交际目的、交际者的语言水平等等。如果将语码转换与双言制相比较而言,前者是一个更加动态、更加复杂的概念。        三、语码转换与双言制(diglossia)        语码转换与 Ferguson(1959)说的双言制之间共同的地方是它们涉及到同一语言社团或个人对两种语言或语码的使用。但是语码转换与双言制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    &#

11、160;   在典型的双言制情景下,语言的功能是由制约双语语境的社会因素决定的,而且这种决定是永久性的(何自然、于国栋,2001年)。双言制下的两种语言共存于一个语言社团,而且两种语言各司其职、各有专能。所以,在双言制的语言社团内语言与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尽管交际者掌握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但是他们在交际的时刻只使用其中的一种语言。双言制所涉及的两种语言,其中一个往往是高变体,另外一个是低变体,这种不同取决于语言的使用场合。        然而,语码转换的使用却要涉及到众多的

12、因素,不仅仅是情景或使用场合。比如交际者之间的关系、交际者的交际目的、交际者的语言水平等等。如果将语码转换与双言制相比较而言,前者是一个更加动态、更加复杂的概念。        4、语码转换、借用(borrowing)和临时借用(nonce borrowing)        许多研究者(Backus 1995, Haugen 1956, Poplack 1990, Romaine 1989,Treffer-Daller 1991)都探

13、讨过语码转换和词语借用的区别,但是却未就两者的区别达成一致的见解。关于单个词汇的转换是属于语码转换还是属于借用就有两派不同的观点:其中的一派(比如,Poplack)认为语码转换和借用是完全不同的现象,它们有着不同的表层结构和受不同条件的制约;另一派(比如,Treffers-Daller)则认为语码转换和借用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它们受同样的条件制约。        尽管区分语码转换和借用并不容易,但是这种努力仍然是必要的。我们可以说语码转换发生在言语层次上,而借用则发生在语言层次上。正如 David S. Li(1

14、996)所讲大多数学者们都认为语码转换与借用不同,如果我们把某种外域来源的词语表达称作借用的话,这就意味着(a)它已经成为该单语社团(monolingual speech community)的语库的一部分,(b)它已经完全被主导语言(host language)的音位和形位融合。        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术语是临时借用。临时借用与借用的不同在于使用频率、接受程度和音位融合程度等方面。所以说临时借用处在借用和语码转换之间,是语码转换和借用的中间区域。也许这正是研究者难以准确区分语码转换、借用和临时借用的原因

15、。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语码转换的定义及容易与它混淆的几个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读者对语码转换这一现象有所了解。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是做了个简要介绍。语码转换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目前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6、#160;  1Backus, Ad. Two in one: bilingual speech of Turkish immigrants in the Netherlands. Doctoral Dissertation,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Brabant. Published in Pfsff, C. ed. Contacts and conflicts: perspectives from code-switching research.(1997). 1995.      &

17、#160; 2Haugen. E. Bilingualism in America: A bibliography and research guide. Alabama: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American Dialect Society. 1956.        3Li, C.S.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culturalism: a Hong Kong case study. New York; Washington, D.C

18、./Baltimore; Bern; Frankfurt am Main; Berlin; Vienna; Paris: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96.        4Poplack, S. Variation theory and language contact: Concepts, methods and data. In Papers from the Workshop on Concepts, Methods and Data, 33-65. Strasbourg: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1990.        5Romaine, S. Bilingualis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